..續本文上一頁人得了鬼病,從早到晚亂念個不停,真愁人!”長者說。
“這可不是鬼病,夫人說的是義理很深的經文。或許夫人懷的正是佛弟子!”比丘說。
長者一聽,頓時心中石頭落了地,自是愉悅地請比丘上座,設齋供養比丘。
日子一天天過去, 經十月懷胎的夫人,産下一男嬰。
小兒剛生下,便能結印長跪,口說“般若波羅蜜經”。夫人産後又如故,便不再誦經,宛如一場夢,而懷孕時的種種行徑亦不複記憶。
一天,長者召集許多僧衆到家中聽小兒說經。令人詫異的是:小小年紀竟說得流暢無礙。每個僧人都仔細凝神谛聽這小兒所說之經文。長者一旁禁不住問道:
“他說的是什麼呀
”
“他是佛弟子。請好好養育他。將來長大後,必能成爲一切衆生老師,而我們也將接受他的教化。”比丘尼說 ”
果然,到七歲時,小兒已能理解微妙甚深的佛法大意,還能以種種說法的智慧、度衆生。不僅如此,佛經若有錯誤疏漏的文字,他也能加以刪定或補足。
這小兒每到一處,便開示度化衆生,勸人發大菩提心。而長者家中日日車水馬龍,家裏上至長者下至仆人,也都跟隨小兒修習大乘佛法。
日久,小兒所傳授的佛法,已遍布城內外及各市鎮鄉裏了。聽小兒講經說法而發心學習無上佛道的人有八萬四千位。而以小兒爲師的弟子有五百人之衆,弟子們聽聞佛法後,個個心開意解,發願求大乘佛法,也得清淨法眼了。
說到這裏,佛陀告訴阿難: “當時的小兒就是我,那位比丘就是迦葉佛。”
俗話說“種瓜得瓜”,比如,種西瓜子會長西瓜,不會變成香蕉的、種下什麼種子的因,就得什麼果,這是婦孺皆知的事。
而牧童因過去世種植深厚善因,才能在此世,巧遇如此善緣。我們雖未必有如此深厚的福德,但,今生若能有幸聽經聞法,哪怕是一經一咒一佛名號,也是宿世培植的善緣啊!
人身難得,常感光陰似箭如浮蟻般短暫,如能遇上佛法如此殊勝善緣,還不如龜遇浮木趕緊抓著不放,珍惜得來不易的學佛因緣呀。
國王的一念之間
古時,一位國王名幹陀,事奉了一位婆羅門。
這婆羅門居住在青山翠嶺中, 自己栽種了許多果樹。
有一天,來了個樵夫, “霹雳啪啦”一陣亂砍,果樹被砍得殘枝敗葉落了滿地。婆羅門氣急敗壞糾著樵夫去見國王,控告樵夫無故殘害自己的果樹,請國王治罪。
國王因敬事婆羅門,便聽了他的話,一聲令下斬了樵夫。
這事過後不久的某一天。有只饑腸漉漉的牛,埋頭吃了些農家的稻米,主人憤而一陣亂棍猛捶打,牛被折傷一只角,身上鮮血留了下來,它痛苦難耐,忍痛奔去晉見國王,這國王通曉鳥獸之語,只聽牛嗚咽地說:
“大王!我實在沒有犯什麼大錯,只不過貪吃了一點稻子,就被農夫捶折了一只角!又一陣毒打,你看看我身上的傷…”牛兒向國王血淚控訴。
國王見這傷痕累累的牛,不免義憤填膺道:”放心吧,我一定爲你治他的罪。”
“王呀,就算殺了這農夫,也止不住我現在的痛呀。倒不如趁此告誡他,叫他以後別再折磨我了吧。”牛說著。
國王聽了深受感動,心想:
“日前,樵夫只不過犯了砍婆羅門果樹的罪,這婆羅門便要我去殺人,還不如這條牛呢!”
國王尋思至此,命隨從請婆羅門來,特意問道: “事奉婆羅門, 能得到甚麼福報
”
“可消災得福,得富貴長壽。”婆羅門說。
“能了脫生死嗎
”國王問。
“不能免于生死輪回。”婆羅門道。
國王聽了頗感失望。于是去見佛,見到莊嚴的佛,他五體投地,向佛頂禮,說:
“我聽說佛法是至高無上的,佛教化天下,度無數衆生,在此,我洗心革面,請佛慈悲教誨。”
這時,佛以“五戒、十善”傳授國王,並爲他開示:世間的一切都是”生、滅”不已的,沒有永恒不滅的,也未有生而不死的道理;又告訴國王:”布施持戒,現世就可得福報,如加上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獲得的功德不可限量,來生能作轉輪聖王,而且證得出世間的菩提大道。”
佛說著現出莊嚴相好之身,國王見了歡喜信受,心開意解,立即證得須陀洹果(即初入聖人之流)。而那只慈悲的牛兒,七天後,壽命終了,生到天上。
那向國王告狀的牛,雖身爲畜牲,但憑借善念而生天。國王則因牛兒的一番話,突然覺悟到自己一念之間殺人實乃不智之舉,毅然舍棄外道,上求佛法,立刻證到須陀洹果。
所以,一個人犯錯,最怕的是一錯再錯。造成業障如烏雲蔽日般越積越多,遮蓋了美好的人生大道。反之,若能及時醒悟,不也是逆增上緣嗎
難道窮困之人,不能成佛
舍衛城裏,有一人名叫旃陀羅兒,以除糞的工作謀生。
某日,佛特意從祗樹給孤獨園來到旃陀羅兒的主人家作客。旃陀羅兒遙見尊貴的佛, 自覺慚穢而匆忙走避他巷,佛卻從巷子的另外一頭堵了上來。
“我只是個掃除穢糞的工人,身上盡是糞臭穢土,有甚麼臉見佛
又有何福報親近佛的德澤呢
”旃陀羅兒心內雖很想見佛,叉恐怕自己低賤卑微的身軀,玷汙了佛陀。于是羞愧地垂頭想避而走之。
“旃陀羅兒!”佛喚著他道: “別再回避了。我正是爲你而來的。”
“我不敢親近世尊!難道世尊可以跟像我這樣全身髒兮兮的罪人談話嗎
”旃陀羅兒答道。
“我要渡化你出家作沙門。”佛說。
“難道在地獄受苦,…或,或者像豬、狗這樣的畜生,也能修道嗎
”旃陀羅兒睜大眼睛又憂又喜地問。
“我來世間,正是爲了度脫衆生之罪苦。”佛慈祥地道。
佛語畢,二話不說牽起旃陀羅兒的手,飛升到虛空。瞬間來到恒河邊,讓旃陀羅兒沐浴,洗滌了汙穢之身後,帶他回祗洹精舍,讓弟子爲他講經說法。
旃陀羅兒心中的感激自不可言喻。在祗洹精舍,精進不己,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天天自我覺照,不到十天的工夫,便證得須陀洹果。又毫不懈怠地勇猛精進,很快證阿羅漢果,得到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智慧頓開,明心見性,徹照無礙。
波斯匿王聽說佛度化旃陀羅兒,便起了鄙夷之心。他以爲:
“佛出身釋迦種姓,乃是尊貴皇族;左右弟子又是出自四大種姓,常入宮室接受供養,信徒們五體投地,接足頂禮。而今,卻度化了如此低賤卑微的旃陀羅兒,我們爲何要禮拜供養他!我一定要質問世尊。”
這一天,旃陀羅兒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縫補破舊的僧衣。
國王來到祗洹精舍。一眼看見這不知名的比丘坐在大石頭上。便說道。 “請您禀告世尊,波斯匿王要觐見世尊。”
旃陀羅兒聽了,現出神通隱沒到石頭裏,再去精舍,向佛禀告。
“世尊!波斯匿王來求見。”
“知道了,請國王進來吧”佛說。
旃陀羅兒又從石頭裏邊冒了出來,此情此景,自然讓國王大感驚訝。
“這比丘是誰!能在石頭中自由無礙的進出
”國王一進入精舍,向佛頂禮後,便迫不及待向佛請教。
“他就是除糞工人旃陀羅兒。”佛說。
當時,佛藉此因緣說了兩首偈子——譬喻汙穢的爛泥、田溝或深坑裏,也能長出清香妙潔的蓮華。蓮花能出汙泥而華香四溢呀!
“大王!您會不會也摘取這香潔的蓮華呢
”佛問。
“世尊!蓮華清香妙潔,宜撷取啊!”波斯匿王欣然答道: “世尊!旃陀羅兒這麼快就證果,真是不可思議啊!從今以後,我要以衣被、飲食、臥具、醫藥恭敬供養他。”
旃陀羅兒雖出身低賤,但不妨礙他修習佛法,而他入佛門後,也不負世尊所望,勇猛精進,在很短的時間內證得阿羅漢果。
有爲者亦若是,故此,我們千萬不可有傲慢之心,瞧不起衆生,須知衆生皆有佛性,誰知道周圍貧困落魄者是否有如佛說“猶如汙穢惡地,生香潔蓮華”的能人呢
連佛陀如此尊貴的人,對待衆生,也不因貧賤富貴而有所差別。更且,佛度有緣人,不論是工農階級、富商巨賈,一切皆平等慈悲對待。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佛教故事五則(佛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