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全面地认识汉传佛教(甘芳草)▪P2

  ..续本文上一页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律宗规范僧尼的生活方式,禅、净、密三宗重视修证体验。在这八大宗里,最能代表汉传佛教性格和相貌的是天台、华严、禅、净四大宗。

  4、禅净合流时代(从唐武宗灭佛到明清之际,842—1655年)

  从唐武宗灭佛到明清之际的智旭入灭(1655年),在这段长达813年的时间里,汉传佛教发展的主题是禅净合流,佛教得到了汉民族的普遍信仰,尤其是突出了六大菩萨信仰。围绕六大菩萨信仰,形成了“汉传佛教的六大名山”。这六大名山是: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中心;四川省峨眉县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信仰中心; 山西省五台县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信仰中心:安徽省青阳县的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信仰中心;江苏省南通市的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信仰中心;浙江省奉化市的雪窦山是弥勒菩萨的信仰中心。尽管天台宗在北宋时有山家、山外之争,法相宗在明末有中兴的势头,但都没能改变禅净合流及六大菩萨信仰的大趋势。

  5、经忏香火时代(从前清到晚清,1655—1912年)

  从智旭入灭,到1912年民国诞生,其间共有257年,是汉传佛教非常衰败

  的时期。清代皇帝大都信仰藏传佛教,尤其是抬高格鲁巴的政治地位,来维护蒙藏地区与祖国的统一。雍正皇帝曾用行政手段振兴禅宗,大力提倡念佛法门,但收效甚微,汉传佛教职业化,汉僧以经忏佛事作为谋生手段, “赶经忏”成为时尚,再加上太平天国运动的摧残,戊戌变法运动对庙产的掠夺,汉传佛教已经处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景遇之中。

  6、人间佛教时代(从民国到现在,1912年至今)

  从民国创立至今的近百年间,中国社会处于大变局之中,从民国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走向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佛教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政治现代化语境里绝处逢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佛教复兴运动跌宕起伏,敬安、太虚和圆瑛致力于中国佛教会的制度建设,太虚还首先张扬了“改革佛教”的旗帜,撰文宣传“人本佛教”,建立新的僧团制度;虚云、来果、传钵、能缘、道坚等中兴禅宗;弘一专究律宗;谛闲精研天台;月霞中兴华严;省元、印光专弘净土:持松、超一弘扬东密,能海、法尊弘扬藏密。另外,太虚、圆瑛、慈舟、应慈在江浙讲经说法;伎虚在东北讲经说法; 昌圆、戒尘在川滇讲经说法,妙阔、心道在西北讲经说法。新中国成立以后,佛教在台湾山头林立,蒸蒸日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而在大陆经过1956年到1976的曲折发展,,逐渐摔掉佛教是“鸦片”的沉重包袱,自1980年代开始,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保护下,高举爱国爱教两面旗帜,积极主动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汉传佛教在东亚、东北亚的演变

  1、汉传佛教在越南的演变

  (1)禅宗在越南的传播

  据越南《禅苑集英》记载,公元195年,东汉苍梧(今广西梧州)学者牟子在交趾(今越南北部)著《牟子理惑论》,汉传佛教开始传入越南。公元6世纪后,越南僧团逐渐形成。

  汉传佛教在越南传播,主要是禅宗,产生了灭喜禅派、无言通禅派、草堂禅派、竹林禅派等流派。在从6世纪到14世纪的800年间,禅宗一直是越南中古时期各王朝贵族信奉的佛教,对越南的哲学、文学艺术、建筑、音乐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佛教的平民化

  从14世纪开始,儒学开始成为越南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禅师的政治地位开始失落,到了公元1500年,黎氏朝廷下令只许庶民信奉佛教。从此以后,越南佛教便由皇室庇护的贵族化佛教转化为以平民信仰为主的民间佛教。

  (3)、佛教的复兴

  公元16—17世纪,越南南北分裂,禅宗乘机复兴,以禅净合一的面貌出现在河内等大城市,向南北各地扩散。佛教在越南得到了复兴。

  (4)汉传佛教的越南化

  公元1858年后,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越南佛教徒参加了爱国抗法运动。从近代开始,先是佛、道、儒三教合一,后来又和天主教相融合,出现了“四教一源说”, 汉传佛教越南化为高台教,实际上是把佛、道、儒和天主教及民间信仰糅合起来的越南化了的佛教。[11)

  2.汉传佛教在韩国的演变

  (1)阐释教义的佛教

  汉传佛教在公元4世纪开始传入韩国,到6世纪的200年间,在韩国没有翻

  新,韩国佛教徒用汉传佛教的教义来阐释三论宗和律宗的教义。

  (2)祈福佛教

  公元668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到公元935年亡国,其间共有267年,在新罗朝出现了一大批韩国佛教理论家,以元晓、义湘、圆测的影响最为深远,并且创立了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华严宗和唯识宗。到了新罗末期的道诜把佛教的善根功德思想同道教的阴阳五行及地理风水说相结合,开创了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祈福佛教”,使佛教更加大众化。

  (3)高丽本《大藏经》

  高丽朝佛教最显著的事业是雕刻高丽本

  《大藏经》,韩国佛学者金焕泰氏认为:

  “这部高丽《大藏经》不用说数量很多,而

  且质量方面也可以说是一切藏经的标准原

  本。这里收录了别的藏经所没有的东西,因

  而在佛教研究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

  (4)汉传佛教的韩国化

  从公元14世纪开始,李朝尊儒排佛,佛教开始向民间层渗透,到了近代,受日本佛教的影响,韩国僧人也有公然娶妻食肉的,僧团分为独身僧和有妻僧两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3、汉传佛教在日本的演变

  (1)汉传佛教初传日本

  汉传佛教在公元6世纪经韩国传入日本,得到了圣德太子的大力支援,并在大化革新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2)都市佛教

  在日本历史上的飞鸟时代(591—645年)至奈良时代(710—784年)之间的白凤时代(645—710年),三论宗、法相宗、俱舍学派、成实学派、华严宗和律宗传入日本,称为“奈良六宗”。这六个宗派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移植到日本的,保留了汉传佛教在整个奈良时代是镇护国家的要法,与政治关系密切,僧侣待遇优厚,寺院都建在城市,被称为“都市佛教”。

  (3)山岳佛教

  平安时代(784—1192年),日本高僧最澄、空海在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奉敕随遣唐使到中国求法,回国后,最澄创立台密,空海创立真言宗,后被称为“平安二宗”。

  在平安时代,日本佛教开始与政治关系疏远起来,向山岳佛教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神佛习合”的思想,教理化繁为简,出现了净土宗、真宗、禅宗、日莲宗等简单易行的新宗教,并为国家祈祷平安。

  (4)平民佛教

  从镰仓时代至安士桃山时代(1192—1603年),产生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净土真宗、时宗及日莲宗等宗派。这些新宗派向日本民间传播,其形式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南无妙法莲华经”,其特点为否定现实,欣求净土,追求禅乐,教义简单,具有平民化的特点。

  (5)学术佛教

  在德川时代(1603—1867年),由于政府提倡朱子学,而开始排佛。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又提出了“神佛分离”和“废佛毁释”,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僧人娶妻、食肉、蓄发,在法名前加姓。面对这种新情况, 日本佛教为了求生存,开始兴办各种社会事业,派遣僧人出国考察和留学,创办学校,培植人材,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佛教及从事监狱教化。明治二十二年,日本政府颁布宪法,允许信教自由,各宗纷纷创办大学或专门学校,出版学术专著,各大学也设佛学讲座, 日本佛教在学术研究的气氛中呈复苏的迹象,但总的趋势是影响面越来越小。

  (6)社团佛教

  1945年12月15日,美国占领军颁布了政教分离的仆申道指令》。同年12月18日,又公布了《宗教法人令》,随后成立了270个佛教社团,其中日莲系就占70%。这些社团佛教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所关心的不是死后,而是实现天国于地上,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热衷于佛教学术研究,派遣传教师到欧美各国建立别院,进行佛教宣传活动。[14]

  简短的结论

  汉传佛教信仰是印度、中亚大乘佛教的中国化,肇始于公元前2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蔓延到东亚和东北亚,是今天仍然活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因。

  

《全面地认识汉传佛教(甘芳草)》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低调做人(慎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