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太虚大师与民国汉传佛教的重建(李尚全)▪P3

  ..续本文上一页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为了纠正这些打着革命旗号的新僧伽的卤莽行为,太虚大师打算在中国佛教会体制内协调新僧伽与长老僧伽的关系。他在《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曾略述谓:

  及民国十六年,……国家社会对于佛教情形渐好,寺产亦渐可保障,僧众不像以前那样惊慌了。但在国民革命的趋势上说来,主张革命民权,不革命者无权,革命空气仍极浓厚,大有不革命不能生存之概!故僧众亦觉得有革命的需要,

  曾受过僧教育的僧众,咸以为:佛教不革命就不能适存,非来个佛教革命不可。可是只有空论而无系统的组织行动,甚至有离开了佛教立场,成为俗化以革掉佛教整个生命的;也有以佛教没有办法,随着旧势力而意志消沉的。当时我就作了一篇《革命僧的训辞》:

  “中国的佛教革命,决不能抛弃有二千年历史为背景的僧寺,若抛弃了僧寺以言广泛的学术化、社会化的佛教革命,则如抛弃了民族主义而言世界革命一样危险”!

  我举出了他们的弊病和佛教革命俗化的危险后,就指出一个佛教革命的根本办法:

  最根本者,为革命僧团之能有健全的组织。其宗旨为: 1.革除: 甲、君相利用神道设教的迷信; 乙、家族化剃派、法派的私传产制。2.革改:

  甲、遁隐改精进修习,化导社会; 乙、度死奉事鬼神, 改资生服务人群。3.建设: 甲、依三民主义文化建由人而菩萨、而佛的人生佛教;

  乙、以人生佛教建中国僧寺制;丙、收新化旧成中国大乘人生的信众制;丁、以人生佛教成十善风化的国俗及人世。

  这其中,关于佛教革命的僧制,则为佛僧主义;至于佛教普及到民间的,则为佛化主义,佛国主义;文虽简略,义甚扼要。僧制论、正信会理论的精要,

  都含摄其中。当时唯一希求,是要有主干的组织去依次进行。我作这篇训辞的本旨,不是公开发表,是给与从事改进佛教运动的现代僧伽社去作实际运动。可惜大醒、芝峰在现代僧伽发表了我的训辞,以致成为文字上的东西。这说明,太虚大师积极参与创办中国佛教会组织的目的在于:首先为了应付国民政府的“革命民权,不革命者无权”的偏见,打着佛教革命的旗号,行佛教改良之实。其次是警告新僧伽:

  “中国的佛教革命,决不能抛弃有二千年历史为背景的僧寺,若抛弃了僧寺以言广泛的学术化、社会化的佛教革命,则如抛弃了民族主义而言世界革命一样危险。”最后主张在中国佛教会体制内进行江浙佛教改良,即“佛僧主义”和“佛化.主义”。这本来是太虚对新僧伽的卤莽举动的教训辞,但被新僧伽公诸于世,不仅成为“文字上的东西”,而且成为长老僧伽在以后的中国佛教会体制内排挤太虚的口实。因为太虚想通过中国佛教会达到的目标是,一要革除“家族化剃派、法派的私传产制”,二要把“度死奉事鬼神”的经忏香火佛教改革成“资生服务人群”的大乘人生佛教,这等于要了长老僧伽的“命”,那有不反对的道理

  ![31]

  四、太虚大师重建汉传佛教的理念:人本佛教

  太虚大师以讲经说法的方式,使华北、西北、中原和西南的各界人士对佛教有了重新认识,尤其使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有了重新认识佛教的机会,从而使汉传佛教在这些地区出现了复兴之象。而对汉传佛教中心的江浙沪佛教界,太虚大师提出了“开创反贵族的人民佛教,和反鬼神的人生佛教”的理念。”太虚大师提出这种新佛教理念,笔者称为“人本佛教”。实际上,人本佛教是民国汉传佛教的灵魂,其内容兹从《太虚法师年谱》第139页抄录如下:

  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类,而以适应现代之文化故, 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

  佛法虽无间生死存亡,而以适应现代之现实的人生化故, 当以“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一义。

  佛法虽亦容无我的个人解脱之小乘佛学,今以适应现代人生组织的群众化故,

  当以“大悲大智普为群众而起义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二义。

  “大乘佛法,虽为令一切有情普皆成佛之究竟圆满法,然大乘有圆渐圆顿之别,今以适应重征验、重秩序、重证据之现代科学化故,

  当以圆渐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三义。”从太虚大师关于“人生佛教”的涵义来看,是想从观念上使汉传佛教人本化,也就是说要从理念上重建汉传佛教主导思想,使汉传佛教具有人民性和现实人生性,以适应民国社会生活。

  五、结束语

  汉传佛教经过近2000年的历史演变,到民国时遇到一个新社会,必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摆脱出来,改革僧制,彻底改变帝王贵族佛教的形象,面向人民;必须改变清朝以来的鬼神佛教,面向科学和现实人生。在这两个面向的框架中,太虚大师以讲经说法的方式,改变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对佛教的偏见,使华北佛教、西北佛教、中原佛教和西南佛教在反封建迷信的时代潮流中得到了复兴,在民主、科学的时代潮流中获得新的曙光,把江浙汉传佛教的传统理念改造成人本佛教的新理念,从而使汉传佛教在民国时期得到了重建。

  (作者系历史学博士,现任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所长)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太虚大师与民国汉传佛教的重建(李尚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