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守培法师的儒释融通思想(骆海飞)▪P3

  ..续本文上一页的论述中,似乎佛陀即是孔子,佛教即是儒教,其实不然。守培的这种解读,和其所处的时代相关,有其内在的诉求。

  同印光法师一样,二人生逢多事之秋,外强入侵,横行无忌、政府腐败、民生艰难。同时,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学,在新文化运动以及西学思潮的双重夹击之下,虽未曾完全中断,却也是伤痕累累,命若悬丝。佛教虽不乏时时有人记起,有人提倡,但是,蜂拥而至的西学思潮,对佛教的冲击不容小觑。无论是儒学还是佛教,生存已然举步维艰,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佛教向儒学靠拢,与儒学结盟则是当然之选。因此,佛教界的有识之士如守培,在儒释融通旗帜下,忽视儒学的局限与不足,拔高儒学的层次与地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同时,民族危难与国家去从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与儒学的合流,唇亡则齿寒,二者惟有精诚合作,才能凸显出自身的优势,巩固自身的地盘,从而,才能在与西学的较量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样的时代氛围,对守培与印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他们的学说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印光法师推崇孟子的性善论、守培法师的佛孔心心相印论就是例证。只是这种影响,于印光而言稍浅一些,因此,印光对佛教也更自信一些;对守培的影响则更深一层,守培的末法思想也更甚几分。守培比印光小,1940年印光入灭,这之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面更广、渗透力更强,到1955年也就是守培圆寂的时候,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已经彻底取代儒家文化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了。彼长则此消,西方文化在中国社会的生长蔓延,必然会对气息奄奄的传统文化造成进一步的威胁,而传统文化自身又无力抵抗,钟情于传统文化的旧知识分子,也只能溯流而上,在古圣先贤的大同世界中寻求寄托与安慰。于此,我们也就能够明白,共处同一社会的守培与印光,对圣人之道与圣人之心的问题,其见解自然同中有异了。只不过,守培的愿望与努力终究是徒劳的,社会的前进有其自身的规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逆转的。

  至于憨山大师,晚明时期,佛教曾有过短暂的兴盛,而且,呈现出佛教主流化的倾向。这固然与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与禅学的渊源有关,也在于晚明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人们无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而纷纷逃禅、悦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憨山确立佛教在三教中的究竟地位,自然和社会思潮对佛教的需求有关。同时,它也表明,晚明佛教界开始自觉摈弃传统佛教在三教关系论上以佛附儒以获得儒家认可为心理导向的思维模式,而是以积极主动的姿势、以主体性姿态挈入传统文化之中”[47]。

  综上所述,守培的儒释融通思想,与憨山、印光儒释融通思想在根本方向上是一致的,虽然同中有异,这和时代以及各自的个性是分不开的。守培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之上,既有继承亦有发展,守培的人性论颇得人性的精髓,善恶观见解新颖、内涵深厚;圣人之心与圣人之道是其苦心孤诣之作,用力不可谓不深、用心不可谓不切,虽不乏超拔孔子及儒学之意,但毕竟,瑕不掩瑜,其中所阐发的思想、所传达的情感,值得肯定,亦值得重视。

  参考书目:

  [1]、[35]、[36]、[38]、[39]、[40]、[42]、[43]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

  [2]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

  [3]、[4]、[5]、[6]守培法师《守培全集》下编之《性论》[M].新加坡. 南洋佛学书局,1984:421-433。

  [7]、[8]、[9]、[10]、[19]、[20]守培法师《守培全集》中编之《建国之小补》[M].新加坡. 南洋佛学书局,1984:841-859。

  [11]、[12]夏金华《明末封建士大夫逃禅原因初探》[J].学术月刊,1998(2)。

  [13]守培法师《守培全集》下编之《孟子之道与孔子之道不同说》[M].新加坡. 南洋佛学书局,1984:513-519。

  [14]、[15]、[17]夏金华《佛学思潮》[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107。

  [16]守培法师《楞严经妙心疏》[M].新加坡.南洋佛学书局,1984:102。

  [18]夏清瑕《从憨山和王阳明的〈大学解〉看晚明儒佛交融的内在深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

  [21]王阳明《传习录》[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22]、[44]、[45]、[46]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

  [23]守培法师《守培全集》下编之《悼念守培上人》[M].新加坡.南洋佛学书局,1984。

  [24]、[25]、[26]、[27]守培法师《守培全集》下编之《非佛教不解孔教、佛孔同说法空论》[M].新加坡.南洋佛学书局,1984:394-403。

  [28]、[29]、[30]、[33]、[34]守培法师《守培全集》中编之《大学释释》[M].新加坡.南洋佛学书局,1984:741-859。

  [31]守培法师《守培全集》下编之《非佛教不解孔教、佛孔同说法空论》[M].新加坡.南洋佛学书局,1984:394-403。

  [32]守培法师《守培全集》下编之《如来与孔子心心相印》[M].新加坡.南洋佛学书局,1984:813-821。

  [41]、[47]夏清瑕《憨山德清的三教一源论》[J].佛学研究. 2002。

  

《守培法师的儒释融通思想(骆海飞)》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