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慧日)▪P2

  ..续本文上一页都是说云门宗言悟顿机的作用、宗旨、家风。总起来说,此宗家风,孤危险峻,简洁明快。其接化学人,不用多语饶舌,于片言只句之间,超脱意言,不留情见。以无伴为宗,或一字或多语,随机拈示明之。

  云门宗在五代、北宋十分兴盛,至南宋逐渐衰微。虽然云门宗并不兴盛,然其法脉仍能延续至今。

  五、法眼宗

  法眼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因本宗开创者五代文益禅师(885-958)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曾赐谥号“大法眼禅师”的称号,故此宗称为“法眼宗”。

  文益禅师是青原下第八世,余杭人,俗姓鲁。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出家,于越州开元寺受具足戒后,到明州鄮山育王寺从律师希觉学律,复旁探儒家典籍。后往福州参礼长庆禅师,无所契入,便又游方参学,路过漳州,暂住地藏院,参礼罗汉桂琛禅师,于桂琛禅师座下悟道。后至临川崇寿院开堂接众。

  法眼宗的门风详明似云门宗,隐秘似曹洞宗,讲求理事圆融,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物,往往随顺学人根器,量体裁衣,对病施药。《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剑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说:“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这就是先利济的意思。法眼宗注重学习古教,主张引华严法门融入禅宗,后来又以禅来融摄净土法门,开后世禅净合一之风。

  文益禅师的法嗣有徳韶(吴越国师)、文遂、慧炬(高丽国师)等十三人,各化一方。有《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一卷及文益自撰《宗门十规论》等行世。

  法眼宗为中国佛教从教禅竞弘转入诸宗融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禅宗五家中,该宗创立最晚,衰微也较早,宋代中叶,法脉断绝,立宗共一百年左右。

  六、杨岐派

  杨岐派为临济宗之支派,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由于此派的创始人杨歧方会禅师(992-1046)在袁州杨歧山(今江西萍乡县北)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其为杨岐派。

  杨歧方会禅师是袁州宜春人,俗姓冷,是临济下第八世。二十岁时,到筠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投师剃发出家。阅读经典,心领神会,又能折节参学。曾参礼慈明、石霜禅师,得石霜真传。

  方会后住江西袁州杨歧山,举扬临济、云门两家宗风,接化学人,门庭繁茂,蔚成一派,人称其宗风如虎,与同门慧南禅师之黄龙派同时并立。杨歧方会有《杨歧方会和尚语录》、《杨歧方会和尚后录》各一卷。

  杨岐派的根本思想,是临济正宗,重在一切现成。所以《续传灯录》说他接化学人,提纲振领和云门文偃相类似;又说他勘验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他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当时称他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得马祖的大机大用,谓其宗如龙。

  方会门下有十三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足。白云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黄梅五祖寺,名振全国,人称五祖再世。其门下俊秀辈出,如人称“三佛”的佛眼清远、佛果(圆悟)克勤、佛鉴(太平)慧懃,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齐、云顶才良等。

  清远三传至蒙庵元聪,有日本僧人俊茄来其门下受学,回国后,开日本杨歧禅之首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扬岐法系。佛果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于世,法嗣75人。门下以大慧宗杲、虎丘绍隆最为著名。佛果克勤的门下,有黄梅籍僧人应庵昙华禅师,大振杨歧宗风于苏浙,是临济正脉宗统第十七代宗师。宋以后,恢复临济宗之旧称,几乎囊括临济宗之全部道场,成为中国禅宗的代表。

  七、黄龙派

  黄龙派为临济宗之支派,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黄龙宗。创始人为慧南(1002-1069)禅师,因其住江西隆兴黄龙山,盛弘教化,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黄龙派。慧南为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门下,石霜接化手段一向峻严泼辣,慧南得其骨髓,亦有严厉之风,人称其宗风如龙。

  黄龙慧南是临济下八世,信州玉山人,俗姓章,童年不吃荤、不嬉戏。十一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依泐潭怀澄禅师学云门禅,受泐潭印证,令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后参礼福严贤,贤命掌书记。贤圆寂后,石霜楚圆继承法席,慧南亲礼石霜楚圆,得到楚圆的印证。慧南接法后,曾游方各地弘法,宋景祐三年(1036),住隆兴黄龙山振兴禅宗,自言:“黄龙出世,时当末运,击将颓之法鼓,整已坠之玄纲。”法席盛极一时。

  慧南常设“生缘、佛手、驴脚”三转语勘辨学者,三十余年无人能契会其要旨,人称“黄龙三关”。黄龙慧南曾作颂说:“生缘继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黄龙慧南有《黄龙禅师语录》等行世。嗣法弟子有八十三人,其中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等,门叶繁茂,形成了黄龙一派。

  黄龙派在接引学人方法上,还是参用云门宗风。因此,门庭严峻,人喻之如虎。如南州居士潘兴尝问师设三关所以?慧南说:“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问可否,此未过关者也。”可见,其设三关的机用,是要学人触机即悟,而不应死于句下。

  入宋之后,黄龙派日渐衰微。宋淳熙十三年(1186),日本僧人明庵荣西来华,受学于此派,归国后开日本临济宗建仁寺一派,成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的黄龙派。黄龙派的流传时间并不长,除传入日本的黄龙派之外,国内黄龙派的兴起衰歇,前后仅一百年而已。

  “五家七宗”的思想,一般来说相差并不大,都属于南宗,只是由于门庭设施不同,特别由于接引学者的方式上各有其特色,形成为不同的门风而已。从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禅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教化方法和接引手段的变化。这些不同的接引学徒的方式,都是根据当时学徒的不同根基而采取的善巧方便之法而已。由于时代的变化,部分禅宗派别的教化方法没有做到适应时代的变通,导致这些宗派在成立不久就衰落了。

  不论禅宗各宗派的兴衰如何,我们通过“五家七宗”的形成与变化过程,还是能够对这些宗派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从其兴衰的过程中得到诸多启示。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慧日)》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