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是說雲門宗言悟頓機的作用、宗旨、家風。總起來說,此宗家風,孤危險峻,簡潔明快。其接化學人,不用多語饒舌,于片言只句之間,超脫意言,不留情見。以無伴爲宗,或一字或多語,隨機拈示明之。
雲門宗在五代、北宋十分興盛,至南宋逐漸衰微。雖然雲門宗並不興盛,然其法脈仍能延續至今。
五、法眼宗
法眼宗是中國禅宗“五家”之一,因本宗開創者五代文益禅師(885-958)圓寂後,南唐中主李璟曾賜谥號“大法眼禅師”的稱號,故此宗稱爲“法眼宗”。
文益禅師是青原下第八世,余杭人,俗姓魯。七歲依新定智通院全偉禅師出家,于越州開元寺受具足戒後,到明州鄮山育王寺從律師希覺學律,複旁探儒家典籍。後往福州參禮長慶禅師,無所契入,便又遊方參學,路過漳州,暫住地藏院,參禮羅漢桂琛禅師,于桂琛禅師座下悟道。後至臨川崇壽院開堂接衆。
法眼宗的門風詳明似雲門宗,隱秘似曹洞宗,講求理事圓融,聞聲悟道,見色明心,句裏藏鋒,言中有物,往往隨順學人根器,量體裁衣,對病施藥。《五家參詳要路門》說:“法眼宗先利濟。”直論劍鋒相拄,是其家風。一句下便見,當陽便透。隨對方人之機宜,接得自在,故說爲“先利濟”。《人天眼目》卷四說:“法眼宗者,箭鋒相拄,句意合機;始則行行如也,終則激發。漸服人心,削除情解,調機順物,斥滯磨昏。”這就是先利濟的意思。法眼宗注重學習古教,主張引華嚴法門融入禅宗,後來又以禅來融攝淨土法門,開後世禅淨合一之風。
文益禅師的法嗣有徳韶(吳越國師)、文遂、慧炬(高麗國師)等十叁人,各化一方。有《金陵清涼院文益禅師語錄》一卷及文益自撰《宗門十規論》等行世。
法眼宗爲中國佛教從教禅競弘轉入諸宗融合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禅宗五家中,該宗創立最晚,衰微也較早,宋代中葉,法脈斷絕,立宗共一百年左右。
六、楊岐派
楊岐派爲臨濟宗之支派,中國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由于此派的創始人楊歧方會禅師(992-1046)在袁州楊歧山(今江西萍鄉縣北)舉揚一家宗風,後世稱其爲楊岐派。
楊歧方會禅師是袁州宜春人,俗姓冷,是臨濟下第八世。二十歲時,到筠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投師剃發出家。閱讀經典,心領神會,又能折節參學。曾參禮慈明、石霜禅師,得石霜真傳。
方會後住江西袁州楊歧山,舉揚臨濟、雲門兩家宗風,接化學人,門庭繁茂,蔚成一派,人稱其宗風如虎,與同門慧南禅師之黃龍派同時並立。楊歧方會有《楊歧方會和尚語錄》、《楊歧方會和尚後錄》各一卷。
楊岐派的根本思想,是臨濟正宗,重在一切現成。所以《續傳燈錄》說他接化學人,提綱振領和雲門文偃相類似;又說他勘驗學者的機鋒類似南院慧颙,他兼具臨濟、雲門兩家的風格。當時稱他兼百丈懷海、黃檗希運之長,得馬祖的大機大用,謂其宗如龍。
方會門下有十叁人,以白雲守端、保甯仁勇爲上足。白雲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黃梅五祖寺,名振全國,人稱五祖再世。其門下俊秀輩出,如人稱“叁佛”的佛眼清遠、佛果(圓悟)克勤、佛鑒(太平)慧懃,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齊、雲頂才良等。
清遠叁傳至蒙庵元聰,有日本僧人俊茄來其門下受學,回國後,開日本楊歧禅之首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揚岐法系。佛果克勤編有《碧岩錄》聞名于世,法嗣75人。門下以大慧宗杲、虎丘紹隆最爲著名。佛果克勤的門下,有黃梅籍僧人應庵昙華禅師,大振楊歧宗風于蘇浙,是臨濟正脈宗統第十七代宗師。宋以後,恢複臨濟宗之舊稱,幾乎囊括臨濟宗之全部道場,成爲中國禅宗的代表。
七、黃龍派
黃龍派爲臨濟宗之支派,中國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黃龍宗。創始人爲慧南(1002-1069)禅師,因其住江西隆興黃龍山,盛弘教化,舉揚一家宗風,後世稱爲黃龍派。慧南爲臨濟宗第七世石霜楚圓之門下,石霜接化手段一向峻嚴潑辣,慧南得其骨髓,亦有嚴厲之風,人稱其宗風如龍。
黃龍慧南是臨濟下八世,信州玉山人,俗姓章,童年不吃葷、不嬉戲。十一歲出家,十九歲受具足戒。依泐潭懷澄禅師學雲門禅,受泐潭印證,令分座接物,名振諸方。後參禮福嚴賢,賢命掌書記。賢圓寂後,石霜楚圓繼承法席,慧南親禮石霜楚圓,得到楚圓的印證。慧南接法後,曾遊方各地弘法,宋景祐叁年(1036),住隆興黃龍山振興禅宗,自言:“黃龍出世,時當末運,擊將頹之法鼓,整已墜之玄綱。”法席盛極一時。
慧南常設“生緣、佛手、驢腳”叁轉語勘辨學者,叁十余年無人能契會其要旨,人稱“黃龍叁關”。黃龍慧南曾作頌說:“生緣繼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爲報五湖參學者,叁關一一透將來。”黃龍慧南有《黃龍禅師語錄》等行世。嗣法弟子有八十叁人,其中黃龍祖心、寶峰克文、東林常總等,門葉繁茂,形成了黃龍一派。
黃龍派在接引學人方法上,還是參用雲門宗風。因此,門庭嚴峻,人喻之如虎。如南州居士潘興嘗問師設叁關所以?慧南說:“已過關者,掉臂徑去,安知有關吏;從關問可否,此未過關者也。”可見,其設叁關的機用,是要學人觸機即悟,而不應死于句下。
入宋之後,黃龍派日漸衰微。宋淳熙十叁年(1186),日本僧人明庵榮西來華,受學于此派,歸國後開日本臨濟宗建仁寺一派,成爲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的黃龍派。黃龍派的流傳時間並不長,除傳入日本的黃龍派之外,國內黃龍派的興起衰歇,前後僅一百年而已。
“五家七宗”的思想,一般來說相差並不大,都屬于南宗,只是由于門庭設施不同,特別由于接引學者的方式上各有其特色,形成爲不同的門風而已。從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與演變過程可以看出禅宗在曆史發展過程中,教化方法和接引手段的變化。這些不同的接引學徒的方式,都是根據當時學徒的不同根基而采取的善巧方便之法而已。由于時代的變化,部分禅宗派別的教化方法沒有做到適應時代的變通,導致這些宗派在成立不久就衰落了。
不論禅宗各宗派的興衰如何,我們通過“五家七宗”的形成與變化過程,還是能夠對這些宗派有個清醒的認識,並從其興衰的過程中得到諸多啓示。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與傳播(慧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