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三章 波罗提木叉经▪P9

  ..续本文上一页ka^pa^cittiya与学s/aiks!asekhiya──二部,各部「戒经」的条数不同。波逸提部,『优波离问经』、『僧祇戒本』、『铜鍱戒本』,同为九二波逸提。『五分戒本』为九一波逸提。『四分戒本』、『解脱戒经』、『十诵戒本』、『根有戒经』等,都是九0波逸提。但九0波逸提中,『解脱戒经』为一类:『四分戒本』、『十诵戒本』等为一类;『根有戒经』又为一类。各本的增减不同,仔细研究起来,主要为各部的意解不同,引起的开合不一。如:

  

  1.「用虫水浇泥」、「饮用虫水」,各本都以因缘不同,别制二戒。而『五分戒本』作:「知水有虫,若取浇泥,若饮食诸用,波逸提」(3)。『五分戒本』合二为一;然从内容来说,是没 [P153] 有缺减的。

  

  2.『优波离问』、『僧祇戒本』、『铜鍱戒本』、『五分戒本』,都有「同意(羯磨)僧衣与人而后讥悔」,及「知物施僧而迥与余人」──二戒。『解脱戒本』仅有「知物施僧而迥与余人」戒;『四分戒本』、『十诵戒本』、『根有戒经』、『鼻奈耶』等,仅有「同意僧物与人而后讥悔」戒。这里面,「以僧衣物与人」,是同一事实。各部派取舍不同,形成三类。

  

  3.「与女人同坐(立)」,各部「戒经」都有四戒,惟『解脱戒本』为三戒。这是各本最纷乱的部分,今据八本而为对比如下:

  

  图片

   铜 优 五 四 十 根 僧 解

   │ 鍱 波 分 分 诵 有 祇 脱

   │ 戒 离 戒 戒 戒 戒 戒 戒

   │ 本 问 本 本 本 经 本 经

   ───────┼──────────────────────────

   共尼独在屏处坐│ 30 30 25 26 28 29 25 .

   食家与女人坐 │ 43 44 42 43 42 42 53 43

   食家与女屏处坐│ . . . 44 43 43 54 42

   独与女人屏处坐│ 41 45 43 . . 28 70 29

   独与女人露处坐│ 45 31 44 45 29 . . .

  

  

  [P154]

  在上表的比对中,可见『解脱戒经』以外的各本,都有「共尼独在屏处坐」,及「与在家妇女坐」三戒,但取意不同。「食家(有酒食家,或解说可淫妇女家)与女屏处坐」、「独与女人屏处坐」,『僧祇戒本』与『根有戒经』,是作为不同的二戒。『铜鍱戒本』、『五分戒本』、『优波离问经』,没有「食家与女屏处坐」,却有「独与女人屏处坐」。『四分戒本』与『十诵戒本』,没有「独与女人屏处坐」,却有「食家与女屏处坐」。这似乎本是一戒,所以出没不同。『僧祇戒本』与『根有戒经』,作为不同的二戒,也就没有「独与女人露处坐」戒。所说虽有差别,而「与在家妇女坐」,共有三条戒,还是一样的。『解脱戒经』,将「独与尼屏处坐」,合于「独与女人屏处坐」中。「女人」是可以总括出家女尼及在家女人的。都是女人,都是屏处坐,所犯的又都是波逸提。所以『解脱戒经』的九十波逸提,是开合不同,自成体系的。决非如或者所说,属于九十二波逸提系统,只是脱落了两条(4)。

  

  4.「自往尼住处教诫」,『四分戒本』等缺。『戒经』条文的意义不明,寻各部广律的内容,对列如下:

  

  图片

   │铜 五 僧 鼻 四 十 根

   │鍱 分 祇 奈 分 诵 有

   │律 律 律 耶 律 律 律

   ────────┼─────────────

   非僧差教诫尼 │ 21 21

  [P155]

  

   │21 21 21 21 21

   (界外自差教尼)│ (23) .

   教诫尼至日暮 │22 22 22 22 22 22 22

   自往尼住处教诫 │23 23 23 . . . .

  

  

  

  「非僧差教诫尼」、「自往尼住处教诫」,到底有什么差别?可能的差别有二:一、「非僧差教诫尼」,是半月半月请教诫时;「自往尼住处教诫」,是平时。二、「非僧差教诫尼」,是尼众到比丘住处来请教诫(这样,与下一条「教诫尼至日暮」,尼众来不及回去的因缘相合);「自往尼住处教诫」,是到尼寺中去。这二条戒的差别,『五分律』所说,不大分明。这都不是僧伽推派的;不论是布萨日或平时,来受教或去教,都是一样。所以『四分戒本』等,都简化而合为一戒。『僧祇律』虽有「自往尼住处教诫」,但因缘为「界外自差教尼」。这一因缘,『鼻奈耶』没有;其余上座部Sthavira各律,都是附于「非僧差教诫尼」戒之下的。这样,『僧祇律』自成一系,与上座部派的三戒或二戒,共有三类不同。

  

  第七部「学法」,或作「众学法」,意思为众多的学法。这是「应当学」,与其他学处S/iks!a^pada 不同,条数似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是条数出入最大的一部。众学法的条数多少,据各部广律,及不同诵本的「戒经」,参照『律藏之研究』(5),并为补充条理如下: [P156]

  

  图片

   │ 僧 优 铜 四 解 五 根 根 十 名 根 十 十 十 十 鼻

   │ 祇 波 鍱 分 脱 分 有 有 诵 义 有 诵 诵 诵 诵 奈

   │ 戒 离 戒 戒 戒 戒 藏 梵 别 大 戒 古 律 戒 梵

   │ 本 问 本 本 经 本 本 本 本 集 经 本 本 本 本 耶

   ──────┼────────────────────────────────

   衣着 │ 2 2 2 2 10 10 10 10 10 10 12 16 16 16 16 16

   入白衣舍.坐│ 21 22 24 25 29 40 29 29 46 29 26 40 41 45 45 47

   受饮食.钵 │ 24 29 30 23 34 30 39 39 27 37 35 28 27 27 27 26

   说法 │ 16 16 16 20 19 16 26 26 21 25 22 19 19 21 21 20

   大小便 │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上树观望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塔.像 │ . . . 26 . . . . . . . . . . . .

   (合计) │ 66 72 75 100 96 100 108 108 108 105 99 107 107 113 113 113

  

  

  

  在这些不同的诵本中,『四分戒本』是最特殊的。由于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特重塔婆功德,所以增列二六条(6)。否则,『四分戒本』的众学法,与『铜鍱戒本』是大体相同的。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系统中,『根有戒经』的众学法,『律藏之研究』,计算为九九条(7)。然无论是广律、戒经,律的论书,都是或开或合,究竟有多少条,我是怎么也数不过来。 [P157] 这正好说明了,众学法的古形,与其余七部是不同的。众学法没有明确的定数,所以泛称为「众」。在诵本流传中…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三章 波罗提木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