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二章 研究的资料与参考书▪P3

  ..续本文上一页古来或称「译为晋言」、「译为秦言」等。本书概称之为「汉语」、「汉译」,以资统一。

  注【13-007】『摩诃僧祇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八中)。

  注【13-008】『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0中)。

  注【13-009】『出三藏记集』卷三(大正五五‧二一上)。

  注【13-010】『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一三(大正五五‧八六八下──八六九上)。

  注【13-011】平川彰『律藏之研究』(六九──七一)。又(六二一──六二四)。

  注【13-012】平川彰『律藏之研究』(九五──九七)。 [P78]

  注【13-013】吕澄『诸家戒本通论』(『内学』第三辑五一──五三)。

  注【13-014】『十诵律』卷六0(大正二三‧四四九上)。『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一(大正二六‧四五三下)。

  注【13-015】『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六0上)。

  注【13-016】『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五──三九(大正二四‧三八二下──四0二下)。

  注【13-017】『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大正二九‧三三0中)。

  注【13-018】『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四0(大正二四‧四0八中)。

  

  

  

  第二项 戒经

  「戒经」Pra^timoks!a-su^tra,即「波罗提木叉经」,为僧团中半月半月所诵的。汉译每称之为「戒本」,也称「戒心」。有直从梵本译出的,也有从广律中录出的。「戒经」因二部僧而不同,有「比丘戒本」,有「比丘尼戒本」。除古译而已佚失的以外,现存的戒本不少,今分别叙述如下:

  

   一、「比丘戒本」:作为戒经的比对研究,虽有『十诵律』、『优波离问佛经』、『鼻奈耶』、『萨婆多毗尼毗婆沙』等;但现存「戒经」,作为半月半月诵戒用的,共六类一三部。

  

  A铜鍱部Ta^mras/a^t!i^yaBhikkhu^-pa^timokkha──『比丘波罗提木叉』:巴利语戒 [P79] 本,凡二二七「学处」(汉译旧译作「戒」)。锡、缅、泰等国,都有译本,为各国僧团所应用。日译本的『比丘波罗提木叉』,见『南传大藏经』卷五。

  

  B大众部Maha^sa^m!ghika『摩诃僧祇大比丘戒本』:「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 Buddhabhadra译」,凡二一八戒。

  

  C化地部Mahi^s/a^saka『弥沙塞五分戒本』:佛陀什Buddhaji^va等译,凡二五一戒。

  

  D法藏部Dharmaguptaka「四分戒本」:汉译的现有二本:1.『四分(比丘律)戒本』,题为「后秦三藏佛陀耶舍Buddhayas/as译」。及唐「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并「序」;内容与广律相合,实为怀素从广律抄出来的。2.『四分僧戒本』,题为「后秦世罽宾三藏佛陀耶舍译」。译文与四分广律,大有出入。据『出三藏记集』,佛陀耶舍曾译出四分的比丘戒本(1)。所以,这部应为在译出广律以前,佛陀耶舍先为译出的。这二部,都是二五0戒。

  

  E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戒本:上面曾说到,说一切有部的广律,有『十诵律』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二部。广律有别部,戒本也随时随处而多少差别,现有七本。1.汉译『十诵(波罗提木叉)戒本』:题作「姚秦三藏鸠摩罗什Kuma^raji^va译」。译笔与鸠摩罗什诵大同,但「众学法」一一三戒,共二六三戒,与鸠摩罗什所译,现存的『十诵律』不同。『十 [P80] 诵律』传译,曾经四位大师的译治而完成。弗若多罗Pun!yata^ra口诵本,与昙摩流支Dharmaruci 的梵本,可能不同。这也许是鸠摩罗什最初所译出的口诵本;而现存的『十诵律』,是依梵本而定的。「众学法」一一三,虽与『十诵律』不同,但与同属说一切有部系的『鼻奈耶』,却完全相合。2.炖煌新出的汉译本,矢吹庆辉『鸣沙余韵』所收录(2)。卷首残缺,题目与译者都不明。译文古拙,经推定为道安当时所见的古本,属『十诵律』系(3)。3.梵文本Pra^timoks!asu^tra ,是在龟兹Kuci^na发现的。首尾及中间,略有残脱。经比对为与『十诵律』一致,仅次第小出入(4)。上来二部,都是「众学法」一0七,共二五七戒,与『十诵律』相合。4.题为『五分戒本』,「宋罽宾三藏佛陀什等译」。据『弥沙塞五分戒本』末附记(5),知道这是『十诵比丘戒本』,而错写为『五分戒本』的。这部错题「五分」而实为「十诵」的戒本,「众学」法一0八。5.汉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唐义净译。「众学法」九九,共为二四九戒。6.藏译的 So-sor-thar-pah!i Mdo──『波罗提木叉经』。7.梵文的Mu^lasarva^stiva^da Pra^timoks!asu^tra ──『根本说一切有部波罗提木叉经』,在尼泊尔Nepa^la发现(6)。藏译本与梵本──二部,除「众学法」为一0八(全部为二五八戒)外,次第与内容,都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相合;这都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系统。

  

  F饮光部Ka^s/yapi^ya『解脱戒经』:元魏瞿昙般若流支Prajn~a^ruci所译,凡 [P81] 二四六戒。『解脱戒经』,并非饮光部律的别名,实就是别解脱(波罗提木叉的义译)戒经的简称。

  

  二、比丘尼戒本,现存五类八部。

  

  A铜鍱部Bhikkhuni^-pa^timokkha──『比丘尼波罗提木叉』自广律中集出。日译本见『南传大藏经』卷五。

  

  B大众部『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题为「法显共觉贤译」。大众部比丘戒的众学法,凡六六,而这部尼戒本,却共七七戒。『大正藏』本在「不象鼻着内衣」下注云:「此上九戒,丹本及本律大僧戒中并无」。又「不婆薮天披衣应当学」下注云:「此上四戒,丹本及本律大僧戒中并无」(7)。可见这一三戒,本来是没有的,是在流传中为后人所增入的。末后,「比丘戒本」作:「不生草上大小便」、「不水中大小便」、「不立大小便」──三戒;而「尼戒本」仅有:「不得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摩词僧祇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四下)说:

  

   「众学法,广说如比丘中,唯除六群比丘尼生草上,水中大小便,余者尽同」。 尼戒应仅此一戒,因为生草上,水中大小便,在僧祇尼律中,已结为「波逸提」(8),不应该重出。这样,摩诃僧祇部律的「众学法」,比丘戒为六六,比丘尼戒应为六四。

  

  C法藏部『四分比丘尼戒本』,是唐怀素从广律中集出别行的。 [P82]

  

  D化地部『五分比丘尼戒本』,「梁建初寺沙门明徽集」。

  

  E说一切有部比丘尼戒本,现存四本:1.『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宋长干寺沙门释法颖集出」。法颖,或误作法显。2.炖煌写本『比丘尼戒本』,据断定为同于『十诵』的比丘尼戒本(9)。上二部,属于『十诵律』系统。3.『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唐义净译。 4.藏译Pge-slon%-mah!i-so-sor-than-pah!i Mdo── 「比丘尼波罗提木叉经」。上二部相同,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的系统。

  

  

  注【14-001】『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五五‧一一中)。

  注【14-002】矢庆吹辉『鸣沙余韵』(三九──四一枚)。

  注【14-003】平川彰『律藏之研究』(一六五──一六六)。

  注【14-004】平川彰『律藏之研究』(七五──七六)。

  注【14-005】『弥沙塞五分戒本』附按语(大正二二‧二00中)。

  注【14-006】平川彰『律藏之研究』(九五、九八)。

  注【14-007】『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大正二二‧五六三中)。

  注【14-008】『摩诃僧祇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三上──中)。

  注【14-009】平川彰『律藏之研究』(四九0)。 [P83]

  

  第三项 律论

  初期的圣典,大概的说:法(经)的论书,有阿毗达磨论、释经论、观行论,形成以阿毗达磨论为主的,离经法而独立的论藏。而毗奈耶──律,与阿毗毗奈耶,综合而组成毗奈耶藏。论书融合于毗奈耶藏,没有别的论书。然在各部广律完成、凝定以后,所有律的论释,就流传于律藏以外了。

  

  关于律的论书,我国旧传「五论」。其中被称为五论之一的『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如本节第一项中说到,实为『十诵律』中,「优波离问」及「毗尼诵」的异译,所以在这里不再叙及。律论的性质不一,形式不一,部派也不一;今取其有助于经律结集研究的论书,略述如下:

  

  ASamantapa^sa^dika^:巴利本,为西元五世纪初,觉音Buddhaghos!a三藏对铜鍱部 Ta^mras/a^t!i^ya广律所作的注释。

  

  B『善见律毗婆沙』:一八卷,「萧齐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Sam!ghabhadra译」;这是齐永明七年(西元四八九)在广州译出的。我国古德,以为这是『四分律』论。卷一六(大正二四‧七八七上─…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二章 研究的资料与参考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