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声也好,比手画脚也好,都是用为引人入胜的敲门砖。体悟是属于自证的,是「不由它教」,「不立文字」与「心传」的。从引导的方便来说(「不立宗主,不开户牖」 ,「一法不立」,也还是接引学人的方便),存在于人间,成为一时代,一地区,一宗一派的禅风。这是可寻可考,可以看出禅在发展中的历史事实。
引人入胜的不同方便,其实是有一定原则的,所以经中形容为「古仙人道」,「一乘道」,「一门」,「不二门」。如想从屋里出去,从门、从窗都可以,打破墙壁、揭开瓦面,挖通地道也可以,而要透过空隙才能出去,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法则。方便的多样性,并不表示自心体验内容的不同。如不理解自觉与方便的相对性,就有以今疑古的:如禅者发展到「不立文字」,「单传心印」阶段,达观颖竟设想为达摩禅(的方便)就是这样,因而不顾史实,否认了四卷『楞伽』的传授。也有以古疑今的:如重视达摩的『楞伽经』,二入四行,听说慧能劝人持『金刚经』,就以为有了革命,或以为慧能顿禅是别有来源的。禅宗史的研究,必须弄清楚超时空的自心体验,现实时空(历史)中的方便演化,才能恰当处理禅宗的历史事实。
从达摩「理入」的体悟同一「真性」,到慧能的「自性」(原本应为「法性」、「佛性」),南方宗旨的「性在作用」,达摩门下是一贯的「如来(藏)禅」。如来藏,是说来浅易,意在深彻。所以如来藏的体验者,浅深不一。浅些的类似外道的神我见(慧忠国师评南方宗旨的话),深彻的是无分别智证的「绝诸戏论」(经说:「无分别无影像处」)。从前黄蘗希运说:「马大师下有八十八人坐道场,得马师正眼者,止三二人」(『传灯录』卷九)。曹溪禅的究竟深处,得者实在并不太多。慧能引向简易直捷,简易直捷是容易通俗普及的,南方宗旨也就这样的兴盛起来了。禅者重自心体验,凭一句「教外别传」,「师心不师古」,对如来经教的本义,自己体验的内容,也就越来越晦昧不明了!
会昌以下的中国禅宗,是达摩禅的中国化,主要是老庄化,玄学化。慧能的简易,直指当前一念本来解脱自在(「无住」),为达摩禅的中国化开辟了通路。完成这一倾向的,是洪州,特别是石头门下。达摩门下的不重律制,不重经教,(不重他力),是禅者的一般倾向。「即心即佛」,「无修无证」,是大乘经的常谈。荷泽下的「无住之知」,洪州下的「作用见性」,也还是印度禅者的方便。达摩禅一直保持其印度禅的特性,而终于中国化,主要是通过了,融摄了牛头禅学。
老庄的「道以虚无为本」(玄学者如此说),魏晋来深入人心。晋室南移,玄学也就以江东为重心。中国佛教的勃兴,得力于『般若』空义,与当时的玄学,早已保持某种关系。佛法流行于中国,多少适应中国文化,原是应该的,也是免不了的。所以中国佛教,除印度传来,有严密的理论与制度的,如戒律,毗昙,(真谛与玄奘的)唯识,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的。不过禅在中国,中国化得最彻底而已。牛头禅的标帜,是「道本虚空」,「无心为道」。被称为「东夏之达摩」的牛头初祖法融,为江东的般若传统──「本来无」,从摄山而茅山,从茅山而牛头山,日渐光大的禅门。牛头禅与江东玄学,非常的接近。牛头宗的兴起,是与「即心是佛」,「心净成佛」,印度传来(达摩下)的东山宗相对抗的。曹溪慧能门下,就有受其影响,而唱出「即心是佛」,「无心为道」的折中论调。「无情成佛」与「无情说法」,也逐渐侵入曹溪门下。曹溪下的(青原)石头一系,与牛头的关系最深,当初是被看作同一(泯绝无寄)宗风的。曹溪禅在江南(会昌以后,江南几乎全属石头法系),融摄了牛头,牛头禅不见了。曹溪禅融摄了牛头,也就融摄老庄而成为──绝对诃毁(分别)知识,不用造作,也就是专重自利,轻视利他事行的中国禅宗。
达摩禅到(四祖)道信而隆盛起来。经道信,弘忍,慧能的先后弘扬,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道信、弘忍、慧能,都有卓越的方便,但这是继往开来,递嬗演化而来的。禅门的隆盛,引起了对立与分化,如牛头与东山的对立,南宗与北宗的对立,洪州与荷泽的对立。在发展与分化的过程中,又统一于江南的曹溪流派,这就是「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
本书所着眼的,是从印度禅演化为中华禅。印度传来的达摩禅,从达摩到慧能,方便虽不断演化,而实质为一贯的如来(藏)禅。慧能门下,发展在江南的,逐渐的面目一新,成为中国禅,那是受到牛头禅(也就是老庄化)的影响。在中国禅宗史中,牛头禅有其不容忽视的特殊意义。我不是禅史,或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专究者,不想作充分具体的阐明。本书仅揭出其重要关键,奉献于研究禅宗史的学者!
民国六十年二月十八日,印顺序于嘉义之妙云兰若。
中国禅宗史目次
序
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一──三八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一
达摩及其传说
达摩论
第二节 达摩与楞伽经…………………………………………………………………一四
楞伽禅的传承
达摩与求那跋陀
楞伽与如来藏说
第三节 达摩门下的传弘……………………………………………………………二四
达摩禅的传承者
慧可门下的分化
道宣所见的达摩禅
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三九──八四
第一节 达摩禅的新时代………………………………………………………三九
时地适宜于达摩禅的开展
黄梅的门庭施设
第二节 道信与入道方便……………………………………………………………四五
道信传
道信禅门的纲领
一行三昧
入道安心要方便
第三节 弘忍东山法门…………………………………………………七一
弘忍传
东山法门
修心要论
弘忍的十大弟子
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八五──一二八
第一节 甚么是南宗……………………………………………………………………八五
「南宗」的意义
南宗与南中国精神
第二节 牛头宗成立的意义……………………………………………………九五
牛头六祖的传承
牛头宗的形成
第三节 牛头法融的禅学……………………………………………………一一一
有关法融的作品
牛头禅的根本思想
第四章 东山法门之弘布………………………………………一二九──一七四
第一节 东山宗分头弘布……………………………………………………………一二九
慧能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与无相戒
神秀的五方便
净众的三句用心
宣什的传香念佛
第二节 东山门下的种种相…………………………………………………………一五六
戒与禅
金刚经与起信论
一行三昧与禅
念佛净心与净心念摩诃般若
指事问义与就事通经
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师…………………………………………一七五──二三六
第一节 慧能年代考………………………………………………………………一七五
生卒年代
得法与出家开法的年代
第二节 从诞生到黄梅得法…………………………………………………………一八七
早年事迹
不识字
付法
传衣
作偈呈心
第三节 南归与出家………………………………………………………………二一0
大庾岭夺法
五年法难
出家与受戒
第四节 行化四十余年……………………………………………………………二一六
从广州到韶州
德音远播
第五节 入灭前后…………………………………………………………………二二一
末后的教诫
入灭
弟子的到处弘化
南北对抗中的插曲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二三七──二八0
第一节 坛经的主体部分……………………………………………………………二三七
东山门下的开法传禅
坛经的原始部分
第二节 炖煌本坛经的成立………………………………………………………二四六
荷泽门下的坛经传宗
南方宗旨
坛经的初期流变
第三节 坛经的变化………………………………………………………………二七二
组织与内容的变化
名称的变化
第七章 荷泽神会与南宗……………………………………二八一──三一八
第一节 神会的一生……………………………………………………………二八一
生卒年龄考
参学生涯
南宗顿教的传布
为法的挫折与成功
第二节 有关神会的著作……………………………………………………………二九九
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南阳和上问答杂征义
顿悟无生般若颂
第三节 南顿北渐…………………………………………………………………三一0
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三一九──三八八
第一节 曹溪流派…………………………………………………………………三一九
中原的荷泽宗
江南的洪州宗与石头宗
剑南的保唐宗
第二节 禅风的对立………………………………………………………………三二六
直说与巧说
随相与破相
尊教与慢教
重定与轻定
第三节 南宗顿教的中心问题……………………………………………………三五一
坛经(炖煌本)的中心思想
荷泽宗所传
保唐的禅学
洪州(石头)所传
第四节 曹溪的直指见性………………………………………………………三八一
见性成佛
直指心传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三八九──四二七
第一节 牛头禅的蜕变……………………………………………………………三八九
牛头禅的兴盛
遗则的佛窟学
第二节 洪州宗与石头宗…………………………………………………………四0二
禅宗的见解
禅者的风格
第三节 从对立到南宗统一………………………………………………四一六
宗与宗的对立
众流汇归于曹溪
《中国禅宗史 自序 目次》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