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七 (一七)十方菩萨品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这一品,实是安世高所译的『明度五十校计经』。僧就为了集成六十卷本『大集经』,竟改变经名,说是高齐那连提耶舍所译,未免太荒唐了!应恢复经名及译者名字,编入「经集部」。 [P253]
四0五 虚空藏菩萨经 ─姚秦佛陀耶舍译; 四0六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失译; 四0七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宋昙摩蜜多译; 四0八 虚空孕菩萨经 ─隋阇那崛多译, 上四部是同本异译。虚空藏,与上日藏,月藏,须弥藏,都以藏[胎]为名;性质也相同,是「大集」而倾向秘密的。
七八七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唐义净译; 七八八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唐宝思惟译; 七八九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唐不空译, 前二经是同本异译。这三部,都应编入「密教部」。
六二 佛说新岁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佛说『新岁经』,本出于『杂阿含』(一二一二)经,又编入『中阿含』(一二一)经,但本经的内容,已大为改观。说到「虚空诸天八万四千,咸见开化, [P254] 皆发无上真正道意」;「十方诸菩萨,天龙神王,各从十方面而来会坐」(大正一 ‧八六0上、中)。明显的已经大乘化了,不能说是『中阿含经』的异译,应编入「经集部」。
一五三五 大乘四法经释, 这是对世亲『四法经论』所作的「释题」。说到大乘宗见,有胜义皆空,唯识中道,法性圆融──三宗,是我国古德的作品,不应该编在「释经论部」。
二0四四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失译, 本经共十三则,先举一事缘,然后以佛(天尊)说,「示语后世人」。这是「譬喻」集,应该编入「本缘部」。阿育王事,只是本经的第一则,编在「史传部」,是不适当的! [P255]
下编 杂附、疑伪与倒乱
一
华文佛典的传译,从汉代到赵宋(以后还有少数的译品),起初是抄写流通的。部类这么多,有的又部分抄出(别生)流通,经过了近千年的时间,错误是难免的!有的是不同的经篇(或残篇),有的是我国古德的作品,汉、魏、两晋所传出的,错误、杂乱的情形,特别严重。古代的「经录」,都曾为此而尽力,但不免还有些可讨论的。先从附录于经后(或中间)的说起:
五 佛般泥洹经 ─西晋白法祖译,
『佛般泥洹经』末附记说:「从佛般泥洹,到永兴七年二月十一日,凡已八百八十七年,余七月十有一日。至今丙戌岁,合为九百一十五年:是比丘康日所记也。……一千九百九十四年」(一‧一七五下)。这是佛灭年代的一项传说。经是 [P256] 西晋白法祖译的;「永兴」是西晋惠帝的年号,但永兴是没有七年的。所说的「永兴七年」,可能是惠帝「元康九年」的误写?这一附记,可另行编入「史传部」的。
一六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汉安世高译, 经文终了,「作礼而去」。以下有「佛说呗偈:鸡鸣当早起,披衣来下床,澡漱令心净,两手奉花香(供佛)。……不与八难贪,随行生十方。所生趣精进,六度为桥梁,广劝无极慧,一切蒙神光」(一‧二五一下──二五二中)。在多部异译中,没有这一「呗偈」,这是后人所增附的。偈文古朴通顺,表示在家佛弟子,在信佛持戒的基础上,以「六度为桥梁」而求成佛道。提到了般若波罗蜜──「无极慧」,是在家菩萨的形象。这是中国人所造的好偈颂!
二三 大楼炭经 ─西晋法立共法炬译, 「比丘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经文已毕。以下有「地深二十亿万里,… …尽地起故」(一‧三0九下)一段文,「元本」、「明本」缺。这不是经文,可能 [P257] 是古人解答世间成坏问题,因便附在这叙述世间成坏的『楼炭经』下。
二六 中阿含经(二一五)第一得经 ─东晋僧伽提婆译, 经文末段,是错乱的。一、「欲,若有人习此法,……爱敬无厌足」一段(一‧八00中),宋本等是附在经后的。这是『增一阿含经』(二二)「三供养品」,第十经的后段( 二‧六0八下──六0九上),错附在这里,应从『中阿含经』中删去。二、经后附有「若有断乐速者……欢喜奉行」(一‧八00下)。这正是『中阿含经』文,上接「于中若有断乐」的,但抄写者略有增损,原文应为:
(于中若有断乐)「若有断乐(四字重出,应删)速者,此断乐速故,此断亦 说下贱。于中苦[若]有断苦迟者,此断苦迟故,此断亦说下贱。于中若有断 苦速者,此断苦速故,此断(亦说下贱。此断)(应增补六字)非广布,不流 布,乃至天人亦不称广布」。……(此下依经文说)。
三二 佛说四谛经 ─汉安世高译, 末附「持宿命观……如后事是也」──二十七字,是后人所附,应依宋本等 [P258] 删去。
六二 佛说新岁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本经在「闻佛所说,莫不欢喜,作礼而去」下,又有「钵兰和偈」,五言与七言的都有,中间还有「一月已过,即得一智」等一段长行。这是元本、明本所没有的,大概是校刻者认定为古人所附而删去的!
一二五 增一阿含经(一)序品 ─东晋僧伽提婆译, 品末,附有「于今我首上,……便说偈曰」──二百九十九字,应依宋本等,在「序品」的「如上作偈」下(二‧五五二上)。这样,也与『增一阿含经』(五0)「礼三宝品」第四经(二‧八一0上)相合。「序品」的长寿王,经(译)作长生;「善观者优多罗比丘是」,经说善尽是调达,小有不合。依「序品」,优多罗是『增一阿含』的承受者,似乎「序品」是再加修正的。
一二五 增一阿含经(四六)结禁品 ─东晋僧伽提婆译, 品末,附有「闻如是,一时,……欢喜奉行」(二‧七八0下)。依内容而论, [P259] 这是「结禁品」第五「十念」经。应该依宋本等,编在「十力」与「十非法」亲近国家间,才能与「结禁品」的「录偈」相合。
一二五 增一阿含经(四七)善恶品 ─东晋僧伽提婆译, 品末,宋本等有「经言百岁,当经三百冬夏秋,……盖译者不善方言也」一段(二‧七八五下),是后人对经文的解说。多读经论的,自然知道印度的一年三季说,附文可以删去。
一四五 佛母般泥洹经 ─宋慧简译, 宋、元本等,在这部经的末后,附有『佛般泥洹后变记』(二‧八七0中──下),叙述佛泥洹后,从百岁到千岁,佛教出家众渐渐堕落的过程。在『出三藏记集』(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中,有『泥洹后诸比丘经』一卷,异名有『泥洹后变记经』等,可见这是另一经文,与『佛母般泥洹经』无关,应别立为一篇。
一六一 长寿王经 ─失译, 经末,附有礼赞佛的五言二十偈,宋本等是没有的。二十偈中,如「敬谒法王来,……光若灵耀明」(一‧一七九中);「佛为海船师,……缚解致泥洹」(一‧一七八上──中);「佛所以度世,……龙敬承行礼」(一‧一九0上):以上六偈,见于失译的『般泥洹经』。「八正觉自得,……从是通圣道」;「至道无往返,…… 皆莫如泥洹」(四‧一四八上──下):以上四偈,见于汉昙果共康孟详译的『中本起经』。「听我歌十方,……大悲敷度经」(三‧四八0上):四偈是见于吴支谦所译的『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吾师天中天,……心净开法门(四‧二五五中──下):二偈是见于吴支谦译的『撰集百缘经』。虽还有四偈,没有查明出处,而偈颂也偶有一二字的润饰,但可以断言的,这赞佛的二十偈,是我国古德所纂集的,应该编入「赞颂」类。
一七二 佛说菩萨投身饲虎起塔因缘经 ─北凉法盛译, 经末「礼佛而去」下,宋本续有「尔时国王闻佛说已,……终无绝时」── 百二十七字。这是后人对该塔现况的记述,不是经文。 [P261]
二0四 杂譬喻经 ─汉支娄迦谶译, 经说十二譬喻以后,又说:「有十八事,人于世间甚大难,……是为十八事」(四‧五0二上)。十八事,与「譬喻」的体裁不合。在『出三藏记集』(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中,有『十八难经』一卷,「旧录所载」。可见十八事本是另一经篇,一定是被抄写者写在经后,这才错了;应从经末删去,自成一篇。
二二五 大明度经 ─吴支谦译, 在第一「行品」中,附有非常简略的注释。注中每说「师云」,不知道是谁注的?不会是道安的『道行集异注』,可能是支遁的『道行旨[指]归』。
三八三 摩诃摩耶经 ─齐昙景译, 『摩诃摩耶经』终了,附有『摩诃摩耶经』「八国分舍利品第二」。有人以为是『涅槃后分』,其实是从『长阿含经』(二)『游行经』抄出的;文句大致相合,只删略些重复的,加上五言的两偈,七言的五偈半。这是古人抄出增附,妄称「摩诃摩耶经八国分舍利品第二」。与『摩诃摩耶经』无关,「疑伪」而没有 [P262] 保存的必要!
四0九 观虚空藏菩萨经 ─宋昙摩蜜多译, 在经的末后,丽本与宋本,又有众多的佛名、咒语,「该是校人采集虚空藏经咒,并诸经中佛名及咒,以为劝世修行法」──「校勘大藏竹堂讲师」所批,是正确的,元本、明本都删去了。丽藏本虽说「徒存似是,姑为删之」,…
《华雨集第三册 六、修定──修心与唯心‧秘密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