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本异译。『分别善恶所起经』,偈颂前多了一段长行。
七三四 佛说鬼问目连经 ─汉安世高译; 七四五 佛说杂藏经 ─晋法显译 ; 七四六 饿鬼报应经 ─东晋失译 , 三经是同本异译。七四五『佛说杂藏经』,后面多了一段盘提王、月明夫人等故事。
七七二 大乘四法经 ─唐地婆诃罗译; 七七三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唐地婆诃罗译, 二经同本,同一人译出,应该是初译本与再治本。
八一一 佛说决定总持经 ─晋竺法护译; [P242] 八三一 谤佛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八四六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赵宋法天译; 一六四三 尼干子问无我义经 ─赵宋日称等译, 二本似乎是经、论不同,然文义次第是一致的,应为同本别传的异译。
一五七 悲华经 ─凉昙无谶译; 一五八 大乘悲分陀利经 ─秦失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一九一 佛说众许摩诃帝, 经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一四五0『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卷九的异译。
一九九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晋竺法护译, 本经是从一四四八『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六──一八)中摘出别译的。末品「世尊品」,在『药事』作长行。 [P243]
一四九一 菩萨藏经 ─梁僧伽婆罗译; 一四九二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汉安世高译; 一四九三 大乘三聚忏悔经 ─隋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
一五五七 阿毗昙五法行经 ─汉安世高译; 一五五六 萨婆多宗五事论 ─唐法成译, 二本是同本异译。是一五四一『众事分阿毗昙论』「五法品」,一五四二『阿毗达磨品类足论』「辩五事品」的异译。『阿毗昙五法行经』,五法前有苦法黠[智]等八智的解说,应是抄写者附录上去的。一一五五『五事毗婆沙论』,是「五事品」的广释。『大正藏』所注不分明。
一六四一 随相论 ─陈真谛译, 本论解说一五五八『阿毗达磨俱舍论』的四谛、十六行相,应编于一五六一『俱舍论实义疏』以下。 [P244]
一六一六 十八空论 ─陈真谛译, 本论的内容,是一五九九『中边分别论』的部分解释,应编在『辩中边论』等以下。
一六一九 无相思尘论 ─陈真谛译; 一六二四 观所缘缘论 ─唐玄奘译, 二论是同本异译。
一六二0 解卷论 ─陈真谛译; 一六二一 掌中论 ─唐义净译, 二论是同本异译。
三五五 入法界体性经 ─隋阇那崛多译; 三五六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问菩萨经 ─汉安世高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一四六七 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 ─汉安世高译; [P245] 一四六八 佛说目连所问经 ─赵宋法天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在「目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下,又有「尔时,尊者目连即说偈言」一段,是『佛说目连所问经』所没有的。一般说,「闻佛所说,欢喜奉行」,表示经文的终了,「目连即说偈言」,是不合常情的。偈颂是不属于这部经的,是译者或后人所增附,仰推为目连所说,不过为了引人的尊重而已。
一五一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元魏菩提流支译; 一五一三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唐义净译; 一五一二 金刚仙论 ─元魏菩提流支译; 一五一五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 ─唐地婆诃罗等译, 无着造偈颂,世亲长行解释,一五一一与一五一三,是这部论的同本异译。一五一二,是这部论释的广说。一五一五的次第,也是依这部论释而说的,又兼取龙树的中观说。后二论是解说前论,不能说是同本异译的。 [P246]
四
印度传译部分,『大正藏』共分为十六部:「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槃部」、「大集部」、「经集部」、「密教部」、「律部」、「释经论部」、「毗昙部」、「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部类的区分,有了良好的新的开始;但对传译教典的分部,有些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审定,如:
一二0 央掘魔罗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央掘魔罗,与『杂阿含』(一0七七)经所说的,当然是同一人。但本经的内容,呵斥一切法空,说如来藏我,解脱身有色,怎可编入「阿含部」!本经的思想,与「阿含经」无关,应编入「经集部」,与六六六『大方等如来藏经』, ……六六九『佛说无上依经』;及五八0『佛说长者女庵提遮狮子吼了义经』等为一类。
一五六 大方便报恩经 ─失译; [P247] 一五七 悲华经 ─凉昙无谶译; 一五八 大乘悲分陀利经 ─失译 ; 一五九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唐般若译 , 这四部经,编在「本缘部」,都不大适合。前三经,应编入(大乘)「经集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发菩提心,依月轮观修三种秘密法门,速证菩提,应编入「密教部」。
一四八二 佛阿毗昙经 ─陈真谛译, 本经二卷,附题「出家相品」,被编入「律部」。其实,这是真谛所传的,「佛说九分阿毗昙」的残本。本有九卷(九分),今只存二卷。二卷的内容是:前明因缘,与『稻!8蝏经』等相同,佛说(『稻!8蝏经』等作弥勒说),这是「九分毗昙」中的「分别说因缘」──因缘施设。次明律相,出家受具足的次第成立,是「九分毗昙」中的「分别说戒」──戒施设。这是真谛(依正量部)所传的「 [P248] 九分阿毗昙」残本,应编入「毗昙部」。
一五0五 四阿鋡暮抄解 ─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 一五0六 三法度论 ─东晋僧伽提婆译, 二论是同本异译。本论不是四阿含经文的解释,是犊子部系的阿毗昙论。不是「释经论」,应编入「毗昙部」。
犊子部系的论书,还有一六四四『佛说立世阿毗昙论』,一六四九『三弥底 [正量]部论』,与上二部,都应次第的编入「毗昙部」。
一五四九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苻秦僧伽跋澄译, 本论就是瑜伽学者所传的,「经部异师世友」的『问论』。在说一切有部中,这是「持经譬喻者」的论书,应编入「论集部」。
一六三一 回诤论 ─魏毗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一六五六 宝行王正论 ─陈真谛译; 一六六0 菩提资粮论 ─隋达磨笈多译; [P249] 一六七二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宋求那跋摩译; 一六七三 劝发诸王要偈 ─宋僧伽跋澄译; 一六七四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唐义净译; 后三部偈颂,是同本异译。上列六部论,都是龙树所作,应编入「中观部」。
一六五四 因缘心论颂释 ─失译; 一六六四 广释菩提心论 ─赵宋施护译, 一六五四是龙树论,一六六四是莲华戒所造,都应该编入「中观部」。
一六六五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唐不空译[出], 本论应编入「密教部」。
四九八 佛说初分说经 ─赵宋施护译, 经说佛化三迦叶,化频婆娑罗王,化二大弟子,是佛传的一部分,应编入「 [P250] 本缘部」。
二四0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唐菩提流志译; 二四一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唐金刚智译; 二四二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赵宋施护译; 二四三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唐不空译; 二四四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 赵宋法贤译, 这几部经的心要,是二二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0)『般若理趣分』的异译。『般若理趣分』的经义,是属于「秘密大乘」的,但没有密教的事相。二四0──二四三经,译文附入了秘密字义及咒语;二四四经更大为扩编,成为秘密教的要典。大乘经的陀罗尼或咒,以护持佛法(及修行者)为主。如着重秘密字门,三密加持,用作成佛方便的,就属于秘密教。上五部,应编入「密教部」,但应注明与「般若部」『般若理趣分』的关系。
二三0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 [P251] 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赵宋施护等译; 二四九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赵宋施护译; 二五八 佛说圣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赵宋天息灾译; 二五九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赵宋天息灾译, 上四部,应从「般若部」移编「密教部」。在西藏大藏中,这都是属于密部的。
三六八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宋求那跋陀罗译; 三六九 阿弥陀佛说咒, 三七0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失译, 上三部,应编入「密教部」。『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中,(二)『无边庄严会』,应属「秘密部」,但已编入『宝积经』大部中,只能如旧编列。
三九七 (九)宝幢分 ─北凉昙无谶译; 三九七 (一0)虚空目分 ─北凉昙无谶译; [P252] 三九七 (一三)日密分 ─北凉昙无谶译; 三九七 (一四)日藏分 ─隋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 (一五)月藏分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 (一六)须弥藏分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大方等大集经』,『大正藏』所依的六十卷本,是隋僧就编成的。如(一三)『日密分』,(一四)『日藏分』,是同本异译,却集在一大部中,是极不合理的!『大集经』(九)『宝幢分』起,与前八分的意趣不同,每分都有陀罗尼,广说龙、神、夜叉、星宿吉凶等,与「秘密教」相通。不过古来都作为『大集』部类,也只好如此了!…
《华雨集第三册 六、修定──修心与唯心‧秘密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