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玄奘与弥勒净土信仰▪P2

  ..续本文上一页,“你积极传播正法,以后必定往生。”(文殊又劝戒贤显扬正法《瑜伽师地论》等,并预言三年后将有支那国僧来此求学。)戒贤是当时天竺境内的学界泰斗,他的信仰实践当有一定代表性。可以想见,在当时那烂陀学苑内外,在高僧和学者中间,弥勒的信仰者是很多的。玄奘长期活跃于当时印度的高层学术圈中,其师友对弥勒的崇扬无疑强化了他早已确立的信仰,激励着他同发弘愿,共生弥勒佛所。

  三、玄奘对自力的崇奉。弥陀净土论者与弥勒净土论者的争论,虽然是围绕两种净土的胜劣和往生难易而展开,但其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分歧。此即重愿与重行的区别。虽然两种净土类经典都主张愿行并举,因缘具足,但仔细分析,其侧重点不同。《观无量寿佛经》称,下品下生者临命终时称佛十念而得往生。因为一念即具无上功德,一念念佛,其功德即过百千万亿劫修道。所以对凡夫众生来说,发愿、念佛具有决定性意义。《弥勒菩萨所问经》也讲到十念往生,但这里所讲的“念”不是“杂念”而是“正念”。杂念即妄念,指虽然口上念佛,而内心还有种种世俗的欲望追求;正念指发菩提道心,以纯净无染之心虔诚念佛,亦即没有任何烦恼的念佛。要做到“正念”极难,所以对欲求往生兜率的人来说,功夫主要不在发愿、念佛,而在于净心正念。《弥勒所问经》称修十种念,方得往生,这十念包括修慈悲心、护法心、决定心、一切种智心、尊重心,除憍慢心、散乱心、贪欲心等等。重愿和重行的区别从另一个角度看,亦即自力和他力的区别。隋天台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指出,极乐凭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摄受,他力往生,兜率无愿可凭,唯自力上生。按照《弥勒上生经》的说法,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无方便接引之力(在密教中,修弥勒观,亦有加持力。)

  玄奘没有专论净土的文字传世,但从他奉持的经典和他的修行实践看,他把往生净土视为十分严肃和十分艰巨的事业,《摄大乘论》称, “空有愿言,未曾修净行,不往生净土。”玄奘早发弘愿,誓生兜率,一生精进,翻译经论,传播正法,修习胜行,成就慧业。其福慧功德无出其右者,但大师无丝毫憍慢心、懈怠心,直到晚年仍行道礼忏不止。由此可见,玄奘相信自力往生胜于他力往生,不能单凭佛、菩萨的慈力加持而得往生。《瑜伽师地论》在论及发菩提心时,提出诸菩萨以四力而发菩提心,即自力、他力、因力和加行力。因力指由过去所植诸善因所得功力;加行力指亲近善知识,得其帮助所得功力。在玄奘看来,由自力、因力或两种力的合力而生发的菩提心坚固不动,而由他力、加行力而发心则不坚不固。这里虽然是论发心而非论往生,但玄奘对自力的崇扬则是显而易见的。

  玄奘弥勒信仰的特点

  净土信仰,其实有三别:一化主,二处所,三众生。弥勒净土信仰的化主当然是弥勒,但如前所述,虽同为弥勒,却有弥勒菩萨与弥勒佛之别。弥勒菩萨净土指兜率天,其中又有内院与外院之别;弥勒佛净土指弥勒下生成佛时的太平盛世(经中称儴佉盛世)。从时间上讲,兜率天通常在此世生命结束后即得往生,而儴佉盛世则要等到四十亿八千万年之后弥勒下生时才会出现。就所摄受的众生而言,能生兜率内院者,必是福慧具足的上品上生之人,一般烦恼心重的人最多只能逗留在外院,无缘亲近弥勒,待善因消尽,还得下堕秽土。相比之下,能够值遇弥勒下生的人,则要幸运得多,因为弥勒成佛以后,在龙华树下三会说法,第一会有96亿人得阿罗汉果,第二会、第三会分别有94亿、93亿得正果,总之,稍有善根的人都会蒙弥勒佛接引,速成正觉。基于这些差异,形成了弥勒上生信仰和弥勒下生信仰的区别。两者分别以《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和《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为经典依据。当然,这两种信仰方式并不截然分离,发愿随慈氏上生,往往同时发愿随弥勒下降。但从历史上看,不同的信仰者,由于信仰动机、修行方式的不同,在信仰对象上确有明显的差别。

  玄奘是典型的弥勒上生信仰者。无论在他的发愿文中,还是在弥勒礼赞文中,都未涉及弥勒下生、三会度众的内容。他一心归敬的是现菩萨身的弥勒,而非佛身弥勒;至诚愿生的净土是睹史多天,并且是其内院。亲侍弥勒,闻听正法,速成正果是大师愿生兜率的初衷,他把弥勒作为智慧的化身而崇拜敬仰。所以在修法上,玄奘特重修习三昧,以求得定自在。《瑜伽师地论》称,三地菩萨得定自在,处处净土随愿往生。玄奘弟子、新罗僧元晓在弥勒经疏中指出,修弥勒法门者有三个品级:上品之人修观佛三昧或修因忏悔行法,他们将以生身觐见弥勒;中品之人修观佛三昧或修清净梵行,此身灭后,当往生兜率,得见弥勒;下品之人修各种善行,待此身灭后,依过去业力转身,经几度轮回才见到下生成佛的弥勒。由此可见,在元晓看来,观佛三昧比一切善行更重要,尽管“观”、 “行”可以配合,但只有“观”才能得到高级的果报,甚至可以以生身往返天地间,当下见弥勒。

  从历史上看,将弥勒上生信仰与掸法联系在一起是大乘瑜伽行派的传统。这样一来,上生兜率天,除了需要对弥勒的虔诚信仰外,也得有深厚的佛学造诣和禅定功夫,所以弥勒信仰,特别是弥勒上生信仰多流行于历代高僧大德中。这些高僧效法道安、玄奖,心仪弥勒,神驰兜率,勤修净业,使弥勒净土法门的法脉一直延续下来。近代的虚云和尚、太虚大师也以倡导弥勒净土法门而知名。先代大师归敬弥勒的纯诚,信念的专一,愿心的至切,诚当为我们后学所效法。

  

《玄奘与弥勒净土信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