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九品往生和净业三福(王永元)▪P2

  ..续本文上一页他们还没有发菩提心,只是为了自身解脱生死,求生净土,所以属于小乘根性。生西方后,过一小劫,成阿罗汉,然后再回小向大。这等人也是极乐世界的声闻众。

  下品生生,是造十恶的轻罪凡夫。他们虽作众恶业,但不诽谤大乘,临命终时,因闻经念佛功力,罪灭往生。下品中生是破戒次罪凡夫。他们多犯众戒,应堕地狱,临命终时,因闻弥陀名号功德,罪灭往生。下品下生,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他们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多劫受苦,临命终时,十念称名,即得灭罪往生。这三种人是极乐世界的凡夫。

  问:“五逆十恶,恶业最大,为什么十念称名,就能灭罪往生?”

  答:“佛法无量,六字摄尽,所以十念称名,众罪消灭。若具体而论,有三种力:一本有佛性力,二至心称名力,三佛愿摄取力。自力猛利,他力虽胜,因利缘强,境胜心猛。这样,就像舟航遇顺风,更加帆楫,速到彼岸。又如百辆车薪,星火能烧;万年暗室,盏灯能破。念佛灭罪,义亦如是。”

  问:“《观经》中说:下品上生的人,多造恶法,生彼国已,经十小劫,得入初地,成为菩萨。而中辈三品,修小乘或人天善业的人,却只能得阿罗汉道。为什么恶人得益反比二乘人天为大?”

  答:“中辈三品,虽修小乘及世善,但他们都只求自己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未发菩提之心,所以须先证小果,然后再回小向大,下品上生虽是恶人,但他们在临命终时,能遇善知识,能听到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能生深信,即为已种大乘之因。往生七七日后,即能发无上道心,所以十小劫后得入初地。但以生前造恶法故,虽得入初地,却要在十小劫之后。而下品中生,经于六劫,莲华乃敷;下品下生,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都因生前作恶,多致稽延。”

  问:“前面说过,九品三福,只是开合不同,今按经文,上中各品,都修诸善业,或修一福,或修二福、三福,可说与三福开合不同。下辈三品,虽是恶人,没有修过任何善业,他们同三福有什么关系?”

  答:“下辈三品,虽作种种恶业,但临命终时,能听到十二部经首题名字,听到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听到妙法,于此深信,并能至心称名,忏罪求生,这就是福业。根据三福判释,应属行善,即第三福。”

  九品往生,虽有大乘、小乘、世善、恶人的区别,但都是凡夫往生,不是圣贤。所修行业,虽有世善、戒善、行善的区别,但都是在散动心中修的,不是在禅定心中修的。

  四、结显持名

  问:“善导大师立正杂二行,以念佛为正行,余诸福业为杂行。大师说:“修正行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修杂行者,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五三。”大师又说:念佛正行,凡有五种:即读诵正行、观察正行、礼拜正行、称名正行、赞叹供养正行,而于五种正行之中,又以称名为正业,其余读诵等四种为助业。这就证明,修净土法门,应以称名,即持名为主。现在三福九品中,除下辈临命终时一声十声称名外,其余行业,都属于助业或杂行,没有专提持名,这岂非与净土宗旨不相应了吗?” 答:“这个问题,古代净土学者就讨论过。按照经意,应当说,九品三福都以念佛为正行。何以知之?大本《佛说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都有“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之文,古代众师常以大本三辈配《观经》九品,纵不尽然,但以之配上中六品,是没有疑问的。上中六品都“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下三品《观经》自有明文。以此知九品往生,都是念佛的。就三福而言,也都是念佛。发菩提心,是上求佛道,求佛道就是念佛;深信因果,佛性是因,妙觉是果,此是深信,岂非念佛?读诵大乘,大乘就是佛教;受持三归,首先是归依佛;受持佛戒,就是念佛;孝养父母,有生身父母、法身父母,法身父母就是佛;奉事师长,有世间师长、出世师长,出世导师就是佛;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慈念众生,也是念佛;人天下善,二乘中善,菩萨上善,佛为上上善,修诸善业,行极于佛,修善也就是念佛。是故三福,皆是念佛。”

  问:“上面说的念佛,是指念佛法身,念佛智慧,念佛功德,何以证明是念佛名号?”

  答:“名号是万德之所归。弥陀一佛、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含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为最胜。又持佛名号最为简易,不论男女贵贱,不论行住坐卧,都可修习。乃至临命终时,诸根散坏,仍能念佛,故以持名念佛最为妙行。法藏比丘,在昔之时,以平等大慈普摄众生,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至今成佛,亦唯以念佛摄取众生,归于净土。以此故知,三福九品,理应皆以称名为正因。”

  《观经》最后如来付嘱阿难云:“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善导大师解释这几句经文说:“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如来最后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付嘱流通。则知称名念佛,超绝定散诸行;三福九品,归根结蒂,乃在称名念佛。佛祖明海定可遵依!

  

《九品往生和净业三福(王永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