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品往生和淨業叁福(王永元)▪P2

  ..續本文上一頁他們還沒有發菩提心,只是爲了自身解脫生死,求生淨土,所以屬于小乘根性。生西方後,過一小劫,成阿羅漢,然後再回小向大。這等人也是極樂世界的聲聞衆。

  下品生生,是造十惡的輕罪凡夫。他們雖作衆惡業,但不誹謗大乘,臨命終時,因聞經念佛功力,罪滅往生。下品中生是破戒次罪凡夫。他們多犯衆戒,應墮地獄,臨命終時,因聞彌陀名號功德,罪滅往生。下品下生,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他們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多劫受苦,臨命終時,十念稱名,即得滅罪往生。這叁種人是極樂世界的凡夫。

  問:“五逆十惡,惡業最大,爲什麼十念稱名,就能滅罪往生?”

  答:“佛法無量,六字攝盡,所以十念稱名,衆罪消滅。若具體而論,有叁種力:一本有佛性力,二至心稱名力,叁佛願攝取力。自力猛利,他力雖勝,因利緣強,境勝心猛。這樣,就像舟航遇順風,更加帆楫,速到彼岸。又如百輛車薪,星火能燒;萬年暗室,盞燈能破。念佛滅罪,義亦如是。”

  問:“《觀經》中說:下品上生的人,多造惡法,生彼國已,經十小劫,得入初地,成爲菩薩。而中輩叁品,修小乘或人天善業的人,卻只能得阿羅漢道。爲什麼惡人得益反比二乘人天爲大?”

  答:“中輩叁品,雖修小乘及世善,但他們都只求自己了生脫死,離苦得樂,未發菩提之心,所以須先證小果,然後再回小向大,下品上生雖是惡人,但他們在臨命終時,能遇善知識,能聽到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能生深信,即爲已種大乘之因。往生七七日後,即能發無上道心,所以十小劫後得入初地。但以生前造惡法故,雖得入初地,卻要在十小劫之後。而下品中生,經于六劫,蓮華乃敷;下品下生,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都因生前作惡,多致稽延。”

  問:“前面說過,九品叁福,只是開合不同,今按經文,上中各品,都修諸善業,或修一福,或修二福、叁福,可說與叁福開合不同。下輩叁品,雖是惡人,沒有修過任何善業,他們同叁福有什麼關系?”

  答:“下輩叁品,雖作種種惡業,但臨命終時,能聽到十二部經首題名字,聽到阿彌陀佛十力威德,聽到妙法,于此深信,並能至心稱名,忏罪求生,這就是福業。根據叁福判釋,應屬行善,即第叁福。”

  九品往生,雖有大乘、小乘、世善、惡人的區別,但都是凡夫往生,不是聖賢。所修行業,雖有世善、戒善、行善的區別,但都是在散動心中修的,不是在禅定心中修的。

  四、結顯持名

  問:“善導大師立正雜二行,以念佛爲正行,余諸福業爲雜行。大師說:“修正行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修雜行者,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五叁。”大師又說:念佛正行,凡有五種:即讀誦正行、觀察正行、禮拜正行、稱名正行、贊歎供養正行,而于五種正行之中,又以稱名爲正業,其余讀誦等四種爲助業。這就證明,修淨土法門,應以稱名,即持名爲主。現在叁福九品中,除下輩臨命終時一聲十聲稱名外,其余行業,都屬于助業或雜行,沒有專提持名,這豈非與淨土宗旨不相應了嗎?” 答:“這個問題,古代淨土學者就討論過。按照經意,應當說,九品叁福都以念佛爲正行。何以知之?大本《佛說無量壽經》叁輩往生都有“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之文,古代衆師常以大本叁輩配《觀經》九品,縱不盡然,但以之配上中六品,是沒有疑問的。上中六品都“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下叁品《觀經》自有明文。以此知九品往生,都是念佛的。就叁福而言,也都是念佛。發菩提心,是上求佛道,求佛道就是念佛;深信因果,佛性是因,妙覺是果,此是深信,豈非念佛?讀誦大乘,大乘就是佛教;受持叁歸,首先是歸依佛;受持佛戒,就是念佛;孝養父母,有生身父母、法身父母,法身父母就是佛;奉事師長,有世間師長、出世師長,出世導師就是佛;一切衆生都是未來佛,慈念衆生,也是念佛;人天下善,二乘中善,菩薩上善,佛爲上上善,修諸善業,行極于佛,修善也就是念佛。是故叁福,皆是念佛。”

  問:“上面說的念佛,是指念佛法身,念佛智慧,念佛功德,何以證明是念佛名號?”

  答:“名號是萬德之所歸。彌陀一佛、四智、叁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含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故名號爲最勝。又持佛名號最爲簡易,不論男女貴賤,不論行住坐臥,都可修習。乃至臨命終時,諸根散壞,仍能念佛,故以持名念佛最爲妙行。法藏比丘,在昔之時,以平等大慈普攝衆生,唯以稱名念佛一行爲其本願。至今成佛,亦唯以念佛攝取衆生,歸于淨土。以此故知,叁福九品,理應皆以稱名爲正因。”

  《觀經》最後如來付囑阿難雲:“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善導大師解釋這幾句經文說:“從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已下,正明付囑彌陀名號,流通于遐代。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衆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如來最後以“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付囑流通。則知稱名念佛,超絕定散諸行;叁福九品,歸根結蒂,乃在稱名念佛。佛祖明海定可遵依!

  

《九品往生和淨業叁福(王永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