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大家解疑:空非绝对空,有非绝对有。空又好似有,有又好似空。是空还是有,是有还是空。是空又是有,是有又是空。
答:这个“空非绝对空”,是什么意思呢?对“空”、“有”啊,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佛法讲的这个“空”啊,那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什么?针对持有!为什么说针对持有?那么如果说你认为一切的事物都有永恒性、固定性、有不变性,那么,佛法认为这个东西是没有的,所以如果说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不变性、固定性、永恒性”,就是执着“有”,那么反过来讲,佛法讲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缘起的事物是条件的组合,因为组合成这个事物的条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呢,一切事物是不可能有永恒性、固定性、不变性。那么诸位,“一切事物有永恒性、固定性、不变性”这种对“有”的执着,这种观念是空的,所以,这个地方讲,“空非绝对空”啊,头一个空,就是佛法讲的一切事物它没有固定性、不变性、永恒性,为什么它又不是绝对空?因为佛法讲的空,不是否定缘起法的存在,而是否定那种错误的观念否定那种对有的执着,所以呢“空非绝对空”,绝对空,不是否定现象。“有非绝对有”,佛法讲的缘起的有啊,只是承认缘起法的存在,就象我上次讲的,就如我们做梦一样,梦虽然是假的,不真实,但是毕竟还有一个梦。所以“有非绝对有”,佛法里讲的有是缘起的有,不是实在的有。“空又好似有”,这里的空,指“空性”,“空理”,就是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在我们利益大众的过程中,好象觉得它是个实在的东西,“有又好似空”,就是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啊,你觉得一个实在的东西它又是不真实的,“是空还是有,是有还是空”,就是说是空还是有,是有还是空呢?“是空又是有,是有又是空”,这是什么意思呢?要远离空有,不能执着有,也不能执着空,不能断见,也不能常见。
你问的这句话啊,我看这个不是经典里面的话,不象佛经里面的。你这个前面什么空非空,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个是现代人写的,我觉得这个写得并不高明,如果你要想真正了解空有的思想,我建议你去读一本书:《中论》,里面有一个“空有品”,就是全面解决这个问题的。那么对这个问题,我想我就做这么一点简单的说明。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那么下面再看其他的问题。
2、什么是菩提心?如何才能生起菩提心?对于信仰的漂浮,怎样才能坚信?对于执有空,没有执着,是不是在行中庸?(*悄悄话形式提的问,问题是听法师念出来的,可能不太确切)
答:“什么是菩提心?”简单的来说,这个菩提心就是不但自己要发起:了生死、出轮回的心,同时对待一切众生,都要帮助他们出离生死轮回,都要给他们利益,给他们欢乐,给他们快乐!这个就叫菩提心。“如何才能生起菩提心?”,必须以出离心和空性为基础,那才生得起来,那才坚定。那么至于“对于信仰的漂浮,怎样才能坚信?”,只有你的菩提心生起来了,你得到佛法的利益和法喜的时候,你的那个信仰才能不断地坚定。那么对于“执有空,没有执着,是不是行中庸?”,中庸这是儒家的话,佛教叫行中道。
3、我想问你认为世界上最小的东西是什么?(*悄悄话形式提的问,问题是听法师念出来的,可能不太确切)
答:这个话,我看这样来说。世界上最小的东西是你的心,最大的东西还是你的心。为什么?“大”、“小”都是你的认识,都是你的看法嘛。你认为它大它就大,你认为它小它就小,大小没有绝对的,都是相对的,都是你的认识。
4、菩萨不执所有相,自然不会在意福德的大小,那为何经中还要强调福德的大小呢?
答:这是这样,因为对于出发心的菩萨来说,需要鼓励。我想这个地方是佛陀对于我们这些初发心修行的人的鼓励吧,让你更加精进勇猛。
5、请问法师,僧,和尚,比丘.这三个名词是一个词吗/一个意思吗
答:这个“僧”啊,应该是“僧伽”的简称。“僧伽”这个词啊,它依梵文原来的意思是“僧伽”,翻译成中国话,就是“和合僧”,“和合众”。那么有的人说这个僧啊是团体,是僧团,是出家人的总和,叫做僧。“和尚”这个词,按我们现在的话讲叫“亲和合”,“善知识”,所以“和尚”这个词不同于“僧”的,你看庙字里,方丈才能叫和尚,其他的只能叫普通的出家人。比丘我们前面讲过。
6、法师上次讲到“不要执着”,就是不沉迷,不陶醉,这是强调做了某件事的态度,可是,在我们做某件事,还是应该对正在做的事情抱着全身心投入,(接下)
答:对呀,“全身心投入”,如果你没有去掉执着,你就有痛苦,就感觉有压力,只有你不沉迷,不陶醉,而你又全身心投入,才能怀着愉快的心,放松的心态去做。
7、请问法师,有漏好还是无漏好?
答:有漏,无漏都不好!你认为有漏好还是执着!你认为无漏好也还是执着!所以,有漏也好无漏也好,要看你能不能够随顺菩萨道,行菩萨道,能不能成佛果。
8、(接第6问)真正融合进去做的态度,才能做得好啊。那么,这在过程中的专心投入是不是也是“执着”呢?
答:我想的话,看你专的是什么心。如果你是一种责任心,是使命感那就不是执着。用责任心去投入。
9、(*悄悄话形式,法师念得太快,无法记录问题内容)
答:那应该这样来讲,佛教,在我眼中看来,整个佛法是指导人怎样去生活,怎样提升我们人生的质量,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我想可以起到这么一个作用。
10、请问法师想出家一定要先发心渡众生么?
答:出家要把度众生的心发起来。
11、(*悄悄话形式,问题无法记录)
答:棒喝,不是真正要打你,而是要在那一刹那,绝断你的疑情,绝断你的思维和执着。
12、阿弥陀佛,末学有一问题请法师开示!禅宗五家的临济是"怒雷掩耳"。沩仰是"光含秋月。"曹洞是"万派朝宗。"云门是"乾坤坐断。"法眼是"千山独露。"请问这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答:临济是“怒雷掩耳”,“掩耳”就是要把你的那个执着绝断,“怒雷”就是用智慧来绝断你的那个执着。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沩仰是“光含秋月。”什么意思呢?光就是如来藏,如来藏里面包含一切的智慧,所以,参禅修行都要从我们自性中去开发。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曹洞是“万派朝宗”,这个宗是什么宗啊?空性。“万派”,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空性。那么具体参禅中就是要去证空性。大概是这个意思。云门是“乾坤坐断。”,就是涵盖乾坤了,乾坤坐断,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空有都不执着。超越一切心造。法眼是“千山独露。”,就是还你本来面目。千山独露,就是一枝独秀,就是树立的那个法性,本来面目。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