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課記錄 第六▪P4

  ..續本文上一頁們大家解疑:空非絕對空,有非絕對有。空又好似有,有又好似空。是空還是有,是有還是空。是空又是有,是有又是空。

  答:這個“空非絕對空”,是什麼意思呢?對“空”、“有”啊,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佛法講的這個“空”啊,那是有針對性的,針對什麼?針對持有!爲什麼說針對持有?那麼如果說你認爲一切的事物都有永恒性、固定性、有不變性,那麼,佛法認爲這個東西是沒有的,所以如果說你認爲“一切事物都有不變性、固定性、永恒性”,就是執著“有”,那麼反過來講,佛法講一切事物都是緣起的,緣起的事物是條件的組合,因爲組合成這個事物的條件都會發生變化,所以呢,一切事物是不可能有永恒性、固定性、不變性。那麼諸位,“一切事物有永恒性、固定性、不變性”這種對“有”的執著,這種觀念是空的,所以,這個地方講,“空非絕對空”啊,頭一個空,就是佛法講的一切事物它沒有固定性、不變性、永恒性,爲什麼它又不是絕對空?因爲佛法講的空,不是否定緣起法的存在,而是否定那種錯誤的觀念否定那種對有的執著,所以呢“空非絕對空”,絕對空,不是否定現象。“有非絕對有”,佛法講的緣起的有啊,只是承認緣起法的存在,就象我上次講的,就如我們做夢一樣,夢雖然是假的,不真實,但是畢竟還有一個夢。所以“有非絕對有”,佛法裏講的有是緣起的有,不是實在的有。“空又好似有”,這裏的空,指“空性”,“空理”,就是在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在我們利益大衆的過程中,好象覺得它是個實在的東西,“有又好似空”,就是在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啊,你覺得一個實在的東西它又是不真實的,“是空還是有,是有還是空”,就是說是空還是有,是有還是空呢?“是空又是有,是有又是空”,這是什麼意思呢?要遠離空有,不能執著有,也不能執著空,不能斷見,也不能常見。

  你問的這句話啊,我看這個不是經典裏面的話,不象佛經裏面的。你這個前面什麼空非空,不知道是個什麼東西,我覺得這個是現代人寫的,我覺得這個寫得並不高明,如果你要想真正了解空有的思想,我建議你去讀一本書:《中論》,裏面有一個“空有品”,就是全面解決這個問題的。那麼對這個問題,我想我就做這麼一點簡單的說明。這個問題不是一下就可以解決的。那麼下面再看其他的問題。

  2、什麼是菩提心?如何才能生起菩提心?對于信仰的漂浮,怎樣才能堅信?對于執有空,沒有執著,是不是在行中庸?(*悄悄話形式提的問,問題是聽法師念出來的,可能不太確切)

  答:“什麼是菩提心?”簡單的來說,這個菩提心就是不但自己要發起:了生死、出輪回的心,同時對待一切衆生,都要幫助他們出離生死輪回,都要給他們利益,給他們歡樂,給他們快樂!這個就叫菩提心。“如何才能生起菩提心?”,必須以出離心和空性爲基礎,那才生得起來,那才堅定。那麼至于“對于信仰的漂浮,怎樣才能堅信?”,只有你的菩提心生起來了,你得到佛法的利益和法喜的時候,你的那個信仰才能不斷地堅定。那麼對于“執有空,沒有執著,是不是行中庸?”,中庸這是儒家的話,佛教叫行中道。

  3、我想問你認爲世界上最小的東西是什麼?(*悄悄話形式提的問,問題是聽法師念出來的,可能不太確切)

  答:這個話,我看這樣來說。世界上最小的東西是你的心,最大的東西還是你的心。爲什麼?“大”、“小”都是你的認識,都是你的看法嘛。你認爲它大它就大,你認爲它小它就小,大小沒有絕對的,都是相對的,都是你的認識。

  4、菩薩不執所有相,自然不會在意福德的大小,那爲何經中還要強調福德的大小呢?

  答:這是這樣,因爲對于出發心的菩薩來說,需要鼓勵。我想這個地方是佛陀對于我們這些初發心修行的人的鼓勵吧,讓你更加精進勇猛。

  5、請問法師,僧,和尚,比丘.這叁個名詞是一個詞嗎/一個意思嗎

  答:這個“僧”啊,應該是“僧伽”的簡稱。“僧伽”這個詞啊,它依梵文原來的意思是“僧伽”,翻譯成中國話,就是“和合僧”,“和合衆”。那麼有的人說這個僧啊是團體,是僧團,是出家人的總和,叫做僧。“和尚”這個詞,按我們現在的話講叫“親和合”,“善知識”,所以“和尚”這個詞不同于“僧”的,你看廟字裏,方丈才能叫和尚,其他的只能叫普通的出家人。比丘我們前面講過。

  6、法師上次講到“不要執著”,就是不沈迷,不陶醉,這是強調做了某件事的態度,可是,在我們做某件事,還是應該對正在做的事情抱著全身心投入,(接下)

  答:對呀,“全身心投入”,如果你沒有去掉執著,你就有痛苦,就感覺有壓力,只有你不沈迷,不陶醉,而你又全身心投入,才能懷著愉快的心,放松的心態去做。

  7、請問法師,有漏好還是無漏好?

  答:有漏,無漏都不好!你認爲有漏好還是執著!你認爲無漏好也還是執著!所以,有漏也好無漏也好,要看你能不能夠隨順菩薩道,行菩薩道,能不能成佛果。

  8、(接第6問)真正融合進去做的態度,才能做得好啊。那麼,這在過程中的專心投入是不是也是“執著”呢?

  答:我想的話,看你專的是什麼心。如果你是一種責任心,是使命感那就不是執著。用責任心去投入。

  9、(*悄悄話形式,法師念得太快,無法記錄問題內容)

  答:那應該這樣來講,佛教,在我眼中看來,整個佛法是指導人怎樣去生活,怎樣提升我們人生的質量,提高我們生命的質量。我想可以起到這麼一個作用。

  10、請問法師想出家一定要先發心渡衆生麼?

  答:出家要把度衆生的心發起來。

  11、(*悄悄話形式,問題無法記錄)

  答:棒喝,不是真正要打你,而是要在那一刹那,絕斷你的疑情,絕斷你的思維和執著。

  12、阿彌陀佛,末學有一問題請法師開示!禅宗五家的臨濟是"怒雷掩耳"。沩仰是"光含秋月。"曹洞是"萬派朝宗。"雲門是"乾坤坐斷。"法眼是"千山獨露。"請問這些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答:臨濟是“怒雷掩耳”,“掩耳”就是要把你的那個執著絕斷,“怒雷”就是用智慧來絕斷你的那個執著。大概是這麼個意思。沩仰是“光含秋月。”什麼意思呢?光就是如來藏,如來藏裏面包含一切的智慧,所以,參禅修行都要從我們自性中去開發。大概是這麼個意思。曹洞是“萬派朝宗”,這個宗是什麼宗啊?空性。“萬派”,萬事萬物都離不開空性。那麼具體參禅中就是要去證空性。大概是這個意思。雲門是“乾坤坐斷。”,就是涵蓋乾坤了,乾坤坐斷,就是剛才我們講的空有都不執著。超越一切心造。法眼是“千山獨露。”,就是還你本來面目。千山獨露,就是一枝獨秀,就是樹立的那個法性,本來面目。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金剛經》講課記錄 第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