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六▪P3

  ..续本文上一页的场所,针对不同的人,他会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烦恼和心态去给他开示。对讲空的人讲有,对执着有的人他会给他讲空。所以,我们不能执着不同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这是功能,就如过河的船是帮助我们过河的,释迦牟尼佛开示佛法是帮助我们断除烦恼的。如果你有执着空的病,他就讲有来对治你空的病,把你的空的病治好了,如果执着有,他就给你讲空,就能够对治你那个有的病,那么把你的有的病治好了,那个空,也就不抱在手里面,把它扔掉。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就是“有”的执着要舍“无”的执着也要舍,不执着有无。意思是什么?我们学习佛法要行于中道。

  所以啊,这一品啊,是第六品“正信希有分”,主要是告诉我们,对于我们前面“大乘正宗分”里面讲的,“妙行无住分”里面讲的,“如理实见分”里面讲的那些道理,我们内心里面这种信心的程度,达到什么样了?如经里讲的,生“实信”了没有,生“净信”了没有?刚才说的正知正见,就是你的信仰扎根了没有?那么如果说你的信仰扎根了,那就证明你的善根非常深厚。并且你能够按这个道理去寻止,最后“如來悉知悉見”,为什么?因为你能够真正象刚才上面讲的“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那样去办,你就有圆满的智慧,有了圆满的智慧,你就不会取法相,也不会取非法相,那你本身就是佛了。所以“如來悉知悉見”。希望大家对这一段要很好的理解,并且要在内心里面很好的反省!看你那个流淌的血液中有多少信仰的成分?你的那个信仰与血液是不是融为一体了,你的那个信仰是不是果真已经”(*此句听不清楚),你的内心里啊,前面是告诉我们信仰要扎根,后面是告诉我们,信仰要以智慧作为指导。所以,这一分,我们把它概括为两句话:就是佛陀教导我们啊,信仰要流淌在血液里,用血液滋长我们的色身,用信仰滋长我们的法身,同时要用智慧作为我们信仰的航向,作为我们信仰的方向,作为我们信仰的目标。我想这几句话基本能够涵盖我们这一品的主旨。

  下面我们继续往下讲,“无得无说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这一分是对第六品的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的升华。为什么?前面讲了嘛,“正信希有”,你首先内心里面信仰要扎根,因为你扎根以后,以智慧为信仰的指导,达到“无我人眾生壽者”,你的智慧圆满,那你就成佛了。那么你已经是佛了,你怎样看待这个佛啊,怎么看待这个佛果啊?马上(立刻)进一步的破你的执着!执着啊,所以有的人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马上(立刻)沾沾自喜,“啊,原来我已经有这么好的成绩,哎呀,那我简直是怎么样”,嘿,马上释迦牟尼佛就破你啦!“无得无说分”!你即使有智慧,智慧也是无得的!不可得的!不可以执着的!同时还要无说呢。佛陀这么给你讲,你看看,当头棒喝!这个是很大的棒喝,这样无形的棒喝,比有形的棒,来得更痛快。有形的棒打了你一棒,只是疼,而这个棒当头痛击,把你的境界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的深华!所以“无得无说”啊!你想想看,如果受前面那一品影响,你回去后就沾沾自喜,“哦,原来我还有这么深厚的善根呐,哦,原来我能够做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以后,我就有智慧了,我就成佛了,哎呀,那我不得了。”哎呀,马上,你看,那个释迦牟尼佛啊,又来破你的执着来啦!那些东西都不可得的,不能沾沾自喜的,要进一步的上新的台阶的,所以,马上给你四个字:“无得无说”。对于这个“无得”啊,我们诸位啊,要懂得这个道理,佛法里面讲,“无得无所不得”。只有你没有以后你才能有得,如果你还有,还有执着,有执着你的智慧就还不圆满,也只有无得以后,你没有执着以后,你才能够真正地得到佛果,得到智慧。佛法讲“无得无所不得”,所以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你想想看,我们打个比方,就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如果这个容器里面已经装了满满的污水,我们要往里面再装甘露,装牛奶,能装进去吗?装不进去。即使能装一点点进去,那甘露和牛奶都会被你那满满的污水染污掉,”(中间这句听不清)那都不管用了,这些都是脏的了。反过来,如果说,那个容器里面一点东西都没有装,非常的干净,那么这个时候装甘露和牛奶,它不但能够装进去并且还不会被污染。这个比方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你有得,你的智慧就生不起来,因为你还有执着嘛,你的那个智慧怎么能生得起呀?只有去掉执着以后,你的智慧才能够被开发出来。所以过去啊,在梁武帝的时候有一个符大士(*名字可能有误),是个居士,我记得他有几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里,前面两句话,最能够说明我们前面“无得无说”的道理。“空手把锄头”,不知道诸位见过锄头没有,就是一个耕地的工具,如果说,你的手里面端着一碗饭,你想一想还能去拿锄头吗?因为你手里面已经端着一个东西了,你想你这只手还能同时抓另一件东西吗?能办到吗?诸佛菩萨除外,因为有神通。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凡夫,我是办不到,不知道你能不能办到。所以,如果你的手是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拿,给你一个锄头你才能拿住。“步行骑水牛”,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在步行,你是骑马,你是坐轿,同时你还能骑水牛吗?办得到吗?事实上是不太可能的。这里的步行,就是说你脚下面没有交通工具,那么那是古代人的说法,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你没有坐火车,没有坐汽车,没有骑自行车,那你可以骑水牛。如果说你腿下已经骑了一个自行车你还能骑一个水牛吗?我想不太可能。所以,只有空手你才能够把锄头,只有步行你才能够骑水牛。这两句话里面就是讲没有执着啊!没有执着,你才能够无所不得,你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智慧来。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地方讲,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这个地方讲了两个问题。“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古印度的语言,翻译成现在的汉语文字就叫“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就佛果的另外一种说法。“正等”:就是没有再比这个高的了,“正觉”:已经达到顶点,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与佛(*可能有漏)平等,*(前一个词听不清)智慧都圆满了,这是佛果的别称。“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就是说,佛陀是不是得了佛果?你看须菩提的回答:“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是什么?就是没有一个即可以得,没有一个东西叫佛果!如果说,你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可得,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是佛果的话,那你这个还不圆满。第二个问题“如來有所說法耶”,须菩提又回答了:“。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就是佛所说的法皆不可取。这个“取”字啊,要注意,不是不要,有的人对这个问题很模糊,这是不执着,不执着于如来的语言文字,不是让你抛弃,而是让你更好的去把握。“非法非非法”,不是,不是不是(*这里听不太清,可能有漏字),总的来说,就是讲不能够执着佛所讲的语言文字,而是要透过语言文字去生起我们内心的智慧。所以,有些人在读经的过程当中不了解因为释迦牟尼佛针对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根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他开示都不相同,那么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啊,因为智慧不够,所以对这些教理不能圆融,老觉得有矛盾,老觉得有高下,这都不对。因为佛的说法是有针对性的,你不能说你不理解,你就说那个不对,正是你不理解的,说不定对其他的众生有帮助呢?所以啊,我们不能够执着于语言文字,不能够执着于佛陀的言教,而是要透过语言文字,透过佛陀的言教生起内心自心的智慧。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对于上面那两个“无得无说”,因为这个无所住就是“无为”啊,就是最高级。那么“一切賢聖”,就是贤和圣啊,都还没有成就最后的果位。就跟我们现在读书一样,贤还在幼儿园,圣还在学前班,还没有正式跨进校门,跨进校门以后再学习呢,那就成就最后的佛果,在学前班那你还不行,在幼儿园那你还不行。所以这里说“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说一切贤圣都是在“无得无说”这个问题上由于他们理解程度的不同,所以他们修持程度就不同,所以他们证的果就不同,所以,有贤圣的差别。   那么,这一段文字,我们讲的“无得无说”,“无得”就是“无得无所不得”,“无说”,那么我把它概括成两句话:“说法无定说,只为解粘去缚。”什么意思啊?说法没有固定的!为什么?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啊,“只为解粘去缚”,什么意思啊?他只是为了解除众生内心深处的烦恼。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悲心而说!所以他无定说,为什么?每一个众生的烦恼和根基不同,那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就不同。所以呢“无得无说”这一品概括成一句话:“无得无所不得,说法无定说只为解粘去缚(去烦恼)。”,所以这一句话,我想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一品的大意。   那么,我看这个时间也差不多了,再往下讲也讲不完,我想今天我们讲课就到这里,那么下面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阿弥陀佛。

  问答:

  1、阿弥陀佛,我今天看到一个偈,我想请法师为我…

《《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