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海玉佛寺简介

  上海玉佛寺简介

  一、历中沆旧革

  玉佛寺座落在上海西部的安远路上,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一座佛教寺院。它因寺内供奉两尊玉佛而得名。

  玉佛寺创建於清代光绪八年,即公元一八八二年。相传当时有一位普陀山的老僧叫慧根,单丁行脚,学习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精神,历五台,峨嵋,入西藏,进缅甸。在缅甸,慧根法师请得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五尊,它是缅甸佛教信徒和当地的华侨捐赠的,回国时途经上海,留下坐、卧佛各一尊。先在江湾建寺供奉,寺名叫玉佛寺。後因战火,寺庙被毁,玉佛幸无恙。後来,一位名叫可成的法师在今址募地,按照宋代宫殿建筑样式再建新寺,至一九一八年落成。因此,从一八八二年算起,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但因其珍藏玉佛,以及寺院建筑气宇轩昂而闻名於世。

  玉佛寺属於襻宗,传临济宗。

  玉佛寺现有面积十二亩,计八四〇〇平方米,共三进殿堂。寺内佛像庄严,气势雄伟,保持了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优秀传统。

  二、天王殿

  寺内第一进殿堂为天王殿,殿内两侧有高大的四大天王像,人称四大金刚。像高四公尺。个个面貌圆盛,姿态端严,肃穆宏伟,真是威武雄壮,神态毕露。这种美丽的造型艺术,充分显示了传统的中国佛教艺术。

  左边第一尊叫东方持国天王。持国的意思足护持国上,保护众生。他手持琵琶,表明他用音乐作为供养手段,使众生得到利益和快乐。

  左边第二尊名叫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普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握利剑,保护佛法,他面容威严,显怒目金刚相,使众生压下邪念从而增善长根。而东方持国天王面容慈祥,循循善诱。一柔一刚的造型抓住了人的心理活动特敞,说明中国佛教对信徒心理很早就有深刻的研究了。

  右边第一尊是西方广目天王。广目的意思是用净天眼经常观察保护世界。

  右边第二尊叫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比喻福德之命闻于四方,他手持实幢,为的是引导众生丝帛庄严,制服魔众。

  按照佛教地理的说法,整个世界可分为四个洲,四大天王各管一个洲。东方叫东胜神洲,由东方持国天王管辖;南方叫南瞻部洲,由南方增长天王管辖;西方叫西牛贺洲,由西方广目天王管辖;北方叫北俱芦洲,由北方多闻天王管辖。

  根据佛经记载,四大天王都是保护佛法,保护国土,保护众生的,所以,在佛教寺庙里第一殿一般是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像。殿外屋梁上高悬匾额,上写“庄严慈护”。庄严就是庄严国土,保护国上,慈护,就是慈护众生。这是颂扬四天王功德的用语。

  殿内正中,前後还供奉慈氏弥勒和天将韦陀的像各一尊。

  弥勒佛像,坦露胸膛,笑容满面, 一见就令人生欢喜心,所以又叫欢喜佛或笑佛。弥勒佛实际上是补处佛,补处的意思是候补,意为经过几十亿万年之後,他将降临到我们这个世界接替释迦牟尼而成佛,来化度众生。

  关於弥勒佛,也有一个传奇故事,五代时候(唐朝以後),有一个和尚,法名契此,常手拿布袋,说话疯癫,人家给他的东西都放入布袋,世称布袋和尚。奇怪的是,布袋和尚身後总有一些孩子跟随左右。另外,他讲的话,以後无一不应验,布袋和尚圆寂前留给世人几句诗,其中两句说:“弥勒真孺勒,分身干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都不识。”後人根据他的诗,断定他就是孺勒佛的化身,从此在中国许多寺庙里,就用布袋和尚的形象来代替弥勒佛。以後,布袋和尚的形象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七佛之一,日本人过新年,都要供奉七佛。

  弥勒佛笑口常开,无忧无虑。人生在世,总有忧愁烦恼,但是只要看看弥勒佛,便能舒展愁眉,心胸豁然开朗,烦恼也随之消失了。

  孺勒佛後面的另一尊护法天将,叫韦陀。韦陀手持金刚杵,身体结实有力,肌肉突起,显示出大无畏的精神。在佛教寺院里,韦陀总和四大天王在一起,镇守佛地,保护佛法。

  三、万年宝鼎

  大殿前的天井里,有一个大香炉,叫万年实鼎,由铜鉄合铸而成,高四·八米,直径一·七五米,一九二二年在无锡铸成。万年宝鼎的意思是能永远保存下去。佛教认为,炉中焚香能使死者超度相得到安息,活人增寿,消灾避邪。这个实鼎是佛教信徒捐献的,听以鼎上铸有功德主(捐献者)的姓名。

  四、大雄宝殿

  玉佛寺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里,大雄宝殿是主殴。“大雄”是教主释迦牟尼的德界之一,意即有毅力,除烦恼,降四魔。四魔就是烦恼魔、死魔、自在天魔、五蕴魔。殴内供奉三尊结跏跌坐的金身大佛,这些佛像法相庄严、慈祥,看了使入自然而然会想起佛教所说的“菩萨心肠”。

  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也叫如来佛。为什么叫如来佛?即乘如实道,来化众生。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悉达多,姓乔达摩,释迦是他的种族名称,牟尼是梵语,意即圣人,含起来就是释迦族中的圣人。 他原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 他一生的经历,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十九逾城六苦行,五年游历三十成,说法度生五十年,是则共为八十寿。”

  释迦牟尼佛的形象,可以说是集中了人类一切美好的相貌。他坐在莲花座上,雍容镇定,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耳垂肩,眉如新月,整个面容在慈祥中带有庄严的神情。

  东面一尊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救主蔡师如来,因为他发大愿,要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专医人们的疾病,消灾消难,普度众生,所以被称为药师佛。当然,这里的病痛,不仅指身体上的毛病,更指心理上的毛病。这个精神上的毛病,也就是烦恼。佛教认为人的毛病都由精神上面来的。烦恼来源于欲望,而欲望是无止境的,当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烦恼。欲望有八万四千,可分为四类,即贪欲、瞋欲、痴欲、慢欲,把它们分门别类,共一百零八种,称百八烦恼,所以念佛珠取一百零八粒,撞钟为一百零八下,每粒珠子,每记钟声都代表一种烦恼,平时多念佛号,必能排除杂念,心地清凉,断除烦恼。

  药师佛手持*轮,是比喻佛之说法,如轮王的轮宝,所向无敌。

  西面一尊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体态端庄,神情肃穆,面像圆满,他手持金台,意即信徒死後,由他用金台接引去西方极乐世界。

  在大雄宝殿的两侧,还有二十护法诸天。二十诸天形象各有特色,互不相同,塑造精美,其中有一尊小孩,是鬼子母神的最小的孩子爱奴·佛经中说,鬼子母神有一〇〇〇个孩子,爱奴最受宠爱。但鬼子母神生性残忍,专以食别人孩子为食,闸得世界下宁,人心惶惶·事为释迦牟尼佛所知,便施用神通抓来爱奴用金鉢盖住。鬼子母神急了,要求放出爱奴,佛给她讲解佛法,劝她止恶从善,以爱护自己的孩子之心推及爱护别人的孩子,并给以七粒米饭为食,後来鬼子母神就带着爱奴个起皈依了佛教,并成为佛教的护法天神之一。这是宣扬佛陀慈悲为怀,神通广大,能改造软化所有的恶人。

  木鱼,这是佛教用的一种法器。为什么取鱼的形状,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睛,永远觉醒着。出家人就以鱼来勉励自己,要象鱼儿永远觉醒一样,不知疲倦地艰苦修行。

  一般寺庙中的木鱼有两种, 一种取鱼的头部形状,在僧人念经时调节节拍用, 一种是取鱼的全身形状,横挂在走廊上,叫做梆,这是一种信号用具。

  大雄宝殴的後面,有一幅大型的海岛壁塑,内容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是一位十分好学,十分谦虚的佛弟子。佛经上说,文殊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你要软化众生,必定要具备各种知识,学会各种本领。善财童子于是就参拜佛教中五十三位善知识求教,善知识就是有名的导师的意思,其中第二十七位善知识就是观世音菩萨。海岛右下角有一条船,船上的塑像叫船师,传说善财童子求法途中遇到了一位撑船的居士,发现他有丰富的学识,於是跪在船头,虚心向他求救。

  壁塑的正中是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以鳖鱼为坐骑,在苦海中巡航,信徒有了灾难,只要恭恭敬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菩萨就寻声救渡他。观世音,就是观察世界,寻声救苦的意思。可是到了唐代,观世音就叫为观音了。为什么呢?原来唐太宗李世民中的世字,与观世音中的世字相同。在封建社会里,这址很忌讳的,所以为了避讳,把观世音就叫观音了。

  此外,观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史上是一位男菩萨,是一位有胡子的大丈夫,按照佛教的说法,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他可以根据教化对象的不同,变化成各种不同的形象以方便教化。从中国宋代开始,寺院内的观世音塑像已有女相。到了明代,观音菩萨的形象基本上为女相了。可能是女性形象更能体现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肠的缘故吧,所以一般人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娘娘。这是中国特有的,以後这个形象又东传日本等国。

  观音像上面的是描述释迦牟尼佛在雪山苦行时的形象,他日进粒米,因而骨瘦如柴,面容憔悴。雪山上没有人烟,只有动物为伴,当时有青猴献果,野鹿献花,作为供养。再上面是天龙八部护法神。

  观音菩萨下面两边是十八罗汉,神态栩栩,各有特色。罗汉是佛的大弟子,奉佛之命,永住人世,济度众生。据说在印度原来只有十六位罗汉,为什么到了中国变成了十八尊呢?古代锡兰(斯里兰卡)有一位庆友法师,写了一本书,记载了十六罗汉的事迹,以後,唐代的玄奘法师翻译了这部著作,这样,十六罗汉加上庆友和玄奘就成了十八罗汉了。

  左下面有一尊罗汉,在敞开的胸膛里有一尊佛像,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人人皆有佛性,因而人人都可能成佛,那麽,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不能成佛呢?因为我们心中的那尊佛睡着了,私心杂念蒙蔽了我们的内心,佛教信徒喜欢经常用小木鱼敲敲,就是要把我们心中沉睡的佛敲醒,把所有的私心杂念都排除掉,这样我们就能发善心行好事,将来就一定能够成佛的。

  整个海岛观音壁塑上的各个塑像,不仅造型…

《上海玉佛寺简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