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才是善。若是为了世间的一些琐事,为了世间的一些暂时的利益去做,就是恶。若是糊里糊涂地做,就是无记的状态,就是不善不恶。
这要看你的发心动机是什么。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佛在经中也讲过,有一棵树,如果树根是毒,长出来的树枝和树叶也是毒;如果树根是药,长出来的树枝和树叶也是药。若是你的发心动机、心态是善,那么你的语言和行为也是善;若是你的发心动机是恶,那你的语言和行为也是恶。
一切所为主要看心态,所以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心的相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叫学佛,这叫修行。否则仅在言行上念了很多、做了很多,不一定是善,也许都是恶。若你的心态及发心正确、内心清净,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是善,都是修行。否则,即使烧香拜佛、念佛诵经、闻法修法也都是恶。
主要是时时刻刻观察心、调整心。我有一句法语:念佛念心,修行修心。什么叫念心?就是时时观察自己的心。什么叫修心?就是时时调整、改变自己的心态。所以功夫要下到心地上,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是给自己制造快乐,还是给自己制造痛苦,完全取决于心。若是你的心态正确、心地清净,就是在给自己制造快乐,无论你在何处,无论何种时候,你都是快乐的。真的非常快乐啊!虽然在山上,生活条件不是很优越,但是内心的快乐是无可比拟啊!
这种无比的快乐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得到,别人怎么评价是别人的事。我从七岁出家到现在,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没有家没有孩子,但是真的认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这才是最快乐的生活。否则不可能勉强自己,没有必要!
大家真的不要颠倒。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我是真的经历过。现在的喇荣和以前的喇荣不一样,以前的喇荣条件非常艰苦。我在山上修法的时候一无所有,身上经常没有一分钱,但是每天的轻松自在、开心快乐真的是无法形容啊!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主要是这个心,看住这个心,把握好这个心,一切就都OK了!若是发心不正确,心地不清净,在行为上、形式上每天都在修法,每天都在做好事、善事,但是都会变成恶趣的因。所以大家要恒时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
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
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
任何时候都不说他人的过失。要评价别人、判断别人、说别人,最起码要有他心神通,不然你怎么知道他人的心呢?凭行为判断是不可靠的。我讲过,补特伽罗会有四种情况:一是内熟外不熟;二是外熟内不熟;三是内熟外也熟;四是外不熟内也不熟。
内熟外也熟,就是外表上清净,内心也清净;外不熟内不熟,就是外表不清净,内心也不清净。这两个好判断;内熟外不熟,就是外表不清净,但是内心清净。也有这样的情况,说话随便,做事过分,但是他的内心是清净的。这种情况很多,以前印度和藏地的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帝洛巴上师,外表上看是个钓鱼、吃鱼的渔夫——哪有这样的成就者、修行人?但他的内心是清净的,他钓鱼、吃鱼是度化众生。外熟内不熟,外表挺如法、挺清净,说话彬彬有礼,总是笑眯眯的,但是内心不清净,都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这叫外熟内不熟。
这四种情况不好判断,不好衡量!你想知道他人的心,最起码要有他心通,但是很难。境界在你之下的人你能看到,境界比你高的,在你之上的人,你还是无法观察。所以佛讲了,除了佛,谁也不能衡量、判断他人的相续。
也许有人有疑惑,“你是不是每天都说别人的过失?”我不是在说别人的过失,我是在讲法。佛法里讲的善与恶、对与错我不能不讲,不能不说,这不叫说他人的过失。
大家不能说他人过失,第一,你没有资格、没有权利;第二,我们不知道佛菩萨在何处。你说他、诽谤他,万一对方是佛菩萨怎么办?你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比杀害三界众生的罪过还严重。有必要这样做吗?你这样轻易地评价别人、说别人,什么也得不到。《修心八颂》里讲过,“不赞不谤陌生人,不赞不谤一切众。”就是讲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这样就不会造业了。看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行为就行了。
不要轻易说别人,尤其我们现在都是同修道友,都是金刚兄弟,是生生世世的一家人。相互之间不能破坏缘起,一定要和睦相处;若是你破坏了缘起,总是闹矛盾、有冲突,生生世世都有违缘和障碍。修行成就的取得要靠上师和善友,“不说过失佛子行”,这个很重要。
为求利养相互争,失坏闻思修事业,
故于亲友施主众,根除贪执佛子行。
对世间的名闻利养不能有太多的欲望和贪执,贪着家人,贪着财产,贪着事业,出家人经常与施主联系,都会影响自己的闻思修行。因而都要断掉。自己好好修,到时候所化众生自然就会来找你。你去找他麻烦,而且也不如法,他来找你才如法。出家人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施主家里条件好一些,然后就贪着他,经常打电话联系,经常去探望,说一些花言巧语,不能这样。一些居士有家、有事业,尽责尽职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太贪着、太贪恋,否则也会影响自己的闻思修行,影响自己内心的宁静。
恶言刺伤他人心,亦失菩萨品行故,
莫说他人不悦词,杜绝粗语佛子行。
说话要温和,要尽量地说悦耳语。恶口骂人、说粗语,会影响他人的心境,让他人生气,其罪过有:第一,这是伤害众生,违反了皈依戒;第二,这是扰乱他人的心境,违犯了菩萨戒。第三,让对方生起了嗔恨心,这样会毁坏他人数劫中积累的善根和福德,这比抢他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钱财伤害还大。
说话一定要注意,没有必要平白无故地伤害他人。上师如意宝讲过:第一,不动摇自己的决心;第二,不扰乱他人的心。否则,就是伤害众生、舍弃众生、舍弃菩提心。这样不会成就的,这两点是根本。
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
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这里讲的是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以正知正见及时铲除贪心、嗔恨心、傲慢心和嫉妒心,不要让它们持续生长。这样不会造太多的业,相续中也不会种下更多的串习。
尤其是我们刚开始学佛,应当尽量避免生贪心、生嗔恨心的对境,尤其出家人或当行者的人。起初打电话,然后见面,慢慢聊啊聊……最后就完了。如果刚开始不打电话或者只是说几句话而不见面,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有重要的、必需的事可以见面,但是不要经常见面。这样也避免了生贪心、生嗔恨心的因素和环境。
现在我们的定力不够,修行不够,所以需要逃避,慢慢地等自己有定力、有智慧了就不怕了。没有定力、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意!你们在山上还可以,很少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有时候生烦恼了,也知道立即忏悔。以后下山了,在家里再难也要保持这种状态,尽量避免不好的环境。
作为凡夫,不可能不起烦恼,也不可能不造业,但是必须要做到立即忏悔。若是连反省、忏悔都做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了。两种人可以解脱成佛:一种是不犯错误的人,另一种是犯了错误会忏悔的人。
自己是不是学佛人,是不是修行人,应该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有烦恼,有习性,做不到不犯错误、不造业,但是能做到过后反省、忏悔,这是正确的,所以还是学佛人、修行人。这样你将来一定能成就。
如果没有做到不犯错误、不造业,也没有做到过后反省和忏悔,那你就不是学佛人,不是修行人了。这种状态若是持续下去的话,想解脱、想成是白日做梦!以这些来衡量。有些人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学佛人,是不是修行人。说死了气还没断,说没死还像具尸体,这叫不死不活。不要这样!
佛讲的这两种人,你是哪一种?若是不犯错、不造业的那种是最好的了,很快就能成就。若是犯错误了又忏悔,忏悔了又造业……这样翻来覆去,成就的速度、过程可能会慢一些,但是没有事,最终一定能成就。若是这两种人都不是,那你不在学佛修行人的行列里。
确认一下,自己是否是学佛人、修行人。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学佛人,已经皈依了;认为自己是修行人,已经出家了……不一定!这都不是最好的标准。
经常跟大家讲,学佛修行不能盲目、麻木,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信、这样修才会受益,才能成就。现在有的人不知不觉地就懈怠懒惰了,精进不起来,就是对佛法没有太大的兴趣,就是因为没有明白道理。如果明白了不可能这样,大家还需要去明白佛法,去了解佛法。
我们现在是按次第、从基础讲的,都是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的修法,大家若是反复研究,用心思维,认真修持,最后才能彻底明白。如果只讲那些高深的法,很难明白。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不要盲修瞎练,不要浪费人身,不要虚度光阴,不要拿佛法造业。否则,后果不堪想象!因果是不虚的,将来都要由自己承受。真的,大家要有正知正见,有智慧,好好修行,得人身不容易,闻到佛法不容易,有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条件和机缘不容易,大家珍惜吧!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2011《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