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六节课

  

第一百零六节课

  

思考题

  

404、讲闻佛法有何功德?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405、阿底峡尊者对传法者有哪些严格要求?这说明什么问题?

  

406、修行与传法哪个更重要?对于不同的人,有哪些不同标准?既然要求这么高,我们平时是否就不该传法了?对此应如何圆融理解?

  

407、什么是无畏布施?假如你以前杀过众生,今后打算如何从行动上忏悔?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文讲了三种财布施,即普通布施、广大布施、极大布施。今天开始讲法布施。

  

  庚二、法施:

  所谓的法施,就是为他众灌顶、传法、念传承等,想方设法令他们相续奉行善法之举,也就是说,以前不信佛的让他信佛,信佛的让他增上,总之给他播下善根,令其懂得佛法的甚深意义。

  我在不同场合中,也一而再、再而三说过,光是形式上皈依发心、烧香拜佛,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学佛最根本的,就是要懂得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涵义,这样才会取舍善恶、实地修持,最终令自他离苦得乐。所以,大家以后因缘具足时,一定要弘扬佛法,若能讲经说法或听经闻法,这种功德非比寻常。

  ◎ 讲闻佛法的功德

  严格意义上讲,说法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法相,而且最好是出家人,这种界限很高。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个世间需要善知识,如果找不到出家人,自私自利心不强的居士也可以。当然,完全断除自私自利,在凡夫阶段是很难的,但若传法不是为了自己,法义也能明白十之八九,这样的人以清净心去讲法,不但没有过失,而且有很大的功德。

  《摩诃僧祇律》中讲过:“百千阎浮提,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令修行。”意思是,在百千座南赡部洲中装满真金,以此布施一切众生,不如宣讲一个偈颂,让别人明白法义并随顺修行的功德大。《大宝积经》中也有类似阐述[1]:用七宝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诸佛,比不上受持及宣说一个偈颂的功德大。

  所以,长期讲闻佛法非常重要。如果你有因缘,可以到一些上师或法师面前听法;没有这个条件的话,也可以借助光盘等设备,接受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开示。

  如今许多大城市里的众生,每天都在忙碌,忙碌什么呢?忙碌于眼前的生活。每天都很辛苦,辛苦什么呢?辛苦于今生的琐事。真正为生死大事、为来世努力的,可谓极为鲜少。而若想转变这种心态,就一定要长期听闻并思维佛法,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 佛法的真实利益

  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因此我在讲课时,主要阐释佛法的直接意义,引用的也是佛经及前辈大德的教言。我知道现代人喜欢时兴话题,像国内外的新闻、现实生活的问题,而对可靠的教证公案、传统的讲解方式,有些人比较难以接受。但不管怎么样,大家既然是佛教徒,是修行人,最好还是直接了解佛法的教义。哪怕你一天能明白一颂、一段或一层意义,当正见水滴慢慢汇聚成海,邪知邪见或非理作意也就自然消退了。

  因此,我们在开示法要时,不能太世俗化。包括法师们以后也要注意,如果太世俗化了,暂时也许能引发一些好奇,但却很难断除人们烦恼习气的毒根。所以,我每天在讲课时,尽量会找一些好的教言或教证,都是具有无比加持的金刚语。如果你们能背诵,或者多读几遍,这些种子将来必定会有成熟的因缘,故希望大家以难得心、渴望心,来听受每一堂课。

  对一个修行人而言,佛法若能真正融入自心,那么不论何时何地,自己遇到何种逆境,都能将这些转为道用。近来阿秋法王示现病重,前天,慈诚罗珠堪布、丹增活佛和我,一起到亚青祈请法王长久住世。但在祈请过程中,法王根本不提身上的病痛,要么讲一些大圆满觉性,要么讲我们怎样共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试想,假如是一个世间人,这时肯定只会说“我这里痛、那里痛,我的饮食、睡眠怎么样”,而真正的修行人在病重时,一生的修行成果却体现得淋漓尽致。

  法王当时虽然答应住世,但也不好说,因为众生的福报、佛菩萨的愿力,何时成熟何种现象也不一定。不过,你们不必跑来跑去,每个人都懂七支供,可以用里面的方法,祈祷法王及弘扬显密佛法的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其实,这些大德都是生死自在的,就像藏地的无著菩萨,他在75岁示现圆寂前,有弟子问:“您要去往哪一个清净刹土?”无著菩萨说:“如果能利益众生,去地狱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利益众生,即便是清净刹土,我也不愿意去。”

  所以,高僧大德即便离世,也会在此方世界或他方世界,以不同的形象利益众生。对他们自己来说,转生何处差别不大,完全是以愿力来支配。但对我们凡夫人而言,所仰赖的大德若前往其他刹土,心情是非常沉痛的。

  对我来讲,上师如意宝离世的那段时间,是一生中最难忘、最难熬的寒冬。在我的眼前,常常浮现上师最后离开学院的情景:那一天,因为僧众列队送上师,人实在太多,很难见到上师,我就和齐美仁真堪布走到居士林,在那里等着,目送上师下山……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上师。在往后的日子里,不管梦中还是醒着,这一幕都在我心里锥心刺骨。

  我个人而言,第一次见上师和最后一次见上师,是毕生中最难忘的画面。尽管这辈子中有很多回忆,但对上师的记忆截然不同,因为上师所赐予的法恩,是世间一切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作为一个修行人,其实表面形象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短暂的人生中,能有一些修行上的收获。可是修行并不容易,它不像背一部论典,几个月花点功夫就行了;或者像精进持咒,每天使劲念的话,完成几百万的数字也没问题;或者像写几本书、翻译几本书,只要多花点时间、多参考些资料也不难。对我们来说,最难的就是修行,就是减少贪嗔痴,乃至断尽烦恼。这一点虽说不容易,但我们今生既然值遇了殊胜妙法,就应该把修行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毕竟人生只有几十年,纵然你能活100岁,也不过3万6千多天,但又有几个人能活这么久呢?所以,估算一下人生,它真的不是很长。在这样的人生中,我们能修法到什么程度,自己应该好好观察一下。

  当然,在所有的善法中,我始终觉得听法、传法,每天跟佛法息息相关,这就是很好的修行。否则,一旦脱离了佛法,自己是自己,佛法是佛法,最初你以为走上了“阳光大道”,但最终进入的,很可能是危险的“独木桥”。因此最关键的,就是每天让法入于心。而保证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大家共同学修。

  ◎ 传法者的资格

  在共同学修佛法时,严格来讲,传法者必须是登地菩萨,或者要有一定的境界。这样讲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现观庄严论》讲传法者的法相时,也说真正能转*轮的是佛陀。假如没有佛的境界,一地菩萨以上,也可以断除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将自相续中的正法之轮,转入他相续中。而凡夫人传法,只能给别人种下善根,相似性地压服他们的烦恼,但不可能彻底根除。因此,传法者最好是一地菩萨以上。

  二、以前的藏地,不少人以传法为借口搞世间法,这样一来,他们没有从根本上尽除私心,就算表面上成办利他之事,也只是影像罢了,不能真正利益众生。故为了制止这种恶行,这里特意提高了对传法者的要求。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也向尊者请教:“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 第一个问题:何时方可摄受眷属?

  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具足神通时,方可摄受眷属。”

  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2]中也说:犹如羽翼未丰的鸟儿,不能自由翱翔于空中,同样,不具足神通的菩萨,想利益众生也非常困难。

  有些道友经常说:“我想下去建个寺院,您看我什么时候可以摄受弟子?”在这里,阿底峡尊者已经回答了:一是要证悟空性,二是要有天眼通、他心通等神通。当然这种要求很高,我们作为凡夫人,恐怕这辈子是没办法了。

  ● 第二个问题: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

  尊者答:“自私自利之心断尽时,方可行饶益他众之事。”

  这是利他的最高标准,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但要想利益众生,可以事先观察自己:“今天我要做的事、要说的话,是为了自己?还是一心利他?”假如前前后后详细观察,都不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发心,那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去做利他之事。

  ● 第三个问题: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尊者答:“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超度亡灵并非易事,必须要有得地的功德。不过大家也不必怀疑助念,道友们为亡者助念,即使不能完全超度,也可以帮助他脱离恶趣、得到人身,这方面有极大的利益。

  前段时间,有个助念小组在为亡者助念时,明明是医院出示死亡证明的人,却突然起来吐了一口血,之后倒下去才断气。看到这一情景,居士们以为是“起尸”,从此再也不敢去给亡者念经了。不过,我觉得这应该不是起尸,只是亡者体内残留的气动了一下而已。

  不过,类似的骇人事件,也是检查“我执”的方便。印度就有一种传统:有些修行人觉得已断除了我执,为了检验自己的境界,就会到恐怖或危险的地方,看“我”是否会突然出现。比如,有些持明者常去…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六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