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五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说:“我一直安住,没有动过,只有你自己停不住。”

  听到这句话,他的心被摄住了。之后,在佛陀的指点与加持之下,他明白了自己的罪业,于是舍弃利剑,在佛前忏悔,并请求出家。佛陀为他剃度以后,将他带回精舍。他也通过精进修持,获得了阿罗汉果。

  后来有一天,他到城里托钵乞食。城中的老百姓一见是他,就互相通告:“这就是指鬘王,他杀人无数,今天竟然到这里化缘。”于是大家纷纷用石头、木块打他,用刀砍他。

  结果,他被打得头破血流,衣服也撕烂了,浑身是血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安慰说:“你现在应该修安忍。为什么呢?因为,本来你的罪业,是要在无量劫中感受的……”

  在座的道友中,杀过999个人的肯定没有,要杀也没有这个能力。参加过战争的,也许杀过一两个。但要知道,在所有杀业中,杀人是最严重的,所以一定要忏悔。

  不管怎么样,如果指鬘王都能忏悔清净,甚至得果,那我们的话,只要诚心忏悔,任何罪业都一定能清净的。

  ● 未生怨王入地狱立即解脱

  未生怨王在提婆达多的唆使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造下五无间罪。但他通过忏悔以后,清净了业障。死后虽然堕入地狱,但他所感受的痛苦极短,就像绸线球触地即刻弹起一般,马上从中获得了解脱。

  这个公案,《观经》里讲得很广。过段时间要讲《观经》,所以这里就不广讲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亦云:“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意思是,如果真正知道惭愧,并以殷重心一心忏悔,那么即使造的业再大,也会像火焚山泽一样,将所有罪障在短短时间内全部忏净。

  ● 比丘投火坑灭淫罪

  《付法藏因缘传》里也有一则公案:曾经有一比丘在寺院修行,他的嫂子来给他送饭。这时,他因为淫心炽盛,与她私通,犯了根本戒。

  犯戒以后,他立即生起了极大惭愧,心里想:“我太愚痴了,竟然造下这等罪业,我现在已不是沙门了。”在惭愧当中,他将衣钵挂在杖上,到僧众及世间的各个地方,大声喊道:“我是罪人啊!不应该再穿佛法的染衣了。我已破了戒,必将堕入地狱,现在我到哪里才能得到救护啊?”

  这时,大德阇夜多来到他面前,说:“你能随顺我的话去做,我就令你罪业息灭。”他欢喜踊跃,说道:“只要能清净我的罪业,您让我做什么都行。”

  尊者以神变力化现了一个大火坑,火焰炽燃,让他跳下去。他为了灭罪,便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但是,当他跳下去时,火焰一下子变成清流,刚刚没过膝盖,他浑身上下丝毫无损。

  尊者说:“汝以善心至诚悔过,所有诸罪今悉摧灭。”然后为他说法,他修持以后,获得罗汉果。

  ● 能乐讲法灭杀母重罪

  能乐的贪心非常严重,母亲阻拦他去与一个女人约会,他就把母亲杀了。见到那个女人之后,他的手还在发抖,女人说:“你不要怕,这里没有别人,只有我一个人。”他说:“我为了你,把母亲杀了。”女人一听害怕了,心想:“连自己的母亲都杀,那我更算不了什么了。”

  于是女人说:“你先呆会儿,我到楼上去一下。”一到楼上,她就嚷道:“有贼!有贼!”能乐听后吓跑了。回到家里,他将刀扔在地上,也大声地喊:“贼杀我母!贼杀我母!”闻声而来的人,都信以为真。

  之后,他依照当地习俗将母亲火葬了。这个时候他已醒悟,知道自己造下了极大罪业,内心无法平静,于是便到处寻找灭罪的方法。但别人告诉他的方法,都是自己必须死掉才行,比如投水、投火等等,此外别无出路。

  后来,他在去尸陀林的路上,听到一比丘正在念一个偈子:“若人作恶业,修善而能灭,彼能照世间,如日出云翳。”他想:“看来佛门一定有灭罪方法。”于是就出家了。

  出家以后,他非常精进,很快精通三藏,而且辩才无碍。

  这时有人问他:“您为何如此精进呢?”

  他说:“为了灭重罪。”

  “您造过何罪?”

  “杀母。”

  大家一听,赶紧将此事告知佛陀。佛陀说,杀母之人不能出家。于是僧众将他开除了。

  但他不想还俗,于是就以出家相,来到偏远之地,并在那里建立了道场。因为他精通三藏,所以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很多人已证得了阿罗汉果。

  因为讲经说法、培养僧众等的功德,他死后虽然堕入无间地狱,但时间极短,之后立即上升天界了。上升天界以后,他一观察因缘,知道是佛法的力量让他灭尽了重罪。于是来到佛前报恩,听法以后,证得初果。

  类似的公案,《百业经》[5]等经典中还有很多。

  

  曾有个道友说:“我要是再不好好修的话,那就完蛋了!想想出家前坏事干尽,真跟疯子一样!”

  不管你以前怎样,现在知道忏悔就好。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何人昔日颇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能乐同。”虽然以前是特别放逸的人,但学佛以后,行为上倍加谨慎、精进忏悔,那他也必将如月离云,绚丽而光照世间,就像难陀、指鬘、能乐一样。《别译杂阿含经》亦云:“若人先造恶,后止不复作,是照于世间,如月云翳消。”

  其实不仅是我们,即便是历史上的高僧大德,有的也做过坏人。像奔公甲格西、博朵瓦格西、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等,他们在修行以前,显现上也是造过很多罪业的。当然,汉地的传记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在少数。

  因此,大家也不要灰心,以为罪业太多了忏不净。其实也不是。只要具足四种对治力,诚心诚意、认认真真地忏悔,就一定能清净。

  当然,如果忏悔时东张西望、胡言乱语,或者一边打妄想、一边忏悔,这样的意义不大。有些人虽然口里在念忏悔文,但心里却毫无惭愧,甚至认为“我也没什么罪业啊”、“以后忏悔也可以吧”、“反正忏罪是罪业的功德,那我今后造罪也没事啦”……诸如此类,这种“忏悔”不仅不能清净罪业,反而会助长造业的趋势。

  因此,忏悔时一定要有惭愧心。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想忏罪能净否?忆念善法则清净。”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罪业是否能清净,就看你在忏悔时是否忆念善法了。如果忆念了,有惭愧心、悔改心,那就能清净。

  就像刚才讲的那些公案,虽然他们以前造的业很严重,但一旦认识到罪业以后,向善之心也极为猛烈,在这种心态下,即使只用短短时间,即使只念十万金刚萨埵心咒,也都是能够忏净的。相反,一个人若无惭愧的话,即便罪不重,即便念得再多,也不一定能清净。

  所以,不论是谁,忏悔时一定要具足四种对治力,这是关键!

  丁二(四种对治力)分四:一、所依对治力;二、厌患对治力;三、返回对治力;四、现行对治力。

  《大乘集菩萨学论》[6]引《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这里所说的“四法”,就是指四种对治力。

  不论你是哪一个传承,修的是哪一个忏悔法,只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就一定能忏罪清净。

  戊一、所依对治力:

  在这里,所依对治力就是指,将金刚萨埵作为皈依境,具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

  ◎ 金刚萨埵为皈依境

  藏地人修金刚萨埵,一定会先请一幅金刚萨埵的唐卡,或者一尊金刚萨埵像,以此为皈依境来忏悔。

  虽说在本体上,诸佛菩萨是无别的,但在修忏悔时,将不共的佛尊作为对境,更有殊胜的缘起。当然,如果是在别的场合,也有其他的所依对境,比如,《三聚经》里的三十五佛(那天,个别道友制作了一些三十五佛的唐卡,我觉得那个很好),或者通常的三宝所依——佛像、佛经、佛塔,以及善知识等,这些都可以,都属于所依对治力。

  很多人喜欢将《般若摄颂》、密宗续部及《大藏经》作为忏悔的对境,其实这是非常殊胜的。像我们经堂里就有《大藏经》,如果你要忏悔的话,在它面前一边磕头、一边忏悔,那功德是很大的。当然也可以找上师:“上师啊,我向您忏悔,我以前杀过生,我以前做过什么什么……”这样发露忏悔也很好。

  不过,有的弟子只说忏悔,不说罪业:“上师啊,我向您忏悔,我有很大的罪业。”

  上师很好奇:“什么罪业?”

  “嗯——这个不能说。”当然,这不是发露忏悔,可能是不好意思吧。但犹豫了一会儿,又说:“上师,您不是有他心通吗?反正您是佛,您就用尽所有智、如所有智观一观吧,我自己不方便说。”

  这时,上师也不好意思了。说“不知道”的话,那就失去“佛”的位置了,所以干脆就说:“对对对,知道了。”(众笑)

  ◎ 愿行菩提心

  此外,在忏悔时,愿行菩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少了菩提心,即使具足四种对治力,也只能稍稍减轻罪业,达不到彻底清净的效果。而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伪菩提心,那么,不论往昔造了多少罪业,也都会自然而然清净的。

  如《入行论》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一个犯了极重罪业的人,如果能依止一个勇士或大人物的话,便可除去怖畏,比如,不用入监狱、不用判刑,等等。同样,若有一种方便可以迅速解脱的话,那些畏惧罪苦的人,又为何不去依止呢?

  又云:“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依止什么呢?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像末劫火一样,一刹那间便能摧毁一切重罪。不仅如此,其实菩提心的功德太多了,在《华严经》里有很多比喻说明。因此,忏悔时一定要发两种菩提心。

  当然,摆放佛像、佛经、佛塔等,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一个凡夫人,离开真实对境的话,单靠观想是很难修起来的。

  而且,这样还有个好处,你在上师面前实在说不出口的话,可以对佛像说。不管你说什么、怎么说,佛像总是笑眯眯的,就坐在那儿,绝对不会说出去的。以前法王如意宝讲过:“有些事,即使是跟上师讲,也要观察,…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五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