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宁玛派概要▪P6

  ..续本文上一页以译为自在部。

  界部的修法还有四扼要、四理趣、四灌顶等(《知识总汇》下290页)。其修光明的教授则有《金刚桥》等续经。

  3。要门部。要门部的要门之义是了知一切法皆是本无生灭之自然智慧所自显之无成本自解脱,则“把轮回涅槃诸法纳入不空不执的法性境中,由此要点则能在轮加涅槃二无分别的灵明智性中现证法性境界”是任运修无治之法门。(《土支宗派源流》71页)。这法性境界即本有的自显光明境界。在此境界中出现自性环链,在自性环链身(118)中成熟解脱,这就叫作要点中解脱。如灸艾火,中其病灶要害,病即立愈,所以叫作要门部。

  本部有两大要门:彻却和妥噶。彻却译言“断坚”,妥噶译言“超顶”。《大圆胜慧》说:“上根利智无修无证,由此而住,自见自性,自然而成者名为彻却;上根利智具在精进,得见自心之后,勤修猛进,随修现见自性三身,空五蕴而成光明之身者,则名为妥噶”(《大圆胜慧》70页)。

  要门部也是把心分为体,空分、相,明分,用,现分,总为现空二分,“其空分为本净妙觉,远离戏论,使此空分归于法性穷尽之地(119),即为本净彻却。其现分为自显光明,以本具光明将一切窒碍在光中清净达于法性净地,即为元成妥噶”(《知识总汇》下292页)。

  彻却的修法求悟本净心体的见修理论,与心部中所谈大体相同。先在上师前求得灌顶,受三昧耶戒,然后由上师开示指出现前一念,即是本心自然智慧,亦是佛性。观此心体任运而往,则可清除迷相,获得解脱。在正行之前还要指示觅心方法,作为前行,即观心之来、住、去与生灭等,未心了不可得。“无可得处,自然得见本心(《大圆胜慧》89页)。彻却要门有《三句击要》、《内外密三空结合》等教授”(《知识总汇》下不为292-293页)。

  妥噶的修法求见光明心相,其理论大多在界部中谈过了。这时简单谈一下妥噶的重要法门,以光为道,现证自显境界和在自性环链身中成熟解脱等方面的问题。

  妥噶修法有四炬光、四境界,是以光明为道,修光中见心成佛。光明为一切有情皆具备的。初观光明为自显化身佛境界,愈看愈清,内德外显,则看见自然智慧的报身佛境界,最后即现智慧自然光为法身佛境界。四种境界虽是本是显现,本性光明,然无要门教授,亦不得显现。所以先要在上师前未得妥噶法要的教授,调整身、口、意三业,开法尔智慧之门,三身境界才自然显现。当显现时若能认识则得解脱,故说:“此本有光明为本自解脱之根”(《大圆胜慧》215页)。

  妥噶之觉性(明觉自证分)显露之际,其体空即法身,本性妙明即报身,悲性妙用周遍显现即化身,此三分无虽,为自然智慧之本相。其所显现虽皆是智体,然亦如影像,非法尔真体。法尔真体即本来空寂之心体。光明虽非法尔真体,亦是真体中之一面,心性所摄。若融合空分,明空双运“则可在光明中获得解脱”(《智者喜筵》上551页)。

  修观光到第四地步仅是把粗重三业(120)在最细精微身(121)中净化,而是达到法性究竟边际(122),“把一切粗细三业均在身和智中全部消融干净,智身则在虹身中获得成就”(《土观宗派源流》71页)。《大圆胜慧》说观光到金刚环链之身出现,则可在金则环链中成熟解脱。第四步则诸法尽入法性,肉身解散,体化光明,便证成金刚不坏之身(《大圆胜慧》94页)。妥噶要门重要教授有《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等。

  要门部的彻却和妥噶两大法门,均为解脱成佛之道。彻却在求悟心体——空分,本净之实相,妥噶求见心相——明分,元成之光明自显境界。“彻却悟法尔本自真空之法性(心)如母;妥噶见元成本来清净之法界所显妙有(境)如子”(《大圆胜慧》24页)。它们是母子关系,两大要门均不可偏离。所以要门部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即真空妙有二者结合成为明空双运,以求达到即此肉身圆满现证三身境界。

  要门部的修法要点是先见性修彻却法,明悟自心本性,随即修妥噶法,通过光明现证三身自显境界,空五蕴而证光明之身。但凡所显现皆应视为法性之游戏,远离取舍欣厌之情。

  总之,心部、界部、要门部为大圆满三部。三部都求证本心实相,但各有侧重不同。心部是二部的结合,为明空双重。虽各自重点不同,但讲明的非不要空,讲空的非不要明,明空必须双融无别,方能契合本心实相。大圆满讲本净心体具有三个双融无别智:体空而有觉,觉空无别;空而能明,明空无别;空而能现,现空无别。无别就是不二。由于众生妄执,使双融分离,起惑造业,遂轮流生死。故提出觉空、明空、现空三个双运,来达到觉空、明空、现空三个无别,使对立统一,还它法性本然,如此方获得究竟解脱。即身即证普贤之位,或达十三最上智地。

  关于大圆满的因、道、果建立。一般是由上师直指,汝现前一念,未被轮回涅槃染污,明空妙觉,即是本有佛性,是为因位;随心自在,任运无为,顿悟顿修,是为道位;彻底清除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现证菩提,是为果位。其它说法尚多,就不细谈了。

  四、宁玛派的教法特点

  宁玛派的教地全部都包括在九乘三部之内。九乘中之大圆满法大多是公元12-13世纪时才弘传出来的伏藏法门,其余的都是继承公元8、9世纪所译的经典。

  九乘中显三乘和外密三乘的教法,是西藏各派共同承认的,没有新旧派别之分。内密三乘的无上瑜伽则有些差别。旧派的摩诃瑜伽约当新派的生起次第,阿鲁瑜伽约当新派的圆满次第。但旧派的生起次第中也有风脉明点的修法,圆满次第中也有观修事相。看来这些反映了早期印度密教的面貌,那时的密教尚未发展到后来那样系统完整。

  三大瑜伽中最后一种瑜伽为阿底瑜伽,即大圆满的三部,为宁玛派的特法。

  其特点表现在见解方面,大圆满主张顿悟一心,即悟此现前本体清净,本性光明的这个心。心不只是空寂而且具有光明,明而又空。心体空是空,心性光明是有,心无体故非有,心有光明的性能和作用,故非无。所以,他们说的心是非空非有的。所说的心性光明,这光明是气所化,气是物质,属四大元中的风,气心是合而为一的,绝没有单独的精神孤立存在,故心有精神的一面,也有物性的一面。他们主从本以来就存在空有二分,色心(心物)二分,这是法界的本然。格鲁派说,无论色、心二法皆是因缘和合,假名安立,一切法皆是自性本空,空无有得,若有所得,则只有名言概念;若说心有空的一面,又有有的一面,这就是自性实有论。大圆满派说偏于有者落于实,偏于无者落于空。正是这种非空非有,使它既不落在空在一边,也不落于有的一边,二者结合起来,才是远离二边的中观正见。

  宁玛派所说之有,似非自性实有。他们的轮加涅槃无别见,就是说轮回涅槃虽有,但此二者非谛实实有,故在法性中,二者本无差别。连佛的三身所显,他们也不承认是法尔真体(《大圆胜慧》171页)。他们认为一切诸法皆空无有体,体空中不妨有妙者,妙有中不妨是体空,空有二者必须双融才是中道,不单独强调空性。大圆满主张圆悟一心,即要能从有到空,还归法性;又要能从空到有,大用流行。如此才能融万有成一昧,获得自在解脱。宁玛派的见解,与噶举、萨迦等派颇相近,与格鲁派则大相径庭。

  宁玛派承认众生是佛,这明而双空的明空妙觉就是佛心。佛与众生只是迷悟之差,明空妙觉无二无别。格鲁派不承认众生是佛,说众生心有染污,离垢清净始有成佛的可能性。宁玛说众生本心,本自清净。格鲁派不承认心体本净,说风夫不可能有本净的心体,更不承认心体是明空妙觉。内地禅宗只提见心的清净部分则为见性,也不提明的部分,更不提修报化二身之事,怕着相起执。

  在起修方面,宁玛派说只要顿悟一心,自性元成,一起具足,不假修造。格鲁派反对本具之说,说从色乃至一切种智(佛),一切皆由因缘所生。成佛要创造条件,培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长时修行,由种种因缘聚合方能证得,没有天生的自然佛。宁玛派说见性就要见到的心的明空两分,见空性证法身,见光明证报化二身。这光明是自心本有,不是由修造来的,故只有顿悟,纵修亦不可得。密宗许即生成佛,而且还可即身成佛。若众身中不具备成佛之因,即生即身如何成佛,无因岂有果?

  宁玛派对起修主张顿悟,悟后只采用无作任运随心自在之行,不用有功用法门。不承认用观察修法(123)能见自心实相,因为实相是离言绝思的,哪里容得凡情去推度计量。格鲁派说任运修习,不加分别,是修无念法门,与支那和尚所说无异,这是入无想定。宁玛派所说无念只是手段,并非目的,不是什么也不想,是要你歇息妄想,绝对无念是不可能的。永离所缘真体自现。正如禅宗说的“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心不沾在那一点上,就是无念。但不是安住修(124),不走由一发慧的路子。他们认为本有自然智慧(妙觉),只能内证,不是修来的,离言实相,必须无念无想之心方可冥合亲证。

  在依光明修幻身方面,密宗新派,如噶举、格鲁多修地上瑜伽的圆满次第。如金刚诵、三远离使生命暂停活动,出现死有光明,又由光明逆转起幻身来修报化。还有修宛色、入乐空大定起幻身,这仍要修圆满次第的风脉、明点法,引生俱生大乐智,证成俱生大乐身,这些都是有功用的法门。宁玛派三大瑜伽中摩诃、阿鲁两大瑜伽也要用有功用之双身法,独大圆满派认为光明中本具三身,只要无作任运,三身境界自然显现,再以光明化粗五蕴和粗色尘,在光明中解脱,身则成为虹身,不承男女双身之法,说这才是全无功用的最上法门。

  藏传佛教宁玛派注释

  【1】前弘时期:西藏佛教的发展分为前后两…

《宁玛派概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