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萨迦派道果法简介

  萨迦派道果法简介

  藏传佛教萨迦派法主崔津仁波切 着

  奥色那若 敬译

  道果法祖师毕鲁巴(一译“毕哇巴”)出生于印度一个王室,自幼即具有很多殊胜的特质。尊者观轮回是苦,故舍俗出家,进入当时着名的那烂陀寺修行。尊者最初学习显宗教典,并接受续部的教法(密法)而修持。(因)尊者的学识名闻遐迩,故于其上师圆寂后即继任那烂陀寺的住持之位。尊者日间于寺中勤于讲辩着之事,而实际上长期秘密修持密法。然而,虽经过极长时间之秘密修持,却没有明显的进境或证悟的验相。毕鲁巴遂觉得可能自己没有修持密法的缘分,于是决定专注于传授显宗的教法。

  就在已如此决定后的当晚,尊者现见了金刚无我姆。金刚无我姆对尊者说:“你的决定是错误的!我就是你的具缘本尊,你必须继续修持密法。”以此现见无我姆之缘起,毕鲁巴尊者决定继续秘密地修持密法。稍后尊者即于净观中现见了全部的金刚瑜伽姆坛城之相,并领受了喜金刚的灌顶。此后连续六夜,尊者得到了殊胜证悟。第一夜,尊者即证悟初地(菩萨的果位),证悟了究竟实相。随后每夜证悟一地,直到证得六地菩萨的果位。尊者成为一位大成就者后离开了那烂陀寺,显示了很多神变,降服了诸多外道。很多人只因听闻尊者之圣名即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尊者为佛法作出了极大贡献。

  尊者有无数的显宗弟子和一般弟子,但克利什那巴和东毕巴是尊者极密窍诀的主要传人。为利益前者,尊者传授了“金刚语”的教法。这个极短的教法涵盖了全部三藏教法与金刚乘的精华。如同从牛奶中提取酥油一般,此金刚语法门以窍诀的形式概括了经部与续部的全部主要精华。这个法传给了其近侍弟子克利什那巴,并由克利什那巴传给诸弟子。这个教法如是依次传给了五位印度的大成就者,第五位名为嘎雅达拉,他曾多次来藏地,并把这个法传授给了大译师卓弥洛匝瓦(卓弥译师)。卓弥译师是藏地接受道果法传承的第一代祖师,他有多位具极高证悟的男女弟子。卓弥译师的传法方式是分别传一般续部的解释与窍诀。对那些听受一般续部的法的弟子他从不传窍诀,而对听闻窍诀的弟子也不传授一般的续部法。其弟子中得到最重要的传承的是色顿昆利,他得到道果法,依之修行得到极高证悟;后传给章通绰巴。章通绰巴是位隐居的瑜伽士,在众人面前示现为一个帮别人种田的农夫。他曾经应承别人种好几块地,然后分身无数。他把道果法传给了昆氏家族出生的伟大上师——萨迦巴(贡嘎宁布)。

  道果法传承

  昆氏家族据信为色界天人的直系后裔,因缘成熟时,他们觉得有必要降生于人间,于是有三兄弟从天界降落人间雪域藏地的高山上。其中一位降落在西藏,这一支就叫“净光族”。后来他们与当地的罗刹鬼通婚,于是纯净的智慧与无明就产生了矛盾,因此得到了“昆氏”的名称,一直传到现在。早期的昆氏家族成员是苯波教徒,后来昆

  那噶罗西达成为莲师的弟子。莲师赐予他很多教法,事实上他是藏地最早的受比丘戒者——七觉士之一。当时挑了七位藏人试着出家,看看藏人能否受持出家的戒律。所以后来昆

  那噶罗西达出家是藏地神圣的寺院传统之始。无论如何,他是莲师的杰出弟子,而且昆氏家族的后代在很长一段时间也都是宁玛巴的大成就者。到了衮却杰布的时候,他们觉得有必要另外开创一个教派,所以他们把以前的所有教法伏藏起来,开创了萨迦派。第一座萨迦寺院始建于1073年,创建者就是衮却杰布,伟大的上师萨迦巴贡嘎宁布的父亲。

  昆

  衮却杰布从卓弥译师那里得到密法的传承,而贡嘎宁布直接从他父亲那里得到喜金刚的密法,从章通绰巴得到窍诀。一开始章通绰巴有些犹豫,但后来得知贡嘎宁布是他的金刚兄弟衮却杰布的儿子时,即非常欢喜地将道果的修法窍诀倾囊传授。他传法给贡嘎宁布时曾授记,此法应保密18年而不能对任何人泄漏。十八年后,喇嘛萨迦巴贡嘎宁布可以将法写成法本或传给弟子,因为直到那时,他才成为此法的法主。因此萨钦贡嘎宁布在十八年里完全保密,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道果法的名字。在这段时间里他修学并掌握了这个教法。喇嘛萨迦巴(贡嘎宁布)是文殊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诸佛智慧与慈悲的总集化现。究竟上说,他早已成佛;但从我们凡夫的角度来看,他示现人身并通过修道而成就。

  在那十八年中贡嘎宁布曾示现病相并忘记了好多教法,因当时还没有成文的法本。当时严格地依靠口耳传承,而他的上师又已经圆寂,故此他非常担忧。当时密法是在高山或大森林里秘密地修持的,轻易不外传。他想即使再去印度也是很难再找到这么宝贵的教法了。他就猛励地祈请,于是上师章通绰巴现身在他的梦中并赐予了教授。就这样贡嘎宁布忆起了很多他已忘记的教法。另一次在他的禅修洞内祈请的时候,上师章通绰巴再次现身并赐予了精华教授。在又一次祈请后,道果法的始祖、从本尊处直接得到此法的大成就者毕鲁巴显现在萨迦的山上。

  在禅观中,毕鲁巴身后的大山被他的身体覆盖,他说:“这块土地是我的。”然后给贡嘎宁布传授了全部道果法和许多窍诀。于此,伟大的上师萨迦巴贡嘎宁布拥有了全部的佛陀教法。他将这些法传给了他的儿子与弟子,并被传承至今。这就是道果法起源的简略介绍。

  萨迦派五祖都是昆氏家族的成员,萨钦贡嘎宁布的儿子是索南兹摩、索南兹摩的侄子是萨迦班智达、八思巴法王是萨迦班智达的侄子。

  道果法的内容

  道果法十分殊胜,包括的内容也是浩如烟海。虽然是一种教法,(但是针对不同根器弟子)实修之路可有很多。对于渐根弟子,可以从小乘起修,而后修大乘、密乘。另外一些弟子(指顿根者)因其自身根器和往昔宿缘,可以直接修正行。因此也有极多不同的传授方式。通常把道果法分为两部分:前行和正行。

  前行部分包括在“三现分”的教授里。“三现分”包含了基道果。基指有情众生,因为业力与习气,有情众生眼前是迷乱之相,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所见境。瑜伽士与已进入佛门并具有一定禅修体验的修行者具备觉受之见。经历了道上的修持而证得佛的果位后,即具备了佛的一切功德与清净之见。故“三现分”即是指不净之见、觉受之见与清净之见,由此划分前行部分。

  前行:

  道果法之中,如同所有佛法传承一样,一切乘法、一切法源与一切誓言之根本,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是否皈依三宝也是区分佛教徒与外道信徒的标志。前行部分的禅修中将皈依的修法分为三步:

  1、 皈依、发心

  2、 正行

  3、 回向

  为更透彻地理解皈依的含义,需分下列五点:

  1、 皈依之因

  2、 皈依之境

  3、 皈依之道

  4、 皈依之利益

  5、 皈依之法

  1-3,关于皈依之因,我们或因恐惧、或因信心、或因慈悲心而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的对境为佛、法、僧三宝。在大乘中,“佛”指具备三身之功德者:法身、报身与化身。法或教法引导我们走向证悟。僧宝指的是已得不退转位的大菩萨。我们皈依佛、法、僧三宝即以佛为导师、法为道、僧为道友。

  4、 根据经论,皈依具有无量的功德。如皈依的功德有形的话,整个大千世界也无法容纳得下。

  5、 皈依之法有共同法和不共法,以后再慢慢讲。

  不净之见:

  三种前行思维之法:

  1、 轮回是苦

  2、 无常与暇满难得

  3、 因果不虚

  首先讲解不净之见乃是为了发起出离心。佛祖释迦牟尼在初转*轮时先讲解四圣谛:苦、集、灭、道。第一圣谛即轮回的本质是“苦”,第二圣谛揭示痛苦之源,第三圣谛“灭”谛说明一切最终归于寂灭的真理,第四谛“道”指明证得解脱需要靠修道。为了解脱痛苦,我们必须先了解痛苦的本质,好比要治病就必须先知道病是怎么回事一样。因此必须先了解第一圣谛:“苦”谛。我们就从了解轮回之苦开始。

  1、轮回之苦

  轮回之苦分为三种:苦苦、变苦和行苦。

  苦苦指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痛苦,比如肉体上的痛苦或精神上的焦虑。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道)里的众生对“苦苦”有着极深刻的体会。三善道的众生是苦乐夹杂,但究其实质这种夹杂也是没有的,三善道的众生体验的痛苦和三恶道的众生体验到的只有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但我们都在感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我们也会感受到“变苦”:一切以因缘所成之法均为无常,而无常之法均伴随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人生也犹如外器世间四季变化一样充满变化。年轻人会变老、大家族会离散――每件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第三种苦是所有事物的相对性本质。我们通常划分为“快乐”、“无别”等等感受其实都是和其他的感觉相比较而言的,实际上这些相对的感觉里并不存在快乐。三界轮回之中无论善道恶道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快乐。因此虽然我们暂时会有种种苦乐的感受,但实际上,我们这些体验是根本不值得去执着的。就好比饭里面掺了毒药,不论是美味佳肴还是不好的饭菜,掺了毒药就是有毒的。因此,为生起出离心,道果法第一部分强调观想轮回痛苦。

  为了(使行者)完全生起出离心,教法中对痛苦,特别是对地狱道与饿鬼道的痛苦有很细致的描述。整个世间分为六道:三恶道是地狱、饿鬼与畜生道;三善道是指人道、非天(阿修罗)、天道。但总的来说轮回之中根本没有一个可执着之处。

  为生起从痛苦中解脱的紧迫感,我们必须把这第一步基础打好,也就是了解痛苦的各种原因和类别。

  2、生死无常、人身难得

  前行的第二个修法是暇满人身难得。作为凡夫众生,由于往昔的业障习气,我们的所见是不清净的,这些不清净的显现是由于我们自己所作造成的。因此从这个不净的三有中解脱的唯一途径就是修持圣法。而为能够修持…

《萨迦派道果法简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