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萨迦派之“乐空之见”

  萨迦派之“乐空之见”

  第一、未谈教义前首先大体谈一谈他们的教法内容。教法分显密两乘,萨迦派本来属新译密咒派,是以密乘为主要修学的,由于萨迦先祖受噶当派的影响,所以他们又重视显教的学习。当然萨迦的先辈诸祖也都是博通显密的。了解的显密教法很多。为培育后人,让其先学显教了解佛学的各种基本道理,然后才能修学密法,所以规定先显后密。修学显教的内容大体归为五大类:(1)俱舍论,这是基础课程;(2)龙树的中观诸论,作为了解空宗的理论;(3)慈氏的诸论,作为了解有宗的理论;(4)律论,是学人最重要行持;(5)量论,作为对理论分析辨解的必修的课程。

  其次是密乘学习的内容。当然密乘有四续部、灌顶传敕,要门导引、实修事相等等,难以胜计。萨迦密乘教授总为不出寺围十三金法,金法内容各说不一,依刹派说即为《三类空行法》、《三类大红法》、《三类小红法》、《无死金刚天女法》、《红财神法》、《狮面母法》、《黑文殊法》加《狮子吼法》又名为十四金法。此外他们也有无上瑜伽诸本尊,如《密集》、《胜乐轮》、《大威德》、《时轮》、《金刚橛》等的灌顶、传敕、导引等。其它如《帐明王》等护法空行类亦多至不胜枚举。但本派特重的是依《喜金刚》为本尊修生圆二次第的《道果》法门,为主要修持。

  第二、萨迦派的基本教义大都包括在他们的实修法门《道果教授》内。《道果》就是依于何道,证何种果。《道果法门》又名《甚深亲口语教宝》是印度大成就者毗瓦巴依《喜金刚续》造《道果金刚偈句》、《续经讲解略义》和《道果教言》等着作而得名的。此法门由萨迦派所继承,成为本派特殊不共之法。

  《道果》的内容有:四正量、三境界、三相续、四耳传、五缘会、七要点和防护障碍等。

  本派的因、道、果的建立,就是用什么样的道,是要根据众生根机的因来决定,因此所用之道和所得之果亦有不同。因、道、果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众生的根器有上、中、下三等。下士只求人天福报,故以修善去恶为道,所谓去非福,中士者求出解脱轮回,故须依显教修心法门,断二执证空性,断轮回根,所谓破我执,上根者求彻底断无明烦恼,清净二障即生成佛,所谓必须破一切见,主要还是要修习密法即道果教授,才可以彻证离戏法性之实相,获得彻底解脱而成佛。本法门既是适应三乘人的修道法门,故必须显密兼修,以显教打基础,密乘为究竟。若全依显乘又要历劫修行,欲得即身成就,故必须要修密法。所以道果法门算是从一个凡夫可以直修成佛的无上法门。尤以道果的密法也是具有适应三机成就之法,上机即身成就,中机临终解脱,下机中阴解脱。由因、道、果来认识即身成佛的意义。因就是道,道就是果。因时之佛,由于不认识,被忽尔垢障,此生在修道时净治垢障,垢障清净即能认识,故立名为果,因、道、果三位无可分别。这一点也看出萨迦之见,仍是承认众生本有佛性的真性。他们承认因位果位无别,故果位无可修治,修法只是道位上的除垢。显教除心垢,密教除身垢,垢障净后则圆满三身而成佛。道果中所说谈之见、修、行三者,就是在见上要你悟到因和果本来无别,所谓修和行实际上都是道位上的除垢。因、道、果三位是一体的。

  其次,关于道果的内容,道先为了证明道果教授之正确,使行者能心生决定,不被余信之所牵挽,所以先提出“四正量”。

  第一、四正量就是:圣教量、传记量、师诀量、觉受量。圣教量即如来实语之经教;传记量即诸论师根据经教结合实际经验之记载,成为论藏;师诀量即在修中要遵循上师密诀指点;觉受量即行者实修中的感受和证验。修道能否有成四量之中以师诀量而为转移。故择师依师最为重要。

  第二、三境界。修法又分为两大类:一为依显教修行,提出“三境界”。

  显教修持即修六波罗蜜的共道。分为三种境界,即从凡夫修证成佛中经过三种不同的三个世界。(1)不净境界,指众生暂时处于业及烦恼轮回诸趣的不净世界,引导众生出离这种境界,指出各种解脱方便依显教修心法门有:四耽着、厌离心、出离心、思人身难得、思轮回诸苦及畏业果因缘等,在行持上守持戒律,奉行众善,然此亦仅为大小乘共通之修法。(2)瑜伽境界,分为共同瑜伽和不同瑜伽。共同者即为显教大乘之修慈悲心、菩提心和修空性见,断离轮回苦根,空性大悲双运,行持上守菩提心戒。不共瑜伽即进入金刚密乘修深道法门。由于修习各种三摩地则会出现各种不同觉受境界,故须先对教授善为学习,了解其理,才于觉验起时,能立断疑虑而相续保任。(3)最极清净境界即佛的世界,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可以设想我今修无上妙法,将来亦可同样获得如是功德,则心能生无量欢喜,总之在三境界中是先以波罗乘净治相续,才能成为金刚乘之道器。故学密之前先以显教奠定道基,这是本派修法之特点。

  第三、三相续。依密乘修持,提出三相续。所谓相续,指从轮回到涅槃皆为一心相续之所摄。三相续:(1)因相续;(2)道相续;(3)果相续。肯定众生有佛性,众生的因地与佛的果地无有分别,因、道、果是三者无二无别。故金刚乘以三相续道作为引导。在因续中灌以能成熟道之灌顶,使成修法之器,在此有四大灌顶,道续中授以生圆二次第解脱道之方便;在果续中成熟三身现证佛的身智种种功德。众生既然是因佛,佛与众生平等不二,故在因位应保任轮回涅槃不二见。道位修习与四灌深道相联系之成熟道和解脱道的各种教授,净治五蕴四大种之烦恼,果位即现证五身五智之功德。故道果法门之因、道、果:众生是佛,是因;修离戏见和生圆二次第,是道;证三身五智,是果。

  第四、四耳传指从凡夫要修到佛位,全仗历代祖师口耳相承之教授,故称为四耳传道。此分为四:(1)灌河不绝;(2)摄受传承不绝;(3)师要法则无误;(4)以净信力充足自心。

  所谓灌河不绝,指入坛场进行灌顶,授三昧耶戒,开示见宗,传授教敕。所谓灌河不绝就是在因、道、果三时中,上师不断传灌,弟子不断受灌。本派极重律戒,有三种律仪。密乘中尤重三昧耶戒,对如何护戒,坏戒时如何还治,均有详密的规定。

  在指示见宗方面,即指示本派最高之见,即轮回涅槃无别见,或真俗无别见。他们认为见中最胜者为中观见,但中观见亦分两种,一种是诸法由谛实空,即缘起无自性空,名为空性;一种是由四边戏论空,即不住断、常、有、无四边,名离戏空性,他们就属于后一种见。认为空性见仅解脱生死轮回,不能即生即身现证三身,故须有离戏见,证乐空双运,才能成就。

  在教敕方面即修生圆二次第。密乘既认含藏因续即是佛性,故因位身心之中一切佛功德皆本自含藏,修习不过是扫除障碍显露真性而已,即炼自心以为道用,以正见除心垢障。用风脉明点修法除身垢障,即依身缘起和合以为道。所以提出脉、字、风、界等轮和三界集。即通过圆满次第修风脉法,拙火燃滴,掌握命懃,净治垢障,生四喜智证乐空双运。

  所谓摄受传承不绝者,指修习四际:(1)修习际,修习静虑因支,前导命勤,拙火持风,意专所缘,于所修事,断绝疑虑,于诸事相亦不错乱,则得传承加持不绝;(2)觉受际,依此修习得身、心、梦等三种觉受;(3)摄受际,风摄受心,起见烟等证相;(4)修成际,即从初地以至正觉,皆能得传承加持之力而依次生起也。

  所谓师要法则不误,即在修中关键时师要善为指点。因此择师最为紧要。

  所谓以信心力充足自心。了悟一切觉受境界,皆由自心风脉所起,对于师教,生决定信。

  第五、五缘会。一切诸法皆由缘生起,由修密乘要门,内心外境缘起会合,能生各种成熟道相。(1)外缘会,依外境而起如产生风回现象和各种外界粗境。(2)内缘会,从身而起,身中字脉宫内风心聚散,初有自身即佛身之感。(3)密缘会,因字脉成。了语即是密咒,或于出世间道中界甘露轮等现成四坛城。(4)真如缘会,从界甘起。就悟心为智,即是真如,达到初地以上外相,出现明点。(5)究竟缘会,即从风生。一切皆是无二智相,达到究竟。又身轮为外,脉轮为内,脉字即密,界甘露轮即真如,藏智风轮即究竟。前二缘会为世间道,后三缘会为出世间道,依次配合显教的五道十地,密教的十三地半而至成佛。

  第六、七要点,就是在修习中有七大关键性之境相出现应能加以识别。(1)三界集配合七无止向。分三种人:有宿缘者是自然而集,具诚信者由加持力集,能精勤者由勤奋力集,出现各种无止向的情况。有宿缘者则出现无止向的成熟,风无止向的回逆,脉无止向的分离,甘露无止向的凝聚,拙火无止向的燃烧,由此而生之有漏神通无止向的出现,无漏神通也无止向的出现。此七种配合三种人共为二十一种。若善知此三界集,则可于此等处断除一切增益损减之过。(2)三住心。风回逆时心住,自我加持时心住,所依双融一定时心住。上述三种人无论何种,皆出现业风回逆等相,于是由心验相和身验相出现不可思议之三摩地。此等出现或由风回等相之最亲近因所致,或由宿缘远因所致,应当善于分辨。(3)三觉受,身觉受,风回于身,出现跳跃奔跑;心觉受,扼着字脉关要,产生喜乐悲伤等贪嗔现象;梦觉受,扼着风要,梦中出现身轻如奔马之相。若非要门摄持之三种觉受则为病相,若按规修习,知为风心聚散所起之征相。则皆成三摩地之相。(4)三暖相。妄念已去生暖,界聚合生暖,明点燃集生暖,此皆由风脉缘会聚和与不和之关系。(5)三引道。初界集时由拙火引道,中界集时由界甘露引道,后果集时由字脉引道,由于引导方法不同可以在主观的心理上或生理上和客观的外界上产生种种异相。(6)三集合。三界集界限以三喻明之。初集…

《萨迦派之“乐空之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