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P2

  ..续本文上一页算是容易,但是要把一切的众生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那就很难、很难了;不过一个学菩萨道的弟子,就必须要有这种心,如果有了这样的心,那我们的心量才会大、才不会自私。

  说到「孝」,我们都知道,《地藏经》里头有两个孝顺的女儿:一个是婆罗门女,一个是光目女。她们都是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的示现,她们所呈现的就是一种至大的孝心。

  首先我们说婆罗门女。这个婆罗门女出生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时候,她宿福深厚,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很钦敬她,可惜由于她的母亲信邪,没有正知正见,所以常轻三宝,而且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是故,死后去到哪里啦?堕落到无间地狱里去!于是婆罗门女,听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教示,发大心广设香花净品供佛、布施塔寺,藉此殊胜功德,不仅她的母亲得脱地狱,就连其他无间罪人,亦同时获得超脱。婆罗门女因此大受感动,遂发大愿,愿尽未来际,应为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令到他们都能得到解脱。

  第二个是光目女,她出在在什么时候呀?就是在清净莲花目如的时候,她的母亲呀也是没做多少好事,而且老是做些坏事。当然啦,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死了之后,一样落在地狱里去,受无穷的痛苦。光目女得知后,悲痛异常,于是发大愿说:「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这个愿心,也就是后来发展为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

  由此可见,婆罗门女及光目女的母亲都非常、非常的幸运呀──有两个孝顺的女儿给她们做种种的功德。可是,在座的各位,大家保不保证自己的儿女也像婆罗门女、光目女一样,在你们死后,给你们广做功德、供养三宝、起塔修庙来超度你们呢?你们心里头有没有数呀?有没有把握呀?一般可能会说:不敢说、不肯定、也不知道。

  所以,佛教讲求「自救」,其他的宗教讲求的是「他救」。所谓「自救」,要靠谁呀?就是靠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是上帝信仰,它很简单;善人就上轮回去天堂,恶人就下轮回去地狱。而我们中国人呢,民间一般的都是祖先信仰,所以很多人,他做功德、念佛,并不是为了自,。而是为了祈求佛力加被,子女聪明伶俐、家庭平安,将来能够发财、行运,光大门楣!不过,这只算是功利信仰、民间信仰,而不是真正的佛教信仰。

  那我们今天在座各位都不是这种民间信仰,而是真正的信佛。这个真正的信,也就是「正信」、「实信」;既然是真实的信、正确的信,那么我们不单信佛,而且更相信自己将来也能成佛,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信自己」,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每一个人将来都有机会成佛;因此,佛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肯脚踏实地去修行,就终有一天会成就。

  但这是从理上说的,要成佛事实上并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众生的心都是摇摆不定的,而且容易起心动念,所以,佛菩萨才会说,「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就是因为要摄受、折服我们这些顽固、愚迷的众生,所以才说了那么多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给我们去选择、去学习。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根机不一样,所以佛就因应我们的根器、吸收能力而作出「五时八教」的说法;一、华严时,于成道之初为诸大菩萨说《华严经》;二、阿含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于鹿野等为接引二乘人,说四阿含等经。三、方等时,佛既说小乘,进一步开示《维摩》、《楞伽》等大乘经,令二乘行者,耻小乘而慕大乘。四、般若时,小乘虽回心向大乘,然其情执、我见仍未消除,故佛说《般若经》以般若空慧以扫荡之。五、法华涅槃时,佛见钝根众生,机渐纯熟,故为说《法华经》、《涅槃经》,以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称性而谈,令一切众生,皆得成佛。这是佛陀五时说教的次第与当机的差别。

  而「八教」则分「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化仪四教」是:顿、渐、秘密、不定;而「化法四教」即为:藏、通、别圆。就是因为众生的根基不一,所以佛才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说法,这么多不同的经典让我们去选择。如果我们都清楚了、明白了,那么佛菩萨就不用这么麻烦了,讲这么多,还有一次再次的重复、叮咛。由此可见,佛菩萨是多么的慈悲啊!

  因为我们众生善根浅薄而且顽劣刚强,所以佛陀才特别开示简单易行的净土念佛法门。只要我们信、愿、行具足,将来自然就能往生彼国。所以,我们想生到极乐世界去,其实并不困难,一方面必须靠自力,就是说,我们很想去、很愿意去;另一方面亦必须靠他力,也就是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如此自力与他力结合,就能决定往生。由此可见,求生西方净土比其他净土更为容易。所以,今天大家在这里念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求生净土;既然希望生到净土,就必须对「净土」有清晰的了解。

  何谓「净土」呢?「净土」就是洁净之土或清净之土的意思。那么一个国土、一个世界,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为「净土」呢?

   (一)在人民方面:

  首先里面的人民应该怎么样呢?一者,康乐无病。就是说,首先要无病、无痛、健康地活着。因为我们人世间有生、老、病、死,而极乐世界的首条件就是康乐无病。

  第二要怎么样呢?二者,寿命长远。我们娑婆世界的人的寿命,一般一百二十多岁就已经非常、非常的长了;而我们香港人都很幸运呀!女性的平均年龄为八十六点多,而男性的平均年龄是七十九岁半。由于现时科技及医疗都很发达,所以人类普遍都很长寿;而净土的寿命比人间的寿命还要长很多、很多。

  第三还要怎样啊?三者,身相庄严。因为我们众生都是贪求这个身相。我们看到这个佛都是万德庄严,他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当我们往生到净土之后,身相自然就会变得庄严。

  接着第四是什么呢?四者,无贫富贵贱之不齐。现今的社会,有的时候贫富差距太大,造成了很多的不平等,我们内心世界也不平等,而去到净土之后,那里就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大家都是佛弟子,都是妙音菩萨。所以,这个都是它的一个基本条件。

  当然了,还要怎么样呢?五者,心性柔和,道德高尚。西方净土之中,每一个人都心性柔和;前面说了,菩萨道有「四摄法」;因此在净土里面,大家所讲的都是爱语和软语;如果心性不柔和,能不能讲爱语和软语呀?当然是不可能了。假如你现在非常非常的愤怒,所说的一定是怨言,一定都是唠叨话。但是相反地,如果你心性柔软,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能做到慈无量、悲无量;你慈悲了,心性自然柔和了;佛菩萨的慈悲就好像慈母一样,慈母就是心性柔和最具体的呈现。所以在极乐世界之中,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心性柔和。你看现时很多青年到处示威游行,所作所为充满*味,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暴力事件,无形中造成另一种危机;极乐世界里面就完全不一样了,国土及人民都非常的安宁。

  除了这些条件以外,还要道德高尚。这个道德的高尚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这个道德的要求,体现在我们身、口、意三方面;所以佛教讲戒律,所谓「由戒生定,从定发慧」;「戒」的目的就是防非止恶,戒是用来戒我们的身体的;有了戒之后,自然就有定;定是用来规范我们的心的,有了定之后,自然就能生出智慧;是故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有了戒、定、慧,我们的身、口、意才能做到完美,达到真正的表里如一,这样才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

  接着,就是道心不退。六者,道心不退。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道心很容易退却,但在西方极乐世界之中,道心是会不退转的。也就是说,一去到那里就只会升班,不会降班。不像我们这个世界,这里头很多人成绩都不合格,不能升班;可是到了极乐世界之后,我们都不会再留理了,大家都是一起升班;而且都慢慢地升到菩萨,升到佛的境界里去。而且在极乐世界里面,这个菩萨不是一般的菩萨,都是补位的菩萨,而且不计其数之多,不能用我们一般的思考方式来计量,唯有佛与佛乃能究竟。那里的补位菩萨为什么会这么多呢?就是因为他们道心不退呀!

  还有,西方净土的人都是化生的。七者,人皆化生,无男女生育之秽。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是什么生的呀?我们是胎生;胎生就有父母,父母结合才能生出我们;那净土里头都是化生的,什么是化生呢?化生即是莲花化生;所谓「九品莲花为父母,不退菩萨为伴侣」,所以那里的人都是化生的;化生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男女生育的污秽之事。

  当然,还有什么呢?不会有衰老。八者,无幼壮衰老之异。我们人的寿命很短,很容易就衰老,而净土里头完全没有幼、壮、衰老、病痛等等的差异。所以,这个地方才称得上是净土。

  同时,也没有身体的种种问题。所以,九者,无涕、泪、痰、汗、屎、尿之类。这些身分排泄出来的种种污秽不净的东西,都完全没有。因为西方净土的人都是无漏的身体。我们现在是有漏的身体,所以就完全不一样了。

  还有,那里的人怎么样呢?十者,心志高远,聪明畅达。为什么会心志高远呢?就是因为他们都想成菩萨、成佛;可是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怀疑,现在要去极乐世界,真的能去吗?如果能去的话,下品下生就已经很好了。这样子的话,你的心志又怎会高远呢?当然是不高远了。由于净土那里的人都想作佛,都希望自己将来有一方的净

  土,能惠利群生;有了这样的志愿,自然就会聪明畅达,有不尽的辩才,有无尽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大圆镜智,这不是一般的智慧,不是一般的世智辩聪明,而是圆满无漏的智慧。我们就是没有智慧,而且戒、定、慧我们都不足。

  他们修行的目的为什么呢?就是:十一者,永离六道轮回。那里面没有轮回,在极乐世界之中,是没有天界的,连天界都没有,当然六道就更没有了;我们一般人都想求生天界,但极乐世界其实比天界还要殊胜,那里头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又怎会有有六道轮回呢?这个境界实在令人向往。

  接着是什么呢?十二者,具六神通。试想,净土的人如果不具六神通,那里算不算是净土呀?当然不是了。而这个六神通我们本来就具足的,像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有他心通,都有宿命通,都有神足通,都有天眼通、天耳通,都有漏尽通。这六种通,我们本来都是具足的。只要我们去到净土,自然就会具备。

  还有怎么样呢?十三者,具有慧眼正见。我常常跟大家说,其实我们原本都具有五种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种眼,若以佛眼看众生的话,则一切众生都是佛;若以法眼看众生的话,那有分别了,什么分别呢?就是十法界的分别;若以慧眼来看众生,又如何呢?什么是慧眼呀?慧眼所见的,其实就是二乘或阿罗汉的境界,这个就是智慧的眼。再低一层的就是天眼,天眼就是天人的眼,能见的范围自然比人眼广阔。而我们现在都是以人眼看,人眼看到的全部都是人,而且只看到眼前的景物,再远一点就看不到了,又或者一个帘就把我们给遮着了。所以,当我们去到极乐世界之后,都自然具有慧眼,智慧的眼。 

  当然,唯有佛眼是无所不见的,当我们成佛以后就会和佛一样,什么都看得见了;但是,即使未到成佛的境界,只要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自然就会具备这种慧眼正见。当然,「凡此种种呀,称为众生世间清净庄严」。这些都是我们所有众生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净土。

  以上十三点,都是关于净土中人民的情况,至于国土方面,又有怎么样的要求呢?这个国土当然是非常的清净庄严了。我们常常说,要正报庄严,依报庄严。正报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而依报就是受生的地方,即江河大地。

  由于今天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这个依报我们明天会继续讲;看看这是如何的庄严殊胜,如何的令我们赞叹。现在我们想一想是否都觉得很向往了呢?既然向往的话,那没有别的方法,就只得好好的念佛;多来听经闻法;听经的目的,就是增长我们的信心和道心。

  其实,讲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给大家鼓励、鼓励再鼓励,让大家生起信心。许多时候,我们就是信心难生呀。虽然觉得净土很好,但总觉得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有的时候甚至是半信半疑,有的时候可能还会迷惘。所以,我为大家说开示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大家,让大家对净土法门生起真实的信心。因为我们经常说,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最基本的要有两种心:一种是厌离,唯有厌离才会向往;一种是欣愿,什么是欣愿呀?就是我很想去、很乐意地去;只有想去、乐意去,阿弥陀佛才会接引我们;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如果你没有缘,你又不想去,那么阿弥陀佛也没你办法呀!现在既然我们想去,而阿弥陀佛又有愿力,那么我们不去,谁去呢?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好了,今天时间又到了。阿弥陀佛!

  (全文完)

  

《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