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有径路修行 但念阿弥陀佛──西方寺弥陀佛七开示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西方寺弥陀佛七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今天要给大家做甚么报告呢?我昨天晚上,翻閱了一下善导大师全集。记得其中有一段文,说得非常非常的好,那是甚么文呢?就是《劝化径路修行颂》,所谓「径路」就是直路,就不是弯路,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这就说甚么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很快就年龄就大了。年老以后,皮肤起皱,头发变得干黄灰白,脸上的光泽也渐渐失去,腰背弯曲,走路迟钝困难;牙齿脱落,食而无味;假使你金玉满堂,财宝满屋,也无法避免衰老及疾病到来时的痛苦;纵有千般的快乐,亦无法摆脱无常的降临,所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才能得到真正的长寿与安乐。

  而善导大师他一生行持严谨,三十年的时间,从不在寺外留宿,而且每天都念十万聲佛号。连休息的时候,都不会躺下来睡觉,就是不倒卧即不倒单,而且一路打坐、念佛、拜忏;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非常的高,从不毁犯禁戒,不举目看女人;如果别人供养他,好的饮食、好的衣服,他都自己不享用,美好食物全部给厨师供养徒众,自己则粗茶淡饭,能资养身体就可以。信众供养金钱,便用来写《阿弥陀经》,已写了十万余卷,而且画净土变相图三百余幅;对于坏塔废寺,定当修缮,燃灯续明,常年不绝;三衣瓶钵,从不倚赖他人清洗;不喜欢接受别人供养,宁愿自行乞食,每每责备自己说:「释迦世尊,尚且乞食,善导何人,岂敢闲赋端居而向人索取供养呢?」

  他自己不单以身作则,而且劝别人也是如此。就是淡薄名利,而且出门的时候,不愿与其他人同行,因怕途中谈论世事,妨碍修行,耽误念佛的时间。

  因为他自己精进修行三十多年,功夫非常、非常的了得,所以很多、很多人来跟他学佛、念佛。所以善导大师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因而成为莲宗的二祖。

  我为甚么要这样讲呢?因为我昨天算了一算,自己来香港也有三十年的时间了,可是還像一個木訥的徒弟,等待著師父的教誨;于是我又想到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是讲南阳慧忠国师的;他的修行也是非常的了得,他不但是禅师,而且也是国师,他有一个侍者对他非常的忠心,跟了他三十年,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都没有离开过他。就好像我自己跟了老和尚,一晃眼已三十年了,也没有离开西方寺一样。

  慧忠国师看到这侍者做事,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一点的抱怨,所以就想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

  有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使者!」他大声叫了一声使者。

  使者听到国师这么大声的叫他,以为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他立即就回答道:「国师!有甚么需要我帮忙的?要我做甚么事?」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有甚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儿,国师又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

  慧忠国师又回答他说:「没有甚么事要你做的!」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国师这样喊,感到大惑不解。于是问道:「国师,你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发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旧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

  这个时候,慧忠国师看他如此的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但是你实在太辜负我了。」

  侍者连忙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的,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是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这个公案,实在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众生实在太小看自己了,我们不肯直下承担,不敢承认自己就是佛祖。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本具清净圆明的佛性,只不过因为有太多的无明烦恼,所以智慧无法开启,看不见自己的本来面目。

  所以,我们不要像慧忠法师的侍者,觉得自己永远只能做侍者,我们要有大志,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要成贤成圣,成佛作祖。这样才不会辜负佛陀对我们的期望。所以,大家要把自己当佛祖;有了这样的承担以后,我们自然就不敢懈怠,自然就会精进修学,将来就会成为真正的佛祖。所以,现在我也叫大家佛祖,叫大家阿弥陀佛;大家就要回应、就要对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就会发大愿,就会踏实修行;如此信、愿、行具足,又怎会有不成就之理呢?

  不过,相信在座很多人都不一定学佛很深,会觉得自己离大彻大悟或成佛,还很远很远;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佛教修行有很多的法门,有藏、通、别、圆;有顿、渐、秘密、不定;可能我们顿不行,渐还不行,秘密也不行,不定更不行,那我们唯有怎么辦呢?就唯有念阿弥陀佛了。

  但是这个阿弥陀佛应如何念呢?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径路修行」;径路就是直路、直捷的道路;为什么说是直捷的道路呢?其中就是佛教所说的,「自力」和「他力」的关系。

  因为阿弥陀佛他非常、非常的慈悲,他在发了四十八愿以后,又特别立了「三誓」;这三个誓愿,记载在那里呢?就在《无量寿经》里面;有一个四句十八行的偈文,叫做「三誓偈」或「重誓偈」;其十一行中,所谓三誓者只是前三行。这三行是摄四十八愿的纲要,誓解除众生的疑虑。故后八行跟从于前三行叫做三誓。

  那么,这前三行是怎么说的呢?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穷,誓不成正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

  第一行的意思是说:「我立了超世殊胜之誓愿,必得完遂佛道,如果此愿有欠缺者,我终不取正觉。」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诸佛菩萨,都是发愿利益一切众生,然后方成佛道的,正如「四弘誓愿」中所说的「佛道无上誓愿成」;「必至无上道」,「无上道」就 是佛道;因此,法藏比丘,他發誓要建立超世的大愿,如果这个愿不满足的话,他就不取正觉,他就不成佛。所以說「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斯愿」就是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也是一样,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如果地狱未空、众生未度尽的话,他是不会成佛的,只有地狱空了、众生度尽了,他才会圆满佛道。

  接着第二行的意思是:「我于无量劫之末,皆作为大施主,对一切无智贫苦的众生,施与智慧;无能力之人施与能力,若不能救其苦,终不取正觉。」在这无量劫之末,作为大施主,普济诸贫穷;所施予的当然就不只是物质,还有精神上即心灵的安顿与智慧的开启。所以,法藏比丘的誓愿,都是想得完完整整,而且非常的圆满。

  而第三行的意思是说:「当我成就佛道时,我的名声超越十方,若不能闻遍十方者,我终不取正觉。」所谓「名声超十方」,也就是說,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要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如果还有众生没有听闻到此名号,我就决定不成佛。现在我们拿事实证明一下,法藏比丘已經成佛,成為阿弥陀佛已有十劫的時間,还有哪个众生没有听过阿弥陀佛的名字?這就說明了法藏比丘的志愿远大,所以当他成佛之时,他的名声不但只十方都知道,而且超越了十方;那为什么要超越十方呢?就是要让十方的人都发愿要去西方极乐世界。

  而且当他的名声超十方的时候,其他的诸佛菩萨,都会帮助他、护持他,所谓「十方诸佛赞叹,六方诸佛推广」,也就是「一佛出世,千佛护持」,这个护持,也就是互相彼此的赞叹。

  试想如果没有释迦佛,介绍阿弥陀佛给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我们知不知道有阿弥陀佛呀?当然是不知道了!都是释迦佛的慈悲,告诉我们,我们才知道有一个阿弥陀佛,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佛教中五方佛,南方有宝生佛,北方有不空成就佛,东方有阿閦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中央是毗卢遮那佛;本来我们是不知道的,这是谁告诉我们的?都是释迦牟尼佛。

  首先,讲的是正报庄严:

   一、身相庄严:「彼国人民,身皆真金色,具三十二相,形貌相同,无有好丑,容色微妙,皆受自然之身,无极之体。」

  那里是如何的庄严呢?。我们说「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彼国人民的身相亦都是金色的,而且具备三十二相,和阿弥陀佛一样,都是正报庄严,大家形貌相同。形貌相同有很多好处,因为如果你丑我俊,就会有比较心,就会有分别心,就会起争斗;而在极乐世界里面,每个人的形貌都是一样的,而且都是一个颜色,是怎么样呢?都是「容色微妙,皆受自然之身」;「自然」,就是不是胎生;胎生,就不是母亲、父亲结合所生;父母所生就有你我之分,就有亲疏之别;而极乐世界之中,都是莲化生,所以是「无极之躯」,什么是「无极」?就是没有办法形容或比拟的,就好像我们西方三圣,这种庄严是世间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二、寿命无限:「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除其本愿,修短自在。」因为我们的众生都喜欢长寿,所以以前都尊称皇上为「万岁、万岁、万万岁」;而一般在祝福别人的时候,都会说「祝你万寿无疆」;其实,这个「万寿无疆」,只有诸佛菩萨才称得上。而极乐世界里面的寿命是非常、非常长的,它是以劫来计算;不是以日、月、年来计算,「无量无边阿…

《唯有径路修行 但念阿弥陀佛──西方寺弥陀佛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