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僧祇劫」就是非常、非常长远的、无法计量的时间,而且「除其本愿,修短自在,」就是说,因各人所发不同的愿心,可以去到不同的国土,譬如要到地球,或者要到火星上去,你都可以自己主宰,修短时间可以,修长时间亦没有问题,都由你的本愿决定。
我经常跟大家说,当我们去极乐世界的时候,就自然会具足六种的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还有漏尽通;只有到了罗汉境界,才能说「漏尽」,也就是「无漏」?我们都是「有漏」的;什么是「有漏」与「无漏」?其实,「有漏」与「无漏」为并称。「漏」,是「漏泄」的意思,即指烦恼。有烦恼而轮回生死,称为有漏;无烦恼而能出离生死,称为无漏。我们去到极乐世界之后,自然就能无漏了,就能跳出轮回,脱离生死,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
三、常住正定之聚:这个正定就不是邪定,什么是「正定」呢?就是说,你坚持一个信念、一种志向,不动不摇,不断努力勤修,直至成佛,都不退转,这就是正定。但我们现在不是呀,我们容易起心动念,被外面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住的都不是正定之聚,是邪定之聚。又好像说,我们所用的这个心是甚么心呀?是妄心而不是真心。而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大家都是真心;这个真心就能不动摇了,所以都具足正定之聚,到最后都圆满菩提,圆满佛道,所以每个人都一样,都不退转。本来我们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我们众生的心都是动摇的,都是散乱的,我们修行往往是进一步,退两步;发心修行两天,到第三天心就退了。所以有人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学佛十年化为云烟。」学佛三年,佛已在天边了;学佛十年,当然就把佛忘得一乾二净,都化为云烟了。所以这个都不是正定之聚,而是邪定之序。
四、不堕恶道。「生其国者,更不堕三恶道。」
当然了,这个修行的环境就更重要。极乐世界里头全是善男子,都是丈夫相,其中没有三恶道,也就是没有地狱,没有饿鬼,没有畜生;就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这样的话,又怎会有堕落的机会呢?而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就是因为我的念头不清净,而且时常受外境诱惑,起心动念,摇摆不定,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瞋心之时就是饿鬼,一念痴心之时就是畜生,是故往返六道,轮回不息。
六道之苦,苦不堪言,纵使是稍有善根,常修善业,十善具足,得生天上,但是由于天界太乐,无法修行,当天福享尽之时,终归堕落;而极恶之人,自然是必堕地狱,地狱又太苦了,更是不可能修行。饿鬼、畜生就不用说了。
所以,人间虽然亦有种种苦恼,但人生毕竟苦乐参半,是学佛最好的因缘,所以唯有人道,方可修行。而当我们去到极乐世界之后,那里没有相对的苦乐,只是一片的无染清净,何来堕落的因缘呢?所以实在太美妙、太美好了。
五、莲花化生。「彼国人民,皆于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并无男女爱欲胎生诸事。」
因为里面的人,都是在七宝池中莲花化身的,所以清净无染;而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由男女爱欲受胎而生的,所以都是污染的,都是不清净的;因为这样的不清净,所以我们才会渴望,也就是欣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乐如漏尽。「心身安乐,如漏尽比丘」。那里的人,身心都非常安乐,乐如漏尽一样。什么是乐尽?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的三十九愿中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前面已解释过什么是有漏、无漏;这里所说的漏尽比丘即是阿罗汉。比丘是因位,罗汉是果位。无论男女出家受具足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以智慧断尽三界见思烦恼,不再漏落三界的生死轮回,成为阿罗汉。虽然是阿罗汉,但形相仍然是一位比丘,所以叫做漏尽比丘。
所以,什么人最快乐?一定是全无烦恼的人。有一丝毫烦恼的人都不会真正快乐。所以最快乐的人莫如漏尽比丘,他们真真正正全无烦恼。阿弥陀佛发愿,希望极乐众生,内心的快乐一如漏尽比丘。这就是他的慈悲。
七、无不善名。「彼国从无不善之名,况有其实。」前面说了,极乐世界之中,无诸恶事,更无恶道之名,当然也就没有不善之名了。因此,既然连不善的名字都没有,又怎会有真实的不善之事呢?
八、道心不退。「生其国者,皆是阿鞞跋致,于无上道,悉不退转,勇猛精进,直至成佛。」「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能够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成为不退转菩萨。不退转有三种:一、证到七地的菩萨,破尽见思烦恼,超出三界的生死,不再退为小乘或凡夫,名为菩提位不退。二、从八地位到十回向位,破尘沙惑,不会退菩萨利他之行,名为菩提行不退。三、从初地至八地,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念念都是中道正念,名为菩提念不退。
因此,只要我们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得不退转,于无上的菩提之道,勇猛精进,一直到成佛。这就好像我们读书求学一样,乘搭一辆直通车,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直到博,只会升班,不会留班;我们现在老是留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不会留班。这是实实在在的说法。
九、智慧辩才。「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具智慧辩才。」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二十九愿,诵经得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那里头的老师,都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清净大海众菩萨;因此,在这些大菩萨、大老师的教导下,「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自然就很容易成就智慧、辩才。所以,我们不要像南阳慧忠国师的侍者那样,叫他「侍者」,他就应;叫他「佛祖」他就不敢承担了。所以我们要做佛祖,不要做侍者,我们要懂得直下承担,这样的话,我们的境界就会慢慢提升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都有智慧,都能辩才无碍。阿弥陀佛。
《唯有径路修行 但念阿弥陀佛──西方寺弥陀佛七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