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统统是散地凡夫,散地凡夫的心就是散乱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你做人,就有眼睛和鼻子。而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就是以这样的众生做为救度的对象,而发出誓愿说:「这样的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必然来到我的净土。」所以,不是从我们心上去找,而是看我们是不是专称弥陀名号。这个专,在行业上是专称弥陀名,专拜弥陀佛;在心相上,也是专靠倒阿弥陀佛的誓愿。我们能往生,不是自己有修行、心清净,不是的,是因为佛的誓愿可靠。善导和尚说:「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是佛愿不虚的缘故,我们称念,必得往生。
昨天也有莲友问:「念佛心有妄想、散乱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是不用问的,丝毫不用问,本来就是这样的众生嘛!如同说「我长得胖怎么办?」长得胖就胖子念佛嘛,没有关系,跟你的长相如何没有关系,跟你的心怎么样也没有关系,只是我们认为有顾忌。
就好像我们乘船过海一样,你能不能过海,唯一的条件是你要一直坐在船上,你要乘上船。至于说乘上船之后,是不是要一心一意地坐船?是不是要怎么样记得我在船上?也未必如此。偶尔你可以想一想家里的事,但这么一想,是不是就跑到家里去了呢?还在船上;偶尔也会看一下风景,但是我们心里很安心:我已经坐在船上,我们的重心在船上,重量都在船上。
我们念佛也一样,是把我们整个的心靠倒在阿弥陀佛的船上,「我称念弥陀名号,不管怎么样,一定往生!」──这是保证下来的事情。至于心中的妄想、杂念,不必过多地去考虑。你经常念佛,妄想自然会少。去年的妄想、杂念今年还在吗?早就没有了,你不用管它,它就没有了,它没有根啊;昨天的妄想今天也没有了;前一念的杂念现在也过去了。凡夫的心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叫生灭,如烟如云。而我们念佛的心呢?昨天念、今天念,天天念,昨天信阿弥陀佛的誓愿,今天还如是信,明天还这样如是信。念佛是如是行,今天、明天,一直不改变,只有这个是一生不改变的。至于说心中其它的想念,都是不断改变的,不能构成障碍。
像一座山一样,巍巍的青山,它在那里屹然不动;山的半腰有云雾,飘来飘去,这云雾能够撼动山吗?它来就来,山不会说:「哎!你别来,一来我就乱了。」云来了就来了,云走了就走了,山还是山。
那我们的心正念坚固,我们念佛的心,就像青山一样坚固不动;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就像青山一样,是不会改变的,不会因为你心中有妄念的云雾,就不救度,「要你没有妄念的云雾,我才救度」,阿弥陀佛能这样吗?他说「十方众生」啊,包括不包括妄念众生?十方众生当然包括有妄念的、有散乱的众生,阿弥陀佛说「称我名号,我则必然救你」,那我们称佛名号,佛当然会救度,若不救度,「不能令称我名号的妄念众生往生我的净土,我则不成佛!」而现在已经成佛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不改变的──永不改变的名号,永不改变的救度和永不改变的慈悲。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论如何,必然往生!这个千万不要怀疑,这是永远不改变的,这就像巍巍的青山一样。
本来念佛法门不简行住坐卧、士农工商,做什么职业都可以,这些都是世间的生灭法,而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心是永不改变的,佛的救度是永不改变的。所以,不用担心。
虽然说知道不论定心、散心,只要念佛一定往生,但我们心中还是期望杂念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对不对?那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这就要有所方法,要能够摄心,大家可以尝试印光大师所提倡的「十念记数法」,只是不要误会不这样就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没有这个要求,那是你自己的要求,好像阿弥陀佛不要求你穿什么衣服,而我们总是希望穿得整齐一些、漂亮一些,那是你的事。
一 向
善导和尚依据经文告诉我们:要专称弥陀佛名。而这个「专」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谓「一向」,就是一个方向。从时间上来讲,现在听到这个法门,一直念佛到临终不改变,叫一向。比如说,念个两年三年,然后我不念了,「念佛念好了,我修别的法门了……」那就不叫一向了,就改了。
好像我们乘船过海,乘到半途中,你就改了,那就不叫一个方向了。坐车也一样,坐直达车,从这里直接到北京,就一个方向不改变。如果中途哪一站下来,换了别的车,那就不能到北京了。
我们念佛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以叫做「一辈子的念佛」,不改变。
一向,唯向着佛这个方向,总是想到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我,称念彼佛名号,如果不能往生,彼佛则不成佛!无论如何,从佛的誓愿来考虑,叫一个方向。
我们很多人念佛不是一向,他一边念佛一边想:我这样能往生吗?他的思想转过来了,转过来看自己了。叫你一向,是看到佛那个地方。就像晚上有月亮,你抬头对月亮看,就见到光明了,如果回过头来往黑房间里看,就看见一片黑暗,是不是?我们的心就是黑房子,有罪业,有妄念,有烦恼,你越看越觉得不能往生。本来往生不是靠你这颗心的。你有这样一颗烦恼、妄念、黑暗的心,佛正要救这颗心!你不能说「这样不能往生」,佛要救的正是这样的心。
就好像我们到医院看病一样,我们要相信医生,医生告诉你怎样治病,你却说:「我这么重的病,你看我都病成这样子!」这么一想,就没有信心了,「……这样还能治好吗?」医生就是要治这样的病人。正是由于病重,医生才要治。
正因为我们烦恼重、业障重、罪业深,阿弥陀佛说:你念佛,灭除罪障;念佛,佛力救度;念佛,仰佛誓愿往生净土。所以,不可以因为自己罪业重而怀疑念佛往生,也不可以因为心中有妄想、散乱而不念佛,「这样怎么能往生?」然后把念佛放下来,去修心了。
正因为是这样的众生,所以必须念佛。这样的众生,你不念佛,还有什么法门能修得成呢?如果念佛法门都不能成,那一切法门都不能成。
所以,经常思惟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内心自然就有光明了,知道往生一定,这叫一向。就像我们刚才做的比喻一样,坐船过海,你要想到这条船很有力量,很坚固,很稳当。坐船是靠船的力量过海,你不能站在海边想:我又不会游水,这么大的浪,这么冰冷刺骨,我这怎么过海?人家跟你说:「不是靠你会游水,是靠坐船过海的。」你说:「我知道靠坐船过海,可是我不会游水,那怎么过海?」人家再跟你说一遍,「不是靠你会游水,是靠坐船过海!」你又说一遍:「我也知道,靠坐船过海,可是我不会游水,怎么能过海?」人的脑子啊,就是转不过来。人家跟你说念佛往生,说得很清楚,念佛往生,是靠阿弥陀佛的誓愿,你说:「我也知道念佛往生,可是你看我的心,这么的妄想、散乱,这么的罪重,我怎么能往生?」哪个靠你的心去往生呢?不叫你靠念佛往生吗?你这个心是要抛弃掉的。
再三跟他讲,有的人就是转不过来,「念佛往生,我知道念佛往生,可是……」你可是什么?你念佛好了,你知道念佛往生,你就念佛,念佛往生是没有条件的。有人说:「念佛往生,可是……如果不能读经的话,念佛就不能往生。」「可是……如果心达不到功夫成片,就不能往生。」像这些种种想法,都是没有依据的。但是,这样的想法最容易被人相信,而佛讲的话,他反而不相信,你说怪不怪呢?这样的想法,只要一个人讲,底下保证有十个人说:「啊,对呀!」都赞同。为什么?因为十个人都是这样的凡夫,都是抱着凡夫的见解,所以有人一讲,他就说:「对啊,是这样。」比如说,我们信佛了,我们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那大街上,还有很多不信佛的,他们在一块儿谈论了,「哪有极乐世界啊?我看他们在信迷信。」只要一个人讲,马上一百个人赞成,「对啊!那些老太婆都在搞迷信,哪里有极乐世界?」但是,这一百个人都赞成,他们讲的话算数吗?他们不能算数,因为他们是疑惑心中所说,而我们念佛的人就知道一定有极乐世界。同样道理,你对阿弥陀佛的誓愿、对念佛不了解,你说:「哪里那么容易往生?」一百个人都赞同你,这一百个人都是疑惑心中所说,不能为依据的。那依谁所讲的呢?依佛的誓愿,依祖师(善导和尚)的开导,规范我们的心,知道念佛必往生,依佛本愿故。不然,怎么说称念名号是正定之业呢?阿弥陀佛不会欺骗我们,决定可以往生──这个心建立不起来,你就在净土门外面打转,没有入门。
「一向」还有一种含义:我们凡夫的心往往都是分岔的,都是两个,善哪,恶啊,这就两个了吧──两向了;持戒,破戒,又是两向;出家,在家;功夫深,功夫浅……所有的想法,我们都会在两个当中选一个,善和恶,一想:恶人念佛难得往生,善人才能往生;吃素,吃荤,「如果不吃素,念佛怎么能往生?吃素才能往生。」持戒,破戒,「如果不持戒,念佛怎么能往生?持戒才能往生。」到底是念佛往生还是持戒往生呢?他说要加起来,「持戒念佛往生」。这不是阿弥陀佛的誓愿,阿弥陀佛没有讲到「持戒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说「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就包括持戒、破戒、无戒,包括出家、在家,有智、无智,男人、女人,有修、无修,统统包括在内,才叫十方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誓愿,他就是一向,他不讲两句话。而我们的心中,往往就是两个,两个就是分别,分别就是颠倒,颠倒就是轮回,是不是这样子?
所以,大家念佛,不要谈这些细枝末节,这叫是非的事情,你讲这些事,决定不在佛法正道上,必定在搞是非,你到底是鼓励人家念佛还是鼓励人家行善?「当然鼓励念佛了,也鼓励行善。」那你先把念佛讲清楚,行善第二个层次再讲。既然念佛一定往生,做为佛弟子的──世间之人尚且要遵纪守法、孝养父母,那你想想看,做佛弟子应该怎么做呢?道理不是很明白吗?当然应该来行善。
比如说,一个病人,他到医院去看医生,医生只有一个想法:我怎样对症下药。他会不会问这个病人,「你是男人是女人?男人才看,女人不看;你是不是小偷?是小偷我不给你看病。」那你这个医生叫多管闲事。医生的药也不会有分别,说这个药,小偷吃下去不治感冒,不偷东西的人吃下去才治感冒。这是两回事。你现在找医生看病,治好你的病是医生的职责,即使你有盗窃罪,那么有国家的法律,那是另外一回事,另外一方面要规范你。
我们现在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情,这六字名号,不论何人来称念它,一定往生。至于说你这个人是善是恶,那是另外的规范,另外的教理,另外的说明。何况能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讲的善和恶就没有意义了,到极乐世界成佛菩萨才是真正意义的善,不然的话,你在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恶,你这辈子是善人,下辈子可能是恶人,为什么?六道轮回啊,转来转去啊,这辈子在天上,下辈子可能在地狱。有什么资格讲呢?前面讲善人,后面就成了恶人了。
念佛不谈这些,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我们的身份念佛,决定往生;他是什么样的人,以他的身份念佛,决定往生,大家念佛统统往生,个个成佛,有什么不好啊?难道不是皆大欢喜吗?这个叫做一向。
我们不懂得这一点,往往就会搞是非,因为自己吃素了,就去要求人家,「你看,某某人念佛,都不吃素!」好像吃素比念佛还重要一样。我们应该主次分明,念佛是第一的,剩下的,慢慢教育。像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孝顺听话,这个是前提,然后再说你有没有工作能力、能赚多少钱,对不对?如果一个孩子都不孝顺,还打骂父母,那赚再多的钱有啥意思啊?首先要听话,是好孩子,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能够劳动致富,能够功成名就,那当然最好;如果不能,能听父母的话,仍然是父母的好孩子,因为能力有大小啊。那么,佛看众生也一样,菩萨当然很好,六度万行都很好,可是在凡夫来讲,你能够相信、孝顺于佛,相信佛的誓愿,完全靠倒佛,相信念佛一定往生,这就顺了佛的誓愿,佛就欢喜了。其它方面慢慢再来调教。何况我们在这个世界有种种的障碍,如果能到净土的话,自然转恶成善。
私云:此中定者始自日想观以来十三观是也。
散者初三福业后九品业是也。
此定散二善中虽说诸往生行,
然佛本愿者,唯在名号,
故释迦牟尼如来唯以名号付嘱阿难尊者也。
意义好懂。为什么付嘱念佛,而不付嘱定善散善?因为阿弥陀佛本愿唯是名号,所以释迦牟尼佛只把称名念佛付嘱给阿难。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四条「唯嘱念佛」之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