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活泼、很亲切,如果能跟他玩的话,我就有同伴了!可是远远看到的父母,他是怎么样呢?他会悠悠泛泛地说一声:「危险!」会这样吗?不会!我看做父母最能体会我所写的:「一个箭步向前,立刻抱住就走」,这是形容那种很危险又急迫的景象。
同样的,「住立空中相」的阿弥陀佛本尊,就有这种含意──来不及端坐在那里等待,祂很迫切,已经主动来到我们面前了。所以我们这个法门,不是我们去祈求阿弥陀佛来救我们,也不是靠我们的智慧、学问,是阿弥陀佛主动的、平等的、没有任何条件的,就在这里看着我们、等待着我们、呼唤着我们、拜托着我们。
难行道和易行道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跟其它法门不一样,这个法门是讲弥陀救度的法门。其它的法门都是要我们去修行,而且不能只修一种,要修好多好多。就像龙树菩萨在〈易行品〉所分判的,龙树菩萨把一代的佛教,也就是整个佛教,分成两门,就是「易行道」和「难行道」。「难行道」是要自己去实践种种六度万行,而且经过好长好长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才能够达到成佛的境界,同时还有可能在半途退堕下来,所以龙树菩萨在〈易行品〉里,分判难行道是「诸」、「久」、「堕」,要修种种法门,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而且很有可能会退堕下来,这就是难行道。
但是有另一种成佛的法门,它跟难行道截然不同,就是易行道,所谓「以信方便,易行疾至。」它的特色刚好跟前者完全相反,难行道要修种种诸善万行,而易行道只有「一」,就是念一尊阿弥陀佛。所以〈易行品〉归结起来,是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在阐述、阐扬,也就是专门在讲阿弥陀佛一佛的救度,只要信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一佛就可以,所以是「一」;而且是「速」,难行道的修行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么久的时间,而这个法门是「速」,是当生成就;而且是「必」,必然成佛,不会退堕下来──所谓退堕下来,就是退入二乘,退入二乘就糟糕了,就如所谓「焦芽败种」,不能成大器了。
因此我们这个法门的本尊,只有阿弥陀佛一佛,拜只拜阿弥陀佛,不拜其它;念也是阿弥陀佛,不念其它;要赞叹,就赞叹阿弥陀佛,不赞叹其它;要供养也是供养阿弥陀佛,不供养其它。
称名正行和赞供正行
请再看讲稿:
称名正行:一心专称念弥陀名号
赞供正行:一心专赞叹供养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的慈悲是超越十方三世诸佛的,因为祂所发的愿是超世愿,而且这个愿也已成就了,所以阿弥陀佛有超世愿的愿力,能够救得了我们。如果没有阿弥陀佛,十方诸佛没办法救得了我们,在《大悲经》里面说「千佛舍我而去」,为什么?因为我们本身业障太重,出生在五浊恶世的众生,贪瞋痴特别重,十方诸佛摇头而去,只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发下四十八大愿,因此我们要赞叹能够救度像我们这样的众生,要赞叹哪一尊佛?当然只有赞叹阿弥陀佛。那么供养也供养阿弥陀佛。通常,最平常而且简单能够预备的供养,就是香、花、灯、果这一类的。有关香花、灯果,我们来看这一篇文章〈肉体昏迷神识灵敏〉,请金柯念一下:
赖朝河居士于民国四十五(一九五六)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县信义乡,六十六(一九七七)年在马祖服兵役时,因担任弹药士,整日与炮弹为伍。有一天在清算炮弹数量时,一颗硫磺弹爆炸,被灼伤了整个脸部及正面身体,痛倒在地打滚;连上兄弟见状,急忙为他冲水,并立刻将他送医急救。
由于痛彻心扉,难以忍受,遂即昏迷。不久,他的神识出窍离体,浮现在身体上方,看着医护人员不断为他冲洗伤口,看到自己的身体被包得像木乃伊。此时既没有疼痛,也没有喜乐、没有哀伤,一切似乎平常,那个木乃伊彷佛跟自己无关。而每个来看他的弟兄他都清楚知道,他来去自如,没有空间的隔阂,能看穿桌子背面,能透视墙壁外的一切事物,隔壁的开刀房医师为病人在动手术,他看得一清二楚,楼上楼下,左右隔壁,无有一物不在他的视线之内。而营区的长官及弟兄只要谈论与他有关的事情,他马上到场,知道他们所谈的内容;每天有弟兄轮流着为他悉心照料,他都看在眼里。外岛的医院因设备简陋,曾有医官建议送他回台湾治疗,但另有医官持反对意见,认为以他的情况撑不到台湾;每一次医官讨论如何医治他,他都在场,也很清楚讨论的结果。大约一星期左右,院方将他送回台北三军总医院治疗;而外岛马祖营区的长官及同袍,只要聊到他的名字「赖朝河」,他的神识马上到场,台北至马祖似乎没有距离。有一次营区弟兄正在包粽子,有位同袍提起:「这些粽子包好,要送几粒给赖朝河吃」,他马上到场,听到并看到。这期间医院有陌生医生来会诊,讨论他的伤势,他都参与其中,只是无法表达意见;以致日后他清醒时,能熟悉叫出所有参与治疗他的全部医生的名字。曾经有两三次处于虚空中,眼前的世界空无一物,没有肉体的包袱,那特殊的境界有说不出的舒服、自在,那种感觉让他永生难忘。又有一天,闻到一股清香的香味,连续三天这股香味一直弥漫在他四周;之后开始有知觉,感觉全身疼痛,神识不知何时又回这躯体之内;而从神识离体至回来,这期间长达二十几天。自恢复知觉开始,身体逐渐康复;当然,往后经过长时间一次又一次的整形手术,才复原至现在的面貌。
这一事件之后,赖师兄体会到他与母亲之间心心相连连。他出事之时,军方封锁消息,并未立即将此不幸事件告知赖家,但母子连心,母亲那时似乎知道儿子出事,心痛如绞,一直要求他的大儿子赖明喜,去打听二弟赖朝河的消息。赖师兄有一位伯父,于年轻时就出家修行,赖妈妈因挂念儿子,前去求见法师想寻求解答。法师告知:「回家念佛自然就会逢凶化吉」。赖妈妈回家后便虔诚念佛,祈求阿弥陀佛救救她的孩子。赖师兄因不愿让家人操心,一直不敢回家,也没有和家里连络,而赖大哥因为母亲要求,积极的连络二弟,过程也困难重重,等连络上时,部队已迁回台湾,而赖师兄也已经出院重返部队,兄弟见面彷如隔世,赖大哥见二弟面目全非,甚是心疼。赖师兄日后才知道,当时他连续三天所闻到的香味,是母亲为他念佛求佛所供的檀香。
濒死体验
我收集了很多篇所谓的「濒死体验」,这些故事里的人,看起来好像是昏死或是僵死了,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死去,他活过来之后,把昏死这段期间的经历诉说出来。我搜集了好多篇这一类的真人实事,准备将来要出书,这是其中一篇。
我为什么对这类经验关心而去搜集呢?因为这些是极其珍贵的。死去的人往往不会活过来告诉我们他死后的情形,如果有这种经验的人,可以回来跟我们诉说他在那个世界的情景是什么,让我们现在就能多少了解到未来,而为未来做准备,这是一点。
另一点是,我们所谓的身体,所谓的人生,有精神体跟肉体两层面,它们似是合在一起的,但是肉体会生病、会死亡,甚至会腐烂,最后与万物同朽;但由这些事迹可以证明,我们的精神体却跟肉体是两码事,它可以在另一个空间存在,虽然看不到,但依然存在,同时不受生老病死之肉身的束缚,一方面是要来印证这一点。
再一点是,有的人认为,这个人都已经死了,就是一块死肉,你在旁边把他当作活灵活现似的跟他讲话、跟他念佛,有什么用呢?这些故事可以证明的的确确有用。赖朝河居士是中部人,他曾经到台南找过我,这篇是他所叙述,旁边的莲友记载下来的。由这篇我们可知道几件事情:
第一点,他的神识脱离了肉体,神识感觉到很平常,而且没有病痛,自由自在的。为什么?因为有身体就有神经,有了神经就有痛不痛的感觉,而神识离开了身体,既然没有这个肉体,没有神经,也就无所谓病痛不病痛了。同时他的神识确是存在于另外一个时空当中,超越了我们的时间、空间;我们经过了一天、二十天、几个月,但是他还是在那种境界当中,无所谓过了几天。这当中不必吃饭,不必特别穿衣服,不会觉得饿,也不会觉得冷。除此之外,他有透视力,而且有神足通,也就是说鬼的五通他都具足,因为他不受墙壁的隔阂,既能够看透墙壁,也能够穿墙而过;同时不受空间的隔阂,在台湾念他的名字他立刻到台湾,在马祖念他的名字他立刻在马祖。这也可以证明一个死去的人,只要他还没有投胎转世,那么我们在另一个空间呼唤他的名字,他就能够立刻到达,来接受我们为他讲经说法,为他助念。所以对亡灵是有这种超度功能的,因为他都知道。还有在那种境界的人,他只要起一念要到哪里,就立刻到那里了,现在台湾呼唤他,他一听到,想到台湾,立刻就到台湾,想到马祖立刻到马祖,想到那个地方,甚至有缘的地方就能够前往,由这个故事也可以了解到这些现象。
自己念佛 他人免难
再来,《念佛感应录》里面也有好几件事迹典故是属于「自己念佛,他人免难」一类的。刚才所谈的内容也可以说是「自己念佛,他人免难」,也就是母亲念佛,儿子免难,甚至起死回生。因为母子连心,儿子出事了,并没有通知母亲;但那时母亲心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之感,特别殷切地想念远方的儿子,好像他出事了,其实正是出事了。结果经过请教之后,他的伯父告诉他妈妈,回家念佛自然就会逢凶化吉,如果对方的寿命未到,就能够早日消灾解厄、逢凶化吉;如果寿命已到,一方面能够延长寿命,不然的话,也能够超度他离苦得乐,甚至往生极乐,这就是一个证明。证明在哪里呢?他妈妈大概平常没事的时候拜佛,都是以平常的香,有事的时候,就买比较好的…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正行与杂行(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