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再度沉沦──大年初三谈话▪P2

  ..续本文上一页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所以是阿弥陀佛最想念我们,只是我们迷而不知,被贪瞋痴欲望所掩盖。另外最想念我们的是冤家,因为他衔此深仇,生生世世都在旁边等待,时时刻刻想要报复。众生都有瞋恨心,都有不平不满,只要别人对不起我们,一定要讨回公道。因有这种心,所以生生世世都在冤冤相报,无穷无尽。如果能够冤亲平等的话,当下就离开六道轮回了,可是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的贪瞋痴执着深重,所以冤亲债主时刻都在等待我们。如果我们有福报或是身强力壮之时,冤亲债主近不了身,但等到年老体衰,或者有重大过失让我们福德削尽,他才能够接近。

  西莲法师闻其言有序,劝之,许其诵经礼忏,以解怨仇,鬼唯诺。

   西莲法师听他讲这些典故有条有理,就劝他要诵经拜忏来解决他们的冤仇,超度他。本来要他灭此深仇,舍去不报复是很困难的,但是西莲法师很会讲道理,讲动了他的心。一般诵经拜忏都是拜最有名的忏,如《梁皇宝忏》或是《水忏》,还有《金刚忏》、《药师忏》、《大悲忏》等;诵经呢?大都是诵持《金刚经》、《地藏经》或是《药师经》、《普门品》,诵《法华经》的比较少,因为《法华经》比较长;但这些都不如念佛、讲净土的道理,来让他不只超越三恶道,同时远离六道轮回。

  遂请西莲法师作佛事,支病顿愈。

  可见立竿见影。

  后数日,复作鬼语。西莲法师责之,鬼曰:「吾承佛力超生,断无反复。今来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恐师疑吾负信,故特相报。」言毕遂去,俄支某病发,不信宿而亡。

   这个典故,我早年就看过,给我的警惕非常大。这一本《念佛感应录》,总共有一百五十二则念佛感应的事迹,篇篇都是有关念佛的,只有三篇跟念佛无关,就是第一篇、这一篇和下一篇〈诵法华尼转生官妓〉。这三篇跟念佛无关,把它们编进去是为了跟念佛互相对比。什么对比呢?我们看文后的按语:

  曾为高僧,及戒行僧,转世便迷,再度造业。

   他以前曾经当过高僧,也当过戒行僧,可是隔世就迷失了,他以前的道心何在?戒德又哪里去了?

  若其末路,能修净土,一世解脱,不贻后悔。

   如果他在第一世晚年悔恨修行的时候,能修专念弥陀名号,愿生极乐世界,那么当时就可往生极乐世界,当生解脱了,不会再生生世世轮回,只要有生生世世就一定会造业的啊!所以印光大师说:

  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

   书上接着说:

  生死路险,轮回可怕,六道未出,难免堕落。

  我等行人,借镜支某,誓生极乐,不蹈覆辙。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他如同一面镜子给我们看,其实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不要以为只有支某才会这样,我们生生世世以来,什么恶事没有做过,所以说我们同是一丘之貉,应该互相同情,互相包容,互相劝勉。

   请翻开第18页最后一行: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

  若不念佛,轻罪不灭,何况重罪。

  一沙虽轻,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就像什么?就像大冶洪炉那样。我们众生,生生世世以来,必定累积重大的罪业,《华严经》说:我们生生世世的罪业如果是有形的话,尽虚空是不能容纳的,可是即使那样多的重罪,跟阿弥陀佛这个如大冶洪炉的万德洪名比起来,也不过是空中片雪。这如空中片雪的罪业,一接近如大冶洪炉雄雄烈焰的这一句弥陀名号,当下立刻消失;如同印光大师比喻所说:「吾人罪业,如空中片雪;弥陀慈悲,如大冶洪炉。」但如果不念佛的话,即使一点点的罪业也不会消灭,何况生生世世以来的重罪。

   有二首因果偈,一首说: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对于今生所受的苦乐祸福,不必太高兴,也不必不平不满,因为点点滴滴都跟我们的过去世有关系。也可以说,今生的苦乐祸福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所以不可怨天尤人。另外一首就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沙虽轻,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我们的罪业譬如石头,石头如果没有船承载,即使是一沙之轻,也会沉入六道的苦海;而再多再重的石头,只要乘上阿弥陀佛的愿船,就能够达到彼岸。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像大海,而我们的罪业,跟阿弥陀佛的功德比起来,就像沧海之一粟,如同大海之一滴而已;但即使是一滴,如果没有愿船的话,就一定会堕落,如果有愿船的话,罪业才算是一滴,因为与弥陀功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今生已经是确定往生极乐的人了,等于是倒驾慈航,所以希望我们能「自信劝人信」,像上师所讲的一样:「行有余力,要弘扬弥陀本愿。」

   今天晚上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二○○四.一.二十四)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再度沉沦──大年初三谈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