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对行为的看法▪P3

  ..续本文上一页灭的。

   过去有一个大臣被判了死列,临刑时依例取犯人遗嘱,狱卒问他有什么最后的话要说,他想想,黯然写下了五个字:

   “非,理,法,权,天”

   狱卒觉得奇怪,就问他是什么意思?这个大臣就懊悔万分的解说:

   “我半生行险侥幸,胡作非为,以为可以仗著有权势金钱而胜过公理,那里想得到还是输在公理上。有些事我自以为有理,理,却不能胜过法律,不合法的理还是站不住。法律有时又不如权势,恶人政客玩法弄权,法因而易。权字当道,权虽能横行一时,却不能横行一世,权最后还是不能胜过天,天理昭彰,我到头来还是报应临身,想逃都逃不掉,避也避不开。今天临死,不过是为从前种种罪业受报应,唉,报应呀!”

   这种报应就是行为因果,我们不要仗着自己年轻、有钱、有权势,就肆意逞强,独断妄行,要谨慎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等积孽成祸、恶贯满盈时再来后悔,那就来不及了。各位要知道:天下没有不坏的身、不改的境;青山可以不老,绿水可以常流,一旦受到污染破坏,生态失去平衡,再好的青山绿水也会在一夜之间变色,山崩塌,水枯涸,千年形躯尽毁,挽都无法挽救,像国内淡水河的污染、爱河的腐臭,像台湾东北角海岸的破坏、花莲的变污浊,将来都是要赔上百千万倍巨大代价而不易救治的。

   人也一样,人对自己的行为因果常常短视而茫昧,甚至业报临头犹冥顽不知悔改。如同中峰明本禅师说的:“荡尽从前垃圾堆,依然满地是尘埃”。

   对于这个行为决定的业力,我提出几个原则给大家了解,希望能为大家解脱一些迷惑:

   (一)自力创造,不由神力:天无云不雨,木无火不燃,行为业力终久必报,神通都敌不过业力。像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他有天眼通,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有一天,他忽然想起死去的母亲,就运用神通力,见到亡母也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了大惊,伤痛至极,立刻用钵盛了饭菜,藉神通力往飨老母,但是他的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食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进食,目犍连悲号哀泣,不能自己。他能知道众鬼的因缘业报,却不知道母亲究竟以什么罪业因缘受着如此苦楚,他就带着哀伤的心情前去请示佛陀道:“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见到我此生的母亲,正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能哺饭,不知是何因缘牵累?请佛陀慈悲开导。”

   佛陀面上流露出怜愍的慈光,回答说:

   “目犍连,你的母亲因为在生之时,谤佛毁僧,不信因果正法,又贪嗔邪恶,戏弄众生,所以该当受此苦报。你因母子情深,神通为亲情所掩,所以看不出母亲的罪业。”

   目犍连听了,宛如焦雷轰顶,一方面为母亲受苦而心痛神伤,一方面也凛畏于罪根深结,竟连神通力都无法拔除。后来还是佛陀教导他举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才使他母亲脱离了饿鬼之苦,这就是自力创造胜过他力,业力胜过神通力的一个例子。

   (二)机会均等,绝无特殊:凡事好坏,多半由自作自受,既不是神为我们安排的,也不是天意偏私坦护,业力之前,大家都是机会均等,没有特殊例外,好坏与否,只看自己是否能应机把握、随缘得渡。曾经有一个农夫,本来耕种着几亩薄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糊口之外尚有余粮,日子倒也过得适意。忽然有一天他碰到奇遇,当他耕地累了在树荫下休息避雨的时候,霹雳一声,一道闪光射下来,随着土石飞溅,把他身边不远处的树轰倒了,倒下的地方出现一个窟窿,这个农夫惊魂甫定,走上前去一看,土坑里有一个瓦瓮,他好奇的把瓦瓮挖出来,一拆封,哇!不得了,竟然是一瓮金光闪闪的金子,原来瓦瓮是他祖父埋藏遗留的。这个农夫一高兴,从此田也不耕了,粮也不种了,每天每天扛着锄头挖树根找金瓮,几个月过去,把种在田畦周围防风的百年老树全部挖倒挖死,弄得满地狼藉,却一瓮金子都挖不到,反而白白荒废了一季的耕种,几乎挨饿受冻,结果只好用尽瓮里的金子买粮米衣物,才勉强熬过;更严重的是:因为把防风的百年老树都挖倒了,强风挟势直直吹来,地里的禾苗东倒西歪,再也无法顺利收成。这个农夫悔不当初,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的贪婪行为给自己种下了贫苦的业报。

   我们的民间故事里也有一个相似的因果报应,是说有一个富翁,养着几个儿子,一个个好吃懒做,不事生产,这个富翁临死之前特别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跟他们说:

   “孩子们呀,我在屋后的田地里埋了几瓮银子,等我死了以后,你们可以去挖出来用,日子就可以过得好,不愁衣食了。”

   等这个富翁一咽气,那几个儿子立刻拿锄头的拿锄头,拿镐铲的拿镐铲,纷纷来到屋后的田地,急急挖起银瓮来;他们每天从早上挖到晚上,日复一日,把几十顷的田地都挖了个透,说也奇怪,却没有一个人挖到银子,他们还不死心,又从头到尾挖了几遍,仍然一无所有,几个儿子这时已经疲惫不堪,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恨声不绝,看看播种季节已到,只得勉强把粮籽埋下,既灰心又失望。想不到这年四乡八镇都闹歉收,唯独这富翁家的田里禾粮长得又高又大,收成特别好,使几个儿子发了财。他们一研议,原来是因为田地翻了几次,土质本又肥沃,利于秧苗生长,才有累累的米粮满仓,这时候他们才知道老富翁并没有骗他们,才悔悟土地的本身即是金银,要努力耕耘才能发掘出来,从此以后兄弟几个年年翻土耕种不遗余力,家道也因之更加富裕了。这种“汗滴禾下土,始有盘中飧”的行为影响,就是业报,就是因果。

   (三)前途光明,希望无穷:业,有约束性,如天才的资赋并非人人能有,视父母的遗传因子而定,受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影响而增减,这是先天的业。业,也有可变性,一个人的祸福休戚,不是定命的,不是完全注定而一成不变的,一切得失成败还要看这个人日夜呼吸之间的行善或为恶,命运的轨迹写在他的行为因果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报,这是后天的业。总括起来说,“罪业本空由心造”,我们只要能“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我们的人生前途必然光明无限,希望无穷。如同蛹破茧而成蝶,花开苞而绽香一样,弃去昨日之恶,始能成就今日之善,所以我们佛教梵呗的忏悔偈一开头就说: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四)善恶因果,决定有报:我现在如果坐在牢狱里,没有关系,等我的业我的罪刑期满了,我就自由了;我现在如果处处碰壁头头绝望,没有关系,等我的业消除了,自然否极泰来,一切又有希望啦。这个行为业力的第四个要点就是善恶因果,必定有报的。

   有的父母亲为了抚儿育女,辛辛苦苦工作,忙忙碌碌赚钱,累得昏天黑地,结果积劳成疾,把偌大家产全部遗留给子女享用,自己反而连一点点福都没有享,就撒手尘寰乘鹤西归了,这不是欠儿女的债,作牛作马来报答了吗?有的父母半生贫困潦倒,不但不能给儿女幸福生活,反而要靠儿女赚钱供养,由富贵成功的儿女来孝顺侍奉,这个不就是儿女来还父母的债务,来还这个因果吗?所以善恶业力,在冥冥之中有无穷奥妙的关系。

   过去台北有一对中年夫妇,很虔诚的每日到寺庙拜观世音菩萨,请求菩萨垂怜他们膝下犹虚的缺憾。几年过去,果然如愿以偿,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这对夫妇高兴得不得了,为了感谢菩萨送子,就决定为菩萨塑装金身,而且每日上香供花献果,非常的虔敬。一转眼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儿子长到两岁了,天真可爱人见人羡,忽然有一天,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孩子竟然得了急病,一命呜呼了。这对夫妇心伤望绝,不免对着菩萨发起狠来,就骂菩萨说:

   “菩萨呵,我们夫妇不惜一切,辛辛苦苦向您求来了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为了感谢您,我们天天上香献花,还为您重装金身,如今您不庇佑我们,竟然让死神夺去了孩子的生命,我们明天一定要到庙里找您算账,把替您装的金身敲掉打坏!”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在这对夫妇梦中显圣了,观世音菩萨庄严的开示:

   “善信者呵,你们的申诉我都知道,你们人过中年而无子女,本来是三世因果注定无可免者,鉴于你们一片诚心,能恭敬护持寺院,虔信供养三宝,这种行为累积成无上因缘,终于逆转了无子的晚年苦境。可是你们现在生的这个白胖儿子,也是乘愿而来的,是你们前世结下的讨债鬼,将来不但会把你们弄得倾家荡产、钱财散尽,还会要你们夫妇的老命。我因怜惜你们夫妇一片诚心向佛,又能敬谨护持正法,所以劝这个讨债鬼早日离开你们,成全你们一世善业,他才早早夭折殇逝了。你们不明白三世因果循环相报的力量,不但不感谢我,反而大发嗔恚之心,要打坏我的金身,这不是善信的佛弟子所当为。你们要了解世间因缘微妙,业报潜消,在时空中是绵延不断的啊!”

   这对夫妇在睡梦中蒙观世音菩萨一番点化,瞿然惊醒,这才明白行为业力的影响,有很深奥的因果,从此就不再自怨自艾,反而更加虔敬的奉持观世音菩萨了。

   我们佛光山大愿殿有一首对联,上书:

   “永念亲恩今日有缘今日度

   本无地狱此心能造此心消”

   就是说明罪业善业都是由心所造的:心的行为好,虽然历经千百劫难,仍然能得大自在;心的行为不好,即使原有深厚福泽,也会一时冰消。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句诗形容这种业力常在的情况:“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颇为恰当。

   唐代的仰山慧寂禅师从入世到出家,曾有一段行为:他九岁的时候,便由父母送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四岁,父母又忽然把他接回家完婚,令他还俗。仰山禅师此时对佛法稍有识见,极不愿意重返红尘,他父亲不得不说破前此一番因绿:

   “从前我和你母亲所以要送你到寺庙去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取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现在你已经度过了厄运,可以还俗了,我与你母亲已为你安排好一门美满姻缘,你又何必执意回到寺里过清苦生活呢?”

   慧寂听了,不觉万分感慨,一方面觉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一方面又觉得双亲根本是在利用佛门来达到保全儿子身命的目的,如今厄运一过,就要立刻背弃僧门,这种伪善伪信、自私自利的行为,一定会招致报应的。想来想去,慧寂决心不造孽缘,不随父母心愿成婚,可是又知道言语上的争执是没有用的,于是他就趁家人看不见的时候,用柴刀把自己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一刀斩断了下来,鲜血淋漓的盛在盘里,捧着去见双亲,长跪不起的请求:

   “孩儿不肖,身入佛门为正信弟子,此生誓愿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双亲大恩大德,孩儿当时时祈愿回向,却绝不能再还俗娶妻。今断二指,以示决心,请双亲成全孩儿心愿吧!”

   他的父母亲看到慧寂的一只血手和盘里血渍斑斑的两截断指,早已心如刀割,悔恨交迸了,做父亲的眼见儿子意志坚决再难更改,不得不勉强应允,黯然与妻子接受慧寂重返僧门的意愿。后来慧寂成为沩山灵佑门下的第一名大弟子,成就了中国禅宗里“沩仰宗”的一派,人们称他为“小释迦”。大家想想:如果慧寂没有断指求法的坚定行为,能生出后来无垠无量的禅门法缘吗?

   所以说:行为业力和因果报应是相生相成,互为循环的。劫,不一定是劫,也许是乘愿之始;福,未必终是福,或会转为祸之根苗。劫难福祸,尽由因果相乘,因果植于行为善恶,湛湛青天之中,确有不可欺瞒的业力存在!

   这是佛教对行为的基本看法。

   我今天为了与各位护法信徒结缘,要在行为上做一个忏悔发愿的仪式,藉着诸佛菩萨的庇护,为各位消除旧业和新殃,并以此忏悔发愿的功德,回向给十方大众,请大家随我合十祈愿: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祝福大家在行为上有更吉祥更如意的业力,在人生上有更光明更美满的法喜!谢谢大家!

  

《佛教对行为的看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