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两人曾为一些布匹而争执得不可开交,等他们来到国王面前时,国王还是令二人互相争抢布匹。此布真正主人自然不舍得将布白白毁坏,于是便不欲与对手争抢,国王就以此种方式发现布匹所属主人。
此次又以智慧一一解决完持棒与诸人争执后,国王还听持棒说路上尚有众多人与动物都有需国王解答之疑惑,国王便让持棒一一诉说。待他叙述完毒蛇所捎口信后,国王让他回复毒蛇道:“你居于洞中时不生嗔恨亦不饮食,故而心生安乐;至洞外吃过太多食物,又对飞禽等动物生起嗔恨心,因此身躯才会变得粗大,返回洞中时当然内心烦恼。希望你今后在外面饮食要适度,更勿对其它众生生起嗔恨心,如此行事才会保证日后远离痛苦、感受快乐。”
听完持棒所叙新嫁娘之困惑,国王令持棒对她捎口信道:“因你父母家有你新朋友,所以你在夫家时想回娘家,以慰思念新友之苦;真回到娘家时又对朋友生起厌烦心,故而又欲回到丈夫家。希望你能舍弃两地中之一处地方,只在一地认真生活,如此即不会再受损害与痛苦。”
国王又让持棒对乌鸦回复说:“你声音好听是因树下有黄金,声音不动听则因树下无黄金。”
对鸟鸦之回复则为:“你所在城边(藏文原意不明,请三思)有一枯树,树下埋有宝藏,若将之送与别人则会得到安乐。”
国王让持棒转送与野兽之口信为:“你所喜欢之绿油油草地上,从树上能滴落蜂蜜,所沾染之草地皆因此而充满甜蜜气息。但等你日后再欲享受时,这些蜜蜂未必还会存在于世。所以希望你勿要贪执美味,否则定会遭受非理痛苦。”
国王对羊角鸟之疑惑解答道:“你能发羊角鸟音声之地无宝藏,能出其它鸟类鸣音之处则有宝藏。你应把宝藏送与他人,否则感受不合理痛苦太不应理。你最好能离开那里,前往别处生存。”
对蛇与吐宝鼠则决疑说:“你们转生为人时曾为两兄弟,一人言应均分家财,另一人以吝啬心作祟而不愿均分。非常贪执之人现在转生为蛇,贪恋财物者则成吐宝鼠。所以你们俩每当拥有财富时,最好能将之供养沙门、婆罗门,如是才能令二位心得安乐。”
国王最后又对持棒叮咛道:“你自己犯下太多过错,但我愿将你释放。若你想摆脱贫穷痛苦,将树下金银珍宝取走即可。”
持棒返回途中,将国王回话依次传与相关众生,他们各个听闻受持。蛇与吐宝鼠及乌鸦向他指示宝藏,他在树下发现后便将珍宝取出带走,并因此而得以组建幸福家庭。自此之后,持棒婆罗门永离贫困,一生尽享富裕幸福生活。
对国王如此做法与答语,众多大臣都赞叹他无与伦比之智慧与无碍辩才。国王于真实四门又建造布施之屋以广作布施,十二年中在饥寒众生前行广大饮食布施。释迦牟尼佛如是转生为镜面国王时,即以其智慧、布施饶益无边无际众生。
大药妙智解疑难
久远之前,胜身之地有一国王名为能生,在其治下,百姓财富圆满,安享快乐。国王美丽王妃怀孕后,因每日饮食丰富,待其产下一子后,众人便名之曰饮食。饮食后来学习文字等学问,并全部圆满、究竟。他本人又勇敢无畏,做起事来无所顾忌,因而在其勇敢性格中又多少略带粗蛮之习。王妃对此子非常满意,故而依恃其子,自己竟愈发骄横起来。她最后连国王都敢违抗,经常不听从国王吩咐。大臣们则商议说国王应再娶一王妃,于是他们便到利红国王那里向其讨要女儿,准备娶来做新王妃。
利红国王则对他们要求说:“若我女儿将来生下太子,必须让此子当上国王。只有答应这项条件,我才肯将女儿嫁与你们国王。”大臣们不加详细讨论就答应下来。待能生娶来利红国王女儿后,此女对国王非常喜欢,她常提醒国王道:“若我生下太子,你一定要立他为王。”
国王闻言心下暗想:我已有太子饮食,可爱、相貌庄严、为人勇武。有他当太子,又怎能让其他王子继承王位!国王不免犹豫踌躇起来,他并未当下答应新王妃要求。大臣们怂恿说:“我们已在利红国王面前许下诺言,更何况新王妃能否生下太子还难以预料,国王不如先答应她为好。”
能生听从诸臣子建议,就在王妃面前承诺可将她所生王子立为太子。结果利红国王女儿不久即怀孕,九月过后就生下一相貌端严太子,众人为其起名为喜爱国政。利红国王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传语道:“如果能生不立我外孙为太子,不让其继承王位,我即刻便挥军直捣贵国,与你们一决上下。”
大臣们赶紧要求国王认定喜爱国政为王位继承人,并不断造声势言欲立利红国王外孙为太子,且要杀死饮食。能生阻止他们说:“不合正法之语请勿再言!我历来只听闻过儿子弑父事件,从未想过父亲会杀死儿子,这绝不可能。”大臣们又接着提建议:“你若不愿杀死饮食,那就干脆将他手脚砍断。”国王驳斥说:“砍断手脚与杀死又有何区别?”此时有大臣则提议道:“国王如不愿如此行事,不如干脆将饮食驱逐出境。”国王还是不同意:“他又没犯罪,为何要被赶走?”大臣们胡乱“授记”说:“不久之将来,他就会违法。不管怎样,国王都应把王位赐予喜爱国政。”
后在一吉祥之日,能生国王终将王位赐予利红国王外孙。饮食童子听到消息后,心下明白父王已将自己舍弃,还要呆在这里,生命难免会有不虞之危。他连忙将事情近况告知自己母亲,并言自己欲往阿蓝国王治下国家,希望母亲能够开许。母亲抱住儿子脖颈痛苦说道:“你一直在王宫安享快乐生活,现在却要跋山涉水、越过森林荒原到处漂泊,你如何能承受此种生活折磨?”
饮食答话道:“世上有谁能永享快乐?又有谁会永远受苦?未曾感受过痛苦之人有多少?得到快乐后就一直享受下去的又有几人?”饮食将这方面道理向母亲诉说一番,在对她做过种种安慰后即孤身一人前往阿蓝之地。
阿蓝国王手下一重要办事人员当时刚好在外面看到饮食,他深感此人相貌庄严、身板结实、上身宽大、极具大士相,他不禁纳闷:此人到底是谁?在向饮食询问后,饮食便将自己遭遇讲与他听。这人立即把饮食带至阿蓝国王处,并将情况汇报与国王。国王仔细看过饮食后心生欢喜,与他进行了长时交谈,并最终将女儿及领地交给饮食。
饮食与国王女儿在一起尽享快乐生活,后来二人生下一具相之子:上身如狮相。众人据其父名而称之为多饮食。
多饮食长大后学习文字,当其时,其父饮食已过世。阿蓝国王女儿内心非常痛苦,阿蓝国王则想:众女人大多都会贪执其他男子,还是将此寡妇交与其他人为好。想到这,国王便将女儿及多饮食一并交与手下一大臣,女儿自此之后又与这位大臣共享美好生活。
一次,大臣家门口有只鸡突然啼鸣,刚好一婆罗门看相者路经此处。婆罗门听到鸡鸣后便说:“不论何人,吃过此鸡肉后必当国王。”大臣听到他所说话语后就问明婆罗门原委,然后立即将鸡杀死并交给妻子说:“你快将鸡肉煮好,我去国王那里办完事后就回来。”
在他去王宫办事之时,多饮食正巧因饥饿而从学校赶回家觅食。当时母亲并不在家,他在自己找食物时恰好发现罐中所煮鸡肉。鸡肉汤正在沸煮,鸡头冲上,多饮食看到后便自行将鸡头割下食用。母亲回来后不见鸡头便向多饮食询问,多饮食承认是自己所食。母亲又为他找出些吃食,然后又让他返校读书。
大臣办公回来后也发现鸡头“失踪”,他向妻子询问原因,妻子回答说是孩子吃下。大臣吃完剩余鸡肉后心中思量:要当国王是要吃掉全部鸡肉,还是部分鸡肉?他于是又找到婆罗门打探,婆罗门说道:“谁吃鸡头谁就能当国王,若吃下食鸡头之人的头颅也可成王。”大臣听后暗下主张:我应把多饮食杀死并吃掉他头颅,但此事若想瞒过他母亲恐难成办。
为试探妻子心态,他便以温和语气说道:“贤妻,你以为丈夫当国王好,还是儿子当国王好?”女人此时从侧面已了知丈夫心意,她心中暗想:我若说儿子当国王好,他肯定会攻击我,想来我应以方便法应对。于是她就对大臣说:“丈夫能当上国王实为最善妙之事。”明白丈夫会因儿子吃掉鸡头而将其杀害后,她就悄悄对多饮食说:“孩子,你因吃鸡头已惹下大祸,现在情况非常糟糕,一切已无法逆转,你尽快逃往别处,最好到你祖父那里暂避一时。”
多饮食遵从母命开始向胜身国进发,赶到那里后已是又累又饥,他便在某园林中一树下,以衣为垫沉沉睡去。此时喜爱国政国王恰好因病离世,国王传承自此不幸中断。在未找到合适、正宗继承人之前,众大臣一直未将国王尸体运出王宫,他们协商说应立福报大者为王。
等他们看到安睡于树下之多饮食后,立即认定此相好庄严之孩童必能不负众望:因他上身竟与狮子相无有二致;且日正中午时,日影并未转移。看到如此景象后,众人对国王人选已心知肚明。他们急忙将他唤醒,谁料多饮食起来后竟不满问道:“唤我醒来有何贵干?”大臣们回答说:“是为推举你当国王。”小小孩童却责问道:“若是国王,你们能如此将其摇醒?”“若不能这样行事,我们又该如何是好?”诸大臣不解问道。多饮食从容不迫回答说:“应以妙音轻歌及击钹之声唤国王离于睡眠。”
众人闻言皆暗自赞叹此童子天赋高贵种姓,大家不免好奇问道:“你乃谁之儿子?”多饮食就以狮子般神态诉说起自己种姓:“胜身国中能生国王有一子名为饮食,饮食又育一子名为多饮食,我即是那多饮食。”大臣们听罢会心而笑,他们欣慰说道:“我们已找到属于自己国家、国王嫡亲血脉之真正童子。”
消息传开,有成千上万人都赶来争相围观,众人载歌载舞、弹拨乐器、诵念吉祥颂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将多饮食迎请入城,并为他行加冕仪式。因他将面临种姓断绝之王脉再度延续,故而众人便将能生国王名字赋予他,再不叫他多饮食,而是自此之后唤作能生国王。
但当能生王欲执掌国政大权时,大臣们却以他年龄小为由处处轻毁,使他根本不能握有实权。当能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下册) 九 智慧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