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廿六▪P3

  ..续本文上一页造作了很多恶业马上就要堕落恶道了,这时能够闻到净土法门就拼命地去念,非常猛烈,能灭很多罪业,那我们平时至诚心念佛能不能灭除罪业呢?蕅益大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就好像太阳一出现黑暗就再见,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在无明驱使之下造作恶业,牵引我们在六道轮回一直在黑暗之中,今天我们能够一心念佛,具足信愿去称念这句佛号,那一切罪业悉皆消灭,这都是祖师大德讲的,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具足信愿去称念这句佛号。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

  这段是破除散心称名除罪疑。有人问,至心念佛能够除无量无边的罪业,那我们现在口念弥陀心散乱,散乱心念佛,能不能消除罪业呢?前面我们讲到了,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是法藏比丘因地大愿大行积功累德所成就的,我们现在称这句名号,就能将佛的功德转化为自己的功德,所以不管散心定心去念这句佛号,都能灭无量罪业,得无量功德。但是大家要知道,念佛的根本目的是要求生极乐世界,散心念佛就不一定能够往生了,为什么?“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平时散心念佛,力量非常薄弱,很难消无始劫以来成就的罪业,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在迷惑造业,生活在黑暗之中,那罪业无边了。如果现在能至诚念这句佛号,就能够灭无量罪,平时功夫强烈临终就有把握,平时散乱,临终肯定是随顺自己的罪业而去。

  【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

  这段是引用经典来证明。“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出自《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罪业如果有体有相,那是尽虚空遍法界也装不了。现在如果有人一天念十万佛号,持续念一百年,每一念灭八十亿生死重罪,大师用了一个比喻,所灭的罪业如爪上土,未灭的罪业如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忏除罪业清净,依靠自己的力量了生脱死,非常艰难,唯一的途径就是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心执持,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我们出离六道最殊胜的途径。

  【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

  我们只有平时信愿具足称念这句名号,念至一心不乱的程度,“不乱”就是不为一切境界所转。所以能否往生你可以自己去衡量一下,别人来骂你了,你动不动嗔心,别人来赞叹了,你起不起欢喜心,不管嗔心也好欢喜心也好,这都是烦恼。如果你动了心,那我告诉你,从目前来看你不能往生,如果你能够如如不动,往生有把握。蕅益大师打了个比方,“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好比一个勇猛强健的勇士,被三军所围绕,能够冲破重围。“三军”就是比喻三种烦恼,你如果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就不会为见思、尘沙、无明烦恼所乱,任何境界拿你没有办法,所以这个“一心”就是我们现在发心。特别我们现在举行精进佛七,不是在这儿念着玩,要克期取证啊。平时老菩萨在这儿念佛,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达到一心,达到了一心就不会为种种的烦恼所扰了。

  【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

  这里是喻证。散乱心执持这句名号虽然不能往生,但是在阿赖耶识里面已经种下了金刚种子,不会毁坏。下面蕅益大师举了一个老人得度出家的例子,我们在前面讲过了。

  【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

  蕅益大师真的是苦口婆心到极点了。“伏愿”显现出大师的心情,跪在地上乞求四众弟子。“缁素”,“缁”指出家人,在印度出家人着染色衣,“素”指在家居士,着白衣,所以称在家居士为“白衣”。“智愚”,智是世智辩聪,愚就是目不识丁的人。大师希望一切众生都能遇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的法门,底下用了四个“勿”,大家仔细看。“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不要觉得极乐世界离我们很远,生起退诿之心。“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也不要觉得很简单,就是念这句佛号嘛,不能策励精勤去修学。“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很多人存在这个问题,觉得这个法门很简单,就念一句佛,应该是阿公阿婆所修的,我等“智慧之人”应该听教参禅,不需要去念佛。这是没有明白净土深意,如果明白净土深意的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作心是,就不会觉得净土法门很简单而轻视之了。“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讲要解的时候我就担心,以前念佛念的很简单,觉得就是念一句佛号,现在听师父讲要解觉得很深了,佛的境界了,有些人听了以后要达到这么高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时不敢去修学了,这也不对了。

  【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就是前面所讲的,所念之佛号不可思议,法藏比丘因地大愿大行积功累德成就的,这句佛号代表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依正庄严,所以这句佛号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心性也是不可思议,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能念的心跟佛是一样的,也具恒沙功德,所以能念之心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只要肯念这句佛号,当然了是要一心称念,每一声当中皆具无量无边的功德,持无量声,声声皆具无量功德。所以古德讲,这段文字里含有三要。所念之佛是境要,佛号为心性所缘之境;能念的心是心要,能所不二,心佛一如;信愿持名念佛就是法门要。这个“要”就是“妙”的意思,不可思议。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抓住修学的纲领,依照这个修行,现在肯下功夫,信愿具足,必定能够得到一心不乱,得到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胸有成竹,决定自在。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廿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