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略述净土信愿行 三、弥陀大愿慈力 至诚感通即摄

  三、弥陀大愿慈力 至诚感通即摄

  在错综复杂的因行果报中,发愿具有不可思议的力用。郁头蓝弗仙人因发恶愿,天报既终,遂堕为飞狸;贫女供养迦叶残汁,命终如愿生忉利天;一僧戏发之愿,来生果作大将军。证知三界六道的因果循环,悉随众生的心愿;诸佛如来的万德庄严,亦从愿生。是故儒家君子立德首重尚志,净宗经典殷勤劝愿。《阿弥陀经》三次劝愿,愿愿倍切;法藏菩萨以四十八愿,由愿导行,行满自致而成阿弥陀佛;净业行人愿往生心,正合阿弥陀佛摄生之愿,是故直以发愿,便可往生。真能发愿,则信在其中,信愿真切,念佛行持自然而起。证知唯一愿字,具摄信愿行三种资粮。净宗入道要门,信心为首;净业修持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净业可成。蕅益大师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25]故探究净宗愿门义蕴,信解弥陀悲智愿心,用以校正吾人回向发愿之鹄的,坚固愿往生心,甚为必要。兹拟从四方面加以讨论:一、弥陀大愿肇起所因;二、弥陀核心五愿之意蕴;三、生佛感应道交的原理;四、愿之心行——厌离行与欣求行。分述如下。

  (一)弥陀大愿肇起所因

  阿弥陀佛大愿肇起之因缘,在净宗诸多经典,尤其是在《无量寿经》中有着详明的记载。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五十三尊古佛,次第示现,教化无量众生。其最后佛名世自在王如来,住世教化众生长达四十二劫。时有国王,名世饶王,闻佛讲经说法,欢喜开解,即发无上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法号法藏。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广大。初诣世自在王佛所,即以偈颂赞叹佛德,禀陈愿心:“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26]世自在王佛了知法藏比丘愿心真切,即予印证:“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剋果,何愿不得!”[27]并开示成就净刹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28]直指当人是心是佛、自性本具净土庄严的奥理。法藏比丘虽亦明了自性功德不可思议,自力修证最终亦能成就净土行,然而为了疾速实施普度众生的本愿,法藏比丘恳请佛力加持:“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29]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并以神力加持,令法藏菩萨清晰睹见诸佛刹土种种差别相状,宛若图像直观教学,一目了然。说是法时,经于亿岁。

  法藏菩萨闻佛说法竟,便一其心,自得天眼,彻视十方佛刹之景况。于十方净秽刹土善恶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甄别,撷其优胜,摒其陋劣。法藏菩萨见到他方刹土多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的剧苦,悲心肇起国无三恶道愿;睹见他方刹土众生因容貌光色的差异引发嫉妒争斗,遂启建形色相同愿;看到他方刹土众生因贫穷而造恶,辛劳困顿亦难温饱,遂发衣食随念愿;考知他方刹土修行人多诸障难,常有退转,成佛甚渺,即启住定证灭愿………。法藏菩萨以同体大慈悲心,用五大劫的时间,肇起无上殊胜大愿,随即向世自在王佛禀告,佛欢喜赞叹:“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30]法藏菩萨遵从佛敕,称性宣说四十八大愿。发愿说偈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与会菩萨声闻、天龙八部,随喜赞叹供养,虚空依报由之感动,咸作证诚。如此殊胜瑞相,表明阿弥陀佛大愿肇起,乃法界一大事因缘。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究竟成佛,诚为最上不思议之佛事。

  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禀报大愿已,深乐寂灭,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害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诸佛所修善根,广行六度万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尘,自行化他,无量劫来,示现种种身份,或为德高望重的长者,或为寡欲蕴德的居士,或作国王乃至转轮圣王,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王。法藏菩萨无论出生在何处、具何身份,总是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随形六道,与诸类众生广结法缘,亦无休止。法藏菩萨以无量无边功德庄严成就的西方净土,开廓广大,严净光丽,超胜十方一切佛国。可谓根深叶茂果硕,源远流长。

  由上可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肇建,以法藏菩萨的总意愿为亲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为增上缘,因缘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应法藏之请,选择二百一十亿佛刹作为范本,蕴含着如来果觉的价值导向。从表法来看,世自在王佛表涅槃三德(世间即般若德,自在即解脱德,王即法身德),可见世自在王佛对法藏菩萨的加持,即是如来三德秘藏的加持。十方三世诸佛同证如来涅槃三德,故从深层义蕴来说,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代表着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对法藏菩萨共有的加持。换言之,阿弥陀佛大愿的肇启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共同参与的杰作。十方如来愍念众生,如母忆子,如是同体大慈悲心,藉着法藏菩萨契合佛心的大愿沛然涌起,法尔予以法藏菩萨无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萨亦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与必要,于是在无量劫庄严妙土、圆成大愿的过程中,不疲不厌不间断地于诸佛所,尊重供养请法。这样,法藏菩萨的大愿肇建起始于佛地果觉,其净土行始终贯穿着佛力的加持。当法藏菩萨净愿圆成时,即自致而成阿弥陀佛。大愿之王的阿弥陀佛,遂即揭开了普度九界众生的序幕。

  阿弥陀佛在因地,以不可思议的悲智,自开他力果教门,其净土行从果起修,真正实现了疾速启愿、疾速满愿、速成净土、速成佛道、速度众生的初衷。阿弥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质,在阿弥陀佛果地上尤为发扬光大。净宗法门以弥陀名号果觉作众生修持之因心,能令常没众生疾速出离生死苦海,疾速成就佛果。追根溯源,阿弥陀佛以无尽大悲愍念十方苦难众生,称性肇建殊胜大愿。生佛同体义蕴,弥陀愿心功德,海墨难书。

  (二)弥陀核心五愿之意蕴

  阿弥陀佛为普度九界众生究竟成佛故,其弘深愿海浩博无量。四十八愿只是释迦本师撷其与娑婆众生关联甚密者予以敷陈。就此四十八愿中,又可类分为摄法身愿、摄净土愿、摄众生愿三种。然核其实质,愿愿悉为济度众生疾速往生成佛。其中的五愿:住定证灭愿、光明无量愿、诸佛称叹愿、十念必生愿与临终接引愿,乃阿弥陀佛大愿之眼目,亦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核心。吾辈净业行人如实领解这五愿,能体悟阿弥陀佛悲智愿心,由此能增上坚固信愿行,稳操往生左券。兹分述如下:

  1、 住定证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31]。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时,生到我刹中的天人,如果不能住入大乘正定聚(不退转位)、必定证得大涅槃的话,我终不成佛。

  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愿,直指弥陀大愿的终极目标。阿弥陀佛慈悲济度十方苦难众生,不是给予众生以天人福报的幻乐,不是暂立声闻缘觉的化城,而是给予众生以究竟圆满的真实之利(成佛)。阿弥陀佛欲令十方凡夫众生成佛的过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令十方众生信愿持名,往生西方无忧恼处,脱离三界六道的轮转险途。第二步:令往生者得弥陀光明愿力的加持,安住大乘正定聚,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再有退转堕落的危险。第三步:令住正定聚的往生者,直趋大乘佛果(大涅槃),避免堕入声闻辟支佛地。这三步正是凡夫众生自力修证的三道难关:脱离生死轮回难、证入不退转位难、直趋大涅槃难。阿弥陀佛深知业力凡夫的障难处,悲心启建此愿,以威神愿力加持摄护众生顺利度过三关。十方具缚凡夫,只要信愿持名,仰凭佛力,带业往生,即入正定聚,决定一生成佛。阿弥陀佛的住定证灭愿向十方众生昭示:生命体的最高价值与目标,即是往生净土、圆成佛果。吾人宜应以此作为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用以组织这一期难得的人生。

  2、光明无量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32]。

  愿文大意是:设使我成佛时,光明焰照不可限量,最低限度也能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如果此愿不兑现,我终不成佛。

  此愿虽属阿弥陀佛摄法身愿,实则体现弥陀摄化众生的究竟方便。阿弥陀佛以光明作佛事,光明即是弥陀大愿的载体,光明调熟摄受十方众生。吾人闻信净土法门,执持名号,现生得到安乐,临终蒙佛接引往生安养,圆成佛道,悉由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所致。阿弥陀佛的光明内具种种微妙殊胜的德用,阿弥陀佛又称十二光如来。经云:“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33]十二光德是阿弥陀佛威神光明的具化。阿弥陀佛以如上光明妙德,护念调熟十方众生,对念佛行人尤加摄受。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34]阿弥陀佛光明平等普照,而与念佛众生最能感通;念佛行人得佛光的照摄冥加,方能精进恒常念佛,成就往生。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光照中念我,念佛佛念,子光母光,圆融一体。弥陀光明即是大悲愿力,即是清净妙法,即是性德的全体大用。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表证着十方众生悉由弥陀愿海所持。吾人生存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愿海中,只要一念回光,即可就路还家,成办道业。“佛慧明净日,除世痴闇冥。”[35](天亲菩萨…

《略述净土信愿行 三、弥陀大愿慈力 至诚感通即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