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彌陀大願慈力 至誠感通即攝
在錯綜複雜的因行果報中,發願具有不可思議的力用。郁頭藍弗仙人因發惡願,天報既終,遂墮爲飛狸;貧女供養迦葉殘汁,命終如願生忉利天;一僧戲發之願,來生果作大將軍。證知叁界六道的因果循環,悉隨衆生的心願;諸佛如來的萬德莊嚴,亦從願生。是故儒家君子立德首重尚志,淨宗經典殷勤勸願。《阿彌陀經》叁次勸願,願願倍切;法藏菩薩以四十八願,由願導行,行滿自致而成阿彌陀佛;淨業行人願往生心,正合阿彌陀佛攝生之願,是故直以發願,便可往生。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真切,念佛行持自然而起。證知唯一願字,具攝信願行叁種資糧。淨宗入道要門,信心爲首;淨業修持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淨業可成。蕅益大師雲:“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25]故探究淨宗願門義蘊,信解彌陀悲智願心,用以校正吾人回向發願之鹄的,堅固願往生心,甚爲必要。茲擬從四方面加以討論:一、彌陀大願肇起所因;二、彌陀核心五願之意蘊;叁、生佛感應道交的原理;四、願之心行——厭離行與欣求行。分述如下。
(一)彌陀大願肇起所因
阿彌陀佛大願肇起之因緣,在淨宗諸多經典,尤其是在《無量壽經》中有著詳明的記載。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五十叁尊古佛,次第示現,教化無量衆生。其最後佛名世自在王如來,住世教化衆生長達四十二劫。時有國王,名世饒王,聞佛講經說法,歡喜開解,即發無上菩提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法號法藏。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廣大。初詣世自在王佛所,即以偈頌贊歎佛德,禀陳願心:“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甯可得否?”[26]世自在王佛了知法藏比丘願心真切,即予印證:“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曆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27]並開示成就淨刹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莊嚴。”[28]直指當人是心是佛、自性本具淨土莊嚴的奧理。法藏比丘雖亦明了自性功德不可思議,自力修證最終亦能成就淨土行,然而爲了疾速實施普度衆生的本願,法藏比丘懇請佛力加持:“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爲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29]于是,世自在王佛即爲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並以神力加持,令法藏菩薩清晰睹見諸佛刹土種種差別相狀,宛若圖像直觀教學,一目了然。說是法時,經于億歲。
法藏菩薩聞佛說法竟,便一其心,自得天眼,徹視十方佛刹之景況。于十方淨穢刹土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甄別,撷其優勝,摒其陋劣。法藏菩薩見到他方刹土多有地獄餓鬼畜生叁惡趣的劇苦,悲心肇起國無叁惡道願;睹見他方刹土衆生因容貌光色的差異引發嫉妒爭鬥,遂啓建形色相同願;看到他方刹土衆生因貧窮而造惡,辛勞困頓亦難溫飽,遂發衣食隨念願;考知他方刹土修行人多諸障難,常有退轉,成佛甚渺,即啓住定證滅願………。法藏菩薩以同體大慈悲心,用五大劫的時間,肇起無上殊勝大願,隨即向世自在王佛禀告,佛歡喜贊歎:“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衆。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30]法藏菩薩遵從佛敕,稱性宣說四十八大願。發願說偈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與會菩薩聲聞、天龍八部,隨喜贊歎供養,虛空依報由之感動,鹹作證誠。如此殊勝瑞相,表明阿彌陀佛大願肇起,乃法界一大事因緣。平等普度九法界衆生究竟成佛,誠爲最上不思議之佛事。
法藏菩薩于世自在王佛所禀報大願已,深樂寂滅,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于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癡害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諸佛所修善根,廣行六度萬行,教化安立衆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塵,自行化他,無量劫來,示現種種身份,或爲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爲寡欲蘊德的居士,或作國王乃至轉輪聖王,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王。法藏菩薩無論出生在何處、具何身份,總是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隨形六道,與諸類衆生廣結法緣,亦無休止。法藏菩薩以無量無邊功德莊嚴成就的西方淨土,開廓廣大,嚴淨光麗,超勝十方一切佛國。可謂根深葉茂果碩,源遠流長。
由上可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肇建,以法藏菩薩的總意願爲親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爲增上緣,因緣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應法藏之請,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刹作爲範本,蘊含著如來果覺的價值導向。從表法來看,世自在王佛表涅槃叁德(世間即般若德,自在即解脫德,王即法身德),可見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的加持,即是如來叁德秘藏的加持。十方叁世諸佛同證如來涅槃叁德,故從深層義蘊來說,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代表著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對法藏菩薩共有的加持。換言之,阿彌陀佛大願的肇啓與西方極樂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共同參與的傑作。十方如來愍念衆生,如母憶子,如是同體大慈悲心,藉著法藏菩薩契合佛心的大願沛然湧起,法爾予以法藏菩薩無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薩亦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與必要,于是在無量劫莊嚴妙土、圓成大願的過程中,不疲不厭不間斷地于諸佛所,尊重供養請法。這樣,法藏菩薩的大願肇建起始于佛地果覺,其淨土行始終貫穿著佛力的加持。當法藏菩薩淨願圓成時,即自致而成阿彌陀佛。大願之王的阿彌陀佛,遂即揭開了普度九界衆生的序幕。
阿彌陀佛在因地,以不可思議的悲智,自開他力果教門,其淨土行從果起修,真正實現了疾速啓願、疾速滿願、速成淨土、速成佛道、速度衆生的初衷。阿彌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質,在阿彌陀佛果地上尤爲發揚光大。淨宗法門以彌陀名號果覺作衆生修持之因心,能令常沒衆生疾速出離生死苦海,疾速成就佛果。追根溯源,阿彌陀佛以無盡大悲愍念十方苦難衆生,稱性肇建殊勝大願。生佛同體義蘊,彌陀願心功德,海墨難書。
(二)彌陀核心五願之意蘊
阿彌陀佛爲普度九界衆生究竟成佛故,其弘深願海浩博無量。四十八願只是釋迦本師撷其與娑婆衆生關聯甚密者予以敷陳。就此四十八願中,又可類分爲攝法身願、攝淨土願、攝衆生願叁種。然核其實質,願願悉爲濟度衆生疾速往生成佛。其中的五願:住定證滅願、光明無量願、諸佛稱歎願、十念必生願與臨終接引願,乃阿彌陀佛大願之眼目,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的核心。吾輩淨業行人如實領解這五願,能體悟阿彌陀佛悲智願心,由此能增上堅固信願行,穩操往生左券。茲分述如下:
1、 住定證滅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31]。
願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時,生到我刹中的天人,如果不能住入大乘正定聚(不退轉位)、必定證得大涅槃的話,我終不成佛。
此願是阿彌陀佛攝衆生願的核心願,直指彌陀大願的終極目標。阿彌陀佛慈悲濟度十方苦難衆生,不是給予衆生以天人福報的幻樂,不是暫立聲聞緣覺的化城,而是給予衆生以究竟圓滿的真實之利(成佛)。阿彌陀佛欲令十方凡夫衆生成佛的過程分叁步進行。第一步:令十方衆生信願持名,往生西方無憂惱處,脫離叁界六道的輪轉險途。第二步:令往生者得彌陀光明願力的加持,安住大乘正定聚,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再有退轉墮落的危險。第叁步:令住正定聚的往生者,直趨大乘佛果(大涅槃),避免墮入聲聞辟支佛地。這叁步正是凡夫衆生自力修證的叁道難關:脫離生死輪回難、證入不退轉位難、直趨大涅槃難。阿彌陀佛深知業力凡夫的障難處,悲心啓建此願,以威神願力加持攝護衆生順利度過叁關。十方具縛凡夫,只要信願持名,仰憑佛力,帶業往生,即入正定聚,決定一生成佛。阿彌陀佛的住定證滅願向十方衆生昭示:生命體的最高價值與目標,即是往生淨土、圓成佛果。吾人宜應以此作爲人生的終極價值目標,用以組織這一期難得的人生。
2、光明無量願
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32]。
願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時,光明焰照不可限量,最低限度也能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如果此願不兌現,我終不成佛。
此願雖屬阿彌陀佛攝法身願,實則體現彌陀攝化衆生的究竟方便。阿彌陀佛以光明作佛事,光明即是彌陀大願的載體,光明調熟攝受十方衆生。吾人聞信淨土法門,執持名號,現生得到安樂,臨終蒙佛接引往生安養,圓成佛道,悉由阿彌陀佛光明加持所致。阿彌陀佛的光明內具種種微妙殊勝的德用,阿彌陀佛又稱十二光如來。經雲:“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33]十二光德是阿彌陀佛威神光明的具化。阿彌陀佛以如上光明妙德,護念調熟十方衆生,對念佛行人尤加攝受。經雲:“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34]阿彌陀佛光明平等普照,而與念佛衆生最能感通;念佛行人得佛光的照攝冥加,方能精進恒常念佛,成就往生。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光照中念我,念佛佛念,子光母光,圓融一體。彌陀光明即是大悲願力,即是清淨妙法,即是性德的全體大用。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表證著十方衆生悉由彌陀願海所持。吾人生存在阿彌陀佛的光明願海中,只要一念回光,即可就路還家,成辦道業。“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35](天親菩薩…
《略述淨土信願行 叁、彌陀大願慈力 至誠感通即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