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瑜伽的修法
一、修持上师瑜伽的意义
上师瑜伽虽然是五加行中最后的修法,但上师瑜伽却是证悟大圆满最殊胜的途径。平时我们修任何一个法,都离不开上师瑜伽的修法。
证悟大圆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广泛闻思,继而修出离心、菩提心、曼茶罗,行菩萨道积累大量资粮。当资粮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证悟空性;另外一种,是依靠具德上师的加持。
得到具德上师加持的前提,是一颗虔诚的心。虔诚的心越强烈,就越能得到加持。如果没有诚心与信心,哪怕佛菩萨、上师们再慈悲,对我们也无能为力。
我想,禅宗虽然没有强调上师的加持,但禅宗的证悟方式也应该需要上师的加持。
《普贤上师言教》中,引用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以及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等论典中的教证,宣讲了很多密宗金刚上师的功德、标准与条件。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也讲了上师的标准。但佛经中也讲过,若能找到一位具备所有功德的够格上师,那是再好不过。实在找不到,最起码也应具备其中的世俗菩提心,这是大乘上师的最低标准。因为戒定慧的所有功德,都必须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
虽然上师既有佛的化身,也有菩萨的化身,乃至普通凡夫,也可以担当上师的职责,所以不一定都是佛。但上师能给予我们佛一样的功德,所以在找到具德上师之后,就应像佛一样恭敬对待。
为什么呢?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真的有福报见到释迦牟尼佛,佛会不会示现神通让我们直接往生净土,或采用什么特殊方法让我们直接证悟呢?不会。
虽然佛陀住世期间,每传一次法,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或非人发菩提心、成就阿罗汉的果位或者成佛,但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佛的身边,却连基本的禅定都没有修出来。佛帮助我们的唯一方法,就是给我们指一条解脱之路,然后让我们自己去修。正如佛经云:“我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己当精进!”解不解脱,还是要靠自己。
同样,虽然我们没有办法见到佛,但我们的上师却正在做着佛的工作——无自私、无条件地给我们指一条修行解脱之路。虽然上师传法的时候,没有佛陀传法的时候成就的人数多,但这都是因为听闻佛陀讲法的众生在过去的多生累劫当中累积了资粮,根基成熟了,所以能在佛转*轮的时候当下证悟,那都是他们自己的功劳。我们因为福报浅薄、资粮鲜少、孽障深重,所以不能证悟,这能怪上师吗?当然不能!只能怪我们自己。既然上师做了佛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把上师视为佛。
佛经上也有记载:在末法时代,佛不会以佛的形象出现,而会以善知识或其他众生的身份来度化众生。在上师或其他人当中,很可能有佛菩萨的化身。
但如果上师既没有给我们传过法,也没有任何佛法方面的恩德,那就不好说了,除非是有其他的加持让我们开悟、解脱,否则就不能说上师是佛。这样的上师,也不一定有佛一般的恩德。能用神通或其他方法转化、挽救弟子心里的恶念,这种上师才是真正的上师。
有些显宗与其他教派的法师,对藏传佛教十分强调对上师的绝对信仰与恭敬十分不以为然,认为太过极端。其实,视师如佛的观点不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在显宗的《般若摄颂》里面,也有相似说法。如云:“贤善弟子敬上师,恒依诸位智者师。因智功德源于彼,随说般若波罗蜜,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只是密宗比较强调而已。
就像学生不听老师的话,不恭敬老师,也不会学到老师身上的优点一样。对上师没有信心,就得不到证悟。
当然,不具备法相的所谓上师,则不是真正的上师,而是伪上师。我们不必把这种人当成佛来看待。即使自己号称是上师、成就者、高僧大德,我们也要再三观察。盲目依止、崇拜人格低劣的人,是非常危险的,这也叫做迷信。
说实话,按照藏传佛教的标准,像我这样的凡夫根本就不配称为上师,顶多可以算作佛学老师,离上师的距离还非常远。
以前有一个法王如意宝的弟子,也是我们的上师。我们平时相处较多、时常聊天,所以比较了解,的确是非常好的修行人,现在他已经圆寂了。
有一次我在成都放生的时候,想做一件与佛法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但不久在拿书时,看到床头柜上放的这位上师的照片,立即打消了想这个事情的念头。虽然照片不会说话,但因为这位上师经常给我们灌输出离心的理念,我们聊天的时候,也是聊出离心、菩提心、无常等等,所以他的照片也有这样的能量或气场。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位普通的上师照片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法王如意宝对我们的摄受力就更不用说了。具有如此功德力的人,才能称之为上师。
我们平时看到上师的时候,嗔恨心、贪心等各种世间的念头都出来了,一方面因为自己的信心不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上师本身的加持、功德不够强。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即使看到释迦牟尼佛也生不起信心,而且还会诽谤释迦牟尼佛,想让这种人生信心,也是很难的。
本来上师度化众生不需要靠神通,但有些时候还是有这样的显现。《米拉日巴传》里面就讲过一段公案:米拉日巴有个弟子想回老家,米拉日巴不同意,但他却违背教言,不顾师父的反对回家了。
回家后有一天,弟子想干一件不如法的事情。米拉日巴以神通让弟子的头遭到猛烈撞击,在疼痛难忍的当下,想干这件事的念头也消失了。
在我们的传承上师里面,有非常了不起的上师,把他们这样的人当作佛,当做我们的精神支柱,一切都依靠他们,就没有错,一定会得到加持的。
因为我们自己的福报不够,既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也没有看到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了不起的上师,但有些人见过法王如意宝。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虽然每个弟子都会说他的上师是佛,但法王如意宝却是当之无愧的佛。这不是因为我是他的弟子才这样说,包括莲花生大士的授记、释迦牟尼佛的授记等很多经论中,都有关于法王如意宝是佛的化身的证据。
虽说要亲近、恭敬上师,但不一定要在外在身体上与上师保持亲近。只要心中有信心与恭敬心,与上师的距离不是问题。当年米拉日巴就是这样,他在上师那里得法以后,上师也没有让他待在自己身边,而是让他自己去修行,所以米拉日巴后来再也没有见到上师。但因为他的信心非常强烈,所以也能即生成佛。倘若没有虔诚的信心,即使一天到晚待在上师身边,也得不到加持或开悟。
二、具体修法
这个上师瑜伽修法很简单,却包含了上师瑜伽的所有内容:一,观想;二,供养、祈祷;三,接受灌顶。即使是很广的上师瑜伽仪轨,也是这些步骤。
(一) 观想
阿
轮涅诸法本净觉性中,自性不灭智慧五光界。
本体具德文殊金刚尊,行相唯一怙主如意宝。
“阿”,很多仪轨的前面,都有这个“阿”字,代表空性、法界。无论观想上师还是本尊,都离不开空性。《生起次第的修法》(见《慧灯之光》)里面讲的三种禅定中的第一种,也是这个意思。万法都离不开空性,都在空性当中诞生,在空性当中存在,并在空性当中消失。
“轮涅诸法本净觉性中”,“轮”也即轮回,我们看到的三界六道等一切不清净现象,就叫做轮回。轮回不仅指一个生命从死亡再到转世投生的一个生命个体的轮回,而是指包括外界的山河大地在内的所有世俗谛的不清净现象。“涅”也即涅槃,也就是指如来藏。
轮涅诸法本来清净,前面的“阿”字,也代表一切轮回和涅槃之法的本体为平等、清净。从空性的角度来说,就像六祖慧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没有任何清净与不清净,在胜义谛当中,一切都是清净的。
前面刚讲了清净和不清净都不存在,后面又说一切都是清净的,这话不是矛盾吗?不矛盾。世俗人所想象的清净和不清净,是相对的,不成立的。而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述最终剩下的法界、如来藏,就只有用“清净”一词,因为我们的语言准确性不高、精确度不够,所以只好如此。本来如来藏没有任何污垢,没有任何不清净的现象,所以这样表述也没错。
当有一天我们感悟到真正的清净时,就能像禅宗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能切身体悟到其中的含义。
本来清净的佛智,也即“觉性”。从第三转*轮的术语来讲,是如来藏;从密宗的术语来讲,叫做自然本智;从窍诀派的语言来讲很简单,就是心的本性。远离所有烦恼以后,如果没有任何东西,则是龙树菩萨的《中论》里面讲的单空,而不是觉性。
就像衣服穿脏以后,可以洗得很干净,因为污垢不是衣服的本质,而是突然沾染到衣服上的。如果污垢是衣服的本质,则是没办法洗掉的。同样,我们的所有烦恼,都不是我们心的本性,所以可以清净、可以断除。如果烦恼是心的本性,那就无法改变了。
六祖慧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还是有一点点偏于空性,真正在“本来无一物”之后,就是光明的觉性。
在显宗经典中,释迦牟尼佛给弟子宣讲如来藏的时候,因为如来藏不属于凡夫的境界,所以无法证明给弟子看,只有伸出舌头,露出广长舌、*轮标记(均为佛陀特有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之一)等不同于常人的相好,然后谆谆告诫弟子:因为我多世累劫当中没有撒过谎,才会有如此相好庄严,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之后,才开始宣讲如来藏。
在密宗的经典里,没有这么麻烦。当弟子把五加行修完以后,不但可以让弟子听闻佛的语言,而且还有很多直指心性的窍诀,让弟子自己去体会本净觉性——本来清净,远离一切戏论、执着,空性和光明双运的自然本智。
“自性不灭智慧五光界”,“自性”,即如来藏、自然本智。
“不灭”,《华严经》里讲得很清楚:纵使不可思议之宇宙被火烧毁,然虚空不可摧毁。自然本智,亦复如是。这…
《慧灯之光八 上师瑜伽的修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