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瑜伽的修法
一、修持上師瑜伽的意義
上師瑜伽雖然是五加行中最後的修法,但上師瑜伽卻是證悟大圓滿最殊勝的途徑。平時我們修任何一個法,都離不開上師瑜伽的修法。
證悟大圓滿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廣泛聞思,繼而修出離心、菩提心、曼茶羅,行菩薩道積累大量資糧。當資糧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證悟空性;另外一種,是依靠具德上師的加持。
得到具德上師加持的前提,是一顆虔誠的心。虔誠的心越強烈,就越能得到加持。如果沒有誠心與信心,哪怕佛菩薩、上師們再慈悲,對我們也無能爲力。
我想,禅宗雖然沒有強調上師的加持,但禅宗的證悟方式也應該需要上師的加持。
《普賢上師言教》中,引用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以及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等論典中的教證,宣講了很多密宗金剛上師的功德、標准與條件。在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裏面,也講了上師的標准。但佛經中也講過,若能找到一位具備所有功德的夠格上師,那是再好不過。實在找不到,最起碼也應具備其中的世俗菩提心,這是大乘上師的最低標准。因爲戒定慧的所有功德,都必須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
雖然上師既有佛的化身,也有菩薩的化身,乃至普通凡夫,也可以擔當上師的職責,所以不一定都是佛。但上師能給予我們佛一樣的功德,所以在找到具德上師之後,就應像佛一樣恭敬對待。
爲什麼呢?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真的有福報見到釋迦牟尼佛,佛會不會示現神通讓我們直接往生淨土,或采用什麼特殊方法讓我們直接證悟呢?不會。
雖然佛陀住世期間,每傳一次法,就有成千上萬的人或非人發菩提心、成就阿羅漢的果位或者成佛,但有些人一輩子都在佛的身邊,卻連基本的禅定都沒有修出來。佛幫助我們的唯一方法,就是給我們指一條解脫之路,然後讓我們自己去修。正如佛經雲:“我爲汝說解脫法,解脫依己當精進!”解不解脫,還是要靠自己。
同樣,雖然我們沒有辦法見到佛,但我們的上師卻正在做著佛的工作——無自私、無條件地給我們指一條修行解脫之路。雖然上師傳法的時候,沒有佛陀傳法的時候成就的人數多,但這都是因爲聽聞佛陀講法的衆生在過去的多生累劫當中累積了資糧,根基成熟了,所以能在佛轉*輪的時候當下證悟,那都是他們自己的功勞。我們因爲福報淺薄、資糧鮮少、孽障深重,所以不能證悟,這能怪上師嗎?當然不能!只能怪我們自己。既然上師做了佛的工作,所以我們應該把上師視爲佛。
佛經上也有記載:在末法時代,佛不會以佛的形象出現,而會以善知識或其他衆生的身份來度化衆生。在上師或其他人當中,很可能有佛菩薩的化身。
但如果上師既沒有給我們傳過法,也沒有任何佛法方面的恩德,那就不好說了,除非是有其他的加持讓我們開悟、解脫,否則就不能說上師是佛。這樣的上師,也不一定有佛一般的恩德。能用神通或其他方法轉化、挽救弟子心裏的惡念,這種上師才是真正的上師。
有些顯宗與其他教派的法師,對藏傳佛教十分強調對上師的絕對信仰與恭敬十分不以爲然,認爲太過極端。其實,視師如佛的觀點不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在顯宗的《般若攝頌》裏面,也有相似說法。如雲:“賢善弟子敬上師,恒依諸位智者師。因智功德源于彼,隨說般若波羅蜜,佛諸法依善知識,具勝功德如來語。”只是密宗比較強調而已。
就像學生不聽老師的話,不恭敬老師,也不會學到老師身上的優點一樣。對上師沒有信心,就得不到證悟。
當然,不具備法相的所謂上師,則不是真正的上師,而是僞上師。我們不必把這種人當成佛來看待。即使自己號稱是上師、成就者、高僧大德,我們也要再叁觀察。盲目依止、崇拜人格低劣的人,是非常危險的,這也叫做迷信。
說實話,按照藏傳佛教的標准,像我這樣的凡夫根本就不配稱爲上師,頂多可以算作佛學老師,離上師的距離還非常遠。
以前有一個法王如意寶的弟子,也是我們的上師。我們平時相處較多、時常聊天,所以比較了解,的確是非常好的修行人,現在他已經圓寂了。
有一次我在成都放生的時候,想做一件與佛法沒有太大關系的事情。但不久在拿書時,看到床頭櫃上放的這位上師的照片,立即打消了想這個事情的念頭。雖然照片不會說話,但因爲這位上師經常給我們灌輸出離心的理念,我們聊天的時候,也是聊出離心、菩提心、無常等等,所以他的照片也有這樣的能量或氣場。這是我親身經曆的事情,一位普通的上師照片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法王如意寶對我們的攝受力就更不用說了。具有如此功德力的人,才能稱之爲上師。
我們平時看到上師的時候,嗔恨心、貪心等各種世間的念頭都出來了,一方面因爲自己的信心不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上師本身的加持、功德不夠強。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即使看到釋迦牟尼佛也生不起信心,而且還會誹謗釋迦牟尼佛,想讓這種人生信心,也是很難的。
本來上師度化衆生不需要靠神通,但有些時候還是有這樣的顯現。《米拉日巴傳》裏面就講過一段公案:米拉日巴有個弟子想回老家,米拉日巴不同意,但他卻違背教言,不顧師父的反對回家了。
回家後有一天,弟子想幹一件不如法的事情。米拉日巴以神通讓弟子的頭遭到猛烈撞擊,在疼痛難忍的當下,想幹這件事的念頭也消失了。
在我們的傳承上師裏面,有非常了不起的上師,把他們這樣的人當作佛,當做我們的精神支柱,一切都依靠他們,就沒有錯,一定會得到加持的。
因爲我們自己的福報不夠,既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也沒有看到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等了不起的上師,但有些人見過法王如意寶。法王如意寶是真正的佛,雖然每個弟子都會說他的上師是佛,但法王如意寶卻是當之無愧的佛。這不是因爲我是他的弟子才這樣說,包括蓮花生大士的授記、釋迦牟尼佛的授記等很多經論中,都有關于法王如意寶是佛的化身的證據。
雖說要親近、恭敬上師,但不一定要在外在身體上與上師保持親近。只要心中有信心與恭敬心,與上師的距離不是問題。當年米拉日巴就是這樣,他在上師那裏得法以後,上師也沒有讓他待在自己身邊,而是讓他自己去修行,所以米拉日巴後來再也沒有見到上師。但因爲他的信心非常強烈,所以也能即生成佛。倘若沒有虔誠的信心,即使一天到晚待在上師身邊,也得不到加持或開悟。
二、具體修法
這個上師瑜伽修法很簡單,卻包含了上師瑜伽的所有內容:一,觀想;二,供養、祈禱;叁,接受灌頂。即使是很廣的上師瑜伽儀軌,也是這些步驟。
(一) 觀想
阿
輪涅諸法本淨覺性中,自性不滅智慧五光界。
本體具德文殊金剛尊,行相唯一怙主如意寶。
“阿”,很多儀軌的前面,都有這個“阿”字,代表空性、法界。無論觀想上師還是本尊,都離不開空性。《生起次第的修法》(見《慧燈之光》)裏面講的叁種禅定中的第一種,也是這個意思。萬法都離不開空性,都在空性當中誕生,在空性當中存在,並在空性當中消失。
“輪涅諸法本淨覺性中”,“輪”也即輪回,我們看到的叁界六道等一切不清淨現象,就叫做輪回。輪回不僅指一個生命從死亡再到轉世投生的一個生命個體的輪回,而是指包括外界的山河大地在內的所有世俗谛的不清淨現象。“涅”也即涅槃,也就是指如來藏。
輪涅諸法本來清淨,前面的“阿”字,也代表一切輪回和涅槃之法的本體爲平等、清淨。從空性的角度來說,就像六祖慧能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本來就沒有任何清淨與不清淨,在勝義谛當中,一切都是清淨的。
前面剛講了清淨和不清淨都不存在,後面又說一切都是清淨的,這話不是矛盾嗎?不矛盾。世俗人所想象的清淨和不清淨,是相對的,不成立的。而用我們的語言來表述最終剩下的法界、如來藏,就只有用“清淨”一詞,因爲我們的語言准確性不高、精確度不夠,所以只好如此。本來如來藏沒有任何汙垢,沒有任何不清淨的現象,所以這樣表述也沒錯。
當有一天我們感悟到真正的清淨時,就能像禅宗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能切身體悟到其中的含義。
本來清淨的佛智,也即“覺性”。從第叁轉*輪的術語來講,是如來藏;從密宗的術語來講,叫做自然本智;從竅訣派的語言來講很簡單,就是心的本性。遠離所有煩惱以後,如果沒有任何東西,則是龍樹菩薩的《中論》裏面講的單空,而不是覺性。
就像衣服穿髒以後,可以洗得很幹淨,因爲汙垢不是衣服的本質,而是突然沾染到衣服上的。如果汙垢是衣服的本質,則是沒辦法洗掉的。同樣,我們的所有煩惱,都不是我們心的本性,所以可以清淨、可以斷除。如果煩惱是心的本性,那就無法改變了。
六祖慧能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還是有一點點偏于空性,真正在“本來無一物”之後,就是光明的覺性。
在顯宗經典中,釋迦牟尼佛給弟子宣講如來藏的時候,因爲如來藏不屬于凡夫的境界,所以無法證明給弟子看,只有伸出舌頭,露出廣長舌、*輪標記(均爲佛陀特有的叁十二相八十隨好之一)等不同于常人的相好,然後諄諄告誡弟子:因爲我多世累劫當中沒有撒過謊,才會有如此相好莊嚴,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之後,才開始宣講如來藏。
在密宗的經典裏,沒有這麼麻煩。當弟子把五加行修完以後,不但可以讓弟子聽聞佛的語言,而且還有很多直指心性的竅訣,讓弟子自己去體會本淨覺性——本來清淨,遠離一切戲論、執著,空性和光明雙運的自然本智。
“自性不滅智慧五光界”,“自性”,即如來藏、自然本智。
“不滅”,《華嚴經》裏講得很清楚:縱使不可思議之宇宙被火燒毀,然虛空不可摧毀。自然本智,亦複如是。這…
《慧燈之光八 上師瑜伽的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