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八 上師瑜伽的修法▪P2

  ..續本文上一頁段話的意思是說,即使在我們心裏有痛苦、快樂等情緒,貪嗔癡等煩惱,以及信心、慈悲心等善念的任何時候,如來藏或自然本智卻如如不動、堅不可摧。既然《華嚴經》都這樣說,密宗就更不用說了,故而說“自性不滅”。

  

  可惜的是,即使心的本性中有光明如來藏,但如果不修行,對上師、對法沒有信心,那我們永遠也體會不到自然本智。

  

  “智慧五光”,五光象征佛的五種智慧。實際上,在我們心裏,本身就具備佛的五種智慧。

  

  之後觀想法王如意寶的時候,首先應從自己的本性清淨當中觀想。

  

  其實,不僅修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時應該這樣,無論觀想任何本尊、任何佛菩薩都應該這樣——把自己心的本性如來藏觀想爲佛,實際上也是這樣的。佛本來就是光明如來藏的顯像。光明如來藏好比大海,佛菩薩及壇城有如大海的波浪。

  

  “ 本體具德文殊金剛尊,行相唯一怙主如意寶”,觀想本尊形象爲我們唯一的怙主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其本體,爲具德文殊金剛尊,也即文殊菩薩。法王如意寶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可以說也是一切佛菩薩的化身。

  

  在修上師瑜伽的時候,有兩種觀想方法: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裏的上師瑜伽,是本體觀想爲自己的根本上師,相貌觀想爲本尊蓮花生大師。但在這個修法中,則是本體觀想爲文殊菩薩,形象爲法王如意寶。上師長什麼樣子就觀想什麼樣子。

  

  對上師非常有信心的人,比較適合第二種觀想;如果對自己上師的信心不太強烈,就適合第一種觀想方式。當然,如果對自己的根本上師根本沒有信心,那就沒有必要修上師瑜伽了,修了也沒有用。

  

  修此上師瑜伽的時候,無需觀想其他人,就觀想法王如意寶。如果對其他上師有信心,無論十個、二十個一百個,都可以觀想與法王如意寶爲一體。這樣觀想的原理,佛經裏面是有記載的。因爲此處修的,是傳承上師,所以即使沒有見過法王如意寶,也一樣能得到加持。

  

  白明美顔班智達之飾,說法手印持執寶劍函,

  

  二足跏趺照射無邊光,一切自現觀爲淨明然。

  

  “白明美顔班智達之飾,說法手印持執寶劍函”觀想上師的面容爲潔白、鮮明、美好的莊嚴之相,身著班智達的衣飾,手結善知識說法時結的說法手印,並執持寶劍與經函。

  

  (現有的法王如意寶唐卡中法王穿的衣服,是藏傳佛教的衣服,與班智達的衣服稍有不同,班智達的衣服應該是一件藍色的短袖,其他的袈裟等等是一樣的,但如果實在想不出來,依照唐卡的樣子觀想也可以。)

  

  右邊的寶劍,代表慈悲心,它不是針對任何衆生,而是針對煩惱,針對無明。象征以慈悲的寶劍斷除衆生的無明;左邊的蓮花上面,是代表智慧的一本般若經函。寶劍與經函的結合,象征智慧和方便雙運。

  

  “二足跏趺照射無邊光”,兩腿雙盤結金剛跏趺座,並發出無邊無量的光芒。

  

  “一切自現觀爲淨明然”,“自現”是指自己所感知的現相,包括看到的物體、聽到的聲音等等。本來自己所感知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自現也就是自己的現象。在修此法的時候,要將自己的現象觀爲清淨、光明的法王如意寶。

  

  (二)祈禱

  

  前面是觀想部分,之後就開始祈禱。祈禱的時候,要念誦法王如意寶的祈禱文:

  

  自大勝境五臺山,文殊加持入心者,

  

  祈禱晉美彭措足,證悟意傳求加持。

  

  “自大勝境五臺山,文殊加持入心者 ”法王如意寶當年朝拜五臺山時,在五臺山的善財洞中閉關二十一天,在禅定境界中見到文殊菩薩,並示現文殊菩薩的加持入于心間。

  

  本來法王如意寶與文殊菩薩無二無別,他本身就是文殊菩薩,並不需要文殊菩薩的加持。他這樣示現,就是告訴我們:如果真心真意地修任何本尊法,是可以得到加持的。

  

  “祈禱晉美彭措足,證悟意傳求加持”,祈禱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之蓮足,讓我們通過意傳加持,得到法王如意寶的證悟境界。

  

  意傳加持是可以得到的,但得到加持的方式,不像電腦拷貝那樣輕而易舉,而要通過自己的修行,並結合對上師的信心,就可以證悟到與法王無二無別的境界,這叫做意傳。

  

  觀想、祈禱的同時,要對上師發起強烈的信心,最好能激動到眼淚直流、汗毛豎立的程度。如果實在對上師生不起信心,就要去了解上師的功德,看上師的傳記,並從中獲知法王如意寶弘法利生的事業等等,這樣就能生起強烈的信心。

  

  之後,就念誦上師祈禱文,念誦的數量沒有規定,當然越多越好,但也要考慮自己的時間。念得差不多的時候,就進入第叁個階段。

  

  (叁)受灌頂

  

  灌頂有叁種:基灌頂、道灌頂、果灌頂。

  

  今生前所未有的第一次灌頂,叫做基灌頂。基灌頂一定要找一位具德上師賜予;

  

  以後的灌頂,叫做道灌頂。道灌頂不一定需要上師賜授,自己也可以觀想灌頂,如果能清楚地觀想,效果完全一樣。比如說,如果犯了密乘戒,就先需要忏悔,忏悔之後還需要重新受戒。在這個時候,通過觀想的方法也一樣能得到密乘戒,這叫做道灌頂。

  

  在十地末尾最後得到佛果時,十方諸佛會賜予灌頂,就叫做果灌頂。

  

  此處的灌頂,屬于道灌頂。

  

  後師已成五光之明點,由從自頂滲入于心間,

  

  當思諸佛智慧總集師,獲得與彼同份之加持。

  

  觀想上師化爲五種顔色(代表佛的五種智慧)的光或明點,從自己頭頂發旋處進入身體,經過中脈融入心間,之後觀想自己的心,與諸佛智慧之總集——法王如意寶的智慧成爲無二無別,獲得與上師如意寶一樣的加持與功德,並安住在此境界當中。

  

  如果已經證悟大圓滿或證悟了禅宗的開悟境界,就在此時進入大圓滿或開悟的境界中安住;如果根本沒有開悟,就觀想自己的心融入上師的智慧之後,什麼也不想,只是安住即可。不思維任何事情,既不迎接未來、追究過去,也不觀察當下。靜下來,在這個狀態當中,一切都像虛空一樣是平等、清淨的。這樣安住的結果,就有可能證悟——找到勝義谛的上師。

  

  本來上師的心,就是光明如來藏,我們的心融入上師的心,也即我們的所有念頭都消失于法界光明如來藏當中,最後只剩下光明如來藏,這實際上也是佛菩薩證悟的境界,第一次證悟大圓滿的時候,也是類似的狀態。

  

  其實,如果把上師和自己看做兩個人,則兩個人的心永遠不可能變成一體,但上師的心實際上就是我們自己的本心。我們的心的本性不僅是上師的智慧,而且也是諸佛菩薩的壇城,包括寂靜本尊與忿怒本尊的壇城。

  

  此處要注意的是,當心靜下來以後,很多人比較容易找到一種很舒服、很透明、很清靜、沒有任何雜念的感覺。我們千萬不能認爲這就是證悟空性,這是阿賴耶識,與解脫沒有什麼關系。但在此基礎上,可以找到證悟的境界,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也叫做勝義谛的上師。

  

  給我們傳法灌頂的根本上師,是世俗谛的上師;勝義谛的上師,就在我們心中。勝義谛的上師,是我們最終的、真正的上師。他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一直都跟我們在一起的,但我們卻看不見。通過世俗谛上師教言的引導,就能看見勝義谛的上師。我們平時見到的所有上師,都是世俗谛的上師,實際上不是真正的上師。同樣,當年很多人看到的示現出家形象的釋迦牟尼佛,也不是真正的佛,而是佛的一種形象。真正的佛,是光明如來藏,也即佛的法身與報身。

  

  佛在《金剛經》裏講得很清楚:“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有些人認爲,看到釋迦牟尼佛具有叁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莊嚴色身,就是見到了佛;有些人認爲,佛是具有聲、香、味、觸,或受、想、行、識等等的,但佛告訴我們,如果以爲色相、聲音是我,就是在行持邪道,永遠見不到佛。

  

  但世俗谛當中的佛菩薩、善知識還是需要的,因爲只有這些世俗谛的顯現,才能度化我們這些凡夫衆生。譬如,要度化畜生,就要示現畜生的形象,才能與它們溝通、對話,並引導它們修行,走解脫道。如果示現爲言語不通的人類,就只能給它們念佛號了。雖然佛菩薩已經超越了世俗谛,不再有血肉的身體,但爲了度化我們,還是會示現一個有血有肉的身體。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沒有辦法度我們,清淨現象當中的普賢王如來,佛的報身、法身雖然殊勝,但也沒有辦法度我們,因爲我們之間無法溝通,所以世俗谛的上師是非常重要的。

  

  世俗谛的上師,我們已經有了,但勝義谛的上師我們究竟找到沒有,就只有問自己了。勝義谛的上師不需要到別的地方去找,就往自己的心裏去找。如果沒有找到勝義谛的上師,就沒有達到世俗谛的上師的目標,所以我們還需努力。

  

  如是離意法身中入定。

  

  就這樣在遠離所有雜念的法身境界中入定。這樣的修行,也可以叫修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或禅宗的禅定。

  

  如果這樣認認真真地修了,還是沒有證悟,那就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對上師的信心不足;二是業障深重。排除這兩個問題的方法,第一要增長對上師的信心,第二是修金剛薩埵修法。這樣就沒有理由不證悟。

  

  當安住幾秒鍾或者一兩分鍾以後,又可能會生起雜念。這時候就設法重新安住。

  

  彼中起座時,觀諸現有即師本性,而行平常威儀也。之後是回向、出定。

  

  從定中起座的時候,觀修“現”器世界,“有”有情世界,也可以說萬事萬物皆爲上師之本性。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坐車、上班、忙碌、清閑等任何時候,都應把所有現象觀想爲清淨的上師本性之顯現。

  

  萬物怎麼可能是上師呢?

  

  山河大地在顯現上雖然不是上師,我們的上師不可能是一條河或一座山,但山河大地的本體是佛的清淨壇城。心的本性是勝義谛的根本上師,所有一切現象均爲上師的本性。

  

  很多還沒有正式聽到大圓滿的人,會對大圓滿很向往、很羨慕、很期盼,但假如有一天我們真正有機會聽到大圓滿,大圓滿的具體修法就是寥寥的一兩句話,就像《六祖壇經》所講的核心文字也只有幾句話而已。

  

  這麼簡單的語言怎麼能讓我們證悟呢?最重要的助緣,就是修加行,讓我們的根基成熟,然後再加上上師的加持,就萬事俱備,只欠證悟了。

  

  上師瑜伽非常重要,以後修任何法,首先都應該修一遍上師瑜伽,然後在與上師無二無別之境界中安住,生起雜念以後,再去修日常的修法,之後回向。這樣一定能找到勝義谛的上師。

  

  上師瑜伽速賜加持

  

  (藏音) (漢意)

   皈依、發心

  

  桑吉丘當措傑巧南拉 諸佛正法賢勝叁寶尊

  向卻瓦德達呢嘉森且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達給因所吉波所南吉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

  卓拉潘協桑吉哲巴效 爲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叁遍)

  

  啊 啊

  克迪秋更嘎達如波昂 輪涅諸法本淨覺性中

  讓當瑪格義西喔尼龍 自性不滅智慧五光界

  喔吾華單加畢多吉拉 本體具德文殊金剛尊

  南巴加吉義新洛布尼 行相唯一怙主如意寶

  

  嘎薩則爭班智達義其 白明美顔班智達之飾

  秋恰夏吉日阿支拿瓦南木 說法手印持執寶劍函

  夏尼吉中喔熱莫美卓 二足跏趺照射無邊光

  讓朗達畢堅得拉美薩 一切自現觀爲淨明然

  

  祈禱者:

  

  涅慶日喔賽內香更思 自大勝境五臺山

  jia華頭吉新拉義拉門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代布 祈禱晉美彭措足

  共機多巴破瓦新吉羅 證悟意傳求加持

  

  隨力念誦後:

  塔尼喇嘛喔內頭耐吉 後師已成五光之明點

  讓格協喔涅修釀爲騰 由從自頂滲入于心間

  嘉更義西玖地喇嘛當 當思諸佛智慧總集師

  嘎瓦娘波新拉托巴薩 獲得與彼同份之加持

  

  如是離意法身中入定,彼中起座時觀諸現有即師本性,而行平常威儀也。

  

《慧燈之光八 上師瑜伽的修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