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用佛法的智慧透视生活

  用佛法的智慧透视生活 

  宗性法师

  蒙大和尚慈悲,今天很荣幸地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些佛法上的交流。我个人很惭愧,但是我也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学习佛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今天上午我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用佛法的智慧透视生活".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通过我自己出家这十多年来的学修,我深深地感觉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烦恼不是因为物质的缺乏,或者生活条件的不好,而是我们在生活的过程当中,缺乏勇气和信心。这种勇气和信心的缺乏,我觉得是由于我们生活中缺乏真正的智慧,使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觉得不那么自在、和谐,老是有坎坷、碰撞与摩擦,有情绪的起落、起伏。所以,在现在社会里面,我们除了要改变生活状态的一些情况以外,更需要提倡去拥有智慧,去开发自己内心智慧的宝藏。用佛法中的智慧来透视生活,也就是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修行当中,过一种智慧的生活,让生活充满智慧,用智慧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自在、包容与慈悲,少一些摩擦、隔阂,那就需要我们用智慧如实地观照生活,所以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

  我打算分两个部分来讲:第一,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用佛法的智慧来透视它;第二,就是我们如何用佛法的智慧透视生活。

  一、我们为什么要用佛法的智慧来透视生活我觉得这有两个层面,从人类现在的人文精神需求的角度,我们需要用佛法的智慧来透视生活;从现在信仰的现状来讲,我们更需要用佛法真正的智慧来透视生活。

  (一)、人文精神的需求。

  人文精神的需求,需要我们用佛法的智慧与光明来照澈我们的内心,来透视我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科技不断进步、信息的全球化等等,使我们这个社会彼此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这就是所谓的地球村,拉近了大家生活的距离。虽然经济、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这种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运用一些方法、手段、技术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结果自然没有被征服,相反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可怕的报复。比如水灾、火灾、生态平衡失调等等,严重威胁到我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生存环境,给我们带来了生存危机,使我们没有一种依靠感和安全感,人们称它为"生存危机".另一方面,这种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使人们意识形态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使一些人的精神领域中,尤其是价值观、人生观也面临着严肃的考验。出现了道德观念的淡化,价值取向的转变,使得承担精神少,拿来主义多;奉献精神少,占有主义多。一些人只知道去占有大众的、公家的、别人的,而不知道把自己的东西奉献给大众、奉献给社会,甚至看见别人的奉献,他还怀疑别人是不是在出风头、沽名钓誉。一些人别人拿东西给他,欢迎;让他拿东西给别人,不行,这东西是我的,是我好辛苦弄来的。有的人让他做些事,他不愿意承担,还会讲这事不是我干的,我是干大事的等等,我们把它叫做"价值观的危机".物质文明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这是要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出现的生存危机和价值观危机。在这种危机背后,我认为现代人类面临着三种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我的矛盾。

  第一,人与自然的矛盾。人老是要去征服大自然,就把人和自然放在一个对立的层面和对立的角度,这样违背了自然的存在与发展规律。在中国传统哲学里讲的"天人合一",就是提倡人与自然应是和谐一体的,是互相依靠的,而不是对立的。如果对自然索取、占有太多,就破坏了它自然运转的规律和平衡,就会遭到报复,这也是一种因果关系。佛家讲"依正不二",就是告诉我们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是互相依靠的,是在一个平等的层面,而不是谁高于谁和谁征服谁。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这种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和谐、不统一、不平等,是包括佛教在内的传统文化,一直在提倡、在呼吁需要大家去解决的矛盾。

  第二、人与他人的矛盾。奉献少、占有多;承担少、拿来多,就造成了人与他人的矛盾。在家里,一个人必须面对家庭的其他成员,如果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容易吵架、摔东西,现在人吵架最爱摔锅、摔碗,甚至还有摔电视机的,结果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我认为学佛的人首先要解决的是家庭问题,学佛的人喜欢讲要"普度众生",芸芸众生我一个都不放过,可是恰恰就把家里那几个人给放过了。度不了家里那几个人,肯定也度不了天下众生。虽然度天下众生的心愿很好,我们很赞叹、随喜,但要从眼前做起,因为家庭成员都不支持,后院起火了,就会不让你出门,不让你学佛,苦恼、矛盾自然就来了。要处理自己同家人的关系,就是要放下,放下自己的身份。现代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挺严重的,比如一个人回去以后就往那儿一坐,要家里人给拿水、做饭,家人自然就会反感,这样跟老婆孩子、父母的关系就很难相处。我在成都看到有些学佛的老太太、老头上庙里皈依以后,回到家里就宣布:自己是佛教徒,从今天开始,我要过我的生活,你过你的生活,我们谁也不管谁。这样的家庭关系一定是处理不好的,所以我经常对那些初皈依的老头、老太太说,你们皈依以后应比以前表现得更好,比如你把地擦得能照出人影来,他回来保证高兴,你要去庙里、要去朝山拜佛,本来只给你一百块钱,结果会给你一千块钱,因为他觉得你学佛挺好,回来会更好地为家里服务。

  单位同事之间也不好处,现在竞争机制很厉害,处理不好就是矛盾,特别在工资、晋升方面很容易闹出矛盾,这个竞争机制一方面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另一方面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伤害。我们佛教徒,在单位里一定要协调好和同事的关系,要不怕人家升级,你跟人家关系好,人家升级了还真有可能帮助你。还有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这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去透视、协调它。

  第三、人与自我的矛盾。有的人会讲,自己跟自己还能有什么矛盾?其实,这个矛盾最大,人跟自己的矛盾很多。比如今天你在办公室,有个人给你送了个红包,你就在那里选择,要了,会不会有人揭发;不要,这个东西又很可爱。这就看这一念间你能不能战胜自我,能不能战胜邪恶,如果是不要白不要,反正没人看见,便揣起来了,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你没有战胜你内心邪恶、贪欲的观念。所以,解决人与自我的矛盾,就是要用智慧去战胜邪恶、战胜贪欲,也就是你的内心里善与恶的斗争,就是你自己人格的斗争。西方心理学家讲人有多重人格,人一会儿非常善良、笑容可掬,一会儿又是青面獠牙;一会儿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一会儿又内心肮脏。相对前面两个矛盾,后面这个人与自我的矛盾最不好解决。因此,人必须在内心里面去战胜那个自我,那个自我里的邪恶、贪欲,让你的人格在自善、兼善的下面统一起来,要把那些邪恶的、贪欲的自我观念统统清除出去。

  对上面谈到的两种危机和三种矛盾,我觉得需要我们用佛法的智慧,来透视生活、化解矛盾与危机,让我们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他人和谐、本身人格统一。要树立很好的价值观,不断地提高我们生存的质量,提高生活的质量,进而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所以,从人类人文精神的需要,我们要调整两重危机、化解三个矛盾,就必须运用佛法的智慧来透视、解决、协调它,最后达到能够真正化解这些矛盾与危机。

  (二)、信仰现状的需求。

  我出家已十二三年,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不论是在僧团里,还是在社会信众群体里面,人们对佛法的理解和把佛法落实到生活中的情况,都很不理想,很多人学了多年还不知道怎么修行。根据目前信仰的需要,我也觉得需要用佛法的智慧透视生活,像我们大和尚提倡的生活禅一样,能够观照生活,能够在生活中充满禅机,在禅修中生活。就需要在信仰的层面做一些调整。我们现在信仰的现状,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即盲目主义、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

  第一、盲目主义。现在很多人去庙里喜欢拿一大把香,跪在蒲团上面,念道什么观音娘娘、玉皇大帝、灶王老爷、土地公公,只差没念到真主和耶稣,好像联合国要开会了。出现这种现象,这也不能责怪他们,是由于非常的盲目,他们分不清这些名字代表的意义。有人将这种盲目主义归为"见佛就拜,见官就赖",这些人不是见了佛才拜,而是见了什么都拜,只要是在台子上的都拜,不管是什么玉皇大帝、土地公公、灶王老爷、城隍、火神雷神风神,反正一大堆。他就觉得这东西好,当然应该肯定这个心情是好的,至少他有一颗敬畏的心,如果他没有一颗敬畏的心,他不会去拜,而是让你拜他还差不多,但是这善良的心的背后有一种盲目的观念。上次我有一个同学到成都,我就陪他去几个地方走走,看见两个东北人先在我们庙里拜,我那同学也是东北人,于是寒暄了两句;我们去青羊宫时,碰见这俩人又在那儿;后来到了武侯祠,看见那俩人又在那儿拜起了诸葛亮。我就想中国人这种民俗信仰,不管是红脸黑脸,还是包公关羽,他都觉得可爱,只要能给自己好处的都拜,这就是一种盲目主义。

  第二、功利主义。现代人老老少少都有所求,老人希望菩萨保佑自己没病没灾,保佑全家人都不吃药。有一个笑话,一个老太太跑到庙里去请愿,她丈夫家姓史,她就在佛像前说:"菩萨呀,你要保佑我们家死(史)老大、死(史)老二、死(史)老三,"旁人听了纳闷,她还继续说"还有死(史)老头。"年轻人不同了,拜一拜求他的股票明天涨一涨,炒股的要靠菩萨,考学、上研究生、找对象等等都要靠菩萨,菩萨千手千眼都不够用了。城里人条件好一点,拜…

《用佛法的智慧透视生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