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佛法
宗萨蒋扬钦哲卓之罗爵造论
宗萨蒋扬钦哲卓之嘉措英译
善慧法日汉译
皈敬怙主文殊师
智慧剑光遍三界
挥砍割裂我见网
诸佛胜慧大宝藏
文殊怙主我顶礼
佛陀之无限乘
佛以无尽方便传下无量无边之教法,其法难解难入。然吾却欲以简短之文字来阐释其差别之处。
遍智大师、释迦族之狮子,曾转三期*轮。初转*轮乃为断除不信因果邪见之教。二转*轮乃为破除我执之邪见。三转*轮则遣除一切见执。此等为、定、慧三学的教法,被结集为三藏十二部。曾有人说大乘之「续部」,应立为「内对法」(即相对於一般论藏而言,「续部」乃教示内在瑜珈之教授,故名「内对法」-译者按)。然亦有说其最恰当是别立为「持明藏(Vidyadharapitaka)」。
已翻译为藏文的佛典「甘珠尔经藏」(Kangyur)其数虽已超过一百函,然而仍未堪能摄尽佛语之无尽内义。而注释佛说诸经之论典甚多,例如:属小乘系统者有《大毗婆娑论》]MahavibhasaSastra)等;而属於大乘之论注,如「南赡六庄严」等诸大论师、「班智达」(大学者)所造之注述更多。而「密续」之殊胜论释及仪轨,其数量亦甚庞大。此等一切心要教示,其自性皆远离言思。但藉过去,诸智者译师之大悲愿力,此等论释已被翻译成两百多函之「丹珠尔论藏」(Tangyur)。此等经论实为西藏佛教之基础所在。
於圣地印度佛教宗派从无新旧之分。然於藏地,却由译经时间之先後,而分为「新译」与「旧译」。於译师宁青香波(RinchenZangpo958-1055A.D.)之前所译之经论乃为「旧译」(rNying-ma),而往後所翻译之文献则被称为「新译」(gSar-ma)。
一切律、经、论及下三部密续(即事部、行部及瑜伽部)等经论已在早期佛法盛行於藏地时译成藏文。虽有很多无上瑜伽之密续经典在後期译出,如《胜乐轮》、《喜金刚》、《时轮》及《怖畏金刚》等,然而很多无上瑜伽续典之翻译是在旧译时期完成的。虽有一些新译之论师宣称此等旧译密续无效;然无门户之见者及对佛法有正见之智者,则推崇彼等续典是真实无谬。吾亦共许此乃如理真实。盖因此等译本精确无误地传达了佛陀之经教及其论释之深广内义,是尔我等应该殷重受持。
宁玛系统(俗称红教)
旧密续之宁玛系统把佛法判为「九乘」,并略摄於「因乘」及「果乘」。因乘可再分为「声闻」及「辟支佛乘」二小乘道,与及「菩萨乘」之大乘(为共三乘)。果乘则分为外三续与及内三续之伟大方便。此等道轨之见、修、行、果义理极为广大繁多,故不可能於此分别解说。旧译宁玛诸续有「远传口耳传承」(即教传)、「伏藏近传」(即岩传)及「甚深净相传承」等三种传承系统。
迦当系统
新译密续传承亦名为「觉窝迦当派」(JowoKadampa)。此传承有无数之持教者。其中包括阿底峡尊者(Atisha)、圣者仲敦巴(GyalwaDromtonba)及「金刚三昆仲」(即格西布朵哇仁青舍、曾雅哇及颇充哇等三位大师||译者按)等大德。此旧迦当派後来融入成为萨迦派及噶举派之传承。
格鲁系统(俗称黄教)
妙音法王宗喀巴(TzongKhapa)依止旧迦当派来弘扬律、经、中观、般若及密续等教法。其系统遍覆大地之上。宗喀巴大士以其不共本尊(文殊师利)之护持,及其得自甚深智慧宝藏之睿智见地来注释经、续之内义。在其所造各种钜著中可清楚地看见彼教授之众多殊胜妙义。
萨迦系统(俗称花教)
「萨迦派」乃由萨迦五祖所建立。彼等乃依循大瑜伽士毗鲁巴(Virupa)之教授,亦随持那洛巴(Naropa)及多杰丹巴(DorjeDenpa,即道果祖师迦雅达拿(Gayadhara--译者按)等众多印度论师及大成就者所传之经续教规。萨迦系统亦兼修旧译宁玛之某些密续法轨,如贡传统(Khon)之清净「普巴法」(YangdagPhurba)。如是许多此等殊胜之教授仍流传至今,传承未断。
萨迦班智达(SakyaPandita)是此世间诸智者之顶严。曾因於辩论中破除印土外道论师措杰嘉和(TrogjeGawo乃当时印土耆那教之大论师--译者按)之说而声名大噪。其时除此师以外未见有馀人能成办此事。
继承萨迦班智达建立之传承者有三个系统:即「萨迦」(Sakya)、「峨」(Ngor)及「擦」(Tshar)。此外,「布规」(Bulug)、「爵囊」(Jonang即布顿之
夏鲁派--译者按)及「波东」(Bodong)等派别之教规皆源出萨迦派,唯是各派对经续之见地,皆就其解说而略有出入。
噶举系统(俗称白教)
噶举系统(Kagyud)由那洛巴(Naropa)及弥哲巴(Maitripa)传出。而一切噶举传承(四大八小)皆源於马尔巴(Marpa)、密勒日巴(Milarepa)及刚布巴(Gampopa)三位大师。其中大部分之支派皆是刚布巴之弟子帕摩竹巴(PhagmoDrupa)所传出。而噶玛噶举(KarmaKagyud)、竹巴噶(DrukpaKagyud)、止贡噶举(DrigungKagyud)及达陇噶举(TaglungKagyud)至今仍流传不断。然而其馀各支派却已式微。
博学之圣者克主□波那佐(KhedrupKhyongpoNaljor)远赴印土,亲见尼古玛(Niguma)、苏卡悉地(Sukhasiddhi)二位智慧空行母,与及罗侯罗(Rahula)、弥哲巴(Maitripa)等圣者。其把从一佰五十位大成就者及大学者处获得之种种教授引入藏地而成为香巴噶举(ShangpaKagyud)。今天此传承已不再自成一派而为人所追随。然而其灌顶及口授却仍留存於萨迦及噶举传承中。(此传承後亦传入格鲁派中---译者按)。
另由印度大成就者爸当巴桑杰(PadampaSangye)传出希解派(Zhije)。又其随学玛即洛津空行母(MachigLabdron)乃创立能断诸魔障之圣妙法门「爵」(即般若施身法--译者按)。
西藏之密续传承极多,然其异处唯在外名,於其本义,实无分别。因彼等皆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共同标的。
各系统之特色
各传承各具不共之特色。常言萨迦与甘丹(即格鲁)系统擅於经教之诠释解说,而宁玛及噶举则着重修持。事实上往昔之智者曾言:
於彼雪域西藏国土中
宁玛传承首宏佛正法
迦当持教行者有万千
弘传圆满教轨萨迦巴
噶举传承无比修持道
显耀经义法日宗喀巴
爵囊多罗拿他与夏鲁
阙为深广续义之法王
此说颇能明示诸派之精华也。
神圣宝藏(伏藏)
新译密续传承亦名为「觉窝迦当派」(JowoKadampa)。此传承有无数之持教者。其中包括阿底峡尊者(Atisha)、圣者仲敦巴(GyalwaDromtonba)及「金刚三昆仲」(即格西布朵哇仁青舍、曾雅哇及颇充哇等三位大师||译者按)等大德。此旧迦当派後来融入成为萨迦派及噶举派之传承。
格鲁系统(俗称黄教)
於宁玛派中,有传承之谓「伏藏」(Terma),乃源自邬金上师莲华生大士。大士於入藏後把种种共与不共教法,悉皆传与藏王(赤松德赞)及其臣民。为护持正法,利益未来末法时代之有情,他们把此等法宝结集及埋藏起来,作为「意岩」及「土岩」。复由诸殊胜化身於适时取出,以作为有情与正法之利乐生源。另於新旧密续传承中,复有甚多著名之「净相传承」及「口耳传承」。
某些学者曾对「伏藏」之真实性有所质疑,然彼等应对伏藏之功用及其必要性细作观察,便可了知此等伏藏原是正法,乃可依从三量(现量、比量、圣教量)而获得证明。故对此等教法应殷重谨慎,因为若由嗔心而谤法,乃是极大之过失,将令自身之垢障增加,变得愈厚及愈重。
正如十万颂之《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乃为龙树所开启之伏藏。密续之神圣宝藏皆由诸大成就者从邬金国之杜玛达那大塔中所取出。就是在圣地印度亦有伏藏被发掘。有关此等之理据甚多,於此不再赘述。
所有系统之要道--发起「出离心」:
如上无量法门道轨之心要,可略摄为弃舍轮回众苦之「出离心」。其根本乃是守持「七众别解脱戒」之一。
(甲)人生难得与无常:
应思维「人身难得」,因人死後能重获如今生一般之暇满因缘,实在极之艰难。故得此有暇及义大之人身,实珍贵犹如「如意宝珠」。然而死亡定必迅速来临,致若死於老年、青年抑或中年,则无定期,且死缘极多而活缘极少。年月日时、季节、亲朋、怨敌均变幻消逝。故应数数思维一切皆变迁不定,随念「无常」。
(乙)业力:
应知人死後并非消失於虚无中;亦不是死後,人再生为人,马再生为马。一切众生皆各由自身之行为(业力)所牵引,而受生於不同地域或形态:轮回於上趣或下趣中。我等之受用福报、资财、权势、乃至自身之胜劣等,均由业力而受生。轮回中之业果各有不同。此等各别不同之境相,皆因善、恶,或善恶和合之业力所引生之果报。而此等诸业,可分为「十善业」与「十恶业」。不论善果及恶果皆有四类:(一)异熟果
(二)等流果
(三)增上果
(四)士用果
善业唯生善果,恶业亦唯招感恶果,故业果决定。且业不作不受,业一作必受其果,永不失坏,造业者定当自尝其果。
吾人所觉知的一切法,皆属业力所生之果报。吾人今生所作诸业之果报,可能会在此生出现,但也可能於来生或多生後方出现。有些业果是肯定会出现,但亦有不肯定的。行者可从诸经论中了知对种种业果的详细解说。
取舍抉择(适当的)因果乃是…
《开启佛法(宗萨蒋扬钦哲确吉洛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