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八品 静虑▪P3

  ..续本文上一页片等,米饭或蔬菜,

  食已复排出,大地亦染污。

  无论是合意的冰片等还是可口的米饭、蔬菜这些清净的东西吃进口中后再排泄出来就连大地也会被污染,更何况说导致如此后果的身体了。

  寅三、以比喻决定不净:

  垢身浊如此,亲见若复疑,

  应观寒尸林,腐身不净景。

  如果亲眼目睹身体这般不清净仍旧生起怀疑,那么就应当去观看扔在尸林中不净尸体的场面。

  皮表迸袭尸,见者生大畏,

  知已复何能,好色生欢喜?

  见到表皮裂开也会生起极大畏惧的人们知道(这一真相)后怎么还能对不净的躯体生起欢喜心呢?

  丑三(破彼清净相)分三:一、以他功德贪身不合理;二、身体本性不应贪执;三、喜彼不应理。

  寅一、以他功德贪身不合理:

  涂身微妙香,旃檀非她身,

  何以因异香,贪著她身躯?

  如果说:由于女人具有旃檀等薰染的芳香,因而贪恋她的身体。

  涂在身体上的香气是旃檀等的功德而不是她身的功德,为何要以其他物品的香味而贪恋女人的身体呢?

  身味若本臭,不贪岂非善?

  贪俗无聊辈,为何身涂香?

  假设贪执气味,那么这个身体自性本是臭恶的,不贪恋它难道不是最好吗?贪爱无聊庸俗之事的人们为何偏偏要在身体上涂抹香水呢?

  若香属旃檀,身出乃异味,

  何以因异香,贪爱女身躯?

  如果说:尽管本来不具有芳香,但涂抹后会变得香气扑鼻,因而贪恋她。

  如果那香味是属于旃檀的,身体又怎么会散发出香气呢?根本不会散发。既然不会散发,你为什么以他物的气味而贪执女人的身体呢?

  寅二、身体本性不应贪执:

  长发污修爪,黄牙泥臭味,

  皆令人怖畏,躯体自本性,

  如伤己利刃,何故勤擦拭?

  假设对身体的本来面目丝毫不做修改,就是长长的乱发、修长的指甲、具有污垢的黄黄牙齿、汗泥染污的赤裸可怖的身躯,为何要苦苦贪著它呢?这就像擦拭伤害自己的兵器一样,为什么要苦苦地清洁、修饰自己的身体呢?

  寅三、喜彼不应理:

  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

  可悲啊!由于痴迷自己的不净身体而毫无意义地为了它的清洁付出辛苦,被烦恼迷醉的疯狂之辈充斥遍满了整个大地。

  寒林唯见骨,意若生厌离,

  岂乐活白骨,充塞寒林城?

  如果这些人见到尸林中的唯一白骨而生起厌离,那么由这样的动机驱使,还会喜欢活动的骨锁遍布的尸林城吗?根本不应当喜欢。

  癸三(观察因有害)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子一、略说:

  复次女垢身,无酬不可得,

  今生逐尘劳,彼世遭狱难。

  如此污浊不堪的女人无有资本也是得不到的,为了她要奔波积财,即生中也是忙得团团转,搞得精疲力竭,来世还要遭受地狱等痛苦的灾难。

  子二(广说)分二:一、无有享用欲妙之机会;二、与他罪相联。

  丑一、无有享用欲妙之机会:

  少无生财力,及长怎享乐?

  财积寿渐近,衰老欲何为?

  孩提时代没有能力积攒获得女人的钱财,到了壮年时没有得到又怎么能享乐呢?之后一直为了财产等辛苦奔波,在这期间人生将至尽头,等到老态龙钟以后,欲妙又有什么用呢?那时根本无力享受。

  多欲卑下人,白日劳力竭,

  夜归精气散,身如死尸眠。

  再者,有些具有欲望的下劣之辈白天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到了晚上回到家中后疲劳的身体就像尸体一般睡卧下去,根本无法享受欲乐。

  或需赴他乡,长途历辛劳,

  虽欲会娇妻,终年不相见。

  有些人由于长途跋涉而折磨得心身憔悴,远离自己的家乡,苦不堪言,虽然想念娇柔的妻子,却常年不能相见,更何况说享受欲乐了。

  丑二(与他罪相联)分六:一、获得身苦;二、阻碍解脱机会;三、以比喻说明过患;四、空耗暇满;五、痛苦无义;六、痛苦无法比拟。

  寅一、获得身苦:

  或人为谋利,因愚卖身讫,

  然利犹未得,空随业风去。

  本想自己得利,但由于对方法一窍不通,而为了妻子、生计等贩卖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并没有从中获利,对自己没有其他利益,只是随着妻子等业风不由自主而去,今生来世都极为痛苦。

  或人自售身,任随他指使,

  妻妾纵临产,荒郊树下生。

  有些人自己的身体出卖给别人当奴仆,身不由己地受他人役使,即便是妻子临产时,也没有自己的家,而是在树下荒郊野处等随处而生,饱尝苦痛。

  欲欺凡夫谓:求活谋生故,

  虑丧赴疆场,为利成佣奴。

  被欲望所欺惑的愚夫说:“为了生存,我必须要去战争,这样才能养家糊口。”于是他们一边担忧送命一边赴往战场。还有的人为了谋利而去做他人的奴佣。

  为欲或丧身,或竖利戈尖,

  或遭短矛刺,乃至火焚烧。

  此外,贪欲之因使那些欲壑难填的人,有的身体被斩断,有的被穿在利戈尖端上,有些被短矛所刺,有些被烈火焚烧,这些也是随处可见的。

  寅二、阻碍解脱机会:

  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

  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以积累、守护、耗尽的苦恼所害,为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财产是无边祸殃的根源,贪财散乱的人们无有从三有痛苦中解脱的机会。

  寅三、以比喻说明过患:

  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

  对于具有贪欲者来说,上述的过患可谓多如牛毛,而福利却微乎其微,就像拉车的牲畜只能得到几口草料。

  寅四、空耗暇满:

  彼利极微薄,虽畜不难得,

  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

  轻而易举可以办到的微薄之利,牲口来办也不成问题。《致弟子书》中云:“善逝依道引众生上路,具大心力之人能获得,天龙非天大鹏持明者,人耶非耶大腹不得彼。”正如这其中所说,具有能修持菩提的圆满功德并且来之不易的暇满人身,往往被那些由往昔业力所牵而不知取舍的人们白白地浪费掉。

  寅五、痛苦无义:

  诸欲终坏灭,贪彼易堕狱,

  为此瞬息乐,须久历艰困。

  欲望自之本体必将坏灭,并具有能使人堕落地狱等过患,为了毫无大利、只是瞬间安乐的它居然要恒时饱经痛苦折磨的莫大艰辛。

  彼困千万分,便足成佛道,

  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

  如果把为了欲望的这份艰辛千百万分之一用在修持正法上,也足可以成就佛果,然而具贪欲者所受的痛苦要比行持菩萨行者大得多,却并没有依此而成就菩提果的。

  寅六、痛苦无法比拟:

  思维地狱苦,始知诸欲患,

  非毒兵器火,险地所能拟。

  如果思维贪欲的果报地狱等痛苦,那么兵刃、毒害、烈火、险地以及怨敌这一切都无法比拟。

  壬二(于静处生起欢喜)分二:一、略说连接文;二、广说。

  癸一、略说连接文:

  故当厌诸欲,欣乐阿兰若。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对欲妙生起厌烦之心而对寂静处生起欢喜之情。

  癸二(广说)分二:一、圆满之特点;二、安乐之特点。

  子一、圆满之特点:

  离诤无烦恼,寂静山林中,

  皎洁明月光,清凉似檀香。

  倾泻平石上,如宫意生欢。

  林风无声息,徐徐默吹送。

  有福瑜伽士,踱步思利他。

  既没有外界的争论,也没有内心的烦恼,又无有盗匪等威胁的寂静林间,有缘的菩萨就像国王在檀香涂敷的王宫中散步,或者伴着皎洁的月光、檀香散发出的清凉,在宽阔平坦、舒心悦意的石洞宫殿里,享受别人掸动有宝柄之扇子的悠闲一般。林中悄无声息,柔和的林风徐徐吹送,具有福德的瑜伽行者一边缓缓踱步,一边心中思维利益他众之事。

  子二、安乐之特点:

  空舍岩洞树,随时任意住,

  尽舍护持苦,无忌恣意行。

  在空无一人的房室、树下、岩洞中可以随心所欲而安住,远离执著守护欲妙的痛苦,无忧无虑、悠然自得而修行。

  离贪自在行,谁亦不相干,

  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

  随自己的心愿自由自在行持,对一切资具无有贪执,与任何众生都无有牵连,享受知足少欲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恐怕连帝释天王也难以得到。如《致弟子书》中云:“皎洁圆满月轮作庄严,山腰飘带雨云层层现,山顶森林之中无贪著,如风飘动终生大缘分,森林野兽成群而栖息,美丽悦意之地遍快乐,如此欢喜林园天界中,自然石板妙处岂具有?”前面讲述了对身寂静生起欢喜心,这里讲述了对心寂静生起欢喜,因而不会有重复的过失。

  戊三(谨持对治)分三:一、总说连接文;二、修世俗菩提心;三、修胜义菩提心。

  己一、总说连接文:

  远离诸尘缘,思彼具功德,

  尽息诸分别,观修菩提心。

  以上述等方式思维静处功德后,接下来就要息灭一切欲望等分别妄念,观修菩提心。

  己二(修世俗菩提心)分三:一、自他平等;二、自他相换;三、共同之事宜。

  庚一(自他平等)分三:一、教诫修自他平等;二、广说修法;三、摄义。

  辛一、教诫修自他平等:

  首当勤观修,自他本平等。

  世俗菩提心分为二,首先要集中精力修自他平等。如果不具备自他平等的菩提心,就无法生起利他的清净心。

  辛二(广说修法)分二:一、真实宣说修法;二、功德。

  壬一(真实宣说修法)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癸一、略说:

  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

  众生与我同等理当护持,因为希求快乐、不愿受苦这一点众生与我一模一样。

  癸二(广说)分二:一、能生起平等心;二、理当生起。

  子一、能生起平等心:

  手足肢虽众,护如身相同,

  众生苦乐殊,求乐与我同。

  手足等分类虽然众多,但将它们执为一身而尽力爱护这一点完全相同。同样,尽管一切有情千差万别,然而他们由于耽著自己一身而想离苦得乐这一点与我完全相同。

  虽我所受苦,不伤他人身,

  此苦亦当除,执我难忍故,

  如是他诸苦,虽不临吾身,

  彼苦仍应除,执我难忍故。

  如果有人问:自他的痛苦互相无害,因此如何能生起这样的心呢?《…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八品 静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