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关於「四相」之04:独立自主,许下承诺

  

独立自主,许下承诺

  

梁乃崇教授

  

我们心里真正要追求的是本来面目,

  

是无条件的接纳,我们真正向往的是成佛成道,

  

连追求爱情都隐含追求悟本来面目的影子。

  

「独立自主,负起全责」才能谨慎决策,全力以赴

  「独立自主」,就是为自己的生命负起全部的责任。企业家张忠谋的管理态度是要求部属负起全部的责任,让部属没有机会把责任推给老板。当部属向老板请示时,老板提示意见,如果部属执行计画失败了,部属不可以把责任推给老板,老板给的建议,部属要自己做判断,负起责任。通常在我们的行政官僚体系,部属会拟甲、乙、丙案给上司裁决,如果裁决其中一案执行失败了,是上司负责,这种状况在张忠谋的经营体系中是不存在的。唯有负起全责,才会谨慎决策,才会全力以赴,事情才会成功;否则凡事推诿,不负责任,事情一定失败。

  这个负起全责的态度,要把它用在修行上。修不好,修出了毛病,要自己负责,跟老师没有关系,不要把责任推给老师。为什么呢?因为是你自己执行的,自己判断的,自己解释的,所以要自己负责。一旦知道要负责,修行时就不会马马虎虎,才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是独立自主、负起全责的意义。

  提倡「多帮因,少帮果」,包含了独立自主的精神

  我讲「帮因」的主张,其实也与每个人要负起全责有关系,也就是当责任是别人的时候,不用替别人负责。如果认为帮别人负责是做好事,其实适得其反。所谓「帮果」,这个果跟责任有关系,别人该负起的果,就是别人该负起的责任。你帮他挑,是在做坏事,因为没有让他独立自主,剥夺了他的学习机会。这种把别人的责任抢来担的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父母对子女上面,这不是爱护子女,反而害了他们。所以我提倡「多帮因,少帮果」,包含了独立自主,负起全责的精神。几千年来的佛教都存有这个问题,这一点我们要多加注意。

  无我的第一步就是健全成熟「我相」

  独立自主、负起全责,是不是增强我执?增强我相?是的!一点不错,这不是矛盾吗?并不矛盾,因为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一定要先让「我相」健全成熟,「我相」健全成熟以后,才能离我相进入人相。如果没有健全成熟的我相,只有一个软趴趴的我、残缺不全的我,根本站不起来,修什么呢?这是佛教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有健全成熟的我相,才能进一步做离我相的工作。所以佛法有很多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是没有说清楚。比如佛经中说过,佛陀出生时,脚踏莲花,走了七步以后,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多么大的我慢,佛为什么要这么讲呢?这跟达到无我不是背道而驰吗?现在看来,这并不矛盾。因为要达到无我,第一步就是要从健全成熟的我相做起。一个人能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独立自主负起全责,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时我相才健全成熟,才能从我相进入人相,次从人相进入众生相,再从众生相进入寿者相,再次从寿者相进入离四相,才能达到无我。所以无我的第一步,不是去我相,而是让「我相」更加成熟健全,修行者在这一点要拿捏准确。

  佛法对于怎么实践无我,并没有说清楚。今天我特别强调,无我的第一步,就是健全成熟的我相。这一点我要把它补充到【金刚经】离四相的修持里面,离我相之前,先要有一个健全成熟的我相,这一点以前没人讲过。一般人讲的离四相是一下子进入无我,没有步骤阶梯,这么做是无法修行成功的。

  独立自主是在完成健全的「我相」

  独立自主与我相、人相的关系是什么?独立自主是在完成健全的我相,并不是在离我相,或者是无我相,而是让我相成熟,所以不能独立自主,就是我相不成熟。离我相进入人相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先让我相成熟。我相不成熟就做不到离我相,想要进入人相,根本就是缘木求鱼。能够独立自主,才能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尊重别人,才能够进入人相,这样就是离我相。如果我相不成熟,根本无法进入人相,更不可能离四相了。

  我们修行是要做到离四相,离四相之后,才达到「无我」。无我之前,第一,先要让我相成熟,我相要成熟,则先要独立自主、负起全责。如果不能独立自主,做事无法自我承担负责,如何进入无我呢?无我并不是让我相不成立,如果是这样,那就不用入世来做人修行啦!既然入世做人,个人的我相要先成立。独立自主是修行的第一步,第一步做到了,才有下面的修行步骤。若是第一步都没做到,修行不会有进展。

  每个成员都独立自主,负起全责,才能组成团体

  当你负起全责,事情就会成功,人也变得聪明、有能力,个性上的缺点也都自动不见了。我们常常习惯把责任切割,一切割就不是全责,会变成这部分是我的责任,那部分不是我的责任,因此找借口把责任推到我的责任范围之外,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当我们只愿负一部份责任的时候,考虑的就只是一部分的范围,范围之外不考虑。但是当一个人能够负全责的时候,他考虑事情的智慧就完全改变了,不会找借口推卸责任,因此会有全部的能力。任何原因都是自己的责任,找借口没有用,还是要负起全责,因此能力就发挥出来了。

  「许下承诺,负起全责」就会遇到正法

  不负起全责,也就无法真正修行、增长智慧、完成工作。有的人修行不好,就说是因为没有遇到正法,这也是推卸责任。当你对修行负起全责时,正法就会到你面前;没有负起全责,正法到你面前,你也不知道。只有真正愿意对自己的生命负起全责,许下庄严的承诺,才有可能成道。因此,修行者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不要把自己的责任切割。如果对自己的一生没有负起责任,修行就修不好,学习、教育、工作也做不好。

  如果你还没有对自己的生命许下承诺,也没有对修行许下承诺,现在开始,为时不晚。负起全责的承诺,就是内心的觉醒。像很多典礼,比如就职典礼,就应该有承诺,而不只是一个形式,当然实质与形式兼备的承诺是最完美的。如此看来,西方的婚礼在教堂举行,比中国人在餐馆举行要好。丧礼也是,中国人的丧礼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承诺,是不够的。我们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修行上,都需要找回一个东西,就是负责任的承诺。找回来以后,生命将焕然一新,这是一件很庄严的事。

  中国人欠缺独立自主的基因

  负责任这件事情在中国特别有问题,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士向来只是「想」、「说」,至于「做」、「成」就不关他们的事,所以他们只负责谏言,只负责批评,不负责去做和做成,做和做成不是读书人的事,这个习性到现在还是很严重,完全不了解做和做成的重要性。还有,中国人习惯把提问题当作是自己的事,找答案则是别人的事,这也是没有负起全责;习惯负起全责的人,应该是会提问题,也会自己找答案。所以中国人在独立自主这方面是有很大的弱点,我们好像缺了一个基因,把独立自主的天性抹杀掉了。像狮子、老虎、老鹰有的本事,我们好像都没有了。台湾的企业擅长模仿,却无法做任何产品的先锋,不愿也无能力做老大,像施振荣提倡老二哲学,因为我们只有这个能耐。

  独立自主的承担,比大慈大悲的心还要深,比博爱更深。西方的宗教提倡博爱,我在美国跟一些人讨论,问他们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他们都讲「love」,没有一个例外。我就问他们:「爱是什么?」他们最多就讲到「博爱」,讲到最深就是uncondition love(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无条件?如果他不爱你,你是不是还爱他?如果他不爱你,你就不爱他,那是有条件。如果他爱你,所以你才爱他,这也是有条件。如果他讨厌你了,如果他变丑了,如果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你是不是还爱他?如果不是,那都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任何情况出现,即使他不爱你了,你仍然爱对方。

  「独立自主,负起全责」就是无条件的接纳

  再者,无条件的爱,其实还是有一个「爱」的条件,我们一般人用「爱」这个字,都有各自的定义,也就是条件。比如爱就是要甜甜蜜蜜、卿卿我我,这个定义本身就是条件。所以无条件的爱,其深度比不上独立自主、负起全责,换句话来说,独立自主、负起全责就是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接纳比无条件的爱更深,接纳已经没有爱了,比大慈大悲还要深。无条件接纳就是空性,无条件就是空,接纳就是空的容器,这就是我们的佛性或本来面目。我们追求爱情,会希望海枯石烂,至死不渝,海枯石烂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腐烂了、死了、毁了,为什么爱情要追求到海枯石烂,至死不渝?因为我们心里真正要追求的是本来面目,是无条件的接纳,我们真正向往的是成佛成道,连追求爱情都隐含追求悟本来面目的影子。有的人一谈到婚姻,就想去算命,如果算到前世夫妻要相遇了,就很向往,这个向往的心,还是从本来面目出来的,还是想要追求无条件的接纳。甚至很多人的婚姻吵吵闹闹,冲突纠纷不断,在我看来,其根源都是在测试对方条件的底线,希望测到无条件,所以制造问题来测试。就我的体会,其实每个人都想修行成道,想达到无条件,就是想达到空、无,也就是想达到我们的本性。所以天下的事情都是从我们的本性生出来的,大家都想修行,只是修得好与不好而已,即使你不想,你的潜意识还是想修行的。

  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跟修行有关

  有人告诉我:「老…

《关於「四相」之04:独立自主,许下承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