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关於「四相」之04:独立自主,许下承诺▪P2

  ..续本文上一页师啊,你的佛法那么高,跟你修的人都不怎么努力,还在东打转、西打转,不是太可惜了吗?」我说:「你不要担心,他们打转来、打转去都是在修行,都是他们自己需要的过程,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一点都不烦恼,这也不关你的事。」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跟修行有关系。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生命的特性,即使做成行尸走肉、机器人,还是一个修行的生命体,只是做得不好而已。所谓不好,也是相对于修行好的人而言,做得不好,并不代表不修行,也不能就此否定这个修行者的生命体。换句话说,大家都是未来佛,迟早会达到圆满的目标。独立自主、对自己的生命负起全部的责任,这一点很重要!很深!也很好用!不会像佛法教的打坐、持咒、观想那么难,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很好用,而且有效。

  听众:老师刚刚所讲的就是皈依自性?

  老师:对,就是皈依自性。今天这样的讲法是不是比较容易做?

  听众:今天的讲法非常实际,而且很生活化。独立自主的根基扎得越深,才有办法一步步踏上成就的台阶,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对任何人都很重要,所谓「师父带进门,修行看个人」,师父不能帮我们吃饭,一定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饭量,独立自主其实也是在展现大无畏的精神,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

  「爱即非爱,是名为爱」

  听众:我想到我跟朋友接触的经验,我觉得他们的爱情都很荒谬,但是我如果跟他们照实说,他们就会生气,我也就不讲了。老师刚刚提到,情侣之间常常在测试对方的底线,我的朋友一个比一个测试得厉害,他们自己也知道是在测试。女生比较容易去测男生,一测就会发现男生快受不了了,但不测又觉得男生像木头人,没有感觉,经过测试真的有感觉了,但是男生一旦被测,就不爱你了,越测越不爱,虽然嘴吧还是说爱你,但女生已经发现男生被测后的不悦,只是不测又不知道底线在哪里?所以我觉得一般的情侣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无条件的爱,它是抽象的而不是实质的,也就是这个爱是升华的,可以跟形体分开,但是心灵还是爱你,所以你测试的是形体的极限,而不是真正的爱。一般人不了解这一点,以为测试的是真正的爱,其实当男生被测,显现的不悦,是形体的不爱,不是心里的爱。

  老师:你讲得很好,确实是这样,因为无条件的爱就是不爱,一测试发现它的底线就是不爱,但是又不想要这个测试的结果,其实爱就是所谓的「爱即非爱,是名为爱」当中的「是名为爱」,也是无条件的接纳,所以他们这样的测试,测到最后即使是真的,他们也会不要,当然测到假的,也会不要。所以在测试的时候,应该是要测自己,而不是测对方,应该是要测自己的底线,当测试对方达到崩溃的底线时,你自己接不接受?如果不接受,自己是有条件的。不能只看对方的底线,也要看自己的底线,这样才会公平。若是你的底线没有超越他,如何测试别人。所以你在测对方,其实也是在测自己,这是互动的,不只是单方面的。测试别人的人要注意,其实你也是在测试自己,你发现别人的底线,其实也就是你自己的底线。

  修行要用直觉

  听众:自己修养到什么程度,别人也会用同样的程度来对待你,也就是自我的修养是会把别人的状况引出来?

  老师:会的,我们都有直觉,我们都知道别人的状况,只是我们常常否定自己的直觉,因此就变成不知道了。「生命教育法」一书就提到有人养狗的例子,狗是很聪明的,主人想什么,它们都知道,虽然它们不会讲话。猫狗都如此,何况是人!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倾向否定我们的直觉,所以变得不知道了。倘若尊重直觉,大家就会知道,修行要用直觉。情侣之间的测试,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如果有直觉的话,就不用测试了,因为已经很清楚了,有直觉又要测试,只是在证实而已。而我们所希望的都是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就是空、无,今天这么一讲,大家应该更相信每个人都是修行者。

  我们非常容易住心,宗教如果停留在信仰的阶段,还是住心的。信仰是住心;遵守真理、原理是住心;守法、遵守道德标准是住心;遵守戒律也是住心;遵守佛法的原理还是住心,所以住心的习性是很深的。要怎么做才是不住心呢?懂得「回头」就是不住心,如果不懂这点,全都是住心,遵守规则、原理、真理、佛法全都是住心。所以要警觉住心的习惯是根深蒂固的。真要解这个问题,就是要入定,每天至少入定半小时,因为这个习性太深,所以要解它,不在入定的状况,很难碰得到。

  虽然所讲的独立自主已经很深、很广,但是深度还不够解除住心的问题,必须要入定才能碰得到。独立自主还是在意识心的状态,在意识心的状态,是解不了住心的问题。所以要解这个问题,没有别的路,只有入定;定得够深,才碰得到,才能解;而且这个定要是无相定,才可能达到无住。有的人可能没有每天坐半小时,但也能做到入定。如果现在定得不够深的人,只好多做,没有其它的捷径,只有反省得够深,才能触及。而且要注意,刻意入定,就定得不够深,因为不管怎么做,不会超过「我要入定」这个意愿的深度,这个意愿是在心灵的某一个层次,依这个层次起了一个要入定的心,再怎么做,都在这个层次之下。所以想要突破这个障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忘掉入定,才可能深入。

  这些状况我不讲,要你们自己发觉才好,但是大家都没有发觉,我只好说了。要会入定,就要学会「忘」,中国的庄子讲过要「坐忘」,坐在忘里面,起心即妄,才能有深度,若起要修行的心,就会卡到,就是「动念即乖」,所以要忘。自己要懂得下这种功夫,才有机会进入不住相、无相。不然还是有住,就体会不到「无住」的威力。老庄的思想跟佛法有可以相通之处,但是在中国,佛法与道家交融这么久,能够贯通二者的不多,直到禅宗才把它们贯通,但是禅宗一失传,这两者又不通了。我现在又想把佛法跟西洋的文化贯通起来,这也很难,但是已经做到某个程度,比如佛法与科学之间的贯通,我们便做了一点。这些事很难,但很有趣。

  所以住心与不住心是很难的,要多下功夫。独立自主是住心的,开始做的时候,要完成我相,是住心的,完成我相之后,达到最深最彻底才是无住,所以是从有住起步。「爱即非爱」,爱就是大家恋爱了以后结婚,结婚以后又吵吵闹闹即非爱,非爱以后达到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是名为爱」,这三个步骤就是从有住到无住。我看很多老夫老妻,至少在外形上做到了,但外形做到并没有光辉。在心境上,如果也做到了无条件的接纳,庄严神圣的光辉才会散发出来。很多人遵守世俗的规则,所以外形上做到了,但是心灵上并没有达到,就不会产生神圣庄严的光辉。如果心境上做到了,散发出神圣庄严的光辉,会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起景仰钦佩之情。

  听众:许下承诺是不是跟本性有关系?

  老师:是的,是我们的本心、本性、觉性庄严的一面。当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负起全责的承诺,还会去抱佛脚吗?不会的,应会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不是一个小可怜。没有变成伟大,只是没有许下这个承诺而已,一旦许下承诺,就会发现周围的人一下子就变了,本来觉得很讨厌的人,也不觉得讨厌了,世界再怎么动乱,你的感觉还是祥和的,你的气度就不同了!

  资料记录-陈云卿 杨宏宇

  资料整理- 邱英美 吕秀玉

  

《关於「四相」之04:独立自主,许下承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