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我相
梁乃崇教授
修行要从感受(Feeling)入手,
你的感受就是你的自我,
而且是贴近本来面目的自我。
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
通常保险公司会注意到一件事情:汽车驾驶旁边的座位是「自杀位」,是最危险的座位。当司机开车遇到危险时,为了闪躲,自然会采取使自己受伤最少的措施,但是坐在驾驶旁的人,受伤的机率就大多了,所以这个座位叫「自杀位」。以此批评司机一到紧要关头,没有考虑旁边的人,我觉得并不适合,因为那根本是反射动作!从这一件事情显示出——人第一个考虑的是自身安全,这是天性。
人一定是自私的,说自私可能还不太正确,应该讲「自利」。我们的文化通常会谴责「自私自利」的行为;如果不自私自利,能为别人着想就是好的。这样说好像不对,因为人的天性就是如此自私自利,为何要违反它呢?就好像猫爱吃鱼,猫为何要谴责自己爱吃鱼呢?人若要谴责自己的自私自利,就如同猫要谴责自己爱吃鱼一般。我认为这根本是天性,不应该谴责,而是要顺着它。
※以「大公有私」取代「大公无私」方为正途
很多文化提倡「大公无私」,以为只要替「大家」想,个人则要把私心消除,试问:「大家」难道不是个别的私心集合吗?「大公无私」这句话是矛盾的,因为「大公」就是别人的私;「无私」,只是「无」掉自己的私,而去满足别人的私。那我就要问:要满足别人的私心,去除自己的私心,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大家的私心都要满足,不应该只是满足别人的私心,却要去除自己的私心。我几乎无法认同「大公无私」这个主张,因为它的逻辑自相矛盾!我们的文化有很多这类冲突和矛盾,我认为要逻辑一致,最好是「大公有私」,既满足别人的私心(大公);又能满足自己的私心(有私),这样才公平,才不会矛盾。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杨朱学派主张「自私自利」,杨朱认为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照顾好了,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每一个人都不能把自己照顾好,这个天下就不会太平。关于杨朱其他详细的主张我不清楚,但是他有一句话被断章取义提出来,就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拔一根毛可以帮助天下,我不做!所以是一个极端提倡「自私自利」的学派。这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句话,可能不是他要表达的意思,不晓得吕女士知道这内容吗?
吕女士:为了天下太平、避免无谓的纷争,即使是拔一根汗毛也不愿意,这是杨朱的主张……有句俗谚:「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人太自私,天诛地灭。」虽然说人不能太自私,但是我们自己也是众生之一,利我其实也是利众生,我觉得杨朱的说法并没有冲突……
老 师:在「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前面还有话,就是说很多人以天下为己任,要利天下,这样就有人会主导天下,掌握天下大权,那时就会引起野心家来参与天下,争夺天下大权,反而会造成天下的战争和动乱。
吕女士:孟子曾经批评杨朱和墨翟的主张。杨朱和墨子的主张截然不同,墨子主张「兼爱」,孟子批评他「无父」;杨朱主张「为我」,孟子就批评他是「无君」。
老 师:好!那么我的说法是对的了。每个人的天性都是自私自利的,这样就会把自己管好,天下就太平了!但如果有人出来要利天下、要照顾天下,这些人也不见得不好,但这样的动作一做下去,他势必会掌握天下的大权,因此野心家就会出来。野心家就会以照顾天下的方式取得权力,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来争夺君权,如此天下就大乱了!所以杨朱要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因为利天下就会让天下大乱。
当时孟子听到杨朱的主张就觉得这样不就没有国王了吗?天下就要大乱了,岂不糟糕?孟子那时并不晓得这个世界还有所谓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就是没有国王,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主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应该是这样的思维逻辑所发展出来的。关于这一点,我们现在所想的事情,过去已经有很多人都考虑过了。孟子是儒家,最重视伦理,君臣、父子是五伦当中最重要的两伦,以儒家的伦理立场来看,「无父」、「无君」就不好。对于孟子的批评,我们也可以反批评:他批评杨朱无君,无君一定就不好吗?墨子提倡兼爱,孟子批评墨子无父,无父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我并不坚持一定要君,一定要父,他们这样主张有什么不好呢?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
所谓的「君」目前已逐渐式微,虽然不是完全消失,也差不多了!现在应该没有君主国家;同时「父权」文化也减弱了。所以儒家的五伦不是绝对的真理。尤其过去人类历史中,有过母系社会,那就是「无父」,何况现在大陆云南还有一些地方,保有母系社会的型态,所以「无父」也不怎么样。不管是父系社会或母系社会;是君权社会抑或民主社会,这些都可以改变的,但是「自私自利」的行为是不会变的,这是天性。
我刚才举汽车驾驶旁边的位子是自杀座,这个就充分表现出人的天性,特别在最危急、无法思考的情况下,人直接的反应就是「自利」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在很多危急的场合中,例如地震房子倒塌,有母亲紧紧地抱住小孩,结果小孩的性命安然无恙,母亲却被压死了,这是单一的利他事件。我们说汽车驾驶旁的座位是自杀座,这是统计的结果。统计结果的真实性比单一事件的真实性要高。因此我们实在不宜违反自己的天性,任何一个伟大的理想、修行的方法乃至生活的准则,若要人去实践,就需顺着人自利的天性;若是悖逆天性,理想绝对不可能实现。若要让人愿意发挥所有的力量,一定要顺着自利的天性才会成功。
※去我执前需健全成熟我相
佛法提倡「去我执」,就是要去除自私自利的天性,但这是滞碍难行的。我已经修改这一点,但是并没有批评「去掉自己自私自利的天性来达到无我、去我执」是错误作法。我另提出一套如何「去我执」的方法(读者可参阅<圆智天地>第4期梁教授的专题「独立自主 许下承诺」),我主张先要顺着自私自利的天性,让我执、我相先健全成熟,亦即让自私自利的天性健全成熟;当自私自利的天性健全成熟以后,进而愿意助人,使他人的我执我相健全成熟。换言之,先是自己自私自利成功了,再帮助别人也自私自利成功,这样就进入了人相。从我相进入人相,就超越我相了!超越我相、进入人相时,就是「去我执」,达到了「无我」。这样就是顺着人自私自利的天性来修行,达到离四相,而不是一开始就把自私自利的天性铲除。
传统的去除自私自利的天性的方式,就是把我执我相踩扁、打碎,让自私自利的天性残破不堪,这样做下去,不但是自信心荡然无存,时时刻刻也会自惭形秽,羞于启齿,一点都走不出去,上不了台。我们的文化一直在教我们不可以自私自利,只要自己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念头出现时,就会自责,觉得自己是个坏东西、羞于见人。小孩子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下,就会畏畏缩缩,人就变得没有用,什么事也担当不起,因为他的自我已经被践踏得残破不堪了!如果这样就叫做「去我执」,实在太可悲了!
以前我没有谴责这部份的佛法,最近从一些事情,使我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谴责这样去除自私自利的天性的修行方式。我主张顺着自私自利的心,来健全成熟我执我相,藉以达到超越我相、离我相和无我的修行。要言之:我们要有自尊,要尊重自我──尊重自己自私自利的天性。所谓自尊就是要尊重这个,如果你不尊重这个,怎么叫自尊呢?
※离四相的步骤
但是我们也不能停留在这个地方,我们把自我健全成熟后,还要让自我提升、超越,然后达到人相,去帮助别人完成自我的成熟。在佛法的四相里面,这就是进入人相;进入人相以后,我们又要再健全成熟人相、再超越人相,进入众生相;进入众生相以后,又要健全、成熟众生相,然后再超越众生相;超越众生相之后,就进入寿者相;进入寿者相之后,又要健全、成熟寿者相,然后又超越寿者相;超越寿者相,就离四相。所谓离四相就是超越了四相,就是成道了。佛的自我是健全的,不会把自我摧残,若想藉摧残自我以达到无我的境界,根本是缘木求鱼!
※资本主义符合自利的天性
资本主义之所以有威力,是因为鼓励自利的行为。在一个公司里谁的资本额超过51%,谁就是公司的老板,公司等于是他的,他可以决定一切,他所做的任何事情,任何成果都是他的,这样符合人自私自利的天性,所以这个公司的老板自然拼了命要让公司赚钱,这样他的潜力、智慧全都发挥出来了!因为这合乎他自私自利的天性。其他社会主义的制度也好、共产主义的制度也好,都违反这个天性。不但违反这个天性,还要斗争老板,把他扫地出门,这样那里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潜力、才能、智慧发挥出来,努力的赚钱呢?当然不会嘛!所以他根本没有活力、没有创造力,完全没有创造财富的力量。而资本主义让人心的力量发挥出来,于是这个社会就富有了!所以人的自私自利的天性,威力是非常大的,只要把它发挥出来,就可以创造财富、就可以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质、使这个社会富裕,大家都富有。
※自私自利的天性具无穷的威力
在人自私自利的天性中,我看到资本主义的优点,原来他根本就是一个能量的来源,我以前一直都没有看出来,直到最近才看出来。以前我自己弄了一个贡献主义,以为这个贡献主义才是力量的来源,弄错了!真正的力量来源是自私自利的天性。你的制度愈能够符合人的自私自利的天性,所发挥出来的力…
《成熟我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