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很闷?还是清晨、晚上闷?
问:都有。
答:在什么状态下,闷到什么程度?
问:很难用语言具体化。
答:很难具体化说出来?但你自己要清楚你在讲什么,你不见得能表达出来,这个地方你要弄清楚了再去找原因,不要模模糊糊的,你看,弄来弄去原来就是心口有一点闷,如果就这样,是没办法解问题的,你还是要把胸口的闷弄清楚,闷是怎么个闷法?造成你怎样的困扰?什么时候觉得闷?有没有把闷做纪录统计?(答:没有)所以都是大概的印象。你应该要追查,要把这些统计记录,还可以推敲跟你生活中的什么事情有关连:譬如你吃了什么东西之后,容易出现这种状况;或是当你睡眠不好,状况就容易出现;或你做了什么事情以后,这问题就减轻了,你要做纪录才能把问题作深入和全面性的了解,才能检讨与你内心里的哪些错误观念有关,也或许是和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有关系;或去参加一个什么事情之后,这状况就比较严重;或参加某种活动后,这问题就变得比较轻……这些你都要弄清楚,这样才会知道这是什么问题。
我所谓的要了解真相,是要这样了解的!没有经过这样的功夫,你怎么会了解?你还不就是糊里糊涂乱说一通,这样糊里糊涂乱说一通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心甘情愿自承担是要这样做的。
这样做只是了解真相,还没有做到「以境验心」这一步,「以境验心」比前面这一步更复杂、更难做,你前面这步都不会做,后面就更不会做。以境验心验出来之后,知道自己原来是有某一个错误观念才使得胸口会闷,找到以后,就能把内心的偏见、邪见拿掉;如果根本没弄清楚,怎么会去拿掉?当然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你弄清楚了内心的邪见和外面胸口闷的关系,你才会去拿掉。如果当你要拿掉的时候,却又发现你无能为力,拿不掉,这时才去忍受痛苦,这时才是心甘情愿自承担的忍受痛苦。在没有到这步之前,还不要去忍受,而是要努力去面对,去发挥你的智慧;若这些都用尽了,实在没办法,才只好忍受。整个检讨的过程是要经过这样的步骤的,哪像你开始错误的解释,一开始既不面对也不努力,也不用智慧,就来忍受,而且糊里糊涂的忍受,也不知道忍受什么,这样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问:旁边的人可以帮他检讨吗?还是要自己去检讨?如果我们帮他检讨,算不算是帮因?
答:我们在智慧上的帮助跟帮果没有关系,因为是找原因,找原因就是在因上帮助。
问:但当事人自己没有历练验心。
答:我们帮助他自己去验。
问:我们帮他找出来,让他深入的认定。
答:你帮他找出来没有用,解决不了问题,要他自己找出来。
问:我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的外甥有忧郁症,想自杀,我就想跟他讨论,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有奇奇怪怪的想法,但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我问了以后,他也不知道我在问什么,没办法回答我,我问他问题是要试探他,能不能从问题中找出内心深处的某个认定,但我没办法。
答:那要他心甘情愿自承担的自己愿意去找,旁边的人只能协助,没办法帮他找,即使找到了也没有用。像刚才陈先生,我猜他的问题可能是有自卑感的关系,但即使猜对了也没有用。一定要自己找、自己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有办法解决。
我这样乱猜只是举一个例子,作一个比喻而已,协助大家了解怎么在自己心中找出问题,怎么去以境验心,每个人才能经由这个方式修行、解问题,这部分是每个人都要自己去做的。而且别人没办法帮你做,只能协助,旁边任何人都一样只能协助,主动权是每个人自己的,「独立自主,心甘情愿自承担」,就是表达这个意义。你要主动想,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根本不想,就没办法;即使看他很痛苦,也没办法,只能在旁边一直说:「你要自己去面对……」等一些鼓励的话,就只能做到这样而已。
※用真心驾驭妄心
问:找到问题但到最后还是没办法解决,最后一步就是心甘情愿的忍受痛苦,这牵涉到找到根源所在的心灵景象,这时自己关注自己内心久了,就发现内心景象相当多,分分秒秒都会出现,如果不断的关注它,以妄心对虚妄的景象,其实都在大脑意识里运转。后来就会想按照老师的开示,去找真正的自己,找了之后依照指示的两个原则:「凡是被知的都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确实存在,但不在被知,被知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各方面的侦测,冷暖苦乐所有的感受,当这样持续做了之后,老师交代要「回头」,「回头」就是问自己:「谁在侦测?」是不是就是这样一直深入下去做?
答:我把他的问题覆述一下,如果我们了解问题的真相以后,这是第一步;反过来以境验心,去检查内心的问题跟外面的真相之间的关系,把心中的偏见、邪见找出来,就是第二步;接下来是把内心的问题消除,当然外面的问题也跟着不见了,但如果消除不了,我们说第三步就是去忍受,因为消除不了内心的邪见,因此生命中外在的境也消不了,只好忍受,忍受够了,问题也会消掉。
现在李先生问:如果内心的偏见、执着、邪见多得不得了,非常的多,我们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是不是要采取我们修行的方法,就是被知的都不是真心,而这些邪见、执着,都是被知的,都不是真心,那我们把它丢掉,就可以把它消除,是不是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做?我们如果能把执着、邪见的被知的心都丢掉,不是就能把问题消除了吗?这时顺着真心去面对问题,我们的真心就是不能被知的能知,它是空的,是存在的,用真心面对内心的所有执着偏见,执着偏见就可以被消除掉,刚才就是在问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根本不必忍耐那些痛苦,我们的真心本来有能力把执着、偏见消除?
问:我还要补充,事实上老师不只是复述我的问题,更是厘清我的问题。最后的两句是根据我以往获得的讯息,最后妄心还是在,不可能不在。真心与妄心之间的互动要怎样处理才能比较进步?
答:他第二个想要问的问题是,我们体会了真心,但我们执着偏见的心还是在,那真心与妄心之间应该取得怎样的关系?
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的,当我们体会到真心的时候,也就是自己的能知能觉才是真正的自己,是不可被知的,而那些执着、妄心、偏见、邪见全都是被知的,可以很快的舍离。我们舍离后,也就可以不必忍耐那些痛苦了,只要一解除就不用忍耐了。问题是如果不能舍离呢?你没办法体悟真心,就只好去忍耐;能体悟才能舍离,这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能把执着偏见舍离,只是舍离,妄心还在,并不是因为你舍离了就没有了。而且没有妄心、执着,也进不了这个世界,所以当我们的真心一体悟出现了,就多出一个问题:这个真心怎么去跟妄心相处?以前真心没有出现,是妄心当家,这时还没有第二个问题,当我们的真心出现了,妄心我们可以舍离,但并不是消灭了、没有了,那么真心与妄心该怎样相处?其实这也很好解答,以前没有真心时是妄心、识心当家作主;当你体悟能知能觉时,就是真心当家作主!而妄心虽然退位,但他还在,只是不当家作主了,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就是真心作主,妄心作奴仆!我们这时以真心驾驭妄心,奴仆帮真心办事。
这个状况华藏祖师有比喻:假如皇帝是真心,太监是妄心,如果没有体悟真心,就是太监当家,国家就搞得乱七八糟的;体悟真心了,就是皇帝当家,太监作皇帝的奴仆办事。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这一点是要真正体悟真心就明了了,这是不用讲的,理所当然就会这样,不会有问题。
问:刚才有一位叔叔提到要自杀的朋友,如果你猜对了对方真正的问题,虽然不是他自己想的,他也听了你的意见去思考,发现他的问题就是你所猜的,请问他然后要怎么办?
答:这还是要让他自己去解,别人猜对…
《旁观者清 当局者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