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旁觀者清 當局者真▪P2

  ..續本文上一頁都很悶?還是清晨、晚上悶?

  

問:都有。

  

  

答:在什麼狀態下,悶到什麼程度?

  

問:很難用語言具體化。

  

  

答:很難具體化說出來?但你自己要清楚你在講什麼,你不見得能表達出來,這個地方你要弄清楚了再去找原因,不要模模糊糊的,你看,弄來弄去原來就是心口有一點悶,如果就這樣,是沒辦法解問題的,你還是要把胸口的悶弄清楚,悶是怎麼個悶法?造成你怎樣的困擾?什麼時候覺得悶?有沒有把悶做紀錄統計?(答:沒有)所以都是大概的印象。你應該要追查,要把這些統計記錄,還可以推敲跟你生活中的什麼事情有關連:譬如你吃了什麼東西之後,容易出現這種狀況;或是當你睡眠不好,狀況就容易出現;或你做了什麼事情以後,這問題就減輕了,你要做紀錄才能把問題作深入和全面性的了解,才能檢討與你內心裏的哪些錯誤觀念有關,也或許是和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有關系;或去參加一個什麼事情之後,這狀況就比較嚴重;或參加某種活動後,這問題就變得比較輕……這些你都要弄清楚,這樣才會知道這是什麼問題。

  

  

我所謂的要了解真相,是要這樣了解的!沒有經過這樣的功夫,你怎麼會了解?你還不就是糊裏糊塗亂說一通,這樣糊裏糊塗亂說一通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所以心甘情願自承擔是要這樣做的。

  

  

這樣做只是了解真相,還沒有做到「以境驗心」這一步,「以境驗心」比前面這一步更複雜、更難做,你前面這步都不會做,後面就更不會做。以境驗心驗出來之後,知道自己原來是有某一個錯誤觀念才使得胸口會悶,找到以後,就能把內心的偏見、邪見拿掉;如果根本沒弄清楚,怎麼會去拿掉?當然不知道該拿什麼東西!你弄清楚了內心的邪見和外面胸口悶的關系,你才會去拿掉。如果當你要拿掉的時候,卻又發現你無能爲力,拿不掉,這時才去忍受痛苦,這時才是心甘情願自承擔的忍受痛苦。在沒有到這步之前,還不要去忍受,而是要努力去面對,去發揮你的智慧;若這些都用盡了,實在沒辦法,才只好忍受。整個檢討的過程是要經過這樣的步驟的,哪像你開始錯誤的解釋,一開始既不面對也不努力,也不用智慧,就來忍受,而且糊裏糊塗的忍受,也不知道忍受什麼,這樣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問:旁邊的人可以幫他檢討嗎?還是要自己去檢討?如果我們幫他檢討,算不算是幫因?

  

答:我們在智慧上的幫助跟幫果沒有關系,因爲是找原因,找原因就是在因上幫助。

  

  

問:但當事人自己沒有曆練驗心。

  

答:我們幫助他自己去驗。

  

  

問:我們幫他找出來,讓他深入的認定。

  

答:你幫他找出來沒有用,解決不了問題,要他自己找出來。

  

  

問:我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爲我的外甥有憂郁症,想自殺,我就想跟他討論,想知道他爲什麼會有奇奇怪怪的想法,但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我問了以後,他也不知道我在問什麼,沒辦法回答我,我問他問題是要試探他,能不能從問題中找出內心深處的某個認定,但我沒辦法。

  

  

答:那要他心甘情願自承擔的自己願意去找,旁邊的人只能協助,沒辦法幫他找,即使找到了也沒有用。像剛才陳先生,我猜他的問題可能是有自卑感的關系,但即使猜對了也沒有用。一定要自己找、自己發現問題的症結所在,才有辦法解決。

  

  

我這樣亂猜只是舉一個例子,作一個比喻而已,協助大家了解怎麼在自己心中找出問題,怎麼去以境驗心,每個人才能經由這個方式修行、解問題,這部分是每個人都要自己去做的。而且別人沒辦法幫你做,只能協助,旁邊任何人都一樣只能協助,主動權是每個人自己的,「獨立自主,心甘情願自承擔」,就是表達這個意義。你要主動想,主動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根本不想,就沒辦法;即使看他很痛苦,也沒辦法,只能在旁邊一直說:「你要自己去面對……」等一些鼓勵的話,就只能做到這樣而已。

  

  

※用真心駕馭妄心

  

  

問:找到問題但到最後還是沒辦法解決,最後一步就是心甘情願的忍受痛苦,這牽涉到找到根源所在的心靈景象,這時自己關注自己內心久了,就發現內心景象相當多,分分秒秒都會出現,如果不斷的關注它,以妄心對虛妄的景象,其實都在大腦意識裏運轉。後來就會想按照老師的開示,去找真正的自己,找了之後依照指示的兩個原則:「凡是被知的都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確實存在,但不在被知,被知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各方面的偵測,冷暖苦樂所有的感受,當這樣持續做了之後,老師交代要「回頭」,「回頭」就是問自己:「誰在偵測?」是不是就是這樣一直深入下去做?

  

  

答:我把他的問題覆述一下,如果我們了解問題的真相以後,這是第一步;反過來以境驗心,去檢查內心的問題跟外面的真相之間的關系,把心中的偏見、邪見找出來,就是第二步;接下來是把內心的問題消除,當然外面的問題也跟著不見了,但如果消除不了,我們說第叁步就是去忍受,因爲消除不了內心的邪見,因此生命中外在的境也消不了,只好忍受,忍受夠了,問題也會消掉。

  

  

現在李先生問:如果內心的偏見、執著、邪見多得不得了,非常的多,我們面對這麼多的問題,怎麼辦?是不是要采取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被知的都不是真心,而這些邪見、執著,都是被知的,都不是真心,那我們把它丟掉,就可以把它消除,是不是就用這樣的方式來做?我們如果能把執著、邪見的被知的心都丟掉,不是就能把問題消除了嗎?這時順著真心去面對問題,我們的真心就是不能被知的能知,它是空的,是存在的,用真心面對內心的所有執著偏見,執著偏見就可以被消除掉,剛才就是在問是不是這樣就可以了?也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根本不必忍耐那些痛苦,我們的真心本來有能力把執著、偏見消除?

  

  

問:我還要補充,事實上老師不只是複述我的問題,更是厘清我的問題。最後的兩句是根據我以往獲得的訊息,最後妄心還是在,不可能不在。真心與妄心之間的互動要怎樣處理才能比較進步?

  

  

答:他第二個想要問的問題是,我們體會了真心,但我們執著偏見的心還是在,那真心與妄心之間應該取得怎樣的關系?

  

  

我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對的,當我們體會到真心的時候,也就是自己的能知能覺才是真正的自己,是不可被知的,而那些執著、妄心、偏見、邪見全都是被知的,可以很快的舍離。我們舍離後,也就可以不必忍耐那些痛苦了,只要一解除就不用忍耐了。問題是如果不能舍離呢?你沒辦法體悟真心,就只好去忍耐;能體悟才能舍離,這是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第二個問題,能把執著偏見舍離,只是舍離,妄心還在,並不是因爲你舍離了就沒有了。而且沒有妄心、執著,也進不了這個世界,所以當我們的真心一體悟出現了,就多出一個問題:這個真心怎麼去跟妄心相處?以前真心沒有出現,是妄心當家,這時還沒有第二個問題,當我們的真心出現了,妄心我們可以舍離,但並不是消滅了、沒有了,那麼真心與妄心該怎樣相處?其實這也很好解答,以前沒有真心時是妄心、識心當家作主;當你體悟能知能覺時,就是真心當家作主!而妄心雖然退位,但他還在,只是不當家作主了,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就是真心作主,妄心作奴仆!我們這時以真心駕馭妄心,奴仆幫真心辦事。

  

  

這個狀況華藏祖師有比喻:假如皇帝是真心,太監是妄心,如果沒有體悟真心,就是太監當家,國家就搞得亂七八糟的;體悟真心了,就是皇帝當家,太監作皇帝的奴仆辦事。他們的關系就是這樣,這一點是要真正體悟真心就明了了,這是不用講的,理所當然就會這樣,不會有問題。

  

  

問:剛才有一位叔叔提到要自殺的朋友,如果你猜對了對方真正的問題,雖然不是他自己想的,他也聽了你的意見去思考,發現他的問題就是你所猜的,請問他然後要怎麼辦?

  

  

答:這還是要讓他自己去解,別人猜對…

《旁觀者清 當局者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