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是希望有一个比喻。佛陀很慈悲,就有一个比喻。祂说这个纯粹的能知,就是什么呢?就是空性,是空的、是无的,或者说像虚空。拿虚空做比喻,就是因为它不可被知。但是虚空还是被知啊,我们又不得不说,所以说出来都是比喻。
所以佛陀也讲,祂说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比喻,都是标月的手指。标月指,就是指出月亮的手指,标月指不是月亮。比如我指着天空说,月亮在那里,大家都看手,就说这个手是月亮,那是弄错了;所有说出来的,都是标月的手指,不是月。为什么会这样说,就是因为,说出来的就是被知。佛法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这里,与人沟通的时候,要传递佛法的道理,最困难的就在这里。这个地方已经说到头了,懂不懂,就靠大家悟不悟了,没有办法。
※佛学与科学又是互相介入的,故也有相同处
那么我还是要回来,回到为什么佛学与科学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又有那么多不相同。为什么?物理学,就是在处理物质世界这个部分,这个地方是被知的,要处理这个被知,还是要用到能知,能知还是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说它们是不一样的,可是在处理这个物质世界的时候,照样要用到自性,因为他要用到能知的部分,而这个能知的部分,一定包含了自性。所以能知在处理物质的时候已经介入,这个纯粹的能知、自性,已经介入到他处理的物质世界。
佛学的重点是处理自性,以纯粹的能知,来表达东西的性质,要处理这一个。看起来这个是探讨「心」,科学是处理「物」,这两个根本不相干。怎么不相干呢?一定会相干的。为什么呢?有能知,一定就有被知,你切不开的。有被知,就一定有能知,他们根本就连在一起的。所以佛学这里,也会带有被知的世界的性质在里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就是刚才提出来的,佛学与科学有这么多东西是相异的,可是又都是相通的,原因就是,他们是互相介入的,并不能够断然分开,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想把它分开也分不开的。因为他们本身就同时具备了能知与被知的性质、这样的特性在里面,所以没有办法分开。
※自性与法性
那么如果用佛法的语言,来说明这个关系的话,自性是什么?自己的本性。法性是什么呢?世界的本性、法界的本性。自性与法性的关系,本来就是相通的。用佛法的道理来看的话,科学处理的是法性,而佛法较专注在处理自性,但是也会注意到法性。所以这二者是相通的,也会有相异的道理是在这里。
以重要性而言的话,佛法才是重要的,因为佛法注重的是自性、纯粹的能知能觉,掌握了主动权;科学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它的重要性不及佛学。但是科学所做出来的成果,不能小看,也是很重要,因为他整理出来的东西就是法性。
修行者第一步,他是要修自性这个层次,这个层次修完以后,他要进入法性,要修法性的。所以了解科学,对于修法性是有帮助的,不能小看这一块,这一块是很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更高层次的一个修行,是必须要进入科学的领域所涉猎的范围。但是这样子的进入,跟完全不管,而且否定掉自性这个部分,只做科学,只管法性这个部分,那是不同的。那是一种自我矮化、自我局限,又掌握不到主动权,那是最不可取的。我想这个题目,我就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现场问答】
问:请问直觉一定在自性这里吗?
师:在这个中间。
问:那我们作梦的时候……
师;那就更低了,做梦就更低了。
问:请问有何方法,更快的修自性。
师:就是更快的悟本来面目。其实没有什么快慢,只有一个办法,努力去修。只有这个办法。如果心里面还有快慢的话,欲速则不达。所以最好把求快的心要放掉,这样才快得起来。
※灵魂就是识心和自性的混合体
问:师父,刚才有一位同修问到灵魂的事情。
师:OK,刚才有人问到灵魂。灵魂是在哪里呢,用这个来分类的话,灵魂就是识心跟自性这个部分。人死掉的时候,就是身体坏掉了,因为你的身体坏掉了,所以你的世界也跟着坏掉,都坏掉了。可是你的自性和识心,并没有坏掉,还是存在的。但是识心这里会有变动,其实识心变动完全不稀奇,因为我们没有死的时候,识心就是一直在变动,这个部分是一定在变动的,不变的唯有自性,没有变化可言,完全不会变。
所以我们的灵魂有不生不灭的自性,还有一个会生生灭灭的识心,混在一起,这样就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的身体没有了的时候,一般人就会认为什么都没有了,灵魂也没有了,跟他讲话,他有意见也不会表达,我们就认为他死了,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看法,我认为是错的。为什么这样是错的,我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
如果我们有一个电话在这里,接了一根线,它就可以打电话给另外一个电话。我们如果从甲这个电话,打给乙这个电话,结果乙这边无法接,没有反应,那么我们可以做两个判断,一个是这个电话机坏了;还有一个判断是电话机没坏,只是中间的线断了,它无法传达,这也是打不进去啊,意见也无法表达啊。我这样比喻,中间的这个线就是一个人的身体,这个电话机就是他的灵魂。如果电话线坏了,我们就说电话机坏了,对吗?不对呀,我们不能这样子讲,我们看见的是电话线坏了。如果我们知道电话线坏了,还要说这个电话机也坏了,有道理吗?没有道理,对不对。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死掉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身体坏了,这个线就代表身体,我们只看见这个身体坏了,我们并没有看见灵魂坏了。只看见身体坏了,然后就说灵魂也消失了,这个根本是一个错误的推断。你要说灵魂坏了、没有了,你要看见,要有证据,不能够凭身体坏了,就说灵魂坏了。正如同你不能凭这个电话打不通,你知道电话线断掉了,就说电话机也坏了,是不对的,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所以他们认定,人一死灵魂就坏了、也没有了,这个是错误的推断,这样子的推断是不成立的。尤其他们在做这个推断的时候,对于灵魂的现象也不接受,而且他们也没有看见灵魂坏了。
※身体的毁坏并不能动到灵魂层次
问:师父!请问识心从佛法来讲,是不是第八意识?
师:识心是包含六、七、八识。
问:六、七、八?
师:对,全部包含。我不想把它讲得太复杂,所以把它简化在这里讲。
问:自性是本来面目。
师:对。
在灵魂这个部分,我可以再多讲一点。我以前认识一些手脚被切掉的人,因为某种病的原因,就把手或是脚锯掉了。这些人我跟他们谈过话,知道他们锯掉的脚常常会痒,有的时候还会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不存在的身体还会痛、还会痒?因为那个部分是属于灵魂层次的身体,并没有被切掉,他痒、他痛,是灵魂层次的脚。
所以身体的毁坏,并不能够动到灵魂层次的部分。这个观念对人很重要,很多人很怕死,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当然很害怕,是不是!但是如果灵魂这个部分还有,还是好好的,而且更重要的,自性在这里,自性在这里的话,主动权就在这里,主动权没有丧失呀!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性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这个世界、这个身体、这个识心都不是真正的你自己,自性才是你自己。
我们都知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不需要在意,这个我们都懂呀。但是你还要多懂一点,这个身体是自性外之物,不重要的,跟身外之物意思是一样的,心外之身也不重要呀!
问:臭皮囊嘛。
师:对。但是它也有用处的,不能随便丢,还是很有用处的,而且也很重要,要研究它、保护它。为什么?它代表了法性啊,也很伟大的,所以并不是因此就要把它抛弃掉。
※把握住主动权就如八地不动地菩萨
问:识心做不到这个程度,这个好像不定。
师:不定的话,就是主动权没有把握好。
问:就是没有做到啊。
师:主动权把握到的话,是不动的;所以八地菩萨是不动地,主动权掌握得牢牢的,那是不动的。
问:灵魂等于是永恒的,对不对?
师:永恒的部分是自性,识心这个部分是变动的;所以灵魂是有永恒的部分和变动的部份。
问:人死了以后,灵魂还存在,会存在到什么程度?会不会轮回?
师:会一直不断的轮回下去。
问:可是在另外出生的时候,他会忘掉以前?
师:对,他会忘掉以前的事情,这个是法界设计好的,要你忘掉。为什么?如果没有忘掉,这辈子日子不好过;忘掉的话,就可以重新开始。不要以为忘掉很可惜,忘掉是幸福的。
问:我想请问一下,佛教有所谓的,比如说,成佛以后就可以掌握主控权,可以选择在什么时间投胎、投胎到哪一户人家,请问这个是因为识心跟自性结合了吗?
师:识心不见得那么能够操作自如的,真正有主动权的是自性。所以自性部分的成分,份量要变得比较重,识心要变得比较轻,才有可能。如果是真的成佛的话,那当然。所谓成佛就是到达自性这里,这个地方的主动权就非常清楚了。
问:是本来面目。
师:对的。
※主动权够,就可以决定自己要投生到哪里
问:师父!自性那边有主动权,是不是就可以决定要到哪里去?
师:对,自己可以决定。祂可以决定,但是祂不是说没有困难;祂可以决定,但是祂还是要遇到困难,要克服困难,才能够要去哪里就去哪里。他有很多的业报、也有很多福报,他要在这些业报、福报中间穿梭调配,才能够达到他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状况是很复杂的,不是那么简单的。
问:假使说,一般人的话,自性如果不够、比较轻的话,识心比较重;那就是说,他就不可能选择他想要投胎的地方,会被业力……
师:对,被牵着走。
问:被业力牵着走,是吗?
师:对。
问:那就堕入三恶道。
师:种善业的话就上三善道,也可以生天的。所以你们怕的话,多做善事,多做善事会升天的。
问:请问一下,刚才您说能知、被知是相辅相成,不能独立的。
师:没有办法独立。
问:如果我成佛了,难道没有主动权吗?
师:有。
问:不要跟被知牵在一起,可以吗?比如说那个自性…
师:有。那个主动权就是去控制被知。
问:被知还是有世界啊,还是有相;可以无相吗?自性是永恒的,在无相里面。
师:哦,完全隔离吗?
问:对,不要乘愿再来。
师:OK。这个是没有进入自性的人的想法、推测,证入自性的人,没有这个想法。
问:为什么呢?
师:你想想看,没有被知的花花草草,什么都不动,什么都不变;什么都是空的、无的、平等无二的……
问:不好玩。
师:对啦,很无聊的。
问:轮回不是很无聊?
师:如果你能够自主了,来轮回就是好玩的。
问:如果好玩的话,大家就不会再轮回了,如果真的玩到不会被牵动的话。
师:那个不叫轮回,那个叫做乘愿再来、普渡众生。
问:不一定是乘愿啊。
师:修到那个地方就是菩萨。
问:菩萨会不会再被转回到六道里面呢?
师:修不好还会被转,修得好就不会。
问:请问一下,平时我们作梦,梦境里面的人与事物,是识心里面所胡思乱想的,还是前世,果真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师:两种都可能。
问:哪一种比较多?
师:看不同的人而定。程度不好的人,可能是胡思乱想;程度高的人就不是的。
问:梦里所梦见这些人与事很真实,有时候不禁要问自己,是不是前世曾经遇到过的事情,好像不是识心里面胡思乱想的。
师:对的。这个部分要解答的话,我要把这四个部分一一拆开,变成十二因缘,我才能够讲,这个太复杂了,需要很多时间。好!我想没问题了,也许有问题,也没时间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梁师新加坡演讲:佛学与科学的异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