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这里世尊就告诉普眼菩萨,这就是菩萨的修行渐次。还是先从这个身体开始,一直走到整个法界性的来回;在整个修行的过程中,里面来来回回,有很多摆荡,这样子就是「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你求到这样的法,这样子的修法就不迷闷了。你就不会迷茫、不会迷闷,不会在其中搞不清楚。修行的渐次,做的方法,一步一步怎么做,全部都告诉你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世尊最后说了一个偈,我们可以再解说一下:「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普眼啊,你要知道,一切的众生,他的身和心皆是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这四大一分离,我们的身心就没有了,它是一个和合相;要合起来才有,散开来这个和合相就不存在了。「如是渐修行」这样子一步一步修行,开始是从身心如幻,一步一步做下去以后,就「一切悉清净」,一切清净了以后,「不动遍法界」这个不动就遍法界了。
没有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这个能证者就是能知者,也没有了。「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一切的佛世界,就像虚空的花,虚空长出花都是幻化出来的,「三世悉平等」,过去、现在、未来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毕竟无来去」根本没有所谓的来和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想要求佛道,就应该像〈普眼品〉这一品中所讲的佛法来修习。你这样来修习,这样来看待,就不会迷闷了。
〈普眼品〉就讲到这里。这个内容实在高得不得了,这一篇,世尊已经把法性讲得这么透彻,这么明白。各位听的话,可能是有困难,大家如果觉得有困难,就放在一边没有关系,因为要能touch到法性,先决条件是自性已经圆满了。你的自性已经没问题、已经圆满了,才有机会去touch法性。要碰到法性,又能够通透的话,非常不容易。要通透的话,几乎要把这个宇宙里面,不管是生命、无生命,这些世界的万象全部弄通,才能够感受。以前我没有弄通的时候,这个经文看来看去,也无法看到我今天能够讲的这个层次。
其实经文的文字还是一样,但是我没办法感受,应该是这么说,我最近也学了好多,还要把大家所认知的科学也要看透才行,没有看透的话,也是不行,你会没有办法感受,没有办法 touch到。譬如我们现在觉得外星人的科技比我们人类高,外星人的科技好像已经到了很神奇、神秘的地步。没错,外星人是高科技,但我要告诉大家,佛菩萨比外星人的科技,还要高得不知道多少倍。
当你懂了以后,就像我现在懂得这样的境界,才会对法界性有体验,才能够触碰到。如果你觉得经文所说的是一个幻想、是一个想象,那么要碰到法界性是不可能的。
我之所以能够这样子,因为我现在知道,原来佛菩萨祂们高深的水准,简直无法想象,是超出我们思议的程度。在这种状况下,我才有机会体验法性。不然的话,没有到这个程度,你整个的想法、你的认知,就把你卡住,是不可能体会的。就算你以为体会到了,那不是真实的体会,顶多是一个推测、一种推理而已。
世尊这样子讲的,就是三昧正受,就是进去了。《圆觉经》,真的深不可测。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现场问答】
问:请问何谓作止任灭?
师:作止任灭是这样子的。「作」就是我要去修,我要做什么事情,这个就是作。「止」就是停止,止息。所以作,你也可以把它视为:我要修三摩钵提、我要修假观、我要修幻观法,我要变这个、变那个,这就是作。止就是什么呢?止就是修空观,止息,什么也不想了,什么都不做了。
所以这个作,其实就是在修;止呢,也是在修。可是这两者都是有毛病的。「作」是有好处,但是它也有缺陷;「止」也是有好处,但是也有缺陷。我们什么时候要用作和止呢?我们还没有修好,所以我们开始还是要去作,还是要去修三摩钵提;同时也还是要修奢摩他,奢摩他就是空观。
它们之间有一个奇妙的关系,就是互为病、互为药。作,修三摩钵提、修幻观法,修过头了就是病;当过头的时候,它成为作病的时候,那就用止这个药来医它,对于所有一切,我就修空观。也就是当你修假观修出毛病的时候,就用修空观来医它的病。反过来说,如果你修空观修出毛病了,怎么办呢?就用作,也就是以假观来医它。所以作、止是互为病、互为药的。是可以用的,但是用的时候,用过头就有病;所以它本身既为药,也是病。作和止这两个,可以互相来医的。
「任」是什么呢?任就是随便他什么都好,就是放任。像我们说:「啊,这个都是无修无证,修也是没有修,证也是没有证;都随便他啦。」就是什么都可以呀。这也可以代表你到这个程度,你水准好高,能够做到这个样子。但若做过了头,它也会是病。「灭」也是;我什么都寂灭,什么都没有,被知的都不是,全部都不要。但如果过头了,也是病;它也会变成病。
可以这么说,任和灭都在中观的阶段,中观有两种,也就是禅那的状况有两种,一种是取寂灭,另一种是什么都无所谓。这两种状态都是中观,也可以说,有一种入世的中观,还有一种是出世的中观。
灭是出世的中观,任是入世的中观;但是他们做过头了,都会变成病;所以它既是一个病,也是药。当你有任病的时候,就拿那个灭药来医它,当你有灭病的时候,就拿任药来医它。所以互为病,互为药。那都是修行当中的过程。
作止任灭,我们称为四病,这是修行修得很好才会得的病,如果根本没有修的话,也不会有这四种病的。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圆觉经》讲座 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