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式:伏地、宝瓶、本尊像、弟子等事先作好准备,其后上师自己趋入坛城,为了使弟子堪为法器而令入坛城,受持誓言戒律。
净醒梦酣睡双运,所生三门所知垢,
生次绝火喻义智,修得三身具能力。
初三处观三金刚,最终四灌圆满时,
获得持明密戒后,承诺精勤守誓言。
灌顶正行:(宝瓶灌顶,)阿阇黎身金刚住于化身本体与坛城本尊无二之中,从中幻化的本尊与从自性刹土迎请的天尊这一切均具足三清净相而住。上师将弟子与灌顶圣物观想为本尊,融入智慧尊者,灌顶物的所有圣尊化光后变为各灌顶物的形相,再持此灌顶物而进行觉性五灌顶以及方便金刚禁行灌顶即弟子之六灌顶,加上方便生金刚阿阇黎灌顶宝瓶灌顶,正行时赐予这七种灌顶,包括彼之分支结行均已完毕,从而领受现空无二智慧。
(秘密灌顶:)金刚阿阇黎语金刚住于佛父佛母双运报身本体中,迎请诸佛融入后通过双运喜爱等安住于菩提心本体白红甘露密处,弟子直接从上师父母密处取甘露,或者,如果无有这种能力,那么上师就用镜柄沾取甘露而放在弟子的舌头上而融入心间,赐与秘密灌顶,从而领受明空离说智慧。
(智慧灌顶:)金刚阿阇黎意金刚住于法身本体中,依靠弟子佛父佛母双运而赐与智慧灌顶:智慧尊者融入后上降四喜的方式而降下,达到金刚宝瓶时无漏而持,从而领受空乐无二智慧。
(句义灌顶:)阿阇黎智慧金刚住于本性身本体中,第三灌顶时的四喜圆满后以方便逆返,从中究竟下固十六喜时,领受俱生智慧,这是第四灌顶。此灌顶有仅是以词句直指智慧之句灌顶、相续中生起大乐智慧殊胜等持之义灌顶、依靠明妃引出觉受的所依灌顶、修习彼的道灌顶以及究竟的果灌顶五种,将这些灌顶次序不乱以间断或连续的方式依次而赐予具有能自利的信心与能利他的精进者、能无有取舍地享用五甘露等殊胜誓言物、能修自加持之道的禁行者、风脉明点堪能并能依止手印明妃的禁行者、能远离取舍无二安住的平等禁行者具足法相的弟子。续中云:“了知信勤禁行者,应当次第而赐予,利益力量之灌顶,以悲不令唐捐摄。”
如是灌顶次第灭尽醒觉时的粗大显现、梦境时明点被风所动的细微显现、酣睡时不分别一切的意明点以及双运时安乐境界中的所有分别识聚,也就是净除四阶段所生的粗大身、细微语、极细微意三门以及最细微阿赖耶的一切所知垢。此外,依次摧毁蕴魔、烦恼魔、死主魔以及贪执对境的天魔而清净业障、烦恼障、粗大所知障、细微所知障的所有习气障。通过灌顶赐予弟子这种能力,使他们具有修道的资格。得受第一灌顶能修内外生起次第及事业;得到第二灌顶可以修持绝地火、幻身等具自身方便的道;获得第三灌顶,可依靠业手印、智慧手印而修空乐道,通过修持这两种道而生起喻智慧;获得第四灌顶可以修双运道而在相续中生起义智慧。喻智慧与义智慧是以三圆满次第而获得。如是反复修习四道,究竟时获得身金刚与化身、语金刚与报身、意金刚与法身、智慧金刚与本性身四果。在进行灌顶时,只是可以赐予修持各道、获得各果的能力及殊胜缘份而已,并不能立即现前果位。如颂云:“犹如磨利刃,得生能力量。”
认清获得密乘戒的界限:从最初弟子三处观想为三金刚、加持三门开始,到已经生起戒体的末尾即是四续部各自的结行圆满之时。也就是说,下三续部各自灌顶的正行完毕观待各自的阿阇黎灌顶圆满,因此得到戒体是这些灌顶的末尾;无上续部的宝瓶灌顶末尾时获得生起次第的戒体,得受三殊胜灌顶时得到观待各自圆满次第的每一戒体;最终圆满四灌顶时才获得了所有持明密乘戒体。
根据法器的差别,无论传授多少灌顶,在灌顶完毕后都要详细宣讲誓言,再概括说明,令弟子承诺受持誓言,受持誓言后必须要努力守护一切戒律与誓言。
丙二(得戒者不失而守护之方法)分三:一、所护戒条;二、概述;三、生起密乘戒之所依。
丁一(所护戒条)分五:一、二十五条戒;二、五部誓言;三、十四条根本戒;四、宣说支分粗堕;五、宣说大圆满之誓言。
戊一、二十五条戒:
中说不失守护法,初禁行戒时轮云,
断除杀盗淫妄酒,所断五种根本戒。
禁止牌棋非法食,口出恶语修魔法,
及学非法五近罪。杀牛孩童与男女,
佛塔共称五杀罪。嗔恨善友主尊佛,
僧众上师五怨恨。不贪色声香味触,
眼耳鼻舌身五根,即二十五禁行戒。
仅仅获得戒体还不够,中间为了使所得戒不失毁,必须要以格外的清净心而护持,誓言戒律是密宗所有功德的基础,如果失毁,那一切学处都成了无有意义,譬如命根若灭尽,则一切根都将灭亡。也就是说依赖了知护持方法而于此宣讲,这以上是略说。
下面对前面分类时所说的五种密乘戒按次第讲述。第一二十五禁行戒:最初成为誓言所依的金刚萨埵誓言支分的二十五禁行戒在《时轮金刚》中有宣说,它共分五类:
一、五根本罪:(一)包括细微生灵在内不用说是杀害,就是刹那以害心损恼也要禁止;(二)以自私自利欺骗他人的心态说妄语;(三)盗取旁生以上执为我所的他者财物;(四)依止他人的女人等行邪淫;(五)饮用产生罪过根源的迷醉之酒。此五种包括同分在内均必须断除。这些是将我们紧紧束缚于轮回的因,如同金刚绳一般,能摧毁自他一切善法。如果能够并且想守护这些戒条,再赐予其余二十条。因而这五条称为所断五种根本罪。
二、五近罪:(一)通过打牌、下棋等方式赌博;(二)依靠别人为了饮食、钱财而杀的肉等非法食品维生;(三)以烦恼心引发而谈论战争、经商的话题等;(四)将吠陀中所说的祭祀祖先所信奉的神祇等视为解脱的善法、唯一依止以牲畜供施等魔法;(五)除了自己杀的肉以外以业力而死的肉不吃、穿著白衣、饮用鸡蛋清等,随学边地这些非法陋轨。如果以这些非法虚度时光,则失毁善法,故称为五近罪,切莫行持此这五种非理之事。
三、五杀罪:(一)欲求善趣,为了供施而杀牦牛;(二)为了供神而杀孩童;(三)为了供施而杀男人;(四)为了女人而杀女人。这四种虽说可包括在前面五种根本罪的杀业中,但许多外道徒将总的杀业视为罪业却认为这些是善法,因而为了遮止而另外宣说。(五)所谓的杀人天上师是指毁坏佛菩萨像、经典以及佛塔,之所以立名为杀,是因为边地者认为这些也是正法,为了加以遮止,并且由于罪大恶极而如此称呼。如是共称的五杀罪均当断除。
四、五怨恨:(一)对于正法与世间法的同行善友生嗔怀恨;(二)对依照二轨应当恭敬的尊者长者等生嗔怀恨;(三)对人天上师佛陀生嗔怀恨;(四)对比丘僧众生嗔怀恨;(五)对理当依止的堪布阿阇黎等上师生嗔怀恨。必须断除此五种憎恨。
以上这二十条戒应当通过平时威仪而精勤断除。
五、五根境罪:眼、耳、鼻、舌、身五根识不应贪执色、声、香、味、触五境,否则都是能引来世之业。对此,应当通过生起次第将根境转变为天尊,以收摄瑜伽之圆满次第而断除取境等,勤依正知正念来对治。
上述的这五类誓言称为金刚萨埵二十五禁行戒。
戊二(五部誓言)分二:一、五部共同誓言;二、五部特殊誓言。
己一、五部共同誓言:
五部共同五誓言:学愿行心三律仪,
如来瑜伽部誓言;受持铃杵手印师,
乃金刚部之誓言;财法无畏与慈施,
即珍宝部之誓言;受持内外密之乘,
为莲花部之誓言;供食业次业部誓。
意义虽然超胜瑜伽后品中所说之义,但由于名词相同而且与愿行发心、三律仪等大乘总的学处相同,因而称为共同戒条。在此依照金刚乘的殊胜密意来讲,尽管需要以各部的瑜伽来守护五部誓言,但主要应当修学自己所属部的戒律,所以称为五部各自戒或五部誓言。接下来依照次第而宣说:
一、如来部誓言:按照直接意义来说,稳固受持愿行二发心以及具足各自法相的严禁恶行戒、摄集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戒,这一切的所依即是不共皈依三宝。隐含意义即受持空乐无二菩提心与心性本来清净三殊胜自性。如来部瑜伽毗卢遮那佛主要是身部,身是一切果法的所依,同样戒律也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戒律的根本即是皈依,因而将愿行二菩提心与三律仪立为此部的誓言。
二、金刚部誓言:就直接意义而言,受持外标志物的铃杵后将自己观为大手印本尊,《集真如续》中云:“彼当持金刚,摇晃正法铃,以誓言加持,大手印诵咒。”隐含意义指内铃杵与密铃杵。其中内铃杵即方便佛父金刚宝、智慧佛母莲花铃,手印为互相双运。密铃杵指白红菩提燃降而双运,修持真如不变大乐与具殊胜之空性无二无别双运智慧也就是大手印。对于开示此等真如之义的上师也要恭敬依止承侍。由于金刚不动佛主要是意部,能诠方便智慧的标志物铃杵以及内密真如铃杵为所诠意之本体,因此受持手印铃杵与依止上师安立为金刚部的誓言。
三、珍宝部誓言:依照直接意义而言,财施、法施、无畏施、彼之根本大慈心此四布施,每日六时中要奉行。隐含意义,通过双运菩提心降返生起四喜智慧。由于宝生佛是一切功德的源泉,故为珍宝部,布施也是赐予所需的本体,因而财施、法施、无畏施与慈施安立为此部的誓言。
四、莲花部誓言:按照直接意义而言,受持外因相三乘、内事、行、瑜伽三续、密内三续诸乘之词义。隐含意义:于中脉内持风,从而修持无毁之语金刚。由于无量光佛是语莲花部,法也是语金刚之本体,所以受持内外密乘义立为莲花部的誓言。
五、事业部誓言:就直接意义而言,在具足以上所有戒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供养内外密的供品,供施食子,进行火施等受持四事业之一切次第。从隐含意义来讲,这一切均以智慧方便双运印持,通过供养而令融乐之蕴界根境诸天尊心满意足。不空成就佛是一切事业的主尊,同样,这些戒也主要是事业的本体,所以安立为此…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