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法门大意▪P3

  ..续本文上一页,温州飓风暴雨,墙屋倒坏者甚多。是夜璧华适卧墙侧,默念佛号而眠。夜半,墙忽倾圮,砖砾泥土坠落遍身,家人疑已压毙,相率奋力除去砖土,见璧华安然无恙,犹念佛号不辍。察其颜面,以至肢体,未有毫发损伤,乃大惊叹,共感佛恩。其时余居温州庆福寺,风灾翌日,璧华亲至寺中向余言之。璧华早岁奔走革命,后信佛法,于北京、温州、杭州及东北各省,尽力弘扬佛化,并主办赈济慈善诸事。临终之际,持念佛号,诸根悦豫,正念分明。及大殓时,顶门犹温。往生极乐,可无疑矣。

  ------------------------------------------

   (1) 本文作于1935年3月(乙亥二月),其时弘一法师居厦门禾山万寿岩,校读灵芝元照律师所著《阿弥陀经义疏》。万寿岩住持本妙法师,请他宣讲《阿弥陀经》。弘一法师因据《义疏》,随力敷讲,并撰《义疏撷录》。开讲期间,又撰本文,采用问答形式,阐扬净土法门,剖析甚详,亦可见师皈心净土之恳挚。

   (2) 每设问答:经常采取问答的文体。

   (3) 诖乱:造成混乱。诖(guà):过误。

   (4) 万寿讲次:在万寿岩讲经期间。次:期间。

   (5) 灵芝:北宋律宗高僧元照,晚年主杭州灵芝寺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早年轻视净土法门,后遭重病,阅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始归心净土法门。并依善导之说,一意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发愿领众同修念佛。常言:“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著有《观无量寿佛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等。

   (6) 《义疏》:即《阿弥陀经义疏》。

   (7) 持名:以专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为修持方式。

   (8) 弱羽:指幼鸟羽翼未成。传枝:从一根树枝移到另一根相邻的树枝。

   (9) 窥基:玄奘弟子,法相宗初祖。因常住大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其净土著述有《阿弥陀经疏》1卷、《阿弥陀经通赞疏》3卷等。

   (10) 綦(qí):极。

  苦乐对览表

  宋慈云忏主说二土修行难易十种,今以苦乐对之,列表如下:

  ┌──────────┬────────────────┐

  │  娑婆世界  │  极乐世界  │

  ├──────────┼────────────────┤

  │ 一、有不常值佛苦 │ 一、受花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 │

  │ 二、有不闻说法苦 │ 二、受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  │

  │ 三、有恶友牵缠苦 │ 三、受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  │

  │ 四、有群魔恼乱苦 │ 四、受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 │

  │ 五、有轮回不息苦 │ 五、受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 │

  │ 六、有难免三途苦 │ 六、受远离恶道,名且不闻之乐 │

  │ 七、有尘缘障道苦 │ 七、受受用自在,不须经营之乐 │

  │ 八、有寿命短促苦 │ 八、受与佛同寿,更无限量之乐 │

  │ 九、有修行退失苦 │ 九、受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 │

  │ 十、有佛道难成苦 │ 十、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 │

  └──────────┴────────────────┘

   《阿弥陀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众苦者,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三苦统论三界,八苦唯约人间。今以八苦与极乐世界之乐对之,列表如下:

  ┌──────────────────┬────────────┐

  │  娑婆世界  │  极乐世界  │

  ├──────────────────┼────────────┤

  │ 一、生苦,居于胎狱之中  │ 一、受莲花化生之乐  │

  │ 二、老苦,现其衰朽之像  │ 二、受相好具足之乐  │

  │ 三、病苦,诸根痛患  │ 三、受安宁自在之乐  │

  │ 四、死苦,四大分散  │ 四、受寿命无量之乐  │

  │ 五、爱别离苦,欲合偏离  │ 五、受海会相聚之乐  │

  │ 六、冤憎会苦,欲避偏逢  │ 六、受上善俱会之乐  │

  │ 七、求不得苦,欲得偏失  │ 七、受所欲如意之乐  │

  │ 八、五蕴炽盛苦,烦恼之火昼夜炽燃 │ 八、受观照蕴空之乐  │

  └──────────────────┴────────────┘

   华民二十七年,岁次戊寅七月十三日,余剃染出家二十周年。是日诸善友集聚尊元经楼,为余诵经忏罪。余于是日始讲《阿弥陀经》一卷,回向众生,同证菩提。并书《苦乐对览表》二纸,呈奉经楼,以为纪念焉。沙门一音。

   (1938年8月8日书于漳州尊元经楼)

  劝人听钟念佛文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净业者,幸试用之;并希以是广为传播焉。

   凡座钟、挂钟行动之时,若细听之,作“丁当丁当”之响(“丁”字响重,“当”字响轻)。即依此“丁当丁当”四字,设想作“阿弥陀佛”四字。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丁”字为“南无”,第一“当”字为“阿弥”,第二“丁”字为“陀”,第二“当”字为“佛”。亦止用“丁当丁当”四字而成之也。

   又倘以其转太速,而欲迟缓者。可加一倍,用“丁当丁当丁当丁当”八字,假想作“阿弥陀佛”四字,即是每一“丁当”为一字也。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丁当”为“南无”,第二“丁当”为“阿弥”,第三“丁当”为“陀”,第四“丁当”为“佛”也。

   绘图如下:

  ┌──┬──────────────────┐

  │  │  丁 当 丁 当  │

  │  │ 四字佛  │ │ │ │  │

  │普通│  阿 弥 陀 佛  │

  │  ├──────────────────┤

  │念法│  丁  当  丁  当  │

  │  │ 六字佛  │  │  │  │  │

  │  │   南无 阿弥  陀  佛  │

  └──┴──────────────────┘

  ┌──┬──────────────────┐

  │  │   丁当 丁当 丁当 丁当  │

  │  │ 四字佛  │  │  │  │  │

  │迟缓│  阿  弥  陀  佛  │

  │  ├──────────────────┤

  │念法│   丁当 丁当 丁当 丁当  │

  │  │ 六字佛  │  │  │  │  │

  │  │   南无 阿弥  陀  佛  │

  └──┴──────────────────┘

   所用之钟,宜择“丁当丁当”速度调匀者用之。又欲其音响轻微者,可以布类覆于其上。(如昼间欲其响大者,将布撤去。夜间欲其音响轻者,将布覆上。)

   初学念佛者,若不持念珠记数,最易懈怠间断。若以此钟时常随身,倘有间断,一闻钟响,即可警觉也。又在家念佛者,居室附近,不免喧闹,若摄心念佛,殊为不易。今以此钟置于身旁,用耳专听钟响,其他喧闹之声,自可不至扰乱其耳也。又听钟工夫能纯熟者,则“丁当丁当”之响,即是“阿弥陀佛”之声。钟响佛声,无二无别。钟响则佛声常现矣。

   普陀印光法师《覆永嘉论月律师函》云:“凡夫之心,不能无依,而娑婆耳根最利。听自念佛之音亦亲切。但初机未熟,久或昏沉,故听钟念之,最为有益也。”

   (载1927年《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十七期)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古人掩关皆为专修禅定或念佛,若研究三藏则不限定掩关也。仁者此次掩关,实为难得之机会。应于每日时间,以三分之二专念佛诵经(或默阅,但不可生分别心),以三分之一时间温习《戒本》、《羯磨》及习世间文字。因机会难可再得,不于此时专心念佛,以后恐无此胜缘。至于研究等事,在掩关时虽无甚成绩,俟将来出关后,尽可缓缓研究也。

   念佛一事,万不可看得容易。平日学教之人,若令息心念佛,实第一困难之事。但亦不得不勉强而行也。此事至要至要,万不可轻忽!诵经之事可以如常。又每日须拜佛若干拜,既有功德,亦可运动身体也。念佛时亦宜数数经行,因关中运动太少,食物不宜消化,故宜礼拜经行也。念佛之事,一人甚难行,宜与义俊法师协定课程,二人同时行之。可以互相策励,不致懈怠中止也。

   课程大致如下:

   早粥前念佛,出声或默念随意。

   早粥后稍休息。礼佛诵经。九时至十一时研究。

   午饭后休息。二时至四时研究(研究时间,每日以四小时为限,不可多)。四时半起礼佛诵经。

   黄昏后专念佛。晚间可以不点灯,唯佛前供琉璃灯可耳。

   三年之中,可与义俊法师讲《戒本》及《表记》、《羯磨》六遍。每半年讲一遍。自己既能温习,亦能令他人得益。昔南山律祖,尚听律十二遍,未尝厌倦。何况吾等钝根之人耶?《戒本》、《羯磨》能十分明了,且记忆不忘,将来出关之后,再学《行事钞》等非难事矣。

   世俗文字略学《四书》及历史等。《学生字典》宜学全部,但若鲜暇,不妨缺略。因此等事,出关之后仍可学习也。若念佛等,出关之后,恐难继续,唯在关中,能专心也。

   又在闭关时,宜注意者如下:

   不可闲谈,不晤客人,不通信。(有十分要事,写一纸条交与护关者。)

   凡一切事,尽可俟出关后再料理也。时机难得,光阴可贵,念之!念之!

   余既无道德,又乏学问。今见仁者以诚恳之意,谆谆请求,故略据拙见拉杂书此,以备采择。

   性常关主慧察。 乙亥四月一日,演音书。

   (1935年5月3日作于泉州开元寺)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今日万寿禅寺念佛堂开堂,余得参末席,深为荣幸。近十数年来,闽南佛法日益隆盛,但念佛堂尚未建立,悉皆引为憾…

《净土法门大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